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匯考十六(3)

士心銳仍命登城時無攻具肉薄而上自申至酉遂

平霍邑帝視戰地愴然謂左右曰河東已來孤之所

使百姓見義旗有誠節老生所逼至于涂炭亂兵之

下善惡不分火燒昆山誰論玉石無妨死人之內大

有赤心于我者也取來不得及此戰亡生未被知沒

有余恨靜而思之良深痛惜從今已去當以文德來

之不復用兵戈矣其破霍邑攻戰人等有勛者并依

格賞受事不逾日惟有徒隸一色勛司疑請教曰義

兵取人山藏海納逮乎徒隸亦無棄者及著勛績所

司致疑覽其所請可為太息豈有矢石之間不辯貴

賤庸勛之次便有等差以此論功將何以勸黥而為

王亦何妨也賞宜從重吾其與之諸部曲及徒隸征

戰有功勛者并從本色勛授壬午帝引霍邑城內老

生文武長幼見而勞之曰老生之外孤無所咎縱卿

不誠于孤亦當以赤心相仰乃節級授官與元從人

齊等其丁壯勝兵者即遣從軍配左右領軍大都督

還取其同邑同黨自相統處之不為疑異俘降之徒

不勝喜躍欣若再生其有關中人欲還者即授五品

散官放還內外咸悅咸思報囗仍命葬宋老生以本

官之禮自是以后未歸附者無問鄉村堡塢賢愚貴

賤咸遺書招慰之無有不至其來詣軍者帝并節級

授朝散大夫以上官至于逸民道士亦請囗力教曰

義旗撥亂庶品來蘇類聚群分無思不至乃有出自

青溪遠辭丹就人間而齊物從戎馬以同塵咸愿

解巾負茲羈鞢雖欲勿用重違其請逸民道士等誠

有可嘉并依前授人或以授官太高諫帝者帝曰不

囗爵賞漢氏以興比屋可封唐之盛德吾方稽古敢

不遵行天下之利義無獨饗率土皆貴于我豈不益

尊乎且皇隋敗壞各歸于此雁門解圍之囗東都援

臺之勛在難即許授大夫免禍則惟加小尉所以士

無斗志將有墮心版蕩分崩至于今日覆車明鑒誰

敢囗尤然亦使外寇覬覦之徒嘗授無過此也又加

官慰撫何如用兵殺戮好生任賞吾覺其優當以不

日而定天下非卿等小見所及丙戌入臨汾郡勞撫

任用郡內官民一如霍邑庚寅宿于絳郡西北之鼓

山此山帝為討捕大使時舊停營所故逗而宿焉去

絳十余里絳城不下是日曉鼓山西北有大浮云色

或紫或赤似華蓋樓闕之形須臾有暴風吹來向營

而臨帝所居帳上帝指絳城而謂傍侍曰風云如此

見從彼何不達之甚仍命廚人明日下城而后進食

辛卯帝觀兵于絳城將士等爭欲先登因而縱上自

卯及巳遂取之而食于正平縣令李安遠之宅通守

陳叔達已下面縛請罪并舍而不問待之如初余依

臨汾郡部分癸巳至于龍門縣劉文靜康鞘利等來

自北蕃突厥五百人馬二千匹從鞘利等至帝喜其

兵少而來遲藉之以關隴謂劉文靜曰吾巳及河突

厥始至馬多人少甚愜本懷先是帝使時于此縣界

見河水清皇太子又于此界獲元狐于往縣西南宴

見鞘利并與縣內道俗等敘舊極歡丙申至汾陰遺

書招馮翊賊帥孫華華所部強兵至余數千積年劫

掠非常富實濼水以北莫敢當之帝書到華喜而從

命己亥進營停于壺口分遣諸軍問津水濱之人具

舟爭進日有數百仍署水軍焉辛丑太原獲青石龜

形文有丹書四字曰李治萬世齊王遣使獻之翠石

丹文天然映徹上方下銳宛若龜形神工器物見者

咸驚奇異帝初弗之信也乃令水漬磨以驗之所司

浸而經宿久磨其字愈更鮮明于是內外畢賀帝曰

上天明命貺以萬吉恭承休祉須安萬方孤以寡德

寧堪預此既為人下不容以之頒告宜以少牢祀石

龜而爵送龜人用彰休慶是日又有獲嘉禾而獻者

教曰嘉禾為瑞聞諸往策逮乎唐氏世有茲祥放勛

