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匯考二十二(3)
- 明倫匯編皇極典登極部
- (清)陳夢雷
- 3420字
- 2015-12-27 00:19:42
之母弟義均一體是用汝貳我國政凡軍事違者閱
實其罪從宜處之其余事無大小一依本朝舊制天
輔七年六月太祖次鴛鴦濼有疾至斡獨山驛召赴
行在詔曰今遼主盡喪其師奔于夏國遼官特列遙
設等劫其子雅里而立之已留宗干等措畫朕親巡
已久功亦大就所獲州部政須綏撫是用還都八月
中旬可至春州汝率內戚迎我若至豹子囗尤善八
月乙未會于渾河北戊申太祖崩九月乙卯葬太祖
于宮城西國論勃極烈果鄆王昂宗峻宗干率宗親
百官請正帝位不許固請亦不許宗干率諸弟以赭
袍被體置璽懷中丙辰即皇帝位己未告祀天地丙
寅大赦中外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
太宗天會十三年春正月庚午熙宗以皇太子即皇
帝位
按金史熙宗本紀熙宗諱亶本諱合剌太祖孫景宣
皇帝子母蒲察氏天輔三年己亥歲生天會八年諳
班勃極烈杲薨太宗意久未決十年左副元帥宗翰
右副元帥宗輔左監軍完顏希尹入朝與宗干議曰
諳班勃極烈虛位已久今不早定恐授非其人合剌
先帝嫡孫當立相與請于太宗者再三乃從之四月
庚午詔曰爾為太祖之嫡孫故命爾為諳班勃極烈
其無自謂沖幼狎于童戲惟敬厥德諳班勃極烈者
太宗嘗居是官及登大位以命弟杲杲薨帝定議為
儲嗣故以是命焉十三年正月己巳太宗崩庚午即
皇帝位癸酉遣使告哀于齊高麗夏及報即位仍詔
齊自今稱臣勿稱子
熙宗皇統九年十二月海陵以太祖庶孫即皇帝位
按金史海陵本紀廢帝海陵庶人亮字元功本諱迪
古乃遼王宗干第二子也母大氏天輔六年壬寅歲
生天眷三年年十八以宗室子為奉國上將軍赴梁
王宗弼軍前任使以為行軍萬戶遷驃騎上將軍皇
統四年加龍虎衛上將軍為中京留守遷光祿大夫
為人僄急多猜忌殘忍任數初熙宗以太祖嫡孫嗣
位亮意以為宗干太祖長子而己亦太祖孫遂懷覬
覦在中京專務立威以厭伏小人猛安蕭裕傾險敢
決亮結納之每與論天下事裕揣知其意因勸海陵
舉大事七年五月召為同判大宗正事加特進十一
月拜尚書右丞務攬持權柄用其腹心為省臺要職
引蕭裕為兵部侍郎一日因召對語及太祖創業艱
難亮因嗚咽流涕熙宗以為忠八年六月拜平章政
事十一月拜右丞相九年正月兼都元帥熙宗使小
底大興國賜亮生日悼后亦附賜禮物熙宗不悅杖
興國百追其賜物海陵由此不自安三月拜太保領
三省事益邀求人譽引用勢望子孫結其歡心四月
學士張鈞草詔忤旨死熙宗問誰使為之左丞相宗
賢對曰太保實然熙宗不悅遂出為領行臺尚書省
事過中京與蕭裕定約而去至良鄉召還海陵莫測
所以召還之意大恐既至復為平章政事由是益危
迫熙宗嘗以事杖左丞唐括辯及右丞相秉德辯乃
與大理卿烏帶謀廢立而烏帶先以此謀告海陵他
日海陵與辯語及廢立事曰若舉大事誰可立者辯
曰胙王常勝乎問其次曰鄧王子阿懶亮曰阿懶屬
疏安得立辯曰公豈有意耶海陵曰果不得已舍我
其誰于是旦夕相與密謀護衛將軍特思疑之以告
悼后曰辯等公余每竊竊聚語竊疑之后以告熙宗
