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緣半生
最新章節(jié)
- 第105章 第一 一 六章 生日快樂
- 第104章 第一 一五章 未出嫁先有靠山
- 第103章 第一 一 四章 伸出援助之手
- 第102章 第一 一 三章 難舍慈母心
- 第101章 第一 一 二章 告別
- 第100章 第一 一 一章 愛心傳遞廣大
第1章 爺孫情
牛城,從板圖上看,地處祖國的北方,太行山脈的東麓,華北大平原的中南部。它一直是個規(guī)模很小很小的小城市,并沒有進入全國公眾的視野。如果講到歷史,它又很古老,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十個世紀。它曾不止一次地建國立邦,創(chuàng)下偉業(yè)。在它身上,曾發(fā)生過《趙氏孤兒》、《牛郎織女》等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這里既是《三皇姑》的桑梓地,她又是在這里出家修煉成真,成為萬民敬仰的佛祖。這里也曾是《破釜沉舟》、《背水為陣》、《胡服騎射》的古戰(zhàn)場。一幅幅歷史畫卷,都記載著這座小城的不平凡的過去。
如今的牛城,也邁開了現(xiàn)代化的步伐。今天,在這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仍然滋生演義著許許多多的現(xiàn)代故事。
這是牛城市的一角,一座普通的居民樓。
這棟居民樓只有五層。建筑于上個世紀初期,還是磚混結(jié)構(gòu)。樓層之間用的都還是空心板。它座落在牛城市的西南部,建設(shè)西大街的南面。
今天,它的面前身后左鄰右舍,矗立著的都是摩天大樓,它卻象個無依無靠的小孩子,孤零零地站立在夾縫里。現(xiàn)在這些高樓大廈都改成框架、鋼筋、水泥澆鑄結(jié)構(gòu),大有萬歲之基業(yè)。
這棟五層小樓,當初也曾輝煌過。在一大群土坯房中也曾顯赫一時。時過境遷,現(xiàn)在顯得格外的土氣,矮小破舊。風(fēng)雨歲月給它留下難以抹去的印痕。不論誰路過這里,都會不自覺地抬頭望上它兩眼。它象一個長者,雖然穿著很普通,但那年齡、閱歷卻十分地引人注目敬佩。它更象一個富有知識的解說員,向人們介紹訴說著曾經(jīng)的過去……
這棟樓里的住戶,大都是耄耋老人。六、七十歲還算不上老。這里好象是長壽國的一角,年齡很吸引人的眼球。雖然也常有年輕人出入,那是因為他們的孝心所致。他們放心不下自己的長輩。這些年輕人,有的是子女、有的是孫子女,他們在反哺行孝,陪伴自己的老人安度晚年。
這棟五層小樓有點老,卻不一定比居住在樓里的老人老。這棟樓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而樓里居住的老人,更是有許多說不完的滄桑。因為這些老人,都出生在上個世紀初期。都是上個世紀的20、30、40后,沐浴過種種風(fēng)風(fēng)雨雨……
一單元301這位住戶,就是一個充滿故事色彩的家庭。如果用文字記錄下來,可以寫上幾部長篇小說、拍成幾部電影、演出上百集電視連續(xù)劇。
這是個三室一廳的住房。三室:有兩個十二、三平米的房間、一個八平米的房間。一廳: 是經(jīng)過改造后形成的,還不足八平米。別看這套房屋緊湊狹小,卻住著三代五口人。
今天是個星期天,家里只留下爺爺和剛上小學(xué)二年級的小孫女。年輕的爸爸媽媽今天有幸同時休息。他們伴隨奶奶前去逛超市,購買生活用品。
爺爺高波和孫女高蘭菊,年齡跨度整整六十歲,一個花甲子。孫女和爺爺同屬相、同年號。這就象在圓形的跑道上跑步。爺爺已經(jīng)跑了一圈,孫女才開始陪著爺爺,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起繼續(xù)向前跑。人們都說隔輩人最親,爺爺高波對孫女高蘭菊的愛,無法言表。
從上幼兒園到上小學(xué),經(jīng)常接送孫女的是爺爺高波,奶奶樊麗萍。
高蘭菊的爸爸高明軒、媽媽梁艷萌的上班時間很不固定,常常是好幾天才回家一次,高蘭菊從小就跟爺爺奶奶吃住。
高蘭菊的爸爸媽媽都是博士研究生,在環(huán)境研究所上班。你聽這單位的名字多么普通,甚至還受到人們的嘲笑。
一次,這對年輕的夫婦急著去上班,十字路口的綠燈剛亮起,他們要往前沖,被一位年輕的交警攔住了: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環(huán)境研究所的。”
“一個掃馬路的,急什么?注意交通安全。”
夫婦二人笑著回答:“是,是。”