獲之于前叔虞得之于后孤今糾合復逢靈貺出自

興平來因善樂休征偉兆何其美與顧循虛薄未堪

當此呈形之處須表天休送嘉禾人興平孔善樂宜

授朝散大夫以旌嘉應壬寅孫華率其腹心輕騎數

十至自合陽華年余弱冠言容質直帝見而輕之華

每殷勤誠款請先立囗帝乃厚加撫遇甚得其情謂

華曰卿能渡河遠來相見吾當貴卿不減鄧仲華也

關中卿輩不少名并劣卿卿今率先從我群雄當相

繼而至于是拜華左光祿大夫封武鄉縣公加馮翊

郡守從其來者仍委華以次授官頒賜各有差仍命

華先濟為西道主人華大悅而去仍命左右統軍王

長諧劉弘基并左領軍大都督府長史陳演壽等率

師次華而渡據河西岸以待大兵九月乙卯張綸自

離石道下龍泉文城等郡獲文城太守莘公鄭元

送焉帝見元釋而遣之初王長諧劉弘基陳演壽

之濟河也帝誡之曰屈突通今在河東精兵不少相

去五十余里而不敢來足驗人情不為之用然通雖

不武久在戎行守法懼罪終無坐位不妨伺便時相

邀襲宜為之備以折要沖通若不入關河東自然歸

我分兵向彼我即擊其河東通若全兵守城卿其絕

其橋道可謂前扼其喉后撫其背首尾相救非通所

堪若不走之必成擒矣吾且按兵觀其進退至是通

聞孫華導長諧等渡河果遣獸牙郎將桑顯和率驍

果精騎數千人夜馳掩襲長諧等軍營諧及孫華等

奉教備預故并覺之伺和赴營設伏分擊應時摧散

追奔至于飲馬泉斬首獲生略以千計顯和走入河

東城僅以身免仍撤斷蒲津橋帝聞而謂官屬曰屈

突遣兵此行事不獲已今若進逼圍之必不敢出使

劉弘基孫華等至關門斷其行路然后吾于壺口朝

服濟河利涉大川斯之謂矣戊午帝親率諸軍圍河

東郡分遣大郎二郎長史裴寂勒兵各守一面帝登

城東原上西望城內所為屈突果不敢出兵閉門自

守城高甚峻不易可攻帝觀義士等志試遣登之南

面千余人應時而上時值雨甚帝命旋師軍人既得

上城遂不時速下帝曰屈突宿衛舊人解安陣隊野

戰非其所長嬰城善為捍御我師常勝人必輕之驍

銳先登恐無還路今且示威而已未是攻城之時殺

人得城如何可用乃還命諸將移營河渚文武將佐

等已下定河北眾余十數萬今欲入關請兼置公府

觀領太尉增選僚屬帝曰兵臨蒲囗諸君欲以舜職

見推此意可知未煩如此必為僚屬增府任從便宜

加置于是復領太尉丙辰馮翊太守蕭造率官屬舉

郡歸義相繼有華陰縣令李孝常據永豐倉遣子弟

妹夫竇軌等送款仍便應接河西關上兵馬又京兆

萬年醴泉等諸縣皆遣使至帝曰吾未濟者正須此

耳今既事辦可以濟乎乃命所司以少牢祀河庚申

率諸軍以次而渡甲子舍于朝邑長春宮三秦士庶

衣冠子弟郡縣長吏豪族弟兄老幼相來者如市

帝皆引見親勞問仍節級授官教曰義旗濟河關中

響應轅門輻湊赴者如歸五陵豪杰三輔冠蓋公卿

將相之緒余俠少良家之子弟從吾投刺咸畏后時

扼腕連爭求立效縻之好爵以永今朝于是秦人

大悅更相語曰真吾主也來何晚哉咸愿前驅以死

自效丙寅遣世子隴西公將司馬劉文靜統軍王長

諧姜寶誼寶琮諸軍數萬人屯永豐倉守潼關備他

盜慰撫使人竇軌等受節度焉遣敦煌公率統軍劉

弘基長孫順德楊毛等諸軍數萬人往高陵道定涇

陽云陽武功盩厔鄠諸縣等慰撫使人掾殷開山等

受節度焉先是帝從弟趙興公神通起兵鄠縣有眾

數千聞義旗渡河遣使迎帝又賊帥李仲文遣兄仲

威送款仲文則魏密之從父也以密反于滎陽緣坐

亡命招集無賴抄劫郿縣之間眾將四五千盩厔賊

帥何潘兒向善志等亦各率眾數千歸附宜君賊帥

劉旻又率其黨數千人降帝并以不次封遺書勞之

