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匯考十六(1)
- 明倫匯編皇極典登極部
- (清)陳夢雷
- 4997字
- 2015-12-27 00:19:42
唐一
高祖武德元年五月甲子以唐王受隋禪即皇帝位
按唐書高祖本紀高祖諱淵字叔德姓李氏隴西成
紀人也其七世祖皓當晉末據秦涼以自王是為涼
武昭王皓生歆歆為沮渠蒙遜所滅歆生重耳魏弘
農太守重耳生熙金門鎮將戍于武川因留家焉熙
生天賜為幢主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
太尉與李囗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
柱國家周閔帝受魏禪虎已卒乃追錄其功封唐國
公謚曰襄襄公生囗襲封唐公隋安州總管柱國大
將軍卒謚曰仁仁公生高祖于長安體有三乳性寬
仁襲封唐公隋文帝獨孤皇后高祖之從母也以故
文帝與高祖相親愛文帝相用復高祖姓李氏以為
千牛備身事隋譙隴二州刺史大業中歷岐州刺史
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召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煬帝
征遼東遣高祖督運糧于懷遠鎮楊元感將反其兄
弟從征遼者皆逃歸高祖先覺以聞煬帝遽班師以
高祖為弘化留守以御元感詔關右諸郡兵皆受高
祖節度是時隋政荒天下大亂煬帝多以猜忌殺戮
大臣嘗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時謁高祖有甥王
氏在后宮煬帝問之王氏對以疾煬帝曰可得死否
高祖聞之益懼因縱酒納賂以自晦十一年拜山西
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馬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
敗去而斂其尸以筑京觀盡得其箭于其尸又擊絳
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突厥犯塞高祖與馬邑
太守王仁恭擊之隋兵少不敵高祖選精騎二千為
游軍居處飲食隨水草如突厥而射獵馳騁示以閑
暇別選善射者伏為奇兵敵見高祖疑不敢戰高祖
乘而擊之突厥敗走十三年拜太原留守擊高陽歷
山飛賊甄翟兒于西河破之是時煬帝南游江都天
下盜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杰招納亡命
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
欲以情告懼不見聽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
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
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
告之高祖大驚寂曰正為宮人奉公事發當誅為此
耳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
官已而許之曰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而
所在盜賊益多突厥數犯邊高祖兵出無功煬帝遣
使者執高祖詣江都高祖大懼世民曰事急矣可舉
事已而煬帝復馳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是時劉
武周起馬邑林士弘起豫章劉元進起晉安皆稱皇
帝朱粲起南陽號楚帝李子通起海陵號楚王邵江
海據岐州號新平王薛舉起金城號西秦霸王郭子
和起榆林號永樂王竇建德起河間號長樂王王須
拔起恒定號漫天王汪華起新安杜伏威起淮南皆
號吳王李密起鞏號魏公王德仁起鄴號太公左才
相起齊郡號博山公羅藝據幽州左難當據涇馮盎
據高羅皆號總管梁師都據朔方號大丞相孟海公
據曹州號錄事周文舉據淮揚號柳葉軍高開道據
北平張長愻據五原周洮據上洛楊士林據山南徐
圓朗據兗州楊仲達據豫州張善相據伊汝王要漢
