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匯考十三(4)

推集諸大臣以次召問允進跪上前涕泣曰臣不敢

多言以勞神聽愿陛下上思宗廟托付之重追念周

公抱成王之事顯祖于是傳位于高祖賜帛千匹以

標(biāo)忠亮

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夏四月丁巳宣武帝以皇太

子即皇帝位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jì)世宗宣武皇帝諱恪高祖孝文

皇帝第二子母曰高夫人初夢為日所逐避于林下

日化為龍繞己數(shù)匝寤而驚悸既而有娠太和七年

閏四月生帝于平城宮二十一年正月丙申立為皇

太子二十三年夏四月丁巳即皇帝位于魯陽大赦

天下帝居諒暗委政宰輔

宣武帝延昌四年春正月丁巳孝明帝以皇太子即

皇帝位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jì)肅宗孝明皇帝諱詡世宗宣武

皇帝之第二子母曰胡充華永平三年三月丙戌帝

生于宣光殿之東北有光照于庭中延昌元年十月

乙亥立為皇太子四年春正月丁巳夜即皇帝位戊

午大赦天下 按禮志延昌四年春正月丁巳夜世

宗崩于式干殿侍中中書監(jiān)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領(lǐng)

軍將軍于忠與詹事王顯中庶子侯綱奉迎肅宗于

東宮入自萬歲門至顯揚殿哭踴久之乃復(fù)王顯欲

須明乃行即位之禮崔明謂顯曰天位不可暫曠何

待至明顯曰須奏中宮光曰帝崩而太子立國之常

典何須中宮令也光與于忠使小黃門曲集奏置兼

官行事于是光兼太尉黃門郎元昭兼侍中顯兼吏

部尚書中庶子裴兼吏部郎中書舍人穆囗兼謁

者仆射光等請肅宗止哭立于東序于忠元昭扶肅

宗西向哭十?dāng)?shù)聲止服太子之服太尉光奉策進璽

綬肅宗跽受服皇帝用袞冕服御太極前殿太尉光

等降自西階夜直群官于庭中北面稽首稱萬歲

按崔光傳延昌二年世宗幸東宮召光與黃門甄琛

廣陽王淵等囗賜坐詔光曰卿是朕西臺大臣今當(dāng)