仍令各于當界率眾便受敦煌公部署旬日間京兆

諸賊四面而至相繼歸義罔有所遺商農工賈各安

其業京城留守代王及尚書衛文升將軍陰世師京

兆丞骨儀等以帝威德遐振民愿所從恐京邑之人

一旦去盡乃閉門拒守運糧入宮帝聞而嘆曰吾既

平戎于王翼尊隋室欲立孺子以報高皇今被見疑

拒不相納方知邵奭不悅于周旦非徒言耳陰衛群

小負我之深己巳帝之蒲津觀河東城庚午南過永

豐倉是夜宿于臨晉濼渭合流之處將渡渭津人以

見船朽破不堪帝渡及于濼水上流數十里更取好

船苦于水淺沙磧相次船行不進憂怖不知所為其

夜三更天甚晴霽忽然覺水暴長數尺逆流而上船

泛深波得達津次及明帝登船欲渡乃見逆流不已

津司以聞眾咸駭異以為光武滹沱之冰無以異此

并于舟中拜賀帝曰此偶然耳吾何德以堪之乃命

所司以少牢祀濼渭并有事于華山帝至倉所勞軍

見箱廩填實銘題數多喜謂從者曰千里遠來急于

此耳此既入手余復何論食之與兵今時且足信出

于己久行諸將俱謹備守無為他慮未下馬仍開倉

大賑饑民辛未還宮壬申進屯馮翊郡過舊宅饗告

五廟禮也初周齊戰爭之始周太祖數往同州侍從

達官隋便各給田宅景皇帝與隋太祖并家于州治

隋太祖宅在州城東南西臨大路景皇帝宅居州城

西北而面濼水東西相望二里之間數十年中兩宅

俱出受命之主相繼代興時人所見開辟已來未之

有也乙亥敦煌公至盩厔所過諸縣及諸賊界莫不

風馳草靡裹糧卷甲唯命是從遣使啟帝請期日赴

京帝曰屈突東行不可西歸無路觀吾成敗方有所

之不可為虞矣乃命隴西公量簡倉上精兵自新豐

道趨長樂離宮令敦煌公率新附諸軍自鄠縣道屯

長安故城至并各聽教迨上郡睢陰以北咸遣使歸

款丙子大軍西引歷下邽過櫟陽路左所有煬帝行

宮園苑及宮人等并罷之教曰大業已來巡幸過度

宿止之處好依山水經茲勝地每起離宮峻宇雕墻

亟成壯麗良家子女充牣其間怨曠感于幽明縻費

極于民產替否迭進將何囗逖馳道所有宮室悉宜

罷之其宮人等并放還親屬冬十月辛巳帝至灞上

仍進營停于大興城春明門之西北與隴西敦煌等

二公諸軍二十余萬眾會焉帝勒諸軍各依壘壁勿

入村居無為侵暴若無兵者恭以俟命代王與留守

衛文升陰世卿等以義兵多而且肅不令而齊門防

轉嚴拒守愈固信使不通告喻事絕帝雖每遣使至

城下申以尊隋夾輔之意愚人俗吏不達變通暗于

事機往而無報如此向經旬日諸將相率啟帝曰京

城不啟此是隋運其亡天既亡之非人能復違天棄

日勞師費糧坐守愚夫恐非長策請進圍之以觀其

意帝曰兵纏象魏矢及黃屋人其謂我何哉諸將對

曰無成王之主不得行周公之事又恐巨猾之徒知

義兵已定關中來爭形勝請更思之帝乃逡巡未有

報京兆舊賊帥等并以家近帝城不預元從恥無功

乃各率所部兵分地逼城而上帝慮其輕脫失利辛

卯命二公各將所統兵往為之援京城東面南面隴

西公主之西面北面敦煌公主之城中見而失色更

無他計惟冀屈突及東都救援而已甲午關中群帥

等各請率驍銳登城二公莫之能止時帝在春明門

外聞而馳入舍于羅郭安興坊以鎮之甲辰諸軍各

競造攻具以臨城帝又未之許二公及文武所司等

固請曰太原以來所過未嘗經宿長驅四塞罕有不

克之城今至京師不時早定玩敵致寇以挫兵鋒又

慮初附之人私輕太原之兵無能為也此機不小請

速部分帝曰弘弩長戟吾豈不許用之所冀內外共

知以安天下斯志不果此外任諸公從民所欲然七

廟及代王并宗室支戚不得有一驚犯乃下教有違

此者罪及三族于是諸軍各于所部營分角修攻戰

