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匯考一(1)
陶唐氏(按帝紀自五帝前俱為補紀而登極斷自唐虞者紀則取其備登極之事必從所信也)
帝堯起唐侯即天子位
按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娶陳
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
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按竹書紀年帝堯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
按帝王世紀帝嚳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
邰氏女曰姜源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
次妃陳豐氏女曰慶都生放勛次妃娵訾氏女曰常
儀生帝摯帝摯之母于四人中班最下而摯于兄弟
最長得登帝位封異母弟放勛為唐侯摯在位九年
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群臣
造唐而致禪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封摯于高
辛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姬姓高辛氏之第二子也母陳
豐氏曰慶都嘗觀三河之首赤帝顯圖奄然風雨慶
都遇而萌之黃云覆之震十有四月而生于丹陵曰
堯是曰放勛年十三佐摰封植受封于陶明人察物
昭義崇仁禁詐偽正法度不廢窮民不敖亡告厎德
靡懈百姓和欣于是改國于唐年十有七踐帝位曰
陶唐氏都于平陽
有虞氏
帝舜受唐禪即天子位
按書經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
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
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
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試哉
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帝
曰欽哉 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浚哲
文明溫恭允塞元德升聞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
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
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
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終
于文祖
蔡
傳
上日朔日也受終者堯于是終帝位之事而舜
受之也文祖者堯始祖之廟也
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
山川囗于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
于群后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
覲東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
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
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
守至于北岳如西禮歸格于藝祖用特五載一巡守
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
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
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
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竄三苗
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二十有八載
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月正
元日舜格于文祖
蔡
傳
月正正月也元日朔日也蘇氏曰舜受終告攝
此告即位也
按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
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
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
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舜父瞽叟
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后妻
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后
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懈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
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舜父瞽
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
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常在側舜年二十以孝聞三
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于是堯乃
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
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
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
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
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
與琴為筑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涂
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
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
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
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于是
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
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
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于是
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
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舜舉八
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
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昔帝鴻
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
囗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梼
杌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縉云氏有不才
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
之三兇舜賓于四門乃流四兇族遷于四裔以御魑
魅堯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
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
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
按竹書紀年帝舜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
夏后氏
帝禹受虞禪即天子位(
按據五帝三王之說則夏殷周例俱當稱王史記唯周本
紀稱王夏殷俱仍稱帝今亦從其舊云)
按書經大禹謨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
承于帝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
德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稽于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益
曰都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
四海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益曰吁
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樂任賢
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千百
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
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
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帝曰俞地平天
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帝曰格汝禹朕
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總朕師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
之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
在茲惟帝念功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干予正汝
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
協于中時乃功懋哉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
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
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
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
方風動惟乃之休帝曰來禹洚水警予成允成功惟
汝賢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
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
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能陟元后人
心惟危道心惟徽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
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后何
戴后非眾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
海困窮天祿永終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禹曰枚
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
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
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正月朔旦受命于
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疏
舜即政三十三年命禹代己禹辭不獲免乃以
明年正月朔旦受終事之命于舜神靈之宗廟總
率百官順帝之初攝故事言與舜受禪之初其事
悉皆同也
按史記夏本紀帝舜薦禹于天為嗣十七年帝舜崩
三年喪畢禹辭避舜之子商均于陽城天下諸侯皆
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
按竹書紀年帝禹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頒夏時于
邦國