熙宗怒召辯謂曰爾與亮謀何事將如我何杖之亮
因此忌常勝阿懶且惡特思因河南兵士孫進自稱
皇弟按察大王而熙宗之弟止有常勝查刺海陵乘
此構常勝查剌阿懶達懶熙宗使特思鞫之無狀海
陵曰特思鞫不以實遂俱殺之護衛十人長仆散忽
土舊受宗干恩徒單阿里出虎與海陵姻家大興國
給事寢殿時時乘夜從主者取符鑰歸家以為常興
國嘗以李老僧屬海陵得為尚書省令史故使老僧
結興國為內應而興國亦以被杖怨熙宗遂與亮約
十二月丁巳忽土阿里出虎內直是夜興國取符鑰
啟門納海陵秉德辯烏帶徒單貞李老僧等入至寢
殿遂囗熙宗秉德等未有所屬忽土曰始者議立平
章今復何疑乃奉海陵坐皆拜稱萬歲詐以熙宗欲
議立后召大臣遂殺曹國王宗敏左丞相宗賢是日
以秉德為左丞相兼侍中左副元帥辯為右丞相兼
中書令烏帶為平章政事忽土為左副點檢阿里出
虎為右副點檢貞為左衛將軍興國為廣寧尹于是
自太師領三省事勖以下二十人進爵增職各有差
己未大赦改皇統九年為天德元年 按蕭裕傳裕
本名遙折奚人初以猛安居中京海陵為中京留守
與裕相結每與論天下事裕揣海陵有覬覦心密謂
海陵曰留守先太師太祖長子德望如此人心天意
宜有所屬誠有志舉大事愿竭力以從海陵喜受之
遂與謀議海陵竟成弒逆之謀者裕啟之也海陵為
左丞除裕兵部侍郎改同知南京留守事改北京海
陵領行臺尚書省事道過北京謂裕曰我欲就河南
兵建立位號先定兩河舉兵而北君為我結諸猛安
以應我定約而去海陵雖自良鄉召還不能如約遂
弒熙宗篡立以裕為秘書監
海陵正隆六年冬十月丙午世宗以衛國公即皇帝
位
按金史世宗本紀世宗諱雍本諱烏祿太祖孫睿宗
子也母曰貞懿皇后李氏天輔七年癸卯歲生于上
京體貌奇偉美須囗長過其腹胸間有七子如北斗
形性仁孝沉靜明達善騎射國人推為第一每出獵
耆老皆隨而觀之皇統間以宗室子例授光祿大夫
封葛王為兵部尚書天德初判會寧牧明年判大宗
正事改中京留守俄改燕京未幾為濟南尹貞元初
為西京留守三年改東京進封趙王正隆二年例降
封鄭國公進封衛國三年再任留守徙封曹國六年
五月居貞懿皇后喪一日方寢有紅光照室及黃龍
見寢室上又嘗夜有大星流入留守第中是歲東梁
水漲溢暴至城下水與城等決女墻石罅中流入城
湍激如涌城中人惶駭上親登城舉酒酹之水退海
陵南伐天下騷動是時籍契丹部人丁壯為兵部人
不愿行以告使者使者燥合畏海陵不以告部人遂
反至是咸平府謀克括里攻韓州據咸平將犯東
京八月起復東京留守婆速路兵四百來會討括里
復得城中子弟愿為兵者數百人帝舅興中少尹李
石以病免家居遼陽戊午發東京以石主留務賊覘
者聞鼙鼓聲震天見旌旗蔽野傳言國公兵十萬且
至賊眾至瀋州遁去會烏延查剌等敗賊兵還至常
安縣海陵使婆速路總管完顏謀衍來討賊以兵屬
之九月至東京副留守高存福其女在海陵后宮海
陵使存福伺起居適以造兵器余材造甲數十存福
宣言留守何為造甲密使人以白海陵遂與推官李
彥隆托為擊球謀不利存福家人以其謀來告平定
知軍李蒲速越亦言其事海陵嘗聞上有疾即使近
習來觀動靜至是又使謀良虎圖淮北諸王上知之
心常隱憂及討括里還至清河遇故吏六斤乘傅自
南來具言海陵殺其母殺兄子檀奴阿里白及樞密
使仆散忽土等又曰且遣人來害宗室兄弟矣上聞
之益懼及聞存福圖己事且有跡李石勸上早圖之
