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匯考二十六(4)
- 明倫匯編皇極典登極部
- (清)陳夢雷
- 3482字
- 2015-12-27 00:19:42
向益都當遣精銳將軍于黃河扼沖要斷其援兵使
彼外不得進內無所望我軍勢重力專可以必克若
未下益都即宜進取濟寧濟南二城既下益都山東
勢窮力竭如囊中之物可不攻而自下矣然兵難遙
度隨機應變尢在將軍時金火二星會于丑分望后
火逐金齊魯之分占曰宜大展兵威故有是諭徐達
先命平章韓政略榆行梁城諸鎮寨繼又令政分兵
扼黃河以斷山東援兵政遣千戶趙實率兵略滕州
元守將楊瓊遁去遂克其城徐達師至臨城守將丁
玉明遁及至益都玉明復來降達因遣玉明入城諭
平章老保等不下達謂諸將曰老保所恃者河上援
兵耳吾已分兵扼黃河斷其右臂彼尚不知為釜魚
之計即督兵填壩攻其城拔之執老保等平章普顏
不花不屈死遂徇下壽光臨淄昌樂高苑等縣及濰
膠博興等州獲將士一萬五百余人馬騾一千六百
余匹糧一十八萬九千余石令指揮葉國珍守之老
保送建康壬寅胡廷瑞度杉關略光澤縣下之十二
月丁未大都督同知汪興祖率師至東平元平章馬
德棄城遁興祖遣指揮常守道千戶許秉進至東阿
元參政陳璧以所部五萬余人降秉復以舟師趨安
山鎮元右丞杜天佑左丞蔣興以眾降孔希學者孔
子五十六世孫也聞大軍至率曲阜縣尹孔希舉鄒
縣簿孟思諒等迎見興祖于軍門興祖禮之于是兗
州以東州縣皆降以希學襲封衍圣公己酉大將軍
徐達至濟南元平章忽林臺詹同脫因帖木兒聞之
先驅人民引軍遁去平章達朵兒只進巴等以城降
收其將士二千八百五十五人馬四百二十九匹命
指揮陳勝守之帝遣人諭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
春曰聞將軍已下齊魯諸郡中外皆慶予獨謂勝而
能戒者可以常勝安而能警者可以常安戒者雖勝
若死戰警者雖安若履危夫屢勝之兵易驕久勞之
師易潰能慮于敗乃可以無敗能慎于成乃可以有
成必須固防謹密常若臨敵勿生懈怠為人所乘慎
之慎之胡廷瑞克邵武蒙古守將李宗茂以城降庚
戌汪興祖克濟寧蒙古守將陳秉直棄城遁癸丑中
書省左相國李善長等勸上即帝位上未之許善長
等力請曰陛下起濠梁不階尺土遂成大業四方群
雄囗削殆盡遠近之人莫不歸心誠見天命所在愿
早正位號以慰臣民之望帝曰我思功未覆于天下
德未孚于人心一統之勢未成四方之涂尚梗若遽
稱大號未愜輿情自古帝王之有天下知天命之已
歸察人心之無外猶且謙讓未遑以俟有德常笑陳
友諒初得一隅妄自稱尊志驕氣盈卒致亡滅貽譏
于后吾豈得更自蹈之若天命在我固自有時無庸
汲汲也至是復率文武百官奉表勸進曰開基創業
既宏盛世之輿圖應天順人宜正大君之寶位蒼生
咸仰紅日方升蓋聞以道化民者謂之皇以德教民
者謂之帝惟首出于庶物用光建于鴻名由是繼百
王而立國家定四海而總綱紀事聞在昔運際當今
欽惟陛下智勇自天聰明冠世掃除六合之風塵拯
救兆民于水火擁樓船而西上孺子奉璽而出迎命
將帥以東征偽主束身而受縛由是天下歸赴若江
海之朝宗邦域肇隆如金湯之鞏固既膺在躬之歷
數必當臨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民望
俯從眾請早定尊稱臣善長等爰順群情躬自勸進
對明廷而虎拜翊圣主之龍飛發政施仁參贊兩間
之化育制禮作樂開拓萬世之太平謹奉表勸進以
聞帝曰始吾即王位亦不得已勉從眾言今卿等復
勸即帝位吾恐德薄不足以當之群臣皆頓首請曰
天生圣人以為民主殿下之即王位天命已有歸矣
今又三四年若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昔
漢高帝既誅項籍群下勸進亦不違其請今殿下除
暴亂救生民功塞宇宙德協天人天命所在誠不可
違臣等敢以死請帝固卻之明日善長等復請曰殿
下謙讓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生民愿為天下計早徇
群臣之請帝曰中原未平軍旅未息吾意天下大定
