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匯考十五(1)
- 明倫匯編皇極典登極部
- (清)陳夢雷
- 3621字
- 2015-12-27 00:19:42
隋
文帝開皇元年春二月甲子以隋王受周禪即皇帝
位
按隋書文帝本紀高祖文皇帝姓楊氏諱堅弘農郡
華陰人也漢太尉震八代孫鉉仕燕為北平太守鉉
生元壽后魏代為武川鎮司馬子孫因家焉元壽生
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
禎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從周太祖起義關西賜姓
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薨贈太保謚曰
桓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馮
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
所從來甚異不可于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于別館
躬自撫養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
皇妣大駭墜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見曰已驚我兒致
令晚得天下為人龍顏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
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沈深嚴重初入太學雖至
親昵不敢狎也年十四京兆尹薛善辟為功曹十五
以太祖勛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
紀縣公十六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太祖見而嘆
曰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宮伯進
封大興郡公帝嘗遣善相者趙昭視之昭詭對曰不
過作柱國耳既而陰謂高祖曰公當為天下君必大
誅殺而后定善記鄙言武帝即位遷左小宮伯出為
隋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后征還遇皇妣寢疾三年晝
夜不離左右代稱純孝宇文護執政尤忌高祖屢將
害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匡護得免其后襲爵隋國
公武帝聘高祖長女為皇太子妃益加禮重齊王憲
言于帝曰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
恐非人下請早除之帝曰此止可為將耳內史王軌
驟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
帝不悅曰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高祖甚懼深自晦
匿建德中率水軍三萬破齊師于河橋明年從帝平
齊進位柱國宇文憲破齊任城王高湝于冀州除定
州總管先是定州城西門久閉不行齊文宣帝時或
請開之以便行路帝不許曰當有圣人來啟之及高
祖至而開焉莫不驚異尋轉亳州總管宣帝即位以
后父征拜上柱國大司馬大象初遷大后丞右司武
俄轉大前疑每巡幸恒委居守時帝為刑經圣制其
法深刻高祖以法令滋章非興化之道切諫不納高
祖位望益隆帝頗以為忌帝有四幸姬并為皇后諸
家爭寵數相毀譖帝每忿怒謂后曰必族滅爾家因
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動即殺之高祖既至容色自