于是以議備賊事召官屬會清安寺彥隆先到存福
累召始來并于座上執之是月復有云來自西黃龍
見云中十月辛丑南征萬戶完顏福壽高忠建盧萬
家奴等自山東率所領兵二萬完顏謀衍自長安率
兵五千皆來附謀衍即以臣禮上謁乙巳諸軍入城
共擊殺存福等是夜諸軍被甲環衛皇城丙午慶云
見官屬諸軍勸進固讓良久于是親告于太祖廟還
御宣政殿即皇帝位以完顏謀衍為右副元帥高忠
建元帥左監軍完顏福壽右監軍盧萬家奴顯德軍
節度使丁未大赦改元大定下詔暴揚海陵罪惡數
十事 按李石傳世宗留守東京御契丹括里石留
東京巡察城中海陵使副留守高存福伺察世宗動
靜知軍李蒲速越知存福謀以告世宗石因勸世宗
先除存福然后舉事世宗從之大定元年以定策功
為戶部尚書無何拜參知政事阿瑣殺同知中都留
守蒲察沙離只遣使奉表東京而群臣多勸世宗幸
上京者石奏曰正隆遠在江淮寇盜囗起萬姓引領
東向宜因此時直起中都據腹心以號令天下萬世
之業也惟陛下無牽于眾惑上意遂決即日啟行
按完顏福壽傳正隆末海陵伐宋福壽領婁室臺荅
藹二猛安由山東道進至泰安既受甲福壽乃誘將
校北還而高忠建盧萬家奴等亦各率眾萬余俱歸
東京欲共立世宗至遼口世宗遣徒單思忠府吏張
謀魯瓦等來迎察其去就思忠等以數騎馳入軍中
見福壽等問曰將軍何為至此福壽等向南指海陵
而言曰此人失道不能保天下國公乃太祖皇帝親
孫我輩欲推戴為主以此來耳諸軍皆東向拜呼萬
歲為書以授思忠于是督諸軍渡遼水徑至東京城
下即諭軍士擐甲入衛宮城殺高存福等明日與諸
將及東京吏民從婆速路兵馬都總管完顏謀衍勸
進世宗即位以福壽為元帥右監軍賜銀幣御馬
按獨吉義傳義為武勝軍節度使貞元元年改唐古
部族節度使為彰化軍改利涉軍節度使是時海陵
伐宋諸軍往往逃歸而世宗在東京得眾心都統白
彥敬自北京使人陰結義欲與共圖世宗頃之世宗
即位義即日來歸具陳所以與彥敬密謀者世宗嘉
其不欺以為參知政事上謂義曰正隆率諸道兵伐
宋若反囗北指則計將安出義曰正隆多行無道殺
其嫡母阻兵虐眾必將自斃陛下太祖之孫即位此
其時也上曰卿何以知之義曰陛下此舉若太早則
正隆未渡淮太遲則窩斡必太熾今正隆已渡淮窩
斡未至太盛將士在南家屬皆在此惟早幸中都為
便上納之次榛子嶺世宗聞海陵死于軍中謂義曰
信如卿所料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春正月癸巳章宗以皇太孫即
皇帝位
按金史章宗本紀章宗諱璟小字麻達葛顯宗嫡子
也母曰孝懿皇后徒單氏大定八年世宗幸金蓮川
秋七月丙戌次冰井上生翼日世宗幸東宮宴飲歡
甚語顯宗曰祖宗積慶而有今日社稷之福也又謂
司徒李石樞密使紇石烈志寧等曰朕子雖多皇后
止有太子一人幸見嫡孫又生于麻達葛山朕嘗喜
其地衍而氣清其以山名之群臣皆稱萬歲十八年
封金源郡王始習本朝語言文字及漢字經書以進
士完顏匡司經徐孝美等侍讀二十四年世宗東巡
顯宗守國上奉表詣上京問安仍請車駕還都世宗
嘉其意賜囗書答諭二十五年三月萬春節復奉表
朝賀六月顯宗崩世宗遣滕王府長史臺御院通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