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哥舒斷刀
- 挽唐,從安史之亂開始
- 不會飛的虎皮鸚鵡
- 2200字
- 2024-11-03 11:41:00
“臣肉眼凡胎,不識陛下,遂至于此。陛下為撥亂主,但留臣,臣以尺書招之,不日平矣。”
誰也沒想到,被押送到洛陽的哥舒翰,在見到安祿山后,他沒有選擇寧死不屈,而是投降了。
投降的十分干脆和坦誠,而且很誠心,主動提出愿意寫信替安祿山勸降李光弼、來瑱、魯炅等人。
此三人都和哥舒翰頗有淵源和交情,是抵擋叛軍的硬茬。
也許是為了活命,也許是痛恨專權誤國的楊國忠和昏庸無道的李隆基,也許是前往洛陽的路上,安慶緒一直在洗腦的緣故。
半截身子入土的哥舒翰忽然間就想通了,大悟了,他徹底拋棄了晚節。
他雖然還茍活于世,但實際上已經死了。
面對哥舒翰的諂媚,安祿山大喜過望,“朕命你為大燕司空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安祿山很投桃報李,一開口就賞了哥舒翰宰相之職加一品榮譽頭銜。
“信你要寫,但你還要再去潼關一趟,當面勸降潼關守軍。朕要李十六的人頭!王思禮和高適可為朕所用。”
“明白了嗎?”
“臣謝陛下,臣遵旨。”哥舒翰顫顫巍巍磕了個頭。
“慶緒,事不宜遲,待哥愛卿寫完信,稍作休息后,你便護送他前往潼關。”
“朕給你兩日時間,和崔乾佑拿下潼關!”
安祿山挺著大肚子,志得意滿。
“是,阿爺。”安慶緒干凈利落答道,看著哥舒翰的背影,他有些恍惚。
......
潼關,李璘和王思禮、高適均皺著眉,臉色鐵青。
前日已經斷糧,本應該按計劃在當日夜深之時悄悄撤離潼關。
可那封看似輕飄飄實則重達萬鈞的詔書卻令幾人不得不暫時駐足。
兩日以來,他們不是沒想過冒著風險,抗旨不遵,帶兵直接撤離。
他們賭長安不敢擅殺軍中一些人在長安的家眷。
只是發生了一件事逼得他們沒法撤。
因為,據斥候回報,陳玄禮派了心腹帶著三萬新軍駐扎在藍田灞上,擺明了要阻斷潼關大軍的回路。
“楊國忠恐怕猜到了我們想撤離潼關,揮師回長安殺他。”李璘分析道。
“其實,那三萬新軍在我看來不堪一擊。”王思禮悶聲道:“只是那樣——”
“和謀反徹底沒區別了。”高適握著長槍冷冷說道。
連日來,在楊國忠一陣緊鑼密鼓操作下,在長安城共募得新軍五萬。
三萬屯于灞上,兩萬交由陳玄禮和楊國忠二子楊昢共同統領。
楊昢不懂軍,但不妨礙領兵,只有自家人,楊國忠才放心。
李隆基也沒反對,因為楊昢娶了他的愛女萬春公主為妻,是他的女婿。
李璘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殺馬為食,最多還能頂兩日,前狼后虎的局面如何破解?
投降安祿山?
那絕對不可能。
攻擊灞上新軍再回長安,那等于造反了,遲早還是死路一條。
真是讓人絕望。
不幸中的萬幸,是崔乾祐還未急于進攻,留了緩沖時間。
李璘懷疑是崔乾祐在等大軍耗光馬食,再進攻。
崔乾祐想要將損耗降到最低,真是個可怕的對手。
思索間,李璘想到了一個比較勉強的辦法。
那就是說服李亨作為策應,發動政變。
潼關大軍以清君側的名義揮師長安,滅新軍,殺楊國忠,逼宮李隆基,擁立李亨。
這可能也是唯一的辦法。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此前李璘已經付諸行動了。
那就是寫信求援遠在河北圍困博陵的李光弼和郭子儀,之前長安也發了詔書,尚不知那兩位收到詔書沒。
這樣雖會使河北的大好局勢惡化,但相比收復河北和丟掉長安,哪個輕、哪個重,人皆心中有數。
可惜,無論是送信,還是兩位名將回援,都需要時間。
誰也不清楚那兩位會不會來,以及什么時候來,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李璘決定還是發動政變靠譜些。
他說了想法后,得到了王思禮和高適的認同。
“我需要立即繞路回長安,密見太子。”李璘道:“只有我當面,才有可能做得此事。”
“永王不可,太子出賣你怎么辦?”王思禮有些擔憂。
“不冒風險,怎能成事,況且這是太子絕無僅有的機會,他不一定會拒絕。”李璘很堅持。
王思禮陷入了沉默,高適欲言又止。
忽然間,三人聽到城樓上喧嘩聲大作。
“怎么回事?”王思禮連忙看去。
一名士兵迅速跑了過來,結結巴巴道:“將軍,大帥......大帥他......”
“說!他怎么了?”
“他在城墻下,穿著偽燕的官服,要勸降我們。”
李璘、高適、王思禮大驚,立刻飛身奔向城墻,抬頭往下一看。
只見哥舒翰身著不合身的華麗官袍,被人攙扶著坐在馬上,平靜地看向城墻上的眾人。
崔乾祐與安慶緒騎著馬遠遠跟在后面。
“永王、思禮、高適,三四日不見,你們似乎消瘦了。”
“大帥,您......”高適不敢置信,“真的投降了安賊?”
“此前乃我有眼無珠,大燕皇帝才是真龍天子,你們獻城投降吧,老夫以身家性命為擔保,保你們加官進爵。”
“你們一旦獻城投降,崔將軍和晉王拿下長安易如反掌,屆時天下歸心,豈不美哉?”
哥舒翰不緊不慢說完,繼續看著幾人,似乎在等待他們做決定。
“李璘,對不住了,你的項上人頭,老夫保不住。”他在心里默默念道。
高適先是震驚,接著愣住,繼而嚎啕大哭,他無法接受心中一直最為尊崇的那個人,再見竟然是這樣一副畫面。
王思禮心中滴著血,面無表情,一句話也不肯說。
李璘很快接受了這一事實,他大聲質問道:“哥舒翰!你枉為唐臣!”
“你還有廉恥之心嗎?你對得起那些為國捐軀、戰死疆場的袍澤嗎?”
哥舒翰不為所動,高聲笑道:“不要在那講大道理了,很刺耳。李三郎如此昏君,不值得老夫賣命。”
“據老夫所知,楊國忠派人在灞上攔著你們,此前他就這么做過一次,你們不寒心?”
“李三郎斷了你們的糧,逼著你們只能以馬為食,再往后你們是不是要吃人肉?”
“你們能擋得住我大燕精兵?也無退路,何必白白死在這潼關城?”
“快點投降吧,老夫做主,攻下長安,楊國忠交由你們處置!”
當了叛徒的哥舒翰臉皮突然變得極厚,耐心進行著勸降大計。
“我不想聽他說下去了,軍心不穩。”李璘低聲說道,看向高適和王思禮。
他的眼中閃著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