在一旁做清潔的清潔工,真正掃馬路的不干了。他質(zhì)問那個交警:“我說你這位小同志,掃馬路怎么啦?掃馬路就低人一等?掃馬路就可以不遵守紀律上班遲到早退?沒有掃馬路的,你站得這個崗位能干凈嗎?剛才那兩個年輕人,并沒有闖紅燈,你教訓(xùn)人家,本身就是個錯誤。”
這位年輕的交警急忙敬禮道謙:“對不起,老師傅,我向你道謙,也向那兩位急著上班的師傅道謙。希望你能傳達我對他們的謙意。”
這位交警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自己錯怪了那兩位年輕人。原來有一只紅燈失靈了,他恰恰就是把這只紅燈當成了執(zhí)法的依據(jù)。所以,他急忙向維修工打了電話。
只聽那位老清潔工說到:“他們兩個不是我們單位的人。我也不認識他們。你什么時候遇見他們,當面去道謙吧。”
這一回,小交警愣住了。他不知道環(huán)境研究所是個什么部門。
其實,這個很普通的名字,卻干著很不普通的事業(yè)。他們是研究航天的。在天上飛得物件,都有小兩口的心血。
爺爺高波了解這一點,因為他熱愛航天事業(yè)。
爺爺愛孫女,孫女也愛爺爺。孫女高蘭菊常常跟小朋友們常夸耀:我爺爺特別能,什么都會做,什么都會修。
童言不欺,從兒童玩具到學(xué)習(xí)用品,不論是什么壞了,高蘭菊都找爺爺。而爺爺也總是放下他手中的活兒,三下五除二,就解決問題。
每次,爺爺還告訴她弄壞的原因,今后使用時應(yīng)該注意的事項。這無形中就增長了孫女的知識。
孫女高蘭菊心愛的遮陽帽壞了。她手拿著遮陽帽,不去找媽媽,也不去找奶奶,卻跑來找爺爺。爺爺就會一針一線地幫她縫好。
她和小朋友玩得小沙包,也都是爺爺親手縫制。那個造型、布料搭配、美觀漂亮、別具一格。爺爺先后給她做了五個小沙包。她都好好地保存著,還時不時拿出來,向小朋友炫耀一番。如果套用電視里的一條廣告用語,那就是:高蘭菊有了問題——找爺爺,無所不能。
周圍的鄰居們也看到,經(jīng)常陪著孫女在生活區(qū)玩耍的也是爺爺高波。夏天,打著雨傘去玩雨水;冬天,頂著鵝毛大雪堆雪人……
這跨越了六十年,實現(xiàn)了一個時間輪回的爺孫倆,居然能玩在一起。孫女看到別人玩的東西,自己就想玩。爺爺不僅幫助孫女玩,還提供自制的玩具,開拓新得玩法。
爺爺把一條舊得自行車里袋,用剪刀輕輕地剪,不一會兒功夫,一條長長的“猴皮筋”就出現(xiàn)在孫女高蘭菊的手里,她可以和小朋友玩跳皮筋。這比買得皮筋可實用多了。
爺爺把一塊海綿剪成一個大圓錐形。在粗的一端裝上一支細圓棍,就成了一支大筆。再帶上一瓶水,就可以在樓前的水泥地面上寫字、畫畫。大地做紙,任我描繪。
爺爺把一塊長木板條,經(jīng)過鋸、磨,很快就變成了一把寶劍。爺爺教孫女劍術(shù)。
爺爺不論做什么玩具,都要同時做兩個。爺爺不論買什么玩具,也要同時買兩個。因為孫女高蘭菊有個哥哥佟男。那是爺爺?shù)摹袄贤狻保歉咛m菊的姑姑高明蕙的兒子,比高蘭菊大兩歲。
高蘭菊和哥哥佟男,從小就生活在一起。都在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身邊長大。常吃一鍋飯,常睡一張床。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被送進同一家幼兒園。而接送他們的常常是爺爺(姥爺)和奶奶(姥姥)。后來長大了,要上學(xué)了,哥哥才回他家去住,仍然是三天兩頭要跑過來。如果有兩天沒見面,就打電話互相問候。他們倆就象親兄妹。還有人問爺爺高波:你這兩孩子是不是雙胞胎?
高蘭菊見到哥哥佟男,不論人前人后,總是張口哥哥,閉口哥哥。從沒有叫過小哥哥的名字。行家們知道,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稱呼,卻反應(yīng)出一個家庭的素質(zhì)修養(yǎng),一個美好的家教。
爺爺還把高蘭菊和佟男的歡樂童年攝了影,錄了相,放進爺爺?shù)牟┛停偷搅司W(wǎng)上,引起網(wǎng)友們的熱議和好評。
在高蘭菊的眼里,高波是個好爺爺。在佟男眼里,高波是個好姥爺。
佟男和高蘭菊發(fā)現(xiàn),高波姥爺(爺爺)帶著他們倆玩耍時,常常叫錯名字。看著高蘭菊,爺爺呼叫佟男媽媽高明蕙的名字;看著佟男,爺爺呼叫高蘭菊爸爸高明軒的名字……
兩個孩子知道這位爺爺、姥爺,對他們特別愛。這愛到底有多深,他們一時半時用語言還完全表達不出來。
這位老人并不是大腦癡呆,語言失禁,老人家思想敏捷,是位寫作高手,喜歡業(yè)余文學(xué)創(chuàng)作。他創(chuàng)作得許多小說、詩詞都發(fā)到了網(wǎng)上,很受讀者的歡迎。
至于爺爺(姥爺)他為啥呼叫錯孩子的名字,孩子們不懂,外人也不會理解。或許他真得忘記了年齡,跨越了世紀,穿越了時空,又回到了從前,又把外甥和孫女當成自己的兒子和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