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匯考二十一(1)
- 明倫匯編皇極典登極部
- (清)陳夢雷
- 4990字
- 2015-12-27 00:19:42
宋
太祖建隆元年受周禪即皇帝位
按宋史太祖本紀太祖諱匡引姓趙氏涿郡人也高
祖朓是為僖祖仕唐歷永清文安幽都令朓生珽是
為順祖歷藩鎮從事累官兼御史中丞珽生敬是為
翼祖歷營薊涿三州刺史敬生弘殷是為宣祖周顯
德中宣祖貴贈敬左驍騎衛上將軍宣祖少驍勇善
騎射事趙王王镕為镕將五百騎援唐莊宗于河上
有功莊宗愛其勇留典禁軍漢干佑中討王景于鳳
翔會蜀兵來援戰于陳倉始合矢集左目氣彌盛奮
擊大敗之以功遷護圣都指揮使周廣順末改鐵騎
第一軍都指揮使轉右廂都指揮領岳州防御使從
征淮南前軍卻吳人來乘宣祖邀擊敗之顯德三年
督軍平揚州與世祖會壽春壽春賣餅家餅薄小世
宗怒執十余輩將誅之宣祖固諫得釋累官檢校司
徒天水縣男與太祖分典禁兵一時榮之卒贈武清
軍節度使太尉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
二年生于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
有金色三日不變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
其非常人學騎射囗出人上嘗試惡馬不施銜勒馬
逸上城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為首必碎太祖徐
起更追馬騰上一無所傷又嘗與韓令坤博土室中
雀斗戶外因競起掩雀而室隨壞漢初漫游無所遇
舍襄陽僧寺有老僧善術數顧曰吾厚贐汝北往則
有遇矣會周祖以樞密使征李守真應募居帳下廣
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
封府馬直軍使世宗即位復典禁兵北漢來寇世宗
率師御之戰于高平將合指揮樊愛能等先遁軍危
太祖麾同列馳馬沖其鋒漢兵大潰乘勝攻河東城
焚其門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還拜殿前都虞候領
嚴州刺史三年春從征淮南首敗萬眾于渦口斬兵
馬何延錫等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眾號十五萬塞
清流關擊走之追至城下暉曰人各為其主愿成列
以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
入手刃暉中腦并姚鳳禽之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
傳呼開門太祖曰父子固親啟閉王事也詰旦乃得
入韓令坤平揚州南唐來援令坤議退世宗命太祖
率兵二千趨六合太祖下令曰揚州兵敢有過六合
者斷其足令坤始固守太祖尋敗齊王景達于六合
東斬首萬余級還拜殿前都指揮使尋拜定國軍節
度使四年春從征壽春拔連珠寨遂下壽州還拜義
成軍節度檢校太保仍殿前都指揮使冬從征濠泗
為前鋒時南唐寨于十八里灘世宗方議以橐囗濟
師而太祖獨躍馬截流先渡麾下騎隨之遂破其寨
因其戰艦乘勝攻泗州下之南唐屯清口太祖從世
宗翼淮東下夜追至山陽俘唐節度使陳承詔以獻
遂拔楚州進破唐人于灤江口直抵南岸焚其營柵
又破之于瓜步淮南平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間于世
宗遣使遺太祖書饋白金三千兩太祖悉輸之內府
間乃不行五年改忠武軍節度使六年世宗北征為
水陸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橋關降其守將姚內斌
戰卻數千騎關南平世宗在道閱四方文書得韋囊
中有水三尺余題云點檢作天子異之時張永德為
點檢世宗不豫還京師拜太祖檢校太傅殿前都點
檢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度檢校太尉七
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次陳橋驛軍中
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
摩蕩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
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
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未及
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
乘馬太祖攬轡謂諸將曰我有號令爾能從乎皆下
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
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陵朝廷府庫士庶之
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
肅隊以入副都指揮使韓通謀御之王彥升遽殺通
于其第太祖進登明德門令甲士歸營乃退居公署
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曰
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質等未及對列校羅彥按劍
厲聲謂質等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質等相顧
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
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于袖中宣徽使引太
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
皇帝位遷恭帝及符后于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而
尊符后為周太后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
