第64章 漕運
- 挽唐,從安史之亂開始
- 不會飛的虎皮鸚鵡
- 2158字
- 2024-11-21 11:41:00
“我覺得陳許公可任文部尚書,張卿可任戶部尚書?!崩瞽U喝了口茶,慢悠悠道。
朝會上,李璘沒急著提,反正這件事是水到渠成的,現(xiàn)在順口提出來正好。
“準。”李隆基爽快同意了。
張均和陳希烈朝著李璘微微點頭,表示感謝。
任命倆人為相的公文還未下發(fā),倆人只能盡量表現(xiàn)的像一個旁聽者。
韋見素這時想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朔方軍即將回到長安,南方勤王兵也會抵達,糧草是個大問題。”
李亨嘆了口氣,“沒錯,是個大問題。眼下幾乎全靠江淮的糧撐著,已是力不從心。再多數(shù)十萬士兵,一旦糧道被斷,不用賊軍打進來,我們自己就亂了。”
關中地區(qū)因天災人禍等原因,所產之糧早不能滿足長安所需。江淮一帶是大唐的主要糧食產地。
開元二十二年,名臣裴耀卿進行漕運改革,他改以前的“曠年長運”為分段轉運。
裴耀卿析汜水、武陟、滎澤等地置河陰縣,設置河陰倉,在清河縣置柏崖倉,在黃河北岸陜郡之東置集津倉、陜郡之西設三門倉,改陜郡之常平倉為太原倉,華州之廣通倉為永豐倉,形成了以河陰倉、柏崖倉、太原倉、永豐倉為樞紐的新漕運。
這一改革大大提高了漕運效率和漕糧數(shù)量,也幾乎杜絕了以往西京長安就食東都洛陽的傳統(tǒng),使關中地區(qū)能夠通過漕運獲得更多的糧食,功德無量。
開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間,運抵關中的漕糧多達七百多萬斛,關中糧食供應得到根本性好轉。
但安祿山叛軍自從奪洛陽,占陜郡后,這條最重要的漕運通道斷了。
無奈之下,又開辟了一條漕運之路。
那就是將江淮的糧先送到揚州倉,接著通過淮水送達襄陽,再由襄陽逆漢水而上,繼續(xù)西行過漢陰縣,然后走褒斜道抵達扶風縣。
最后扶風到長安就是一路坦途了,沿著渭河直下就能到長安。
這條路耗時耗力,路途遙遠,但目前還未斷,是唯一有效的辦法。
叛軍急著打通南下的通道,占領江淮腹地,撅長安的命根子。
所以,作為這條漕運西線的中心襄陽,其屏障南陽就十分重要,幸得來瑱、魯炅牢牢守住了南陽。
漕運東線最重要的是睢陽,睢陽是連接洛陽、河北地區(qū)與江淮的樞紐。
江淮糧草需經(jīng)邗溝、淮水、汴河到達汴州,接著經(jīng)京杭大運河抵達河北、洛陽等地。
睢陽就處在淮水到汴河的中軸線上,而這個時候,睢陽還在唐軍手中。
擋在炮火前線,抵擋東線叛軍兵鋒的是失而復得的雍丘縣。
守城將領是真源縣令張巡,他在雍丘已經(jīng)堅守了近半年之久。
率幾萬大軍圍困雍丘縣的正是做了叛徒的原雍丘縣縣令令狐潮。
韋見素和李亨擔心的正是一旦南陽陷落或者睢陽陷落,漕運被斷,那將是巨大的災難。
雪上加霜的是,朔方軍現(xiàn)已回撤,河北腹地將無精兵。待叛軍得到了喘息,就能騰出手來死磕南陽或者雍丘。
更大可能是拔雍丘,奪睢陽,進而占據(jù)整個江淮。
這個問題,李璘早上的時候就想過,尤其是張巡這個人,他早就關注了,準備采取動作。
只是現(xiàn)在許多人都以為張巡只不過是一個有點本事的書生。
“我會抓時間訓練新軍,支援南陽和睢陽。”李璘接過話茬,說道。
“新軍?兵從哪里來?”蕭華客氣問道。
“募兵便是。”李璘淡淡說道:“我募兵不會和楊賊一樣逼良為娼?!?
“哦?”一聽到李璘要募兵,李隆基耳朵豎了起來,問道:“十六郎打算怎么募?說來聽聽,朕很感興趣?!?
李璘為難道:“兒還沒想好,這幾天太忙了。得先應付潼關的賊軍才行?!?
李隆基略有些失望,“好吧,你看著辦?!?
“賊軍最近無法切斷漕運,倒是不用那么心急。但是得儲備足量的糧食以防萬一?!表f見素發(fā)表了看法。
李亨看向張均,“張卿即將掌管戶部,錢糧之事需得多費心?!?
張均聽出了李亨話里的意思,那就是你要做宰相,主管戶部了,加之中書門下的戶房。糧草出現(xiàn)問題,就是你的責任。
“太子殿下放心,張某萬死不辭?!睆埦⒖瘫響B(tài)。
“不是我放心,是需圣人放心?!崩詈嘈χf道。
張均連忙點頭,扭頭轉向李隆基,“是是是,圣人放心?!?
李隆基輕聲應了一聲,打了個哈欠,“你們還有什么事沒,沒事就早點回去吧,今個都困了吧?!?
眾人見到此情況,即使有事也得說沒事,齊聲道:“圣人,我等告退?!?
“去吧?!?
李隆基昨晚受到驚嚇,今天又早早召開大朝會,擱誰都得疲累不堪,何況是個七十有一的老翁。
李璘起身,第一個離開了廷英殿。
他有太多的事要做,昨晚只勉強睡了一個時辰左右,這會竟覺得精力十足。
權力就是最好的興奮劑。
出了廷英殿,王思禮、高適、柴銘等人正在外面等著。
一見到李璘出來,柴銘立刻迎上去說道:“稟大帥,都通知到了,這會人應該到的差不多了?!?
“好?!崩瞽U應道:“備馬,前往香積寺?!?
“是。”
剛才進廷英殿前,李璘讓王思禮告訴柴銘,通知所有沒有巡城、值守任務在身的天策軍士兵、城防軍、禁軍悉數(shù)趕往香積寺。
他現(xiàn)在最需要做的是,就是組建一支具備雛形的天策軍。
這將是以后縱橫天下的資本和基礎。
刀刃里出政權,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道理,只存在兵鋒之內。
.......
華陰,接近正午。
仆固懷恩自昨夜到現(xiàn)在,一直未眠。
派往潼關的塘騎與叛軍進行了交鋒,互有損傷,但也知道了潼關有著近乎五萬大軍。
他更是做夢也想不到,就在他急行軍返回的節(jié)骨眼,長安竟然能出現(xiàn)如此變故,打的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不知郭將軍與李將軍知道了,如何感想?
仆固懷恩心亂如麻。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讓他煩的是,李璘那封信很客氣地陳述了一番事實,也很客氣的請仆固懷恩堅守片刻,若固守不住,可退至渭南。
李璘還稱叛軍不會急著攻打華陰,請仆固懷恩放心。
“放心個屁!”仆固懷恩暗罵了一句,對幾名下屬喊道:“傳令下去,用過午膳,我們就換防到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