之具云梯競聳樓橦爭高百道齊來千里并進繞京

竹木殲于斯矣十一日丙辰昧爽咸自逼城帝聞而

馳往欲止之而弗及纔至景風門東面軍頭雷永吉

等巳先登而入守城之人分崩帝乃遣二公率所統

兵依城外部分封府庫收圖籍禁擄掠軍人勿雜勿

相驚恐太倉之外他無所干吏民安堵一如漢初入

關故事代王先在東宮乃奉迎居于大興后殿是日

帝還移營舍于長樂宮浐川上先是隋主以梟滅作

逆掘其墳壟而洿其室陰世師骨儀等遂以為恒準

乃令京兆郡訪帝之五廟塋域所在并發掘焉帝以

此憾之言必流涕戊午收陰世師骨儀崔毗伽李仁

政等并命隴西公斬于朱雀街道以不從義而又愎

焉余無所問京邑士女歡娛道路華夷觀聽相顧欣

欣乃命太常促擇吉日告高廟定尊位立代王之禮

文武將佐等議請曰天厭隋德歷數在唐謳歌在路

被于遐邇兵起晉陽遠定秦雍百余日間廓清帝宅

神武之速此謂若飛非天啟圣孰能如是昔漢高入

關不即自王項羽后至悔無所及公雖卑以自牧須

安天下僉議請依符讖上尊號帝愀然改容曰舉兵

之始本為社稷社稷有主孤何敢二劉季不立子嬰

所以屈于項羽孤今尊奉世嫡復何憂哉壬戌乃率

百僚備羽儀法物具法駕迎代王即位大赦天下改

大業十二年為義寧元年復天下勿出今年租賦賜

民子孫承后者爵一級是日仍遙尊后主為太上皇

以少帝在不言廢也義寧元年冬十一月甲子少帝

以帝為丞相進封唐王位在王公上以武德殿為丞

相府改教稱令萬幾百度禮樂征伐兵馬糧仗庶績

群官并責成于相府惟郊祀天地四時禘祫奏聞帝

固辭不拜公卿將佐等請曰公負孺子當朝豈得辭

乎攝政公不入相王室何依臨茲大節義無小讓帝

嘆曰王家失鹿遂使狐同老狼乃奉詔受冊乙丑榆

林靈武五原平源安定諸郡并舉城降并遣使詣義

軍請命于是遣書發使慰喻巴蜀丙寅置丞相府長

史已下屬官還以大將軍府僚裴寂等依次為之己

卯以隴西公為唐王世子改封敦煌公為秦國公四

郎元吉為齊國公仍改太原留守為鎮北府總統山

東諸郡十二月隴西金城郡奴賊薛舉等破賊率唐

囗于扶風自稱天子初囗遣使詣帝歸款投狀扶風

郡而為薛舉所圍帝遣援兵往扶風未至囗黨在郡

城外為舉所圖囗遂被郡守竇琎所殺俄而琎及河

池郡守蕭瑀相繼歸京師于是拜琎為戶部尚書上

柱國封燕國公瑀拜禮部尚書封宋公是月也屈突

通自潼關都尉府欲奔東都關上劉文靜等諸軍追

而獲焉送之相府帝見通舍而禮之謂曰公以清貞

奉上臣道不虧孤所翹心惟恨得卿之晚通拜款劉

文靜等仍定弘農郡及佐諸縣義寧二年春正月蜀

漢及氐羌所在諸郡雄豪并守長等奉帝書感悅競

遣子弟獻款絡繹而至所司報答日有百余梁益之

間宴如也承詔封丞相長史裴寂為魏國公司馬劉

文靜為魯國公趙興公神通為鄭國公永安公孝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节县| 定日县| 清丰县| 三台县| 高州市| 兴山县| 武冈市| 民勤县| 海兴县| 高雄市| 清涧县| 佛教| 平谷区| 彩票| 尖扎县| 景泰县| 迭部县| 仪陇县| 海门市| 中宁县| 天等县| 彭水| 奉节县| 泰州市| 富源县| 平顶山市| 吉安市| 行唐县| 田林县| 高平市| 托克托县| 比如县| 彰化县| 东明县| 华池县| 太原市| 团风县| 西畴县| 达州市| 双柏县|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