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匯考十七(1)
- 明倫匯編皇極典登極部
- (清)陳夢雷
- 4986字
- 2015-12-27 00:19:42
唐二
高祖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太宗以皇太子受內禪即
皇帝位
按唐書太宗本紀太宗諱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
穆皇后寶氏生而不驚方四歲有書生謁高祖曰公
在相法貴人也然必有貴子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
天日之表其年幾冠必能濟世安民書生已辭去高
祖懼其語泄使人追殺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為神
乃采其語名之曰世民大業中突厥圍煬帝雁門煬
帝從圍中以木系詔書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
時年十六往應募隸將軍云定興謂定興曰彼敢圍
吾天子者以為無援故也今宜先后吾軍為數十里
使其晝見旌旗夜聞鉦鼓以為大至則可不擊而走
之不然知我虛實則勝敗未可知也定興從之軍至
崞縣突厥候騎見其軍來不絕果馳告始畢可汗曰
救兵大至矣遂引去高祖擊歷山飛陷其圍中太宗
馳輕騎取之而出遂奮擊大破之太宗為人聰明英
武有大志而能屈節下士時天下已亂盜賊起知隋
必亡乃推財養士結納豪杰長孫順德劉弘基等皆
因事亡命匿之又與晉陽令劉文靜尤善文靜坐李
密事系獄太宗夜就獄中見之與圖大事時百姓避
賊多入城城中幾萬人文靜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
部署計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許已而許
之高祖已起兵建大將軍府太宗率兵徇西河斬其
郡丞高德儒拜右領軍大都督封燉煌郡公唐兵西
將至霍邑會天久雨糧且盡高祖謀欲還兵太原太
宗諫曰義師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陽號令天下今
還守一城是為賊爾高祖不納太宗哭于軍門高祖
驚召問之對曰還則眾散于前而敵乘于后死亡須
臾所以悲爾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敗惟汝時左
軍已先返即與隴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
入山谷棄其馬步而及其兵與俱還高祖乃將而前
遲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從數騎傅其城舉鞭
指麾若將圍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陣高祖率建成居
其東太宗及柴紹居其南老生兵薄東陣建成墜馬
老生乘之高祖軍卻太宗自南原馳下囗分兵斷其
軍為二而出其陣后老生兵敗走遂斬之進次涇陽
擊胡賊劉鷂子破之唐兵攻長安太宗屯金城坊攻
其西北遂克之義寧元年為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
封秦國公食邑萬戶薛舉攻扶風太宗擊敗之斬首
萬余級遂略地至隴右二年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
率兵十萬攻東都不克而還設三伏于三王陵敗隋
將段達兵萬人武德元年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
進封秦王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
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八月太宗疾間復
屯于高囗城相持六十余日巳而舉死其子仁杲率
其眾求戰太宗按軍不動久之仁杲糧盡眾稍離叛
太宗曰可矣乃遣行軍總管梁實柵淺水原仁杲將
宗羅囗擊實太宗遣將軍龐玉救實玉軍幾敗太宗
率兵出其后羅囗敗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
出降師還高祖遣李密馳傳勞之于豳州密見太宗
不敢仰視退而嘆曰真英主也獻捷太廟拜右武候
大將軍太尉使持節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詔蒲陜
河北諸總管兵皆受其節度二年正月鎮長春宮進
拜左武候大將軍涼州總管是時劉武周據并州宋
金剛陷滄州王行本據蒲州而夏縣人呂崇茂殺縣
令以應武周高祖懼詔諸將棄河東以守關中太宗
以為不可棄愿得兵三萬可以破賊高祖于是悉發
關中兵益之十一月出龍門關屯于柏壁三年四月