然后議此而卿等屢請不已此大事當斟酌禮儀而
行不可草草丁巳胡廷瑞克建陽蒙古守將曹復疇
出降戊午敕征南將軍湯和副將軍廖永忠帥舟師
自海道取福州帝御戟門與大都督府臣諭各處用
兵曰胡廷瑞已得邵武今命湯和又從海上取福州
其勢必得既得福建當留兵守要害俾由海道取廣
東楊璟兵取廣西既克就以其兵西取蜀中原赤地
千里人民艱食軍馬所經糧餉最急當令往徐邳運
糧兵精糧足所向必克卿等以為何如皆曰善己未
廣信衛指揮沐英破分水關略崇安縣克之辛酉中
書省左相國李善長率禮官進即位禮儀甲子大將
軍徐達遣參政傅友德取萊陽庚午湯和克福州初
陳友定環福州城外皆筑壘為備每五十步更筑一
臺嚴兵守之聞我師入杉關乃留同僉賴正孫副樞
謝英輔院判鄧益以眾二萬守福州友定自率精銳
守延平以拒時湯和等舟楫自明州乘東北風徑抵
福州之五虎門駐師南臺河口遣人入城招諭為元
平章曲出所殺我師登岸將圍城曲出領眾出南門
拒戰指揮謝得成等擊敗之眾潰入城拒守是夜參
政袁仁密遣人納款黎明我師于臺蟻附登城遂開
南門和擁兵入鄧益拒戰于水部門擊殺之正孫英
輔自西門走延平曲出搭海木兒杭者不花左丞鄧
住中丞鐵木烈思等皆懷印綬挈妻子遁去參政尹
克仁赴水死時僉樞柏鐵木兒居候官聞大軍攻城
急遂自剄湯和入省署撫輯軍民獲馬六百三十九
匹海舟一百五十艘糧一十九萬九千五百余石金
一千四百五兩銀二萬四千余兩胡椒六千三百余
斤和遣袁仁暨員外余善招諭興化漳泉諸路其福
寧等州縣之未附者分兵徇略之戊申洪武元年春
二月乙亥高皇帝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
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追尊四代祖考皇高祖考
尊號曰元皇帝廟號德祖妣曰元皇后皇曾祖考尊
號曰恒皇帝廟號懿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尊號曰
佑皇帝廟號熙祖妣曰佑皇后皇考尊號曰淳皇帝
廟號仁祖皇妣陳氏曰淳皇后立妃馬氏為皇后世
子標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按明會典高皇帝登極儀洪武元年圜丘告祭禮成
校尉設金椅于郊壇前之東南向設冕服案于金椅
前候望瘞畢丞相諸大臣率百官于望瘞位跪奏曰
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群臣扶擁至金椅上坐百官
先排班執事官舉冕服案寶案至前丞相諸大臣奉
袞冕跪進置于案上丞相等就取袞冕加于圣躬丞
相等入班通贊唱排班班齊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
興拜興平身樂止百官拜興如之通贊唱班首詣前
引禮引丞相至上位前通贊唱跪搢笏丞相跪搢笏
承傳唱眾官皆跪百官跪捧寶官開盝取玉寶跪授
丞相丞相捧寶上言皇帝進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
尚寶卿受寶收入盝內通贊唱就位拜興平身百官
拜興如之通贊唱復位引禮官引丞相自西降復位
通贊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
膝三叩頭山呼山呼再山呼跪右膝出笏贊俯伏興
平身鞠躬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皇帝解嚴通贊
唱卷班百官退禮畢具鹵簿導從詣太廟奉上冊寶
追尊四代考妣仍告祀社稷還具袞冕御奉天殿百
官上表稱賀前期侍儀司設表案于丹墀中內道之
西北設丞相以下百官拜位于內道上下之東西每
等異位重行北面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位于表案
之西東向糾儀御史二人位于表案之南東西相向
宿衛鎮撫二人位于東西陛下護衛百戶二十四人
