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匯考六(2)

時據舊都修復陵廟以雪大恥三月帝素服出次舉

哀三日西陽王及群僚參佐州征牧守等上尊號

帝不許等以死固請至于再三帝慨然流涕曰孤

罪人也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鈇鉞之

誅吾本瑯邪王諸賢見逼不已乃呼私奴命駕將反

國群臣乃不敢逼請依魏晉故事為晉王許之辛卯

即王位大赦改元其殺祖父母父母及劉聰石勒不

從此令諸參軍拜奉車都尉掾屬駙馬都尉辟掾屬

百余人時人謂之百六掾乃備百官立宗廟社稷于

建康時四方競上符瑞帝曰孤負四海之責未能思

何征祥之有景辰立世子紹為晉王太子以撫軍

大將軍西陽王為太保征南大將軍漢安侯王敦

為大將軍右將軍王導都督中外諸軍事驃騎將軍

左長史刁協為尚書左仆射封王子宣成公裒為瑯

邪王六月景寅司空并州刺史廣武侯劉琨幽州刺

史左賢王渤海公段匹磾領護烏丸校尉鎮北將軍

劉翰單于廣囗公段辰遼西公段眷冀州刺史祝阿

子邵續青州刺史廣饒侯曹嶷兗州刺史定襄侯劉

演東裔校尉崔毖鮮卑大都督慕容廆等一百八十

人上書勸進曰臣聞天生蒸民樹之以君所以對越

天地司牧黎元圣帝明王監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

乏饗故屈其身以奉之知蒸黎不可以無主故不得

已而臨之社稷時難則戚藩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

哲纂其祀是以弘振遐風式固萬世三五以降靡不

由之伏惟高祖宣皇帝肇基景命世祖武皇帝遂造

區夏三葉重光四圣繼軌惠澤侔于有虞卜世過于

周氏自元康以來艱難繁興永嘉之際氛厲彌昏宸

極失御登遐丑裔國家之危有若綴旒賴先后之德

宗廟之靈皇帝嗣建舊物克甄誕授欽明服膺聰哲

玉質幼彰金聲夙振冢宰攝其綱百辟輔其政四海

想中興之美群生懷來蘇之望不圖天不悔禍大災

薦臻國未忘難寇害尋興逆賊劉曜縱逸西都敢肆

兇惡陵虐天邑臣奉表使還乃承西朝以去年十一

月不守主上幽劫復沉寇庭神器流離再辱荒逆臣

每覽史籍觀之前載厄運之極古今未有茍在食土

之毛含血之類莫不叩心絕氣行號巷哭況臣等荷

寵三世位廁鼎司聞問震惶精爽飛越且驚且惋五

情無主舉哀朔垂上下泣血臣聞昏明迭用否泰相

濟天命無改歷數有歸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

啟圣明是以齊有無知之禍而小白為五霸之長晉

有驪姬之難而重耳以主諸侯之盟社稷靡安必將

有以扶其危黔首幾絕必將有以繼其緒伏惟陛下

元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兩儀應命世之期紹千載

之運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中興之兆圖讖垂典自京

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雖有夏之遘

夷羿宗姬之離犬戎蔑以過之陛下撫征江左奄有

舊吳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攝不類杖大順

以號宇內純化既敷則率土宅心義風既暢則遐方

企踵百揆時敘于上四門穆穆于下昔少康之隆夏

訓以為美談宣王中興周詩以為休詠況茂勛格于

皇天清暉光于四海蒼生颙然莫不欣戴聲教所加

愿為臣妾者哉且宣皇之惟有陛下億兆攸歸曾

無與二天祚大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陛下而誰

是以邇無異言遠無異望謳歌者無不吟諷徽猷獄

訟者無不思于圣德天地之際既交中外之情允洽

一角之獸連理之木以為休征者蓋有百數冠帶之

倫要荒之眾不謀同辭者動以萬計是以臣等敢考

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上尊號愿陛下存舜禹

至公之情狹由巢抗矯之節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

為先以黔首為憂不以克讓為事上慰宗廟乃顧之

懷下釋普天傾首之勤則所謂生繁華于枯荑育豐

肌于朽骨神人獲安無不幸甚臣聞尊位不可久虛

萬幾不可久曠虛之一日則尊位以殆曠之浹辰則