擊敗宋金剛于柏壁金剛走介州太宗追之一日夜
馳二百里宿于雀鼠谷之西原軍士皆饑太宗不食
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剛將尉遲敬德尋相
等皆來降劉武周懼奔于突厥其將楊伏念舉并州
降高祖遣蕭瑀即軍中拜太宗益州道行臺尚書令
七月討王世充敗之于北邙四年二月竇建德率兵
十萬以援世充太宗敗建德于虎牢執之世充乃降
六月凱旋太宗被金甲陳鐵騎一萬介士三萬前后
鼓吹獻俘于太廟高祖以謂太宗功高古官號不足
以稱乃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
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戶至三萬賜袞冕金輅雙璧黃
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樂班囗四十人五年正
月討劉黑闥于洺州敗之黑闥既降已而復反高祖
怒命太子建成取山東男子十五以上悉坑之驅其
小弱婦女以實關中太宗切諫以為不可遂已加拜
左右十二衛大將軍七年突厥寇邊太宗與遇于豳
州從百騎與其可汗語乃盟而去八年進位中書令
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
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屢許
以為太子太子建成懼廢與齊王元吉謀害太宗未
發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元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
王元吉高祖大驚乃以太宗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
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遣裴寂告于南郊大赦武德
流人還之賜文武官勛爵免關內及蒲芮虞泰陜鼎
六州二歲租給復天下一年民八十以上賜粟帛百
歲加版授廢潼關以東瀕河諸關癸酉放宮女三千
余人丙子立妃長孫氏為皇后
按聞見后錄唐高祖之起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
高祖謂世民曰若事成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
子將佐亦以為請世民屢辭太子建成喜酒色游畋
齊王元吉多過失世民功名日盛建成內不自安乃
與元吉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高祖晚多內寵小王
且二十人其母競交結諸長子以自固建成元吉曲
意事諸妃嬪諂諛賂遺無所不至以求媚于高祖或
云烝于張婕妤尹德妃世民獨不然故妃嬪等爭譽
建成元吉而短世民世民平洛陽妃嬪等私求寶貨
并為親屬求官世民曰寶貨皆以籍奏官當授賢才
有功者不許淮南安王神通有功世民給田數十頃
張婕妤之父因婕妤欲奪之神通執秦王令不可俱
以為怨尹德妃父阿鼠強橫毆秦王府屬杜如晦折
一指曰汝何人過我門不下德妃反奏家為秦王左
右陵暴高祖積怒數責世民世民深自辯終不信又
世民每侍宴宮中對諸妃嬪思太穆皇后早世不得
見上有天下或欷歔流涕高祖顧之不樂諸妃嬪因
密共譖世民曰海內幸無事陛下春秋高唯宜相娛
樂秦王獨泣涕正是憎疾妾等陛下萬歲后妾等母
子決不為秦王所容因相與泣且曰皇太子仁孝陛
下以妾母子屬之必能保全高祖為之愴然由是待
世民浸疏而建成元吉日親矣元吉勸建成除世民
俟入朝因而刃之世民從高祖幸元吉第元吉伏護
軍宇文寶于寢內欲刺世民不果高祖幸仁智宮建
成居守世民元吉從建成令元吉就刺世民曰安危
之計決在今歲建成又使郎將朱煥校尉橋公山
以甲遺慶州都督楊文干使之舉兵欲表里相應
朱煥橋公山告其事文干遂反高祖怒甚囚建成于
幕下飼以麥飯高祖謂世民曰楊文干反事連建成
恐應之者眾汝應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
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屬兵脆弱他日不
能事汝取之易耳元吉與妃嬪更迭為建成請封德
彝亦為之營解高祖意遂變唯責以兄弟不睦歸罪
太子中允王珪右衛率韋
闕
天策兵參軍杜淹并流
于巂州高祖校獵城南命建成世民元吉馳射角勝
建成有胡馬肥壯而喜蹶以授世民曰此馬甚駿能
超數丈澗弟善騎試乘之世民乘以逐鹿馬蹶世民
蹋立于數步之外馬起復乘之如是者三顧宇文士
及曰彼欲以此見殺死生豈不有命建成聞知反令
妃嬪譖于高祖曰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為天下主
豈有浪死高祖大怒先召建成元吉后召世民入責