定有天下之號曰宋賜內外百官軍士爵賞貶降者
敘復流配者釋放父母該恩者封贈遣使遍告郡國
丙午詔諭諸鎮將帥戊申賜書南唐贈韓通中書令
命以禮收葬己酉遣官告祭天地社稷
按曲洧舊聞太祖在周時受命北討至陳橋為三軍
推戴時杜太后眷屬以下盡在定力院有司將搜捕
主僧悉令登閣而固其囗鐍俄而大搜索主僧紿云
皆散走不知所之矣甲士入寺升梯且發鑰見蟲網
絲布滿其上而塵埃積凝若累年不曾開者乃相告
曰是安得有人遂皆返去有頃太祖已踐祚
開寶九年冬十月癸丑太宗以晉王即皇帝位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宗諱炅初名匡乂改賜光義即
位之二年改今諱宣祖第三子也母曰昭憲皇后杜
氏初后夢神人捧日以授己而有娠遂生帝于浚儀
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閭巷聞有異香時晉天福
四年十月十七日甲辰也帝幼不群與他兒戲皆畏
服及長隆準龍顏望之知為大人儼如也性嗜學宣
祖總兵淮南破州縣財物悉不取第求古書遺帝恒
飭厲之帝由是工文業多藝能仕周至供奉官都知
太祖即位以帝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御使親征
澤潞帝以大內點檢留鎮尋領泰寧軍節度使征李
重進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
中書令征太原改東都留守別賜門戟封晉王序班
宰相上開寶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
位乙卯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丙辰群臣表請
聽政不許丁巳宰相薛居正等固請乃許即日移御
長春殿庚申以弟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
先帝子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
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同平章事薛居正
加左仆射沈倫加右仆射盧多遜為中書侍郎曹彬
仍樞密使并同平章事楚昭輔為樞密使潘美為宣
徽南院使內外官進秩有差
按儒林公議太祖承五代易姓之后知人心未固以
太宗身試危有英睿之斷可以王天下故居常以
主社許之一日太宗被疾憊甚車駕幸其邸勉令灼
艾因自指所御赭袍示之曰此尚誰著耶末年友愛
彌篤終以大寶授之
太宗至道三年二月真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按宋史真宗本紀真宗諱恒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
德皇后李氏初干德五年五星從鎮星聚奎明年正
月后夢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開封府第
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異與
諸王嬉戲好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太祖愛之育于
宮中嘗登萬歲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撫而問曰
天子好作否對曰由天命耳比就學受經一覽成誦
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
淳化五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尹至道
元年八月立為皇太子改今諱仍判府事故事殿廬
幄次在宰相上宮僚稱臣皆推讓弗受見賓客李至
李沆必先拜迎送降階及門開封政務填委帝留心
獄訟裁決輕重靡不稱愜故京獄屢空太宗屢詔嘉
美三年二月太宗崩奉遺制即皇帝位于柩前夏四
月乙未尊皇后為皇太后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
除之丙申群臣請聽政表三上從之戊戌始見群臣
于崇政殿西序尋賜器幣癸卯門下侍郎兼兵部尚
書平章事呂端加右仆射弟越王元份進封雍王吳
王元杰進封兗王并兼中書令徐國公元偓進封彭
城郡王涇國公元偁進封安定郡王并同平章事元
儼封曹國公侄閬州觀察使惟吉為武信軍節度使
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傅潛殿前都指揮使王超侍衛
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高瓊并
領諸軍節度駙馬都尉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并為
諸軍節度使甲辰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趙镕加
南院使左丞李至禮部侍郎李沆并參知政事丁未
中外群臣進秩一等 按呂端傳端進門下侍郎兼
兵部尚書太宗不豫真宗為皇太子端日與太子問
起居及疾大漸內侍王繼恩忌太子英明陰與參知
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謀
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繼恩召端端知有
變鎖繼恩于合內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宮車已晏
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為
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邪乃奉太子
至福寧庭中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端平立殿下
不拜請卷簾升殿審視然后降階率群臣拜呼萬歲
真宗干興元年二月戊午仁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按宋史仁宗本紀仁宗諱貞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