萬幾以亂方今踵百王之季當陽九之會狡寇窺窬

伺國瑕隙黎元波蕩無所系心安可廢而不恤哉陛

下雖欲逡巡其若宗廟何其若百姓何昔者惠公擄

秦晉國震駭呂郄之謀欲立子圉外以絕敵人之志

內以固闔境之情故曰喪君有君群臣輯睦好我者

勸惡我者囗前事之不忘后代之元龜也陛下明并

日月無幽不燭深謀遠猷出自囗懷不勝犬馬憂國

之情遲囗人神開泰之路是以陳其乃誠布之執事

臣等忝于方任久在遐外不得以陪列闕庭與囗盛

禮踴躍之懷南望罔極帝優令答之石勒將石季龍

圍譙城平西將軍祖逖擊走之己巳帝傳檄天下曰

逆賊石勒肆虐河朔逋誅歷載游魂縱逸復遣兇黨

石季龍悖逆之眾越河南渡縱其鴆毒平西將軍祖

逖帥眾討擊應時潰散今遣車騎將軍瑯邪王裒等

九軍銳卒三萬水陸四道徑造賊場受逖節度有能

梟季龍首者賞絹三千匹金五十斤封縣侯食邑二

千戶又賊黨能梟送季龍首封賞亦同之七月散騎

侍郎朱嵩尚書郎顧球卒帝痛之將為舉哀有司奏

舊尚書郎不在舉哀之例帝曰衰亂之弊特相痛悼

于是遂舉哀哭之甚慟丁未梁王悝薨以太尉荀緝

為司徒弛山澤之禁八月甲午封梁王世子翹為梁

王荊州刺史第五猗為賊帥杜曾所推遂與曾同反

九月戊寅王敦使武昌太守趙誘襄陽太守朱軌陵

江將軍黃峻討猗為其將杜曾所敗誘等皆死之石

勒害京兆太守華諿梁州刺史周訪討杜曾大破之

十月丁未瑯邪王裒薨十一月甲子封汝南王子囗

為新蔡王丁卯以司空劉琨為太尉置史官立太學

是歲揚州大旱太興元年春正月戊申朔臨朝懸而

不樂三月癸丑愍帝崩問至帝斬缞居廬景辰百寮

上尊號令曰孤以不德當厄運之極臣節未立匡救

未舉夙夜所以忘寢食也今宗廟廢絕億兆無系群

官庶尹咸勉以大政亦何敢辭輒敬從所執是日即

皇帝位詔曰昔我高祖宣皇帝誕膺期運廓開王基

景文皇帝奕世重光緝熙諸夏爰暨世祖應天順時

受茲明命功格天地仁濟宇宙昊天不融降此鞠兇

懷帝短世越去王都天禍薦臻大行皇帝崩殂社稷

無奉肆群后三司六事之人疇諮庶尹至于華戎致

輯大命于朕躬予一人畏天之威用弗敢違遂登壇

南岳受終文祖焚柴頒瑞告類上帝惟朕寡德纘我

洪緒若涉大川罔知攸濟惟爾股肱爪牙之佐文武

熊羆之臣用能囗寧晉室輔予一人思與萬國共同

休慶于是大赦改元文武增位二等 按王導傳導

少有風鑒識量清遠時元帝為瑯邪王與導素相親

善導知天下已亂遂傾心推奉潛有興復之志帝亦

雅相器重契同友執帝之在洛陽也導每勸令之國

會帝出鎮下邳請導為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

為及徙鎮建康吳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導

患之會敦來朝導謂之曰瑯邪王仁德雖厚而名論

猶輕兄威已振宜有以匡濟者會三月上巳帝親觀

禊乘肩轝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

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咸驚懼乃相率

拜于道左導因進許曰古之王者莫不賓禮故老存

問風俗虛己傾心以招俊乂況天下喪亂九州分裂

大業草創念于得人者乎顧榮賀循此土之望未若

引之以結人心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帝乃使導躬

造循榮二人皆應命而至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

焉自此之后漸相崇奉君臣之禮始定俄而洛京傾

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導勸帝收其賢人

君子與之圖事時荊揚晏安戶口殷實導為政務在

清靜每勸帝囗己勵節匡主寧邦于是尤見委仗情

好日隆朝野傾心號為仲父帝常從容謂導曰卿吾

之蕭何也對曰昔秦為無道百姓厭亂巨猾陵暴人

懷漢德革命反正易以為功自魏氏以來迄于太康

之際公卿世族豪侈相高政教陵遲不遵法度群公

卿士皆饜于安息遂使奸人乘釁有虧至道然否終

斯泰天道之常大王方立命世之勛一匡九合管仲

樂毅于是乎在豈區區國臣所可擬議愿弘深神慮

廣擇良能顧榮賀循紀瞻周囗皆南土之秀愿盡優

禮則天下安矣帝納焉永嘉末遷丹陽太守拜寧遠

將軍尋加振威將軍愍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晉國

既建以導為丞相軍諮祭酒桓彝初過江見朝廷微

弱謂周顗曰我以中州多故來此欲求全活而寡弱

