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血戰之后
書名: 挽唐,從安史之亂開始作者名: 不會飛的虎皮鸚鵡本章字數: 2319字更新時間: 2024-11-04 11:41:00
興慶宮,南熏殿。
李隆基、陳玄禮、楊國忠、高力士四人相對而坐。
“玄禮,新軍能否擋得住潼關守軍?”李隆基問。
“回圣人?!标愋Y想了想,決定從實回答。
“擋不住。但拖延一段時間沒問題,足以將消息傳回長安?!?
“圣人?!睏顕医又溃骸俺紦牡牟皇怯劳踔苯硬皇劁P,而是他和賊軍合謀,直入長安。到那時,我們縱有十萬新軍,也難擋其鋒?!?
哥舒翰在潼關城下勸降時,便有使者飛速前往長安報信。
后腳哥舒翰被李璘殺死于潼關外一事,長安這邊暫未知悉。
所以,在李隆基心中,已坐實了楊國忠此前的猜測,即哥舒翰暗中謀逆一事。
連帶著很是懷疑李璘,倒是對李亨不置可否。
在楊國忠的大力勸說下,李隆基堅決不肯給潼關一兵一卒、一粒米,更是嚴防其回長安。
而李亨再也不提救援潼關的事。
用楊國忠的話來說,李璘如今沒有投降、假意抵抗叛軍的原因是在上演苦肉計,騙朝廷放下戒心,到時候好里應外合順利拿下長安。
“那你們說說,眼下怎么辦?”李隆基很擔心,也有些失望。
可能是路途過于遙遠的緣故。到現在,尚無南方諸郡的勤王軍到達長安。
郭子儀、李光弼到底會不會放棄攻占叛軍老巢的打算,從而回援潼關和長安。
以及即使救援長安,什么時候能趕到,路途會不會遇到叛軍阻攔。
這都是問題。
興許他們還沒收到詔書。
楊國忠看了看四周,低聲道:“圣人,一旦潼關丟了或者永王有異心,勤王兵還沒到的話。為防萬一,我們只能逃了?!?
李隆基聞言,面無表情看了眼高力士。
“逃?”高力士立刻問道:“為何要逃,往哪里逃?”
高力士善于察言觀色,李隆基不方便做的事,他去做,李隆基不方便說的話,他來說。
李隆基身為天子,“逃”這個字難以說出口,那么只能是高力士代勞了。
“守不住,為何不逃?一時之恥算不了什么?!睏顕乙蛔忠活D道:“我們只能往西,劍南易守難攻,是個好去處?!?
“蜀地?”高力士點頭道:“右相遙領劍南節度使,又曾在那邊生活多年,理當如此?!?
高力士贊同,也就意味著李隆基默認了。
于是,只剩下手握禁軍的陳玄禮了。
面對這情形,陳玄禮還能說什么。
只見他平靜道:“我同意,只是幸蜀的時候不能帶太多人,還需要人領兵斷后。”
“嗯?!崩盥』⑽⒖粤艘宦暎瑔柕溃骸澳阏J為誰可斷后?”
陳玄禮悄悄看了眼楊國忠,心中浮現出一個姓名,嘴上卻說道:“此人干系重大,請圣人決斷。”
李隆基閉上眼睛,想了想后,淡淡說道:“國忠先擬定撤離的人選名單,拿與朕過目,斷后之人到后面再說?!?
片刻后,陳玄禮和楊國忠領命離去。
“力士,拿鏡來。”
“喏?!?
高力士很快拿來銅鏡。
李隆基看著鏡中的自己,感嘆道:“白發又增多不少?!?
高力士趕緊安慰道:“圣人在歷代帝王中已是高壽,些許白絲算不了什么。”
“觀潼關事,十六郎有兩下子?!崩盥』鋈惶岬嚼瞽U,隨口問道:“你說他到底有沒有反心?”
高力士本應給個模棱兩可的回答,但令人意外的是,他沉吟道:“圣人,老奴覺得永王應該沒有。”
“哦?為何,講來聽聽?!崩盥』詭е尞悊柕?。
“永王家眷尚在十王宅和百孫院,況且他自小聰敏好學,從未有過奪嫡之心,甚少交構外臣?!?
“只要天下還姓李唐,他依然是享受榮華富貴的王爺,何必冒險與賊人合謀?”
“圣人也能看得出來,他去潼關是非常不情愿的?!?
高力士一五一十敘述完理由,李隆基沒有說話,陷入了沉思。
沒多久,武部忽然來人,遞上緊急奏疏。
“十六郎下令,王思禮和高適射殺了勸降的哥舒翰于城門下?”李隆基頗為驚訝,“難道又是苦肉計?”
“又殺了一千多名欲投降的士兵?”
“不錯不錯,該殺!十六郎有點朕當年的影子。”
李隆基自言自語了幾句,想了想,又吩咐道:“來人,叫太子來見朕?!?
......
潼關,烽煙漸熄,晨曦如同熔金般傾瀉在被鮮血侵染的城墻上,將每一塊磚礫都染上了悲壯的色澤。
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城墻內外殘破的兵器散落一地,一些尚未熄滅的火堆仍在燃燒,將戰場的一角照得通明。
火光中,可以隱約看見士兵們的遺體,有的蜷縮著,有的仰躺著,面容扭曲,慘烈非常。
“算是守住了?!崩瞽U站在城樓上,望著滿目瘡痍,不悲不喜。
多日來,他總算適應了戰場的殘酷,能夠坦然面對那些尸體殘軀。
安慶緒和崔乾祐領軍足足猛攻了一日一夜,在李璘、王思禮、高適的指揮下,付出了一些代價算是暫時擊退了叛軍。
一番清點過后,只余五千可戰之兵。
不過,好在剩下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留足人警戒,安排大家輪番休息?!崩瞽U又吩咐道。
“若有援軍和糧草器械,何至于此,潼關必固若金湯!”高適一臉遺憾。
王思禮接話道:“別說那些有的沒的了,能守幾日是幾日,死前能看到楊賊的項上人頭,我也能死而瞑目了?!?
在他心里,對楊國忠的恨意甚至超過安祿山。
忽然間,李璘問向高適,“高都將,素聞你昔日和李太白乃莫逆之交,可知他近況如何?”
......
長安,靖安坊,安業客棧。
一女子身著寬松的道袍,腰間束以麻繩,頭戴一頂簡單的道巾,卻未見絲毫修道之人的脫俗之意,看起來成熟而嫵媚,約莫二十五六。
道袍女子有些舍不得地望向對面的年輕姑娘,“晁妹妹,你們真打算過幾日回揚州?”
被喚作晁妹妹的姑娘身著一襲精致的粉色對襟胡服,面容青澀,約莫豆蔻年華。
“嗯?!蹦枪媚镙p聲應道:“離家多日,阿爺說眼下不太平,得趁早回去了?!?
“何必呢?!钡琅叟佑謩竦溃骸澳闾熨Y靈慧,性情溫雅。此番令尊專程帶你進京游歷,才情增長頗多。有永王在潼關,長安必無憂,不如多住些時日?!?
她接著笑意吟吟道:“興許,等永王回了長安,會來找你,萬一被他看上,納為妾室,豈不美哉?”
“要不我與你阿爺講講?”
“季蘭姐姐又打趣我。”小姑娘嗔怒,“他是王爺,哪能看上我一普通官宦之家的弱女子。”
“況且,我也一心念及阿娘,還是早日回去為好。”
李璘在潼關的所作所為已經傳到了長安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人人皆知潼關有位英武非凡的王爺,宛如天神,死死擋住了賊軍西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