位于宿衛鎮撫之南稍后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
位之北東西相向通贊贊禮二人位于知班之北通
贊在西贊禮在東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
之北稍后皆東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
之南舉表案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北舉殿上表案二
人位于西階之下東向其丹陛上設殿前班指揮司
官三員侍立位于陛上之西東向宣徽院官三員侍
立位于陛下之東西向儀鸞司官位于殿中門之左
右護衛千戶八人位于殿東西之左右俱東西相向
鳴鞭四人列于殿前班之南北向將軍六人位于殿
門之左右天武將軍四人位于升上之四隅皆東西
相向殿上尚寶司設寶案于正中侍儀司設表案于
寶案之南文官侍從班起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
尚寶卿位于殿上之東西向武官侍從班懸刀指揮
位于殿上之西東向受表官位于文官侍從班之南
西向內贊二人位于受表官之南卷簾將軍二人位
于簾前俱東西相向是日清晨拱衛司陳設鹵簿列
甲士于午門外之東西列旗仗于奉天門外之東西
龍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
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馴象六分
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門旗日旗月旗青龍白虎旗
風云雷雨江河淮濟旗天馬天祿白澤朱雀元武等
旗木火土金水五星五岳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
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執旗四人執弓弩
設五輅于奉天門外玉輅居中左金輅次革輅右象
輅次木輅俱并列丹墀左右布黃麾仗黃蓋華蓋曲
蓋紫方傘紅方傘雉扇朱團扇羽葆幢豹尾龍頭竿
信旛傳教旛告止旛絳引旛戟氅戈氅儀锽氅等各
三行丹陛左右陳幢節響節金節燭籠青龍白虎幢
班劍吾杖立爪臥爪儀刀鎧杖戟骨朵朱雀元武幢
等各三行殿門左右設圓蓋一金交椅金腳踏水盆
水罐團黃扇紅扇皆校尉擎執侍儀舍人二人舉表
案入就殿上鼓初嚴百官具朝服次嚴各依品從齊
班于午門外以北為上東西相向通班贊禮及宿衛
鎮撫等官入就位諸侍衛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寶卿
侍從官入鼓三嚴丞相以下文武官以次入各就位
皇帝袞冕升御座大樂鼓吹振作樂止將軍卷簾尚
寶卿以寶置于案拱衛司鳴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
丹墀拜位北面立初行樂作至位樂止知班唱班齊
贊禮唱鞠躬拜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捧表以下官
由殿西門入內贊唱進表捧表官捧表跪進于案前
受表官搢笏跪于案東受表置于案出笏興退立于
殿內之西東向內贊唱宣表宣表官至案前搢笏取
表跪宣于殿內之西展表官搢笏同跪展宣訖展表
官出笏一人以表復置于案俱退立于位宣表官俯
伏興同捧表以下官出殿西門降自西階復位贊禮
唱鞠躬樂作四拜樂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
山呼各拱手加額呼萬歲者三樂工軍校齊聲擊鼓
應之唱出笏俯伏興樂作四拜賀畢遂遣官冊皇后
冊立皇太子以即位詔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