如此將何以濟憂懼不樂往見導極談世事還謂顗

曰向見管夷吾無復憂矣過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

出新亭飲宴周顗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

山之異皆相視流涕惟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

室囗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收淚而謝之

俄拜右將軍揚州刺史監江南諸軍事遷驃騎將軍

加散騎常侍都督中外諸軍領中書監錄尚書事假

節刺史如故導以敦統六州固辭中外都督后坐事

除節于時軍旅不息學校未修導上書曰夫風化之

本在于正人倫人倫之政存乎設庠序庠序設五教

明德禮洽通彝倫攸敘而有恥且格父子兄弟夫婦

長幼之序順而君臣之義固矣易所謂正家而天下

定者也故圣王蒙以養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習

以成性遷善遠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然后裁之以

位雖王之世子猶與國子齒使知道而后貴其取才

用使咸先本之于學故周禮卿大夫獻賢能之書于

王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貴士也人知士之貴由

道存則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其家以及鄉學于鄉

以登朝反本復始各求諸己敦樸之業著浮偽之競

息教使然也故以之事君則忠用之蒞下則仁孟軻

所謂未有仁而遺其親義而后其君者也自頃皇綱

失統頌聲不興于今將二紀矣傳曰三年不為禮禮

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而況如此之久乎先進忘

揖讓之容后生惟金鼓是聞干戈日尋俎豆不設先

王之道彌遠華偽之俗遂滋非所以端本靖末之謂

也殿下以命世之資屬陽九之運禮樂征伐翼成中

興誠宜經綸稽古建明學業以訓后生漸之教義使

文武之道墜而復興俎豆之儀幽而更彰方今戎寇

扇熾國恥未雪忠臣義夫所以扼腕拊心茍禮儀膠

固淳風漸著則化之所感者深而德之所被者大使

帝典闕而復補皇綱弛而更張獸心革面饕餮檢情

揖讓而服四裔緩帶而天下從得乎其道豈難也哉

故有虞舞干戚而化三苗魯僖作泮宮而服淮夷桓

文之霸皆先教而后戰今若聿遵前典興復道教擇

朝之子弟并入于學選明博修禮之士而為之師化

成俗定莫尚于斯帝甚納之及帝登尊號百官陪列

命導升御囗共坐導固辭至于三四曰若太陽下同

萬物蒼生何由仰照帝乃止進驃騎大將軍儀同三

司 按劉琨傳西都不守元帝稱制江左琨乃令長

史溫嶠勸進于是河朔征鎮裔夏一百八十人連名

上表令報曰豺狼肆毒薦覆社稷億兆颙颙延首罔

系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囗復圣主掃蕩讎

恥豈可猥當隆極此孤之至誠著于遐邇者也公受

奕世之寵極人臣之位忠允義誠精感天地實賴遠

謀共濟艱難南北迥邈同契一致萬里之外心存咫

尺公其撫寧華戎致罰丑類動靜以聞 按紀瞻傳

瞻遷丞相軍諮祭酒論討陳敏功封臨湘縣侯西臺

除侍中不就及長安不守與王導俱入勸進帝不許

瞻曰陛下性與天道猶復役機神于史籍觀古人之

成敗今世事舉目可知不為難見二帝失御宗廟虛

廢神器去晉于今二載樟宮未殯人神失御陛下膺

箓受圖特天所授使六合革面遐荒來庭宗廟既建

神主復安億兆向風殊俗畢至若列宿之綰北極百

川之歸巨海而猶欲守匹夫之謙非所以闡七廟隆

中興也但國賊宜誅當以此屈己謝天下耳而欲逆

天時違人事失地利三者一去雖復傾匡于將來豈

得救祖宗之危急哉適時之宜萬端其可綱維大業

者惟理與當晉祚屯否理盡于今促之則得可以隆

中興之祚縱之則失所以資奸寇之權此所謂理也

陛下身當厄運纂承帝緒顧望宗室誰復與讓當承

大位此所謂當也四祖廓開宇宙大業如此今五都

燔宗廟無主劉載竊弄神器于西北陛下方欲高

讓于東南此所謂揖讓而救火也臣等區區尚所不

許況大人與天地合德日月并明而可以失機后時

哉帝猶不許使殿中將軍韓績徹去御座瞻叱績曰

帝座上應星宿敢有動者斬帝為之改容及帝踐位

拜侍中轉尚書