若乃止大象二年五月以高祖為揚州總管將發暴
有足疾不果行乙未帝崩時靜帝幼沖未能親理政
事內史上大夫鄭譯御正大夫劉昉以高祖皇后之
父眾望所歸遂矯詔引高祖入總朝政都督內外諸
軍事周氏諸王在藩者高祖悉恐其生變稱趙王招
將嫁女于突厥為詞以征之丁未發喪庚戌周帝拜
高祖假黃鉞左大丞相百官總己而聽焉以正陽宮
為丞相府以鄭譯為長史劉昉為司馬具置寮佐宣
帝時刑政苛酷群心崩駭莫有固志至是高祖大崇
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六月趙王招陳
王純越王達代王盛滕王逌并至于長安相州總管
尉遲迥自以重臣宿將志不能平遂舉兵東夏趙魏
之士從者若流旬日之間眾至十余萬又宇文冑以
滎州石愻以建州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羅以兗州皆
應于迥迥遣子質于陳請援高祖命上柱國鄖國公
韋孝寬討之雍州牧畢王賢及趙陳等五王以天下
之望歸于高祖因謀作亂高祖執賢斬之寢趙王等
之罪因詔五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用安其心七月
陳將陳紀蕭摩訶等寇廣陵吳州總管于顗轉擊破
之廣陵人杜喬生聚眾反刺史元義討平之韋孝寬
破尉遲迥于相州傳首闕下余黨悉平初迥之亂也
鄖州總管司馬消難據州響應淮南州縣多同之命
襄州總管王誼討之消難奔陳荊郢群蠻乘釁作亂
命亳州總管賀若誼討平之先是上柱國王謙為益
州總管既見幼主在位政由高祖遂起巴蜀之眾以
匡復為辭高祖方以東夏山南為事未遑致討謙進
兵屯劍閣陷始州至是乃命行軍元帥上柱國梁睿
討平之傳首闕下巴蜀阻險人好為亂于是更開平
道毀劍閣之路立銘垂誡焉五王陰謀滋甚高祖赍
酒肴以造趙王第欲觀所為趙王伏甲以宴高祖高
祖幾危賴元胄以濟于是誅趙王招越王盛九月以
世子勇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壬子周帝詔曰假
黃鉞使持節左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上柱國大
冢宰隋國公堅感山河之靈應星辰之氣道高雅俗
德協幽顯釋巾登仕搢紳傾屬開物成務朝野承風
受詔先皇弼諧寡薄合天地而生萬物順陰陽而撫
四裔近者內有艱虞外聞妖寇以鷹鹯之志運帷帳
之謀行兩觀之誅掃萬里之外遐邇清肅實所賴焉
四海之廣百官之富俱稟大訓咸餐至道治定功成
棟梁斯托神猷盛德莫二于時可授大丞相罷左右
丞相之官余如故冬十月壬申詔贈高祖曾祖烈為
柱國太保都督徐兗等十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隋國
公謚曰康祖禎為柱國太傅都督陜蒲等十三州諸
軍事同州刺史隋國公謚曰獻考忠為上柱國太師
大冢宰都督冀定等十三州諸軍事雍州牧誅陳王
純癸酉上柱國勛國公韋孝寬卒十一月辛未誅伐
王達滕王逌十二月甲子周帝詔曰天大地大合其
德者圣人一陰一陽調其氣者上宰所以降神載挺
陶鑄群生代蒼蒼之工成巍巍之業假黃鉞使持節
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上柱國大冢宰隋國公應
百代之期當千齡之運家隆臺鼎之盛門有翊贊之
勤心同伊尹必致堯舜情類孔丘憲章文武爰初入
仕風流映世公卿仰其軌物搢紳謂為師表入處禁
闈出居藩政芳猷茂績問望彌遠往平東夏人情未
安燕南趙北實為天府擁節仗旄任當連率柔之以
德導之以禮畏之若神仰之若日芳風美跡歌頌獨
存淮海榛蕪多歷年代作鎮南鄙選眾惟賢威震殊
俗化行黔首任掌鉤陳職司邦政國之大事朝寄更
深鑾駕巡游留臺務廣周公陜西之任僅可為倫漢
臣關內之重未足相況及天崩地坼先帝升遐朕以
眇年奄經荼毒親受顧命保乂皇家奸人乘隙潛圖
宗社無君之意已成竊發之期有日英規潛運大略
川回匡國庇人罪人斯得兩河遘亂三魏稱兵半天
之下洶洶鼎沸祖宗之基已慮生人之命將怠安陸
作釁南通吳越蜂飛蠆聚江漢騷然巴蜀鴟張囗將
問鼎秦涂更阻漢門重閉畫籌帷帳建出師車諸將
