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王充 《論衡》

《論衡》是東漢時期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充生平最重要的作品,書中包含了作者對當時很多學術問題,尤其是社會陋俗的批判,不少觀點鞭辟入里,振聾發聵,人稱“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在當時和后世都頗具影響力。

公元27年,王充出生于一個沒落的大家族,祖上曾是王孫貴族,無奈之后一輩不如一輩,家勢日漸衰落。王充的祖輩與父輩都好勇斗狠,曾因與地方豪強結仇,最終被迫舉家搬遷避禍。王充功成名就后,有人曾以他祖上無德嘲諷他。王充卻很坦誠,將自己家這些情況一五一十地記錄在了《論衡·自紀篇》中。

雖然王充出生時王家已經沒落,但還能維持基本的生計。另外,根據《論衡·自紀篇》的記載,王充的父母都很疼愛他,很重視對他的教育。王充幼時便對小孩子喜歡玩的游戲沒什么興趣,顯出一副老成相。父親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才,早在他六歲時就教他讀書認字,他八歲就時將他送到書館讀書。書館有上百個學生,個個都曾因書法不工整而被教書先生體罰,唯獨王充例外。可見,王充是個很有天賦的學生。

東漢年間,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王充在書館學到的也都是儒家的經典學說,眼界并不開闊。后來,他因成績優秀,被送到京城洛陽的太學學習,才大大開拓了眼界。

在洛陽期間,王充博覽群書,在熟讀儒家經典之余,還兼及百家,通諸子之學。在閱讀研習的過程中,他批判、吸收了諸子百家的學說,花費三十年的時間,嘔心瀝血,他創作了《論衡》一書,對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的“天人感應”“禮法”“鬼神”“命”“性善性惡”等思想做出了系統的評述。

以“鬼神”說為例,秦漢年間,求仙、鬼神迷信思想盛行,秦始皇、漢武帝等皇帝都迷信長生不老,為求取所謂仙藥,大費周折,勞民傷財。王充卻在《論衡》中表示,鬼神之說純屬無稽之談,人死后骨肉便化為灰土,精神也隨之消失,根本不會變成鬼。

又比如儒家提倡的“天人感應”,認為人是“天”創造的,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皇帝是代表上天的意志統治天下。這里又牽涉到“符瑞”說,也就是將龍、麒麟、鳳凰、雨露、芝草等想象中與自然中真實存在的事物當成帝王的“受命之符”。由此出現了一些荒誕的說法,諸如夏禹是其母食用了一種名為“薏苡”的草后生下的,商的先人契是其母食用了燕子的蛋后生下的,漢高祖劉邦是其母與龍野合生下的,光武帝劉秀出生時室內有光等。王充卻在《論衡》中指出,“薏苡”、燕子的蛋都不能使人受孕,跟人并非同類的龍也不能,而只有同類才能交合、孕育后代,帝王也都跟普通人一樣,由父母孕育。這些觀點將帝王置于與平民百姓一樣的位置上,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中相當驚世駭俗,被評價為《論衡》中最了不起的地方。另外,《論衡》還針對儒家倡導的上天會用自然現象彰顯自己的意志,比如借助自然災害向世人發出警示的學說,提出了強烈的反對,表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根本不存在上天的意志,所有自然災害都只是普通的自然現象,并非上天在警示世人。

《論衡》中提出了很多類似的自然唯物論觀點,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古代唯物主義體系,對其后歷朝歷代的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如魏晉哲學家楊泉,唐朝的劉禹錫、柳宗元,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等都有一定影響。

《論衡》現存八十五篇,其中論述性命問題的共計十四篇,論述天人關系的共計二十一篇,論述人鬼關系與當時禁忌的共計十六篇,論述天人感應與虛妄之言的共計二十四篇,論述用人制度與區分賢臣、小人的共計八篇,還有自序、自傳兩篇。

《論衡》問世后,因書中有對儒家正統思想的反叛觀點,因此被當時及之后的統治者貶斥為“異書”。但它在民間卻被譽為奇書,廣受歡迎。比如近代梁啟超就曾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表示:“王充《論衡》實漢代批評哲學第一奇書。”東漢年間,有資格稱為思想家的只有寥寥三人,王充作為奇書《論衡》的作者,名列其中。

《論衡》已問世將近兩千年了,但依然頗受推崇。今人再去閱讀這本歷史悠久的著作,依然能獲益匪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化县| 老河口市| 内乡县| 濉溪县| 阿克苏市| 丰都县| 穆棱市| 平远县| 乌鲁木齐县| 清丰县| 申扎县| 遵义市| 阿坝县| 青海省| 环江| 磐石市| 含山县| 福建省| 读书| 乌恰县| 高清| 长岛县| 瑞安市| 鄂温| 手机| 五指山市| 九寨沟县| 崇仁县| 平泉县| 道孚县| 长宁区| 库车县| 鱼台县| 武安市| 许昌县| 巴青县| 盐津县| 孙吴县| 枝江市| 军事|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