母李宸妃也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獻皇
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天性仁孝寬裕喜慍不形于
色七年封慶國公八年封壽春郡王講學于資善堂
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明年進封升王九月丁卯冊為
皇太子以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癸酉謁太廟
四年詔五日一開資善堂太子秉笏南鄉立聽輔臣
參決諸司事干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太子
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權處分軍國事遣使告
哀契丹己未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百官進秩一等
優賞諸軍山陵諸費毋賦于民 按真宗劉皇后傳
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宮中事多決于后宰相寇準密
議奏請皇太子監國以謀泄罷相用丁謂代之既而
入內都知周懷政謀廢后殺謂復用準以輔太子客
省使楊崇勛內殿承制楊懷吉詣謂告謂夜乘犢車
挾崇勛懷吉造樞密使曹利用謀明日誅懷政貶準
衡州司馬于是詔皇太子開資善堂引大臣決天下
事后裁制于內真宗崩遺詔尊后為皇太后軍國重
事權取處分謂等請太后御別殿太后遣張景宗雷
允恭諭曰皇帝視事當朝夕在側何須別御一殿于
是請帝與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
垂簾決事議已定太后忽出手書第欲禁中閱章奏
遇大事即召對輔臣其謀出于丁謂非太后意也謂
既貶馮拯等三上奏請如初議帝亦以為言于是始
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賀
按龍川別志真宗晚年得風疾自疑不起嘗臥枕宦
者周懷政股與之謀欲命太子監國懷政東宮官也
出與寇準謀之遂議立太子廢劉氏黜丁謂等使楊
億具草詔書億私語其妻弟張演曰數日之后事當
一新稍泄丁謂夜乘婦人車與曹利用謀之誅懷政
黜準召億至中書億懼便液俱下面無人色謂素重
億無意害之徐曰謂當改官煩公為作一好麻耳億
乃少安準初為此謀欲遣使四方宣示風指誅異己
者使楊億為詔書遣其囗王曙出使曙知其不可力
止之意其必有禍敗藏其詔書草使其妻縫置夾衣
中及劉后既沒朝廷方欲理準舊勛曙出其書文字
磨滅殆不可復識由此贈億禮部尚書謚曰文
按東軒筆錄天禧末真宗寢疾章獻明肅太后漸預
朝政真宗意不能平寇萊公探此意遂欲廢章獻立
仁宗策真廟為太上皇而誅丁謂曹利用等于是李
迪楊億曹瑋盛度李遵勉等協力處畫已定凡詔命
盡使楊億為之且將舉事會策公因醉漏言有人馳
報晉公晉公夜乘犢車往利用家謀之明日利用入
盡以萊公所謀白太后遂矯真宗上仙乃指萊公為
反而投海上其事有類上官儀者天下囗之楊億臨
死取當時所為詔誥及始末事跡付遵勉收之至章
獻上仙遵勉乃抱億所留書進呈仁宗及敘本末仁
宗盡見當日曲直感嘆再三遂下詔湔滌其囗凡預
萊公黨而被逐者皆昭雪之
仁宗嘉佑八年夏四月壬申英宗以巨鹿公即皇帝
位
按宋史英宗本紀英宗諱曙濮安懿王允讓第十三
子母曰仙游縣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
平坊第初王夢兩龍與日囗墮以衣承之及帝生赤
光滿室或見黃龍游光中四歲仁宗養于內寶元二
年豫王生乃歸濮邸帝天性篤孝好讀書不為燕嬉
慢服御儉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見教授曰師也敢
弗為禮時吳王宮教吳克進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
帝書之屏風以自戒景佑三年賜名宗實授左監門
衛率府副率累遷右羽林軍大將軍宜州刺史皇佑
二年為右衛大將軍岳州團練使嘉佑中宰相韓琦
等請建儲仁宗曰宗子已有賢知可付者卿等其勿
憂時帝方服濮王喪六年十月辛卯起為秦州防御
使知宗正寺帝以終喪辭奏四上乃聽喪終復授前
命又辭七年八月許罷宗正復為岳州團練使戊寅
立為皇子癸未改今名帝聞詔稱疾益堅辭詔同判
大宗正事安國公從古等往喻旨即臥內起帝以入
甲辰見清居殿自是日再朝或入侍禁中九月遷齊
州防御使巨鹿郡公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
后傳遺詔命帝嗣皇帝位百官入哭盡哀韓琦宣遺
制帝御東楹見百官癸酉大赦賜百官爵一等優賞
諸軍如干興故事遣王道恭告哀于契丹帝欲亮陰
三年命韓琦攝冢宰宰臣不可乃止
按五朝名臣言行錄仁宗春秋高繼嗣未立天下以
為憂雖或有言者而大臣莫敢為議首韓琦數乘間
伏奏乞選立太子上顧曰后宮一二欲就館卿毋亟
后誕育皆皇女公一日挾孔光傳進對曰漢成帝立
二十五年無繼嗣已議立帝弟之子定陶王為太子
成帝中材常主猶能之以陛下之明何難于此哉太
祖為天下長慮澤流至今惟陛下以太祖心為心則
無不可矣仁宗感悟始以英宗判宗正寺英宗力辭
宦官宮妾勢未便中外皆危之公復啟曰陛下屬之
以大任而不肯當蓋其沉遠詳重識慮有以過人非
有他也猶豫不決招讒慝生變故且名未正則尚得
以辭名體一定父子之分明則浮議亦不得復搖矣
仁宗欣納曰如此則宜乘明堂大禮前亟立為太子
乃召樞密大臣諭其事或愕曰此大事毋遽上顧曰
朕意決矣曰誠如此敢為天下賀又召學士為詔書
學士亦請對然后進囗英宗既為太子尚堅臥公又
奏曰今既為陛下子何所間哉愿令宮人就諭旨及
本官族屬敦勸上如其請始就興寧宮會仁宗棄天
下平旦入預大議英宗即帝位宮門徐開追百官班
宣遺制衛士坐甲諸司幕廡下治喪人情肅然日至
午市肆猶有未知者公性厚重未嘗名其功其門人
親客或燕坐從容語及太子定策事必正色曰此仁
宗圣德神斷為天下計太后母道內助之力朝廷定
議久矣臣子果何預焉
按聞見前錄英宗于仁宗為侄宣仁后于光獻為甥
自幼同養禁中溫成張妃有寵英宗還本宮宣仁還
本宅溫成薨而竟無子一日帝謂光獻曰吾夫婦老
無子舊養十三
英宗
行次
滔滔
宣仁
小字
各以長立朕為十三
后為滔滔主婚使相娶嫁時宮中謂天子娶婦皇后
嫁女云蓋仁宗光獻以英宗為子圣意素定矣此殆
天命非人力也至召英宗為皇子入謝帝與后適御
后苑迎曙
曙英
宗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