為太子師傅光起拜固辭詔不許即命肅宗出從者

十余人囗以光為傅之意令肅宗拜光光又拜辭不

當(dāng)受太子拜復(fù)不蒙許肅宗遂南面再拜詹事王顯

啟請從太子拜于是宮臣畢拜光北面立不敢答拜

唯西面拜謝而出于是賜光繡彩一百匹琛淵等各

有差尋授太子少傅三年遷右光祿大夫侍中監(jiān)如

故四年正月世宗夜崩光與侍中領(lǐng)軍將軍于忠迎

肅宗于東宮安撫內(nèi)外光有力焉帝崩后二日廣平

王懷扶疾入臨以母弟之親徑至太極西廡哀慟禁

內(nèi)呼侍中黃門領(lǐng)軍二衛(wèi)云身欲上殿哭大行又須

入見主上諸人皆愕然相視無敢抗對者光獨攘衰

振杖引漢光武初崩太尉趙囗橫劍當(dāng)囗推下親王

故事辭色甚厲聞?wù)吣环Q善壯光理義有據(jù)懷聲

淚俱止云侍中以古事裁我我不敢不服于是遂還

頻遣左右致謝

孝明帝武泰元年夏四月戊戌孝莊帝以長樂王入

即皇帝位

按魏書孝莊帝本紀(jì)孝莊皇帝諱子攸彭城王勰之

第三子母曰李妃肅宗初以勰有魯陽翼衛(wèi)之勛封

武城縣開國公幼侍肅宗書于禁內(nèi)及長風(fēng)神秀慧

姿貌甚美拜中書侍郎城門校尉兼給事黃門侍郎

雅為肅宗所親待長直禁中遷散騎常侍御史中尉

孝昌二年八月進封長樂王轉(zhuǎn)侍中中軍將軍三年

十月以兄彭城王劭事轉(zhuǎn)為衛(wèi)將軍左光祿大夫中

書監(jiān)實見出也及武泰元年春二月肅宗崩大都督

爾朱榮將向京師謀欲廢立以帝家有忠勛且兼民

望陰與帝通榮乃率眾來赴夏四月丙申帝與兄弟

夜北渡河丁酉會榮于河陽戊戌南濟河即帝位以

兄彭城王劭為無上王弟霸城公子正為始平王以

榮為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

領(lǐng)軍將軍領(lǐng)左右封太原王己亥百寮相率有司奉

璽紱備法駕奉迎于河梁庚子車駕巡河西至陶渚

榮以兵權(quán)在己遂有異志乃害靈太后及幼主次害

無上王劭始平王子正又害丞相高陽王雍司空公

元欽儀同三司元恒芝儀同三司東平王略廣平王

悌常山王卲北平王超任城王彝趙郡王敏中山王

叔仁齊郡王溫公卿已下二千余人列騎衛(wèi)帝遷于

便幕既而榮悔稽顙謝罪辛丑車駕入宮御太極殿

詔曰太祖誕命應(yīng)期龍飛燕代累世重光載隆帝緒

冀欲闡茲洪業(yè)永在無窮豈圖多難遘茲百六致使

妖悖四起內(nèi)外競侵朝無恤政之臣野多怨酷之士

實由女主專朝致茲顛覆孝明皇帝大情沖順深存

隱忍奄棄萬國眾用疑焉茍求胡出入守神器凡厥

有心莫不解體太原王榮世抱忠孝攻格古今赴義

晉陽大會河洛乃推翼朕躬應(yīng)茲大命德謝少康道

愧前緒猥以眇身君臨萬國如涉淵海罔知所濟可

大赦天下改武泰為建義元年從太原王督將軍士

普加五階在京文官兩階武官三級復(fù)天下租役三

年 按爾朱榮傳榮進號征東將軍都督并肆汾廣

恒云六軍諸軍事進為大都督尋屬肅宗崩事出倉

卒榮聞之大怒謂鄭儼徐紇為之與元天穆等密敘

稱兵入匡朝廷討定之乃抗表曰伏承大行皇帝背

棄萬方奉諱號踴五內(nèi)摧剝仰尋詔旨實用驚惋今

海內(nèi)草草異口一言皆云大行皇帝鴆毒致禍臣等

外聽訟言內(nèi)自造測去月二十五日圣體康愈至于

二十六日奄忽升遐即事觀望實有所惑且天子寢

疾侍臣不離左右親貴名醫(yī)瞻仰患狀面奉音旨親

承顧托豈容不豫初不召醫(yī)崩棄曾無親奉欲使天

下不為怪愕四海不為喪氣豈可得乎復(fù)皇后女生

稱為儲兩疑惑朝野虛行慶宥宗廟之靈見欺兆民

之望已失使七百危于累卵社稷墜于一朝方選君

嬰孩之中寄治乳抱之日使奸豎專朝賊臣亂紀(jì)惟

欲指影以行權(quán)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

鐘今秦隴塵飛趙魏霧合寶夤丑奴勢逼豳雍葛榮

就德憑陵河海楚兵吳卒密邇在郊古人有言邦之

不臧鄰之福也一旦聞此誰不窺竊惟大行皇帝

圣德馭宇繼體正君猶邊烽迭舉妖寇不滅況今從

佞臣之計隨親戚之談舉潘嬪之女以誑百姓奉未

言之兒而臨四海欲使海內(nèi)安乂愚臣所未聞也伏

愿留圣善之慈回須臾之慮照臣忠誠錄臣至款聽

臣赴闕預(yù)參大議問侍臣帝崩之由訪禁旅不知之

狀以徐鄭之徒付之司敗雪同天之恥謝遠近之怨

然后更召宗親推其年德聲逼遠邇改承寶祚則四

海更蘇百姓幸甚于是遂勒所統(tǒng)將赴京師靈太后

甚懼詔以李神軌為大都督將于大行杜防榮抗表

之始遣從子天光親信奚毅及倉頭王相入洛與從

弟世隆密議廢立天光乃見莊帝具論榮心帝許之

天光等還北榮發(fā)晉陽猶疑所立乃以銅鑄高祖及

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成者當(dāng)奉為主惟莊帝獨

就師次河內(nèi)重遣王相密來奉迎帝與兄彭城王劭

弟始平王子正于高渚潛渡以赴之榮軍將士咸稱

萬歲于時武泰元年四月九日也十一日榮奉帝為

主詔以榮為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

開府兼尚書令領(lǐng)軍將軍領(lǐng)左右太原王食邑二萬

戶十二日百官皆朝于行宮十三日榮惑武衛(wèi)將軍

費穆之說乃引迎駕百官于行宮西北云欲祭天朝

士既集列騎圍繞責(zé)天下喪亂明帝卒崩之由云皆

緣此等貪虐不相匡弼所致因縱兵亂害王公卿士

皆斂手就戮死者千三百余人皇弟皇兄囗亦見害

靈太后少主其日暴崩榮遂有大志令御史趙元則

造禪文遣數(shù)十人遷帝于河橋至夜四更中復(fù)奉帝

南還營幕帝憂憤無計乃令人喻旨于榮曰帝王迭

襲盛衰無常既屬屯運四方瓦解將軍仗義而起前

無橫陳此乃天意非人力也我本相投規(guī)存性命帝

王重位豈敢妄希直是將軍見逼權(quán)順?biāo)埗癍t

運已移大命有在宜時即尊號將軍必若推而不居

存魏社稷亦任更擇親賢共相輔戴榮既有異圖遂

鑄金為己像數(shù)四不成時幽州人劉靈助善卜占為

榮所信言天時人事必不可爾榮亦精神恍惚不自

支持久而方悟遂便愧悔于是獻武王榮外兵參軍

司馬子如等切諫陳不可之理榮曰愆誤若是惟當(dāng)

以死謝朝廷今日安危之機計將何出獻武王等曰

未若還奉長樂以安天下于是還奉莊帝十四日輿

駕入宮于時或云榮欲遷都晉陽或云欲肆兵大掠

迭相驚恐人情駭震京邑士子不一存率皆逃竄無

敢出者直衛(wèi)空虛官守廢曠榮聞之上書曰臣世荷

蕃寄征討累年奉忠王室存效死直以太后淫亂孝

明暴崩遂率義兵扶立社稷陛下登祚之始人情未

安大兵交際難可齊一諸王朝貴橫死者眾臣今粉

軀不足塞往責(zé)以謝亡者然追榮褒德謂之不朽乞

降天慈微申私責(zé)無上王請追尊帝號諸王刺史乞

贈三司其位班三品請贈令仆五品之官各贈方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时尚| 如皋市| 古蔺县| 六枝特区| 建宁县| 揭东县| 蒙城县| 金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平阴县| 呼图壁县| 乌拉特前旗| 台山市| 通海县| 清水县| 广元市| 长武县| 东乡| 大丰市| 黔东| 万山特区| 樟树市| 惠水县| 朝阳县| 内乡县| 柳州市| 临猗县| 诏安县| 阿拉善盟| 甘孜| 浙江省| 阜平县| 安宁市| 墨竹工卡县| 广宗县| 永吉县| 丰城市| 长寿区| 禹州市|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