稟其謀壯士感其義不違時日咸得清蕩九功遠被
七德允諧百僚師師四門穆穆光景照臨之地風云
去來之所允武允文幽明同德驟山驟水遐邇歸心
使朕繼踵上皇無為以治聲高宇宙道格天壤伊尹
輔殷霍光佐漢方之蔑如也昔營丘曲阜地多諸國
重耳小白錫用殊禮蕭何優贊拜之儀番君越公侯
之爵姬劉以降代有令謨宜崇典禮憲章自昔可授
相國總百揆去都督內外諸軍事大冢宰之號進公
爵為王以隋州之崇業鄖州之安陸城陽溫州之宜
人應州之平靖上明順州之淮南士州之永川昌州
之廣昌安昌申州之義陽淮安息州之新蔡建安豫
州之汝南臨潁廣寧初安蔡州之蔡陽郢州之漢東
二十郡為隋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備九
錫之禮加璽紱遠游冠相國印綠綟綬位在諸侯王
上隋國置丞相已下一依舊式高祖再讓不許乃受
王爵十郡而已詔進皇祖考爵并為王夫人為王妃
辛巳司馬消難以陳師寇江州刺史成休寧擊卻之
大定元年春二月壬子令日已前賜姓皆復其舊是
日周帝詔曰伊周作輔不辭殊禮之錫桓文為霸允
應異物之典所以表格天之勛彰百代之業相國隋
王前加典策式昭大禮固守謙光絲言未綍宜申顯
命一如往旨王功必先人賞存后己退讓為本誠乖
朕意宜命百辟盡詣王宮眾心克感必令允納如有
表奏勿復以聞癸丑文武百官詣合敦勸高祖乃受
甲寅策曰咨爾假黃鉞使持節大丞相都督內外諸
軍事上柱國大冢宰隋王天覆地載藉人事以財成
日往月來由王道而盈昃五氣陶鑄萬物流形誰代
上元之工斯則大圣而已曰惟先正翊亮皇朝種德
積善載誕上相精采不代風骨異人匡國濟時除兇
撥亂百神奉職萬國宅心殷相以先知悟人周輔乃
弘道于代方斯蔑如也今將授王典禮其敬聽朕命
朕以不德早承丕緒上靈降禍夙遭閔兇妖丑覬覦
密圖社稷宮省之內疑慮驚心公受命先皇志在匡
弼輯諧內外潛運機衡奸人懾憚謀用丕顯俾贅旒
之危為泰山之固是公重造王室作霸之基也伊我
祖考之代任寄已深入掌禁兵外司藩政文經武略
久播朝野戎軒大舉長驅晉魏平陽震熊羆之熱冀
部耀貔豹之威初平東夏人情未一叢臺之北易水
之南西距井陘東至滄海比數千里舉袂如帷委以
連城建旌仗節教因其俗刑用輕典如泥從印猶草
隨風此又公之功也吳越不賓多歷年代淮海之外
時非國有爰整其旅出鎮于亳武以威物文以懷遠
群盜自奔外戶不閉人黎慕義襁負而歸自北之風
化行南國此又公之功也宣帝御任重宗臣入典
八屯外司九伐禁衛勤巡警之務治兵得搜狩之禮
此又公之功也鑾駕游幸頻委留臺文武注意軍國
諮囗萬事咸理反顧無憂此又公之功也朕在諒暗
公實總己盤石之宗奸回者眾招引無賴連結群小
往者國衰甫爾已創陰謀積惡數旬昆吾方稔泣誅
罄甸宗廟以寧此又公之功也尉迥猖狂稱兵鄴邑
欲長戟而指北闕強弩而圍南斗憑陵三魏之間震
驚九州之半聚徒百萬悉成蛇豕淇水洹水一飲而
竭人之死生翻系兇豎壽之長短不由司命公乃戒
彼鷹揚出車練卒誓蒼兕于河朔建瓴水于東山口
授兵書手畫行陣量敵制勝指日克期諸將遵其成
旨壯士感其大義輕死忘生轉斗千里旗鼓奮發如
火燎毛元黃變漳河之水京觀比爵臺之峻百城氛
祲一旦廓清此又公之功也青土連率跨據東秦藉
負海之饒倚連山之險望三輔而將逐鹿指六國而
愿連雞風雨之兵助鬼為虐本根既拔枝葉自殞屈
法申恩示以大信此又公之功也申部殘賊充斥一
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播以元澤迷更知反服而舍
之無費遺鏃此又公之功也宇文胄親則宗枝外藩
巖邑影響鄴賊有同就燥迫脅吏人叛換城戍偏師
討蹙遂入網羅束之武牢有同囹圄事窮將軍如伏
國刑此又公之功也檀讓席毗擁眾河外陳韓梁鄭
宋衛鄒魯村落成梟獍之墟人庶為豺狼之餌強以
陵弱大則吞小城有晝閉巷無行人授律出師隨機
掃定讓既授首毗亦梟懸此又公之功也司馬消難
與國親姻作鎮安陸性多嗜欲意好貪聚屬城子女
劫掠靡余部入貨財多少具罄擅誅刺舉之使專殺
儀臺之臣懼罪畏威動而內奰蠶食郡縣鴆毒華裔
聞有王師自投南裔帝唐崇山之罰僅可方此大漢
流御之刑是亦相匹逋逃入藪荊郢用安此又公之
功也王謙在蜀翻為厲階閉劍閣之門塞靈關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