據汴州時德睿據尉氏李義滿據平陵綦公順據青
萊淳于難據文登徐師順據任城蔣弘度據東海王
薄據齊郡蔣善合據鄆州田留安據章丘張青特據
濟北臧君相據海州殷恭邃據舒州周法明據永安
苗海潮據永嘉梅知巖據宣城鄧文進據廣州俚酋
楊世略據循潮冉安昌據巴東囗長真據郁林其別
號諸盜往往屯聚山澤而劉武周攻汾陽宮高祖乃
集將吏告曰今吾為留守而賊據離宮縱賊不誅罪
當死然出兵必待報今江都隔遠后期奈何將吏皆
曰國家之利可專者公也高祖曰善乃募兵旬日間
得眾一萬副留守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
見兵大集疑有變謀因禱雨晉祠以圖高祖高祖覺
之乃陰為備五月甲子高祖及威君雅視事開陽府
司馬劉政會告威君雅反即坐上執之丙寅突厥犯
邊高祖令軍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
殺之以起兵遣劉文靜使突厥約連和六月己卯傳
檄諸郡稱義兵開大將軍府置三軍以子建成為隴
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軍隸焉世民為燉煌公右領
軍大都督右軍隸焉元吉為姑臧公中軍隸焉裴寂
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石艾縣長殷開山為掾劉政
會為屬長孫順德王長諧劉弘基竇琮為統軍開倉
庫賑窮乏七月壬子高祖杖白旗誓眾于野有兵三
萬以元吉為太原留守癸丑發太原甲寅遣將張綸
徇下離石龍泉文城三郡丙辰次靈石營于賈胡堡
隋虎牙郎將宋老生屯于霍邑以拒義師丙寅隋鷹
揚府司馬李軌起武威號大涼王八月辛巳敗宋老
生于霍邑丙戌下臨汾郡辛卯克絳郡癸巳次龍門
突厥來助隋驍衛大將軍屈突通守河東絕津梁壬
寅馮翊賊孫華土門賊白元度皆具舟以來逆九月
戊午高祖領太尉加置僚佐以少牢祀河乃濟甲子
次長春宮丙寅隴西公建成劉文靜屯永豐倉守潼
關燉煌公世民自渭北徇三輔從父弟神通起兵于
鄠柴氏婦高祖女也亦起兵于司竹皆與世民會郿
賊丘師利李仲文盩厔賊何潘仁向善思宜君賊劉
炅等皆來降因略定鄠杜壬申高祖次馮翊乙亥燉
煌公世民屯阿城隴西公建成自新豐趨霸上丙子
高祖自下邽以西所經隋行宮苑囗悉罷之出宮女
還其家十月辛巳次長樂宮有眾二十萬隋留守衛
文升等奉代王侑守京城高祖遣使諭之不報乃圍
城下令曰犯隋七廟及宗室者罪三族丙申隋羅山
令蕭銑自號梁公十一月丙辰克京城命主符郎宋
公囗收圖籍約法十二條殺人劫盜背軍叛者死癸
亥遙尊隋帝為太上皇立代王為皇帝大赦改元義
寧甲子高祖入京師至朝堂望闕而拜隋帝授高祖
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
事進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下教曰令視事于
虔化門十二月癸未隋帝贈唐襄公為景王仁公為
元王夫人竇氏為唐國妃謚曰穆以建成為唐國世
子世民為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元吉為齊國公丞
相府置長史司錄以下官趙郡公孝恭徇山南甲辰
云陽令詹俊徇巴蜀二年正月丁未隋帝詔唐王劍
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戊午
周洮降戊辰世子建成為左元帥秦國公世民為右
元帥徇地東都二月己卯太常卿鄭元定樊鄧使
者馬元規循荊襄三月己酉齊國公元吉為太原道
行軍元帥乙卯世民徙封趙國公丙辰隋右屯衛將
軍宇文化及弒太上皇于江都立秦王浩為皇帝吳
興郡守沈法興據丹陽自稱江南道總管樂安人盧
祖尚據光州自稱刺史戊辰隋帝進唐王位相國總
百揆備九錫唐國置丞相等官立四廟四月己卯張
長愻降五月乙巳隋帝命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
旌旗出警入蹕甲寅王德仁降戊午隋帝遜于位以
刑部尚書蕭造司農少卿裴之隱奉皇帝璽紱于唐
王三讓乃受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極
殿命蕭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改元賜百官庶人
爵一級義師所過給復三年其余給復一年
按創業起居注初帝自衛尉卿轉右驍衛將軍奉詔