之曰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速耶
世民免冠頓首請下法司按驗高祖怒不解忽有司
奏突厥入寇高祖乃改容勞勉世民命之冠帶與謀
突厥高祖每有寇盜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后猜嫌
益甚建成夜召世民飲酒因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
數升淮南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高祖問世民疾敕
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復夜飲因謂世民曰首建
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
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
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建行臺居洛陽自陜
以東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
世民涕泣辭建成元吉相與謀秦王若至洛陽有土
地甲兵不可復制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取之易
耳乃密令數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聞往洛陽無不
喜躍觀其志趣恐不復來又近幸之人各以利害說
高祖事復中止建成元吉與后宮日夜譖世民高祖
信之將加罪陳叔達力諫乃止元吉請殺世民高祖
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秦府幕屬
皆憂懼不知所出房元齡謂長孫無忌曰隙已成一
旦禍機竊發豈惟府朝涂地實社稷之憂也莫若勸
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國家存亡之機間不容發正在
今日無忌曰吾懷此已久未敢言今當白之乃入言
于世民世民召元齡謀之元齡曰大王功在天下當
承大業今日憂危乃天贊之也其勿疑又與府屬杜
如晦共勸世民誅建成元吉元吉以秦府多驍將乃
譖尉遲敬德下詔獄世民為之分辨僅免又譖程知
節出為康州刺史知節謂世民曰大王股肱羽翼盡
矣身何能久建成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懼者獨
房元齡杜如晦耳皆譖逐之會元吉當北伐時尉遲
敬德程知節段志元秦叔寶等又簡閱秦王帳下精
銳之士王晊密告世民曰建成語元吉吾與秦王餞
汝于昆明池使壯士刺殺秦王于幕下以暴卒聞敬
德等汝悉坑之世民以晊言告長孫無忌等長孫無
忌等勸世民先事圖之世民嘆曰骨肉相殘古今大
惡吾誠知禍在旦夕欲俟其發然后以義討之不亦
可乎敬德曰人情誰不愛死今眾人以秦王乃天授
也禍機垂發而王猶晏然不以為憂王縱自輕如社
稷宗廟何王如不用敬德言敬德將竄身草澤不能
留王左右交手受戮也無忌曰不從敬德之言事今
敗矣敬德必不為王有無忌亦當相隨而去世民曰
吾言亦未可全棄公更圖之府僚又曰元吉之兇終
不肯事建成聞薛實言元吉之名合成唐字當主唐
祀元吉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彼與建成
謀未成已有取建成之心亂心無厭何所不為若使
二人得志恐天下非復唐有奈何徇匹夫之節忘社
稷之計乎會太白經天傅奕密奏太白見秦分秦王
當有天下高祖以其狀授世民世民乃密奏建成元
吉淫亂后宮曰臣于兄弟無絲毫之負今欲殺臣似
為世充建德報讎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
恥見諸賊高祖省之愕然報曰明當鞫問汝宜早參
明日世民遂誅建成元吉云
太宗貞元二十三年六月甲戌高宗以皇太子即皇
帝位
按唐書高宗本紀高宗諱治字為善太宗第九子也
母曰文德皇后長孫氏始封晉王貞觀七年遙領并
州都督十七年太子承干廢而魏王泰次當立亦以
罪黜乃立子治為皇太子太宗嘗命皇太子游觀習
射太子辭以非所好愿得奉至尊居膝下太宗大喜
乃營寢殿側為別院使太子居之太宗每視朝皇太
子常侍觀決庶政二十三年太宗有疾詔皇太子聽
政于金液門四月從幸翠微宮太宗崩以羽檄發六
府甲士四十衛皇太子入于京師六月甲戌即皇帝
位于柩前大赦賜文武官勛一轉民八十以上粟帛
給復雍州及比歲供軍所一年
按通鑒紀事本末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太宗即皇
帝位冬十月癸亥立皇子中山王承干為太子生八
年矣太宗貞觀七年帝謂左庶子于志寧右庶子杜
正倫曰朕年十八猶在民間民之疾苦情偽無不知
之及居大位區處世務猶有差失況太子生長深宮
百姓艱難耳目所未涉能無驕逸乎卿等不可不極
諫十六年秋八月丁酉上曰當今國家何事為急諫
