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周日河邊笛聲
- 有緣半生
- 冕璽葉
- 2042字
- 2020-09-10 11:11:26
寶興中學西邊三百米處,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沙河,也是一年四季流水潺潺。高波就喜歡這個地方。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周日,他常坐在河邊,讀一陣子書,休息時,望著河水出神。這里多么象自己的故鄉。自從他學會吹笛子之后,這里成了他學習、歡樂的療養區。
眼前的這條地下河,從地面到河底有一兩米深。這河水要想竄出河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鄉的河是地上河,有的地段,河底比耕地還要高出一大截。所以,有些低洼的耕地就成了長年積水的大水坑。
有水就有魚蝦,高波是在河邊長大的,也是吃著水中的魚蝦長大的。
每到魚訊季節,那魚成群結隊,逆著水向上游。那時,一河水,半河魚。這話一點都不夸張。只用一個一米直徑大小的手抄網,抽支煙的功夫,就能撈到五、六十斤魚。
撈魚的人站在水里,人挨人、網挨網,把河面幾乎封鎖起來。那闖關的魚仍然是前仆后繼,奮勇向上游去。站在水中的人,被魚撞得幾乎就站不穩腳。
特別是秋天到地里干活,人人都要背上筐、帶上簍,說不定在哪里遇見個小水坑,就能讓你撈上十幾斤、幾十斤一拃長的鲇魚。這都是當年生的魚,純天然的水產品,鮮嫩可口。
回想到這里,高波不由地笑了。那清爽的魚味,仿佛又在口里放射出芳香。
坐在河邊的他,看一會兒書,然后高奏起笛子:“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這悠揚的笛聲在水面上蕩漾,河水滿載著笛聲一路奔波,向南向東奔向大海。
在河邊吹奏這支曲子,真是別有一番韻味。
每到夏季,河邊的白楊樹林中,百蟬爭鳴、百鳥相聚,簡直就是一場昆蟲和鳥類的聯歡會。
只要高波的笛聲一起,蟬不叫了,鳥不鳴了,仿佛都在靜心傾聽高波的笛子獨奏。時間不長,好象高波的笛聲引起它們的共鳴。它們按壓不住激動的心情,又開始叫起來、唱起來。想和高波的笛聲組成一支交響樂。它們或許把高波的笛聲,視為自己的知音。
只要高波的笛聲在河邊響起來。河對岸就會出現五、六群放牧的羊群。放羊人有老頭、有小孩、也有女人。
這時的羊群不亂叫、不亂跑,象一片片白云,慢慢地移動。它們慢慢地吃著草,或是到河邊飲水。這些羊兒也仿佛在欣賞高波的笛聲。
河對岸的牧羊人,還常用手打起涼篷,向著笛聲張望。他似乎在判斷:每到周日,都有人在這里吹笛子,笛聲是那樣的悠揚動聽,把與羊為伴的牧羊人帶進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這吹笛子的是不是同一個人?
看見了羊群,高波吹起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白云下面馬兒跑”……
笛聲給牧羊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把牧羊人帶進另一個廣闊的環境。
接著,高波又吹起《幸福不會從天降》。
“櫻桃好吃樹難栽,
不下苦功花不開……”
這笛聲或許對牧羊人是一種激勵。河對岸的牧羊人們,不約而同地抬起頭向這里張望,或許他們覺得這是一位同行、知音,給他們送去關懷和力量。
“大哥哥,這吹笛子好學嗎?”
一個小牧羊人突然站在高波的面前,向高波提出了問題。小牧羊人手握著放羊鞭,規規矩矩地站在了高波面前。那些羊群都整整齊齊地站在他的身后,不叫、不鬧,抬頭看著高波,誰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看到這個滿臉稚氣的小孩子,一種憐憫之心從高波心頭油然升起,:這么小的小孩子,放牧著這么大一群羊,也真是了不起。
“小弟弟,只要你有決心學,沒有學不會的東西。你上學了嗎?”
“大哥哥,我上小學二年級”。
他一看高波目視他身后的羊群,便馬上解釋說:“這是生產隊的羊群。今天是星期天,我替媽媽放羊。讓媽媽替我洗洗衣服。”
“知道為爸媽分憂,替爸媽干活,小弟弟,你是個好樣的。”高波的稱贊,立即讓小牧羊人神采飛揚。
“謝謝大哥哥。”稚嫩的童聲在空氣中傳播,讓高波雙眼熱乎乎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又何嘗不是這樣,干著本不是童工應該干得活,只是自己沒有放羊罷了。
高波搖著手中的笛子說:“小弟弟,這吹笛子的道理很簡單。一聽就會,一學就懂,要吹成曲兒,關鍵在自己要苦練……”
“大哥哥,是不是每個星期天,我都能在這里見到你?”
“一般情況下都能。”
“大哥哥,如果爸媽能給我買把笛子,每個星期天,我會放著羊前來向你求教。”
“好,小弟弟,只要你來,我一定教會你。”
“謝謝大哥哥,謝謝大哥哥。”
小牧羊人一連串的道謝。只見他把鞭一揮,羊群都跟著他匆匆離去。看來,小牧羊人很懂禮節,他不愿意讓一大群羊干擾人家。
小牧羊人就象個帶兵的大將軍。他身邊的羊前呼后擁。真是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人和動物之間也有著深情厚意。
小牧羊人高高興興地走了。高波望著小牧羊人的背影,呆呆地思想:買一把笛子雖說只需要花費三角錢,因為生活艱難,許多家長,未必能舍得花三角錢,滿足孩子的愿望,去為孩子買一把笛子。因為笛子不當吃、不當喝……
窮,是攔路虎哇!
摘掉窮得帽子,需要從方方面面,全家齊心協力來奮斗。
高波忽然有所觸動。他望著離去的小牧羊人和羊群,吹起了“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笛聲就是高波的心聲,他不能從物質上給小牧羊人以幫助,卻能從心靈上給予支持。
他要為貧窮的孩子鼓鼓勁,給他戰勝困難的力量。
小牧羊人或許真得領略到高波的心情。他忽然回過頭,舉著放羊的鞭子,向高波揮了揮。
高波心中說:“好一個聰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