帝啟繼世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禹立舉益任之政十年帝禹東巡
狩至于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
禹之子啟而避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
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
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子
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按竹書紀年帝啟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饗諸
侯于鈞臺諸侯從帝歸于冀都大饗諸侯于璇臺
帝太康以帝啟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啟崩子帝太康立
按竹書紀年帝太康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鄩
帝仲康以帝太康弟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
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
按竹書紀年帝仲康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鄩
按鄭樵通志三王紀帝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
民咸貳乃盤游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
后羿距之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徯于洛之汭述大
禹之戒而作五子之歌羿之祖世為射官天子賜之
弓矢使司射夏之衰也自鉏遷于窮石號有窮氏太
康不得入國羿遂廢之立其弟仲康
帝相以帝仲康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中康崩子帝相立
按竹書紀年帝相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
帝少康中興滅過戈即天子位
按左傳哀公元年伍員曰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
鄩滅夏后相后囗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
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
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
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
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
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按史記夏本紀帝相崩子帝少康立
按竹書紀年帝少康元年丙午帝即位諸侯來朝
帝予以帝少康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少康崩子帝予立
按予
一作杼
按竹書紀年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帝槐以帝予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予崩子帝槐立
按槐
一作芬
按竹書紀年帝芬元年戊子帝即位
帝芒以帝槐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槐崩子帝芒立
按竹書紀年帝芒元年壬申帝即位以元珪賓于河
帝泄以帝芒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芒崩子帝泄立
按竹書紀年帝泄元年辛未帝即位
帝不降以帝泄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泄崩子帝不降立
按竹書紀年帝不降元年己亥帝即位
帝囗以帝不降弟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不降崩弟帝囗立
按竹書紀年帝囗元年戊戌帝即位
帝囗以帝囗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囗崩子帝囗立
按竹書紀年帝囗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帝孔甲以帝不降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囗崩立帝不降之子是為帝孔甲
按竹書紀年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
帝皋以帝孔甲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孔甲崩子帝皋立
按皋
一作昊
按竹書紀年帝昊元年庚辰帝即位
帝發以帝皋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皋崩子帝發立
按竹書紀年帝發元年乙酉帝即位
帝履癸以帝發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夏本紀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
商
成湯革夏即天子位
按書經湯誓王曰格爾眾庶悉聽朕言非臺小子敢
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眾汝曰我后不
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眾言夏氏有
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臺夏王
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
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輔予一人致天
之罰予其大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
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按史記殷本紀湯始居亳從先王居當是時夏桀為
虐政荒淫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
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桀敗于有娀之
虛桀囗于鳴條夏師敗績諸侯心服湯乃踐天子位
平定海內湯乃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朝會以晝
按逸周書殷祝解篇湯放桀而復薄三千諸侯大會
湯退再拜從諸侯之位湯曰此天子位有道者可以
處之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故天下者惟有道者理之
惟有道者紀之惟有道者宜久處之湯以此讓三千
諸侯莫敢即位然后湯即天子之位
按呂氏春秋慎大篇桀為無道暴戾頑貪湯乃惕懼
憂天下之不寧令伊尹往視夏伊尹奔夏三年反報
于亳曰桀迷惑于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眾眾志不
堪上下相疾民心積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湯
發師未接刃而桀走湯立為天子夏民大悅如得慈
親朝不易位農不去疇商不變肆
按竹書紀年成湯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
帝外丙以成湯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殷本紀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
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
按竹書紀年外丙元年乙亥即位居亳
帝仲壬以帝外丙弟即天子位
按史記殷本紀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
壬是為帝中壬
按竹書紀年仲壬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
帝太甲以太孫即天子位
按書經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先
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廟罔不祗
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
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
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后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
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忝厥祖王惟庸罔念聞伊
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啟迪
后人無越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
張往省括于度則釋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
萬世有辭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
弗狎于弗順營于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
徂桐宮居憂克終允德 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
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作書曰民非后罔克
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
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王拜手稽首曰予小
子不明于德自底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
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
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伊尹拜手稽
首曰修厥身允德協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窮民
服厥命罔有不悅并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后后來
無罰王懋乃德視乃烈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接下
思恭視遠惟明聽德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 太甲
下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
常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德
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
始慎厥與惟明明后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
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
自邇無輕民事惟艱無安厥位惟危慎終于始有言
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嗚
呼弗慮胡獲弗為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
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按史記殷本紀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
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
按竹書紀年太甲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
帝沃丁以帝太甲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殷本紀太宗崩子沃丁立
按竹書紀年沃丁元年癸巳王即位居亳
帝太庚以帝沃丁弟即天子位
按史記殷本紀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為帝太庚
按竹書紀年太庚元年壬子王即位居亳
帝小甲以帝太庚子即天子位
按史記殷本紀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
按竹書紀年小甲元年丁巳王即位居亳
帝雍己以帝小甲弟即天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