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天策上將
- 挽唐,從安史之亂開始
- 不會飛的虎皮鸚鵡
- 2648字
- 2024-11-16 11:40:00
大殿里再次陷入了絕對的安靜。
滿堂上下,竟無一人敢言。
所有人都明白李璘要的不是名義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要的是真正能節(jié)制天下兵馬的討賊大元帥之名。
元帥僅僅在戰(zhàn)時設(shè)立,通常由太子或者重量級皇子擔(dān)任,副元帥則由有威望的武將大臣兼之。
上一任征討元帥是有名無實(shí)的李琬。
再往前,隋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后,以李世民為渭北道行軍元帥。
次年正月,李建成也任過東討元帥。三月,李元吉做過太原道行軍元帥。
五月,剛剛稱帝的李淵再封李世民為“西討元帥”,西征西秦。
之后,李世民在淺水原之戰(zhàn)大敗西秦,一戰(zhàn)滅亡西秦,為元帥之名加冕。
再往后,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李治任當(dāng)時還是洛州牧和周王的李顯為洮州道行軍元帥,相王李輪為涼州道行軍元帥,共伐吐蕃。不過倆人實(shí)際沒有隨同大軍出征,只是遙領(lǐng)。
開元年間,還是忠王的李亨也做過名義上的河北道行軍元帥,并未出閣領(lǐng)兵。
也就是說,初唐的元帥領(lǐng)兵,但是往后就淪為了象征性。
但是李璘口中提到的元帥肯定不是虛職,是要節(jié)制天下兵馬的大元帥。
所有人都在看著李隆基,他們都明白,實(shí)際上李璘的話是對李隆基說的。
李隆基看了眼地上楊國忠的半截軀體,又看了一眼臉色煞白、瑟瑟發(fā)抖的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忽然就笑了。
只是笑的很悲傷、很無奈。
他高聲道:“十六郎,上前聽封!”
李璘神色凜然,徑直走向李隆基,單膝跪下,“兒在!”
李隆基點(diǎn)了點(diǎn)頭,開始一字一頓道:“朕自登基以來,承繼祖宗之基業(yè),勵精圖治,任用賢能,開創(chuàng)盛世,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家繁榮昌盛。然則,朕在位日久,漸生懈怠之心,寵信奸臣,疏遠(yuǎn)忠良,以致朝政日非,國勢日衰......”
“及致朕重用胡虜,以可穩(wěn)邊疆,不料其狼子野心,犯上作亂,以致戰(zhàn)亂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國家危如累卵。此皆朕之罪過,朕心之痛,難以言表.....”
“危難之際,朕之十六子,永王李璘,孤身赴關(guān),以萬人之勇,拒數(shù)倍賊軍于潼關(guān)外,安社稷、定軍心、誅亂臣,有太宗之姿,當(dāng)為圣朝之幸。”
“朕,決定擢李璘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河?xùn)|節(jié)度使、范陽節(jié)度使,加封天策上將,開天策府,授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若有非議者,天下人人共擊之!”
“朕之過失,實(shí)乃天下之罪,朕心愧疚,難以自安,朕愿承擔(dān)一切叛亂之罪責(zé)。”
“今朕痛定思痛,朕愿以此詔告天地神明,愿以此詔告列祖列宗,愿以此詔告天下萬民。朕愿以此誠心,換取國家之復(fù)興,百姓之安寧。朕愿以此罪己之心,換取天下萬民之諒解與擁護(hù)。”
“愿天地神明保佑大唐,愿列祖列宗保佑朕躬,愿天下萬民共赴國難,共圖復(fù)明。”
李隆基一邊說,一旁老淚縱橫的高力士在奮筆疾書記錄著,他抬頭望向這位陪伴多年的君主,心中五味雜陳。
這封既是嘉賞李璘的詔書也是罪己詔,英明神武數(shù)十年的圣人向天下謝罪。
圣人的嘉賞也史無前例。
無論是節(jié)制天下兵馬的大元帥,還是任武部尚書,行使宰相職權(quán)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都不算太稀罕。
只是天策上將,同尚書令一般,在李世民當(dāng)了皇帝后,就消失了,再也未授予過任何人。
哪怕是李隆基當(dāng)年發(fā)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安樂公主,擁戴父親李旦重新為皇帝,立下不世之功后。
李旦也只是將李隆基改封平王,兼殿中監(jiān),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
可開府的天策上將代表著什么,誰都清楚。
眾人將李隆基的話聽在心里,有種英雄遲暮的感覺。
這一刻,高力士只覺得李隆基短短幾刻鐘,白發(fā)便增多不少。
圣人真的老了,他心里也在流著淚。
“兒多謝圣人!”李璘未見驚喜,認(rèn)真叩首,又道:“兒還有一事,還望圣人答應(yīng)。”
李隆基眼皮微跳,斜眼瞥了面無表情的李亨一眼,道:“但講無妨。”
“兒要瓊林庫。”李璘平靜道。
“大盈庫也給你,朕有中藏就夠了。”李隆基一聽李璘要的是自己的一個私庫,喘了口氣,還想把另一個私庫也送給李璘使用。
李璘搖搖頭,“不必了,一個就夠了。”
說完,他站起身,看向所有人,“本帥承蒙圣人恩重,自當(dāng)除逆賊,振朝綱!”
