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升官
- 挽唐,從安史之亂開始
- 不會飛的虎皮鸚鵡
- 2189字
- 2024-11-03 11:40:00
盡管不報希望,高適還是派人連夜將哥舒翰被俘的軍情送至長安,順便再求援。
三人一番緊急商議過后,略微調整了原來的計劃。
李璘認為,眼下哥舒翰被活捉,斷糧在即的大軍難免軍心動蕩。
“再給長安一次機會!”李璘悶聲道:“明晚糧盡,明日中午若未見援兵及糧草,我們就撤。”
“我到時帶一千精兵夜襲長安,勢要殺楊國忠。”王思禮手指關節捏的咯咯作響。
高適愁眉苦臉問道:“真不守了?”
“真守不住了。”李璘嘆氣道:“大帥被叛徒出賣,兇多吉少,沒有了主心骨,士氣低落至極,我擔心守著守著,有人偷開城門迎賊軍。”
“誰能保證城中沒有了叛徒?”
聞言,高適猶豫中,最終咬著牙道:“聽你的。”
不知不覺中,王思禮和高適已經實質上認可和接納了李璘判官一職。
“還有一事。”李璘又道。
“講。”王思禮道。
“我準備把大帥在潼關的積蓄全部分給將士,火拔歸仁以及李承光的也如此。”
哥舒翰在潼關駐軍數月期間,李隆基曾賞賜過許多財物,而火拔歸仁和李承光更是隨軍帶著幾乎大量積蓄。
數日來,李璘堅持每天都到營中和士兵們同吃,聊聊家常,看望慰問傷兵。
對觸犯軍紀的一些士兵,李璘也建議哥舒翰從輕發落。
這一系列舉動倒是讓王思禮和高適有些不解。
對此,李璘并未過多解釋。
“大帥在長安尚有家眷,這么做不合適吧?另外兩人我沒意見。”高適悶聲道。
“回長安后,我會用我宅子里的財產倍償于大帥家眷。”
王思禮想了想,“加上我的財產吧,我到時候殺了楊國忠,應該是死路一條。”
高適一愣,接著嘆氣道:“李判官是要穩軍心,我的也拿去吧,雖然不多。”
李璘向著倆人抱拳,“多謝。”
三人又說了些話后,便分頭巡視了一遍軍營,便倒頭休息去了。
第二天,天色微亮之時,李璘便召集了所有隊正以上將領,進行動員講話。
天寶末年,府兵制早已崩潰,募兵制漸為主流,軍制魚龍混雜,尤其是高層,倒是中底層變化不大。
大致是五人一伍,二伍一伙,三五伙一隊,設隊正。四或五隊又為營,主官為校尉,五營又為廂,設指揮。二廂再為都,設都指揮,都再往上就是軍了。
軍中還細分弩手、陌刀手、長弓手、長槍手、輕騎、重騎、勤務兵等。
每軍或都皆可設一名都指揮使(又稱統軍、軍使、都使、都將、指揮、指揮使),下轄若干都或者廂。
實際行軍中,往往又會因實際變化,增設調整各種官職。
如王思禮乃騎兵都將,高適為哥舒翰臨時委任為留守潼關的大軍統管都將。
李璘連日來做的一些事,加上哥舒翰的支持,其在軍中漸漸有了一些威望。
故他講話,所有人都在認真聽著,王思禮與高適分站兩側。
李璘也沒講什么大道理,只是勉勵了各將領一番后,便將價值不菲的財物拿了出來。
綾羅綢緞、金銀銅錢、玉石珠寶都皆有之。
“這些財物乃是我們幾人的積蓄,各隊拿去平分與袍澤,作戰有功的,可多賞,行事不矩者,少賞。”
李璘簡明扼要說完,又補充道:“我會在午時到各隊查訪詢問,克扣舞弊者,斬!”
“另,今晚糧盡時,我們撤軍回京,各營各隊依照軍令行事,擅動者,殺!”
李璘的話音剛落,臺下的百余人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永王威武!”
“李判官威武!”
沒有什么比真金白銀的賞賜更能令人振奮了。
底層從軍者誰不是為了有口飽飯吃,很多時候以忠君愛國的大義之名,并不頂事。
很快,珍寶財物便被各隊正分批領走去發放了。
王思禮和高適很是佩服的看著李璘。
他們忽然覺得,這位圣人的十六子,絕非池中之物。
午時,用完膳的李璘正準備和王思禮、高適一道前往軍營查看時,報信至長安的使者回軍復命了。
“如何?”王思禮問道。
使者猶豫了一下,低聲道:“稟將軍,情況不太妙。”
“別廢話,快說。”
“是。”
使者道:“小人沒見到什么大人物,武部一名官員接見了我,罵了大帥一通后,說朝廷不會出一兵一卒,一粒米,讓我等自己想辦法。”
“還有,有人問小人,李判官是否再夢見了郭昭儀或太上玄元皇帝。小人回答沒有,那人很快便走了。”
“好好好。”王思禮一臉獰笑。
“意料之中。”李璘嘆了口氣。
高適沒出聲,只是側過頭看向東方,心憂哥舒翰安危。
“大帥,恐怕已經沒了。”他心里默默念著,以他對哥舒翰的了解,哥舒翰會選擇引頸就戮。
“行了,休息去吧,辛苦了。”李璘對使者吩咐一句,接著轉身,準備繼續去查營。
“李判官,請等等。”使者又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掏出一封詔書,遞給李璘,“這是朝廷得知大帥被俘后,內侍省宦官給小人的,說是圣人的意思,讓您親自打開看。”
李璘連忙接過打開一看,頓時臉色一變。
詔書上寫了擢升他為潼關行軍司馬,統率守軍,節制高適和王思禮,必須死守潼關,不許擅離潼關一步。
擅離的話,按勾結叛軍罪論處。
不用說這又是楊國忠的毒計。
家眷尚在長安,若被坐罪,必遭毒手。
李隆基啊李隆基,這個時候了,你還不準我離開,非要我死在潼關,你不仁,別怪我不義!
這一刻,李璘徹底對李隆基失望到了極點,心中那個念頭更加堅定和通達。
眼下,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十王宅里的家眷,得想辦法保護。
王思禮看完詔書內容,大笑道:“恭喜李判官升官,以后你就是我和高適的上官了。”
“得叫你李司馬了。”
高適也很合時宜的來了句,“李司馬安康。”
李璘一臉苦笑道:“別別別,我不喜歡這個稱呼,你們以后叫我永王好了。私底下可叫我李十六。”
“我是認真的。”他補充道。
王思禮和高適看李璘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倆人一頭霧水,對視一眼后,勉為其難地同時點頭。
......
洛陽,肥頭大耳、胖如豬的安祿山,身著黃袍,十分得意地看著跪在身前的哥舒翰,笑的十分開心。
“來人!”
“在,陛下請吩咐!”
“把背主忘義的火拔歸仁和李承光拉出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