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小丫頭初入職場
吳霞,22歲,魏城人。晉省理工大學管理系經濟管理專業學士學位。畢業后自謀職業應聘到魏城制藥廠工作。因為專業匹配度較差,暫且棲身與于辦公室做一些行政雜務工作。
生于魏城長在魏城的小姑娘吳霞天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事事關心,時時好奇。對公司的一切事情都想揪個所以然。辦公室主任是個保守的胖老頭,比較喜歡聽話的員工,像吳霞這樣不知深淺的新人他不感興趣。
反正是臨時放在他這兒的,也懶得管她,由著她的小性子混吧。說不定哪天就調走了。
沒有具體工作的吳霞就經常被指派去干別的同事不愿做的事情。
這不,每年秋季魏城制藥雷打不動祭祀活動又要開始。重復而又毫無新鮮感的活動籌備工作還是辦公室當仁不讓的責任。往年的籌備工作都要手下抽簽指派,要不沒人愿意去。
今年的籌備工作辦公室主任不用發愁了,小菜鳥的入職讓他有了底氣,不用再求那群老油條了。反正這小丫頭是新人,就派她去。
侍候人的買賣看著簡單,尤其是直接面對的是老板,那個細節沒做好都會挨瓜蔞。小丫頭去了或許還有個推辭。
主任的決定當時看著很隨意,到后來發生故事絕對令他想象不到。
吳霞后來的所做所為盡然改變了魏城制藥的發展進城。在吳霞的回憶中,她連自己都不敢相信這些事情伴隨了她一生。
祭祀儀式完成,吳霞一行隨著魏城制藥廠長林國強登上高高的炎帝像。在這里極目遠眺,可以依稀看見遠處的濁漳河。濁漳河繞城而過,經久不息地流淌著,孕育了這片山清水秀,地肥水美的土地。
一條新修的十車道寬的城市主干道太行大街貫穿市區,把濁漳河與吳霞小霞的百谷山連在一起。百谷山坐擁魏城,靜靜地注視著城市的日月交替,斗轉星移。相傳華夏始祖炎帝曾在百谷山一帶“嘗百谷,興耒耜,教民稼嗇”創造了農耕文化,城市的百姓就在山上豎起了高高的炎帝像,年復一年地供奉和祭祀。
吳霞站在林國強身后,靜靜地俯視整個魏城的全貌。沿筆直的太行大街向西望去,街的盡頭就是魏城制藥的神農醫藥園。
太行大街很長,東出百谷山,西接高速路,有十多公里的距離,林國強執著地看著,不時露出欣慰的笑容。正是這滔滔漳河水,巍巍百谷山激發了林國強的靈感,他要把神農醫藥園打造成魏城的制藥基地,要把魏城制藥做強做大為國內先進,省內知名的中藥百強企業。
雨后的百谷山格外清新,百草園內紅花綠葉,蒼松翠柏,盤根錯節的藤類植物襯托出幾座遠古的草房,這是先祖炎帝曾經嘗百草,創立中華醫藥文化的地方。潺潺的流水聲中承載了許多美麗的傳奇故事。林國強回頭對吳霞說:“看,多美的城市,只要有時間,我就愿意站在這兒呼吸一口百谷山純凈的空氣,感悟一下炎帝嘗百草的精神,滿山遍野不知名的草藥讓我看到了傳統中藥產業潛在的市場價值。當年的魏城制藥廠債務重重,生產格局以簡單的仿制西藥為主,拿著即無價格優勢,又無技術含量的產品在市場上競爭,無疑是以卵擊石,老路走不通了,我們只能找一條新路。”
“哪您咋想到走中藥西制這條道的?”吳霞好奇地問。
“在這兒,滔滔漳河水養育了這塊土地,也造就了上百種具有不同藥用價值的中草藥。這是我們的發展之路,發展中藥,弘揚國粹,這是一條正路。”
多年的探索和發展,證明林國強當年的決策是正確的。中醫藥以其靶向準確,毒副作用小,療效持續穩定的特點,逐漸成為國際醫藥市場的新寵,日本、韓國,甚至歐洲的德國開始著手草藥現代化研究,國際市場一時狼煙四起,競爭激烈。而作為中醫藥起源的中國,落后的丸、散、丁、膏,卻始終未能叩開國際市場的大門。林國強在全廠職工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擲地有聲:走中藥精制道路,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產品結構調整之路。“不調產,魏城制藥廠依舊是條死路。”林國強頓了頓:“這不是換一任領導就能解決的事,是形勢所迫。”
“哦”吳霞若有所思。
林國強接手的魏城制藥廠是個爛攤子。隨著改革浪潮的涌入,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陣痛中,魏城制藥廠陷入了內外交困,資不抵債的絕境。他臨危受命,憑著一股破釜沉舟,敢打敢拼的闖勁,帶領大伙實現了當年停虧,當年盈利,兩年利潤翻番的經營目標。當進行到深化企業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階段,魏城制藥廠已成為省內聞名,全國知名的魏城市一張對外開放的名片。《魏城日報.經濟周刊》頭版頭條以《跨越式發展的魏城制藥》為題報道了林國強和他的員工艱苦奮斗,二次創業的事跡。
吳霞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入了魏城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