為太原道安撫大使郡文武官治能不稱職者并委
帝黜陟選補焉河東已來兵馬仍令帝征發討捕所
部盜賊隋大業十二年煬帝之幸樓煩時也帝以太
原黎庶陶唐舊民奉使安撫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
以為天授所經之處示以寬仁賢智歸心有如影響
煬帝自樓煩遠至雁門為突厥始畢所圍事甚平城
之急賴太原兵馬及帝所征兵聲勢繼進故得解圍
僅而獲免遂向東都仍幸江都宮以帝地居外戚赴
難應機乃詔帝率太原部兵馬與馬邑郡守王仁恭
北備邊朔嘗與突厥相遇帝擊大破之突厥收其所
部不敢南入時有賊帥王漫天別黨眾逾數萬自號
歷山飛結營于太原之南境上黨西河京都道路斷
絕煬帝后十三年囗帝為太原留守仍遣獸賁郎將
王威獸牙郎將高君雅為副帝遂私竊喜甚而謂第
二子秦王等曰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
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然歷山飛不破突厥
不和無以經邦濟時也既而歷山飛眾數不少劫掠
多年巧于攻城勇于力戰南侵上黨已破將軍慕容
將軍羅侯之兵北寇太原又斬將軍潘長文首頻勝
兩將所向無前于是帝率王威等及河東太原兵馬
往討之于河西雀鼠谷口與賊相遇帝所向摧陷斬
級獲生不可勝數而余賊黨老幼男女數萬人并來
降附于是郡境無虞年谷豐稔感帝恩德若亢陽之
逢膏雨焉后突厥知帝已還太原仁恭獨留無援數
侵馬邑帝遣副留守高君雅將兵與仁恭并力拒之
仁恭等違帝指蹤遂為突厥所敗既而隋主遠聞以
帝與仁恭不時捕寇縱為邊患遂遣司直馳驛系帝
而斬仁恭帝自以姓名著于圖箓太原王者所在慮
被猜忌因而禍及頗有所晦時皇太子在河東獨有
秦王侍側耳謂王曰隋歷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
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爾昆季須
會盟津之師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為英雄所笑
王泣而啟帝曰芒碭山澤是處容人請同漢祖以觀
時變帝曰今遇時來逢茲錮縶雖囗機變何能為也
然天命有在吾應會昌未必不以此相啟今吾勵謹
當敬天之誡以卜興亡自天佑吾彼焉能害天必亡
我何所逃刑爾后數日果有詔使馳驛而至釋帝而
免仁恭各依舊檢校所部煬帝之幸江都也所在路
絕兵馬討掩來往不通信使行人無能自達惟有使
自江都至于太原不逢劫掠依程而至眾咸異焉初
使以夜至太原溫顏將宿于城西門樓上首先見之
喜其靈速報兄彥弘馳以啟帝帝時方臥聞而驚起
執彥弘手而笑曰此后余年實為天假退謂秦王曰
吾聞惟神也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此使之行可謂神
也天其以此使促吾當見機而作雄斷英從此遂
定帝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
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山川沖要一覽便憶
遠近承風咸思托附仍命皇太子于河東潛結英俊
秦王于晉陽密招豪友太子及王俱稟圣略傾財賑
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囗養一技可稱一
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云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
者十三年歲在丁亥正月丙子夜晉陽宮西北有光
夜明自地屬天若大燒火飛焰炎赫正當城西龍山
上直指西南極望竟天俄而山上當童子寺左右有
紫氣如虹橫絕火中上沖北斗自一更至三更而滅
城上守更人咸見而莫能辨之皆不敢道大業初帝
為樓煩郡守時有望氣者云西北干門有天子氣連
太原甚盛故隋主于樓煩置宮以其地當東都西北
因過太原取道龍山觀風俗行幸以厭之云后又拜
代王為郡守以厭之二月己丑馬邑軍人劉武周殺
太守王仁恭據其郡而自稱天子國號定楊帝聞而
嘆曰頃來群盜遍于天下攻略郡縣未有自謂王侯
者焉而武周豎子生于塞上一朝囗起輕竊大名可
