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38章 鄒容 《革命軍》
- 第137章 王國維 《人間詞話》《紅樓夢評論》《觀堂集林》
- 第136章 曾樸 金松岑 《孽海花》
- 第135章 劉鶚 《老殘游記》
- 第134章 嚴復(譯) 《天演論》
- 第133章 鄭觀應 《盛世危言》
第1章 佚名 《山海經》
漢武帝在位時,曾有人向他進獻了一只奇異的鳥。可是不管朝臣們用什么東西喂它,它都不肯進食。當時東方朔以才氣學識聞名,皇帝就讓他來看看這只鳥。結果,東方朔不僅一下說出了鳥的名字,還說了它是吃什么食物的。朝臣們又把東方朔說的東西放到那只鳥跟前,它果然開始吃了。漢武帝問東方朔,他是怎么知道這種鳥的。東方朔說,《山海經》里有詳細的記載。
為什么一只奇異罕見到連見多識廣的文武百官們都不認識的鳥,《山海經》中卻有詳細的記錄呢?那是因為《山海經》中就記錄著形體各異的詭異怪獸。實際上,《山海經》記述的內容不僅神奇,而且非常豐富,不僅有奇形怪狀的異獸,還有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美食靈藥、日月異變以及上古帝王譜系等等,堪稱一本知識龐雜的百科全書。
《山海經》里面描述的內容涉及天南海北,包羅萬象,但是因記錄的大多是光怪陸離之事,歷來被斥為荒誕不經,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公之于眾。這本書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史料中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但司馬遷也只是感嘆:“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直到西漢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整理經傳諸子詩賦,這本書才真正得以問世。這之后,圍繞此書的內容和成書時間而展開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尤其是關于它的作者是誰至今仍是學術界的千年未解之謎。
最早的“正統”說法是《山海經》為大禹和伯益所著,后被人們以“在《山海經》中有發生在大禹、伯益之后的史實”推翻。隋朝的顏之推雖然堅持舊說,并以“后人羼入,非本文也”掩飾,但是無法平息后人的種種猜測,各種假說也流傳了下來。如:有人說是夷堅所著,有人說是鄒衍所著,有人說是后人根據炎黃兩族的傳說所著;也有“巴蜀人作說”“早期方士作說”等。當代學者袁珂認為,《山海經》非同一時期一人所著,因此并無一個確定的作者。
流傳至今的《山海經》主要由《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大荒經》組成。其中《山經》涵蓋了山川地理、動植物以及礦物的分布情況;《海外經》記載了四海之外的東西南北以及各個國家的奇風異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發生的奇事、存在的奇物;而《大荒經》則記載了女媧、黃帝、大禹這一時期的神話故事,也是中國神話遺存、發展的源頭。
《山海經》中保留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民間傳說都出于此書。還有很多民間習俗在此書中也有跡可循,比如“為什么晚間要收回小孩子的衣服”等。
《山海經》不僅僅是神話傳說,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史實。例如《大北荒經》里有關黃帝大戰蚩尤的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排除神話色彩,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代兩大部落之間的一場殘酷戰爭。《大荒西經》中記載了黃帝的一個譜系:黃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這與《大戴禮記·帝系篇》《史記·五帝本紀》以及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的記載有著驚人的相似。只是基于它濃郁的神話色彩,幾乎沒有人相信它在忠實記錄以往的真實歷史,同時也給真實歷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神話本身就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和基本特色,其對浪漫主義文學創作也有深遠的影響。而《山海經》這部最早保留大量神話的古籍對后世的影響更是可見一斑。例如《詩經》《楚辭》中都有古神話的影子,尤其是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等篇,神話具有非常大的沖擊力,使文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還有吳承恩的《西游記》,郭沫若的《女神》等,這些以《山海經》為文學母體的天馬行空的想象作品更是不勝枚舉??梢哉f《山海經》是廣大讀者朋友們了解神話傳說,體會古人的想象力和文學創造力的寶藏。
《山海經》也有一些科學的影子,它記載了一些古代科學家們的科學實踐活動和創造發明,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科學思想以及科學技術水平。例如《大荒海內經》中記載后稷時開始播種百谷,叔均時開始用耕牛耕種。在《大荒北經》中記載,叔均為耕田業的鼻祖,還有《大荒海內經》中記載:巧發明了世間的各種工藝技巧……這些都體現了當時手工業的發展水平?!洞蠡暮冉洝分杏涊d:噎鳴發現了木星十二年繞太陽運行一周的規律?!洞蠡奈鹘洝分杏涊d:帝顓頊命令重托著天用力往上舉,又命令黎撐著地使勁朝下按。于是黎來到地下并生了噎,他就處在大地的最西端,主管著太陽、月亮和星辰運行的先后次序。這反映了當時天文、歷法的發展狀況。像這樣的記載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還有一些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記錄,如《海外北經》中記載:鐘山的山神,名字叫燭陰,他人面蛇身,全身通紅,有一千里那么長,居住在鐘山之下。他睜眼是白天,閉眼是黑夜。所處的地方“積冰”“不見日”“天白皓皓”“寒凝凝”。這種貌似神靈般的生物其實是先民根據北極極光塑造出來的形象:將絢爛如長龍般顯現在天上的極光想象成一條巨大的燭龍。這便是古時候關于極光的記載,在其他古代文獻資料中卻很難找到。
經過歷代學者們對《山海經》的探究、解析,發現它對民俗、古代歷史、文學、科技、地理、文化乃至中外交通等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流傳至今,由于其濃郁的娛樂性和故事性,有好多神話故事被印成白話文版本的兒童讀物。所以《山海經》在作為一部研究古文化的古籍的同時,作為一部少兒啟蒙讀物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