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庚寅明帝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按晉書明帝本紀明皇帝諱紹字道畿元皇帝長子

也幼而聰哲為元帝所寵異年數歲嘗坐置膝前屬

長安使來因問帝曰汝謂日與長安孰遠對曰長安

近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也元帝異之明日宴

群寮又問之對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異間者之

言乎對曰舉目則見日不見長安由是益奇之建興

初拜東中郎將鎮廣陵元帝為晉王立為晉王太子

及帝即尊號立為皇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欽賢

愛客雅好文辭當時名臣自王導庾亮溫嶠桓彝阮

放等咸見親待嘗論圣人真假之意導等不能屈又

習武藝善撫將士于時東朝濟濟遠近屬心焉及王

敦之亂六軍敗績帝欲帥將士決戰升車將出中庶

子溫嶠固諫抽劍斬鞅乃止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

野之所欽信欲誣以不孝而廢焉大會百官而問溫

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嶠對

曰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

眾皆以為信然敦謀遂止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己丑

元帝崩庚寅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尊所生荀氏為建

安郡君 按王導傳初帝愛瑯邪王裒將有奪嫡之

議以問導導曰夫立子以長且紹又賢不宜改革帝

猶疑之導日夕陳諫故太子卒定及明帝即位導受

遺詔輔政

明帝太寧三年閏八月己丑成帝以皇太子即皇帝

按晉書明帝本紀太寧三年閏八月壬午帝不愈召

太宰西陽王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壸車騎將軍囗

鑒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丹陽尹溫嶠并受

遺詔輔太子丁亥詔曰自古有死賢圣所同壽夭窮

達歸于一囗亦何足恃痛哉朕枕疾已久常慮忽然

仰惟祖宗弘基不能克終堂構大恥未雪百姓涂炭

所以有慨耳不幸之日斂以時服一遵先度務從簡

約勞眾崇飾皆勿為也衍以幼弱猥當大重當賴忠

賢訓而成之昔周公匡輔成王霍氏擁育孝昭義存

前典功冠二代豈非宗臣之道乎凡此公卿時之望

也敬聽顧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斷金以謀王室諸方

岳征鎮刺史將守皆朕干城推轂于外雖事有內外

其致一也故不有行者誰捍牧圉譬若唇齒表里相

資宜戮力一心若合符契思美焉之美以緝事為期

百辟卿士其總己以聽于冢宰保佑沖幼弘濟艱難

永令祖宗之靈寧于九天之上則朕沒于地下無恨

黃泉 按成帝本紀成皇帝諱衍字世根明帝長子

也太寧三年三月戊辰立為皇太子閏月戊子明帝

崩己丑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增文武位二等賜鰥寡

孤老帛人二匹尊皇后庾氏為皇太后秋九月癸卯

皇太后臨朝稱制司徒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

亮參輔朝政以撫軍將軍南頓王宗為驃騎將軍領

軍將軍汝南王佑為衛將軍辛丑葬明帝于武平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水县| 南平市| 穆棱市| 津市市| 肃南| 天台县| 广汉市| 密山市| 项城市| 师宗县| 南宫市| 和龙市| 宁陵县| 西吉县| 漠河县| 莱西市| 浏阳市| 自贡市| 忻城县| 崇义县| 新乡县| 龙岩市| 克什克腾旗| 兴安县| 阳新县| 汤阴县| 盱眙县| 临湘市| 左云县| 黄平县| 克山县| 化州市| 元江| 团风县| 吉木萨尔县| 松溪县| 永川市| 广昌县| 东乌| 奉节县|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