“眾將士聽令!即刻起,潼關(guān)軍改名天策軍!你們有沒有決心隨本帥重振唐威,降服四海?”
“有!”
幾百名披甲的將士在王思禮和高適帶頭下,單膝跪地,齊聲高呼:“賀喜永王,參見天下兵馬大元帥!天策上將!
緊接著,外面圍住興慶宮的士兵聽到殿里的呼喊聲后,反應(yīng)了過來,此起彼伏紛紛朝著大殿方向跪下,接連喊出同樣的聲音。
再是春明門、朱雀大街、大明宮、太極宮、玄武門,一直到長安城內(nèi)各角落。
凡是有天策軍存在并且聽到了這震耳欲聾之聲的士兵,皆跪下跟著喊了出來。
一夜之間,李璘之名響徹長安。
李璘神情肅穆,示意眾將士起身。
他看向殿里或是神情恍惚、或是臉色蒼白、或是喜悅激動的眾多大臣乃至皇親國戚,擺了擺手,“沒事的都走吧,夜深了,本帥還有事要做。”
只是,沒有人敢第一個走。
倒是李琩和咸宜公主沒有什么好害怕的,這兩人隨便走。
只見咸宜公主笑嘻嘻,指著白玉案道:“十六郎,一路奔波,餓了吧?這些山珍海味我們還未品嘗呢。”
這話說到了李璘心坎里,他看著白玉案上的食物,對著眾人,“再不走,就留下陪我用膳吧。”
話音一落,有幾個女眷立刻就跑,生怕跑慢了就被殺了。
殿門口的天策軍沒有攔著,任由來去。
其余人看到,也就爭先恐后往外逃去。
一會兒功夫,殿里本來熙熙攘攘的人就跑完了,只剩下韋見素、李琩、咸宜公主、虢國夫人、韓國夫人,還有萬春公主以及李亨、李俶。
當(dāng)然,李隆基、陳玄禮、高力士也沒走。
虢國夫人、韓國夫人沒走是因?yàn)橄胱叩臅r候被王思禮瞪了一眼,便乖乖退回殿里。
尤其是虢國夫人,和楊國忠關(guān)系十分要好,幾乎整日形影不離,民間傳言倆人私通。
她此刻怔怔站著,面如死灰。
其余人則是有一種默契,驅(qū)使著他們不能走。
“你們走吧。”李璘擺了擺手,對虢國夫人和韓國夫人說道:“明日把這些年收斂的錢財(cái)中的九成送到軍中就行了。”
兩女仗著權(quán)勢,這些年積攢了海量財(cái)富。十王宅和百孫院中皇子公主婚嫁,幾乎也都由她們兩人介紹,而且每次介紹都要索取賄賂千貫之多,所奏請無不稱旨。
“是是是,十成都行。”虢國夫人差點(diǎn)要下跪,她眼睜睜看著楊國忠與其子慘死在自己眼前,被嚇傻了。
此刻聽到交出九成財(cái)產(chǎn)就能活命,有種劫后余生的感覺,喜極而泣的淚水再次奪眶而出。
咸宜公主提醒道:“快走吧,別礙事了。”
話音剛落,兩女便跌跌撞撞跑遠(yuǎn)了。
李璘笑著看向咸宜公主和李琩,“你們怎么不走?”
“十六郎難道不想和我們兄妹共進(jìn)晚膳?”咸宜公主嗔道。
“哈哈哈哈,歡迎歡迎。”李璘開口大笑,示意咸宜公主和李琩坐下。
他也隨之坐下,抓起一個烤雞腿,塞進(jìn)嘴里,嘟囔道:“思禮、高適,帶著殿里的將士們都吃點(diǎn)。”
“外面的,明日補(bǔ)上吧。”
李隆基和李亨等人默默看著,并沒有坐到案前。
此時,已是夜半。一輪圓月,已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