謂陳涉狐鳴為沛公驅除者也三月丁卯武周南破
樓煩郡進據汾源宮帝謂官僚曰兵可戒嚴城可守
備糧可賑給三者當今廢一不可乃以王威兼任太
原郡丞為人清恕令與晉陽宮監裴寂相知檢校倉
糧賑給軍戶口高君雅當守高陽得無失脫遣巡行
城池及捍御器械以兵馬鎧仗戰守事機召募勸賞
軍民征發皆須決于帝太原左近聞帝部分募兵備
邊所在影赴旬日之頃少長得數千人兵司總帳以
聞請安營處帝指興國寺曰勤王之師不謀而至此
其興國者焉宜于此寺安處恐威雅猜覺亦不之閱
問私謂秦王等曰紀綱三千足成霸業處之興國可
謂嘉名仍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是月也朔
方郡人梁師都又殺郡官而稱天子初帝遣獸牙郎
將高君雅與馬邑守王仁恭防遏突厥雅違帝旨失
利而還帝恐煬帝有責便欲據法繩雅雅是煬帝舊
左右慮被猜嫌忍而弗問雅性庸佷不知慚屈帝甚
得太原內外人心瞻仰龍顏疑有異志每與王威密
伺帝囗有鄉長劉龍者晉陽之富人也先與宮監裴
寂引之謁帝帝雖知其微細亦接待之以招客君雅
又與龍相善龍感帝恩眄竊知雅等密意具以啟聞
帝謂龍曰此輩下愚暗于時事同惡違眾必自斃也
然卿能相報深有至誠幸勿有多言我為之所夏五
月癸亥夜帝遣長孫順德趙文恪等率興國寺所集
兵五百人總取秦王部分伏于晉陽宮城東門之左
以自備甲子旦命晉陽縣令劉文靜導開陽府司馬
劉正會辭告高君雅王威等與北蕃私通引突厥南
寇帝集文武官僚收威等系獄丙寅而突厥數萬騎
抄逼太原入自羅郭北門取東門而出帝分命裴寂
文靜等守備諸門并令大開不得輒閉而城上不張
旗幟守城之人不許一人外看亦不得高聲示以不
測突厥夜遁帝手疏與突厥書曰何所聞而來何所
見而去自去自來豈非天所為也我知天意故不遣
追汝知天意亦須同我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
不救濟總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
迎主上還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
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若
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必以路遠不能深入見與和通坐受寶玩不勞兵馬
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遣使者馳驛送啟始
畢得書大喜其部達官等曰唐公自作天子我則從
行覓大勛賞不避時熱即以此意作書報帝帝開書
嘆息久之曰非有天命寧豈如此但孤為人臣須盡
節主憂臣辱當未立功欲舉義兵欲戴王室大名自
署長惡無君可謂階亂之人非復尊隋之事本慮兵
行以后突厥南侵屈節連和以安居者不謂今日所
報更相要逼乍可絕好無從所勸突厥之報帝書也
謂使人曰唐公若從我語即宜急報我遣大達官往
取進止官僚等以帝辭色懔然莫敢咨諫興國寺兵
知帝未從突厥所請往往偶語曰公若更不從突厥
我亦不能從公裴寂劉文靜等知此議以狀啟聞帝
作色曰公等并是隋臣方來共事以此勸孤臣節安
在裴寂等對曰儻使伊呂得盡誠于桀紂即不為湯
武之臣寂等改以事君不敢拘于小節帝曰事不師
古鮮能克成諸賢宜更三思以謀其次六月己卯太
子與齊王至自河東帝歡甚裴寂等乃因太子秦王
等入啟請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故事廢皇帝
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師出
有名以輯中外帝曰如此所作可謂掩耳盜鐘事機
相迫不得不爾雖失意于后主幸未負于先帝眾議
既同孤何能易所恨元首叢脞股肱墮哉欷歔不得
已裴寂等曰文皇傳嗣后主假權楊素亡國喪家其
來漸矣民怨神怒降茲禍亂致天之罰理亦其宜于
是遣使以眾議馳報突厥始畢依旨即遣其柱國康
鞘利級失熱寒特勤達官等送馬千匹來太原交市
仍許遣兵送帝往西京多少惟命康鞘利將至軍司
以兵起甲子之日又符讖尚白請建武王所執白旗
以示突厥帝曰誅紂之旗牧野臨時所仗未入西郊
無容預執宜兼以絳雜半續之諸軍囗旛皆放此營
壁城壘幡旗四合赤白相映若花園開皇初太原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