議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無虞唯太子諸王宜有定
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時太子承干失德魏王泰有
寵群臣日有疑議上聞而惡之謂侍臣曰方今群臣
忠直無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絕天下之疑九月丁
巳以魏征為太子太師征疾小愈詣朝堂表辭上手
詔諭以周幽晉獻廢嫡立庶危國亡家漢高祖幾廢
太子賴四皓然后安我今賴公即其義也知公疾病
可臥護之征乃受詔十七年春正月丙寅上謂群臣
曰聞外間士民以太子有足疾魏王囗悟多從游幸
遽生異議僥幸之徒已有附會者太子雖病足不廢
步履且禮嫡子死立嫡孫太子男已五歲朕終不以
孽代宗啟窺窬之源尋太子承干獲罪魏王泰自入
侍奉上面許立為太子岑文本劉洎亦勸之長孫無
忌固請立晉王治上謂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懷云臣
今日始得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
之日當為陛下殺之傳位晉王人誰不愛其子朕見
如此甚憐之諫議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審
思勿誤也安有陛下萬歲后魏王據天下肯殺其愛
子傳位晉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干為太子復寵
魏王禮秩過于承干以成今日之禍前事不遠足以
為鑒陛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晉王始得安全耳上
流涕曰我不能爾因起入宮魏王泰恐上立晉王治
謂之曰汝與元昌善元昌今敗得無憂乎治由是憂
形于色上怪屢問其故治乃以狀告上憮然始悔立
泰之言矣承干既廢上御兩儀殿群臣俱出獨留長
孫無忌房元齡李世績褚遂良謂曰我三子一弟所
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因自投于囗無忌等爭前扶
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奪刀以授晉王治無忌
等請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晉王無忌曰謹奉詔有異
議者臣請斬之上謂治曰汝舅許汝矣宜拜謝治因
拜之上謂無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議如何
對曰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乞陛下試召問百官
有不同者臣負陛下萬死上乃御太極殿召文武六
品以上謂曰承干悖逆泰亦兇險皆不可立朕欲選
諸子為嗣誰可者卿輩明言之眾皆歡呼曰晉王仁
孝當為嗣上悅是日泰從百余騎至永安門敕門司
盡辟其騎引泰入肅章門幽于北苑丙戌詔立晉王
治為皇太子御承天門樓赦天下酺三日上謂侍臣
曰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
失道藩王窺伺者兩皆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后法且
泰立則承干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干與泰皆無恙
矣
高宗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中宗以皇太子即皇帝
位
按唐書中宗本紀中宗諱顯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則
天順圣皇后武氏高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而皇
太后臨朝稱制 按則天本紀弘道元年十二月高
宗崩遺詔皇太子即皇帝位軍國大務不決者兼取
天后進止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后為皇太后
按裴炎傳炎拜侍中高宗幸東都留皇太子京師以
炎調護帝不豫太子監國詔炎與劉齊賢郭正一于
東宮平章政事及大漸受遺詔輔太子是為中宗
中宗嗣圣元年二月戊午太后廢帝為廬陵王臨朝
稱制
即武后
光宅元年
按唐書則天本紀則天皇后武氏諱并州文水人
也父士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后年
十四太宗聞其有色選為才人太宗崩后削發為比
丘尼居于感業寺高宗幸感業寺見而悅之復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