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孫武 《孫子兵法》

孫子名為孫武,字長卿,是春秋時期齊國人,出生于軍事世家。受到將門家庭的熏陶,孫武自幼便表現出對軍事的愛好,并且非常有軍事天賦。后來孫武由齊國來到吳國,經吳國大夫伍子胥舉薦,以所著兵法十三篇獻給吳王闔閭,而受到重用被任命為將。而這俘獲吳王的心的兵法十三篇正是孫武的傳世名著《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杰出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孫武在吳國受任為將后,領兵助陣,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兵六萬破楚,五戰五捷,大敗二十萬楚軍,攻入楚國郢都,幾乎滅了楚國,從而震懾了吳國北部的齊國、晉國和南部的越國,顯名于諸侯。孫武也因此被稱為“兵圣”,后世稱他為“東方兵學的鼻祖”。

這部書問世之后,倍受后人的推崇。研習者也是人才輩出,從軍事戰爭到商界競爭,可謂一切有關謀略的,不管陰謀陽謀,都能從《孫子兵法》中汲取智慧,得到啟發。《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不戰而屈人之兵,講的就是不用戰爭就能使敵人屈服,讓兵者懂得“上善伐謀”的道理,也說明孫子雖然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但并不是一個戰爭狂人。日本研究孫子的學者逢屋千村說:《孫子兵法》不是打仗的,是教人和平的,是和平主義,是不戰主義。

《孫子兵法》共十三篇,全書總共六千多字,幾乎涵蓋了軍事的方方面面,而且每方面都提出了很深刻的見解。這十三篇分為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其中“始計篇”主要是講述了戰爭的重要性,孫子認為,戰爭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系到軍民生死、國家存亡,所以不得不慎重;“作戰篇”講述的是一些關于士氣、賞罰的方法,孫子認為,對士兵賞罰分明士兵才會愈戰愈勇,優待俘虜才會削弱敵方壯大己方,從而拉大雙方的差距;“謀攻篇”是《孫子兵法》中的核心思想,“不戰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兵家名言便出自這一篇;“軍形篇”主要是講攻守兼備的戰爭準備,孫子認為,戰爭就要做好被攻擊而不被打敗、攻擊就要致勝的心理和戰爭策劃,主張獅子搏兔亦要用全力的思想;“兵勢篇”大多是講尋找敵人的弱點,趁勢追擊并以假象、利益來分散和調動敵人的軍隊進入埋伏。其他幾篇也都是講一些克敵制勝的方法和心理。為了贏得勝利,《孫子兵法》中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如欺詐、伏擊、離間、間諜等,主張避開敵人的優勢,專攻其弱點,只要能勝利就毫無底線可講,因為戰爭多持續一分鐘就會多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謀者就是要實現絕對的己方利益最大化。

孫子通過這十三篇詳盡地講述了戰略、戰役、戰術上的戰爭藝術,被稱為鎮國之寶,李世民曾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可見對《孫子兵法》的評價極高。

新中國成立之后,《孫子兵法》又有了新的發展。以毛澤東、劉伯承、郭化若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首的研究《孫子兵法》之風掀起后,便出現了大批研究《孫子兵法》的力作,像吳如嵩的《孫子兵法說淺》、楊丙安的《孫子會箋》、陶漢章的《孫子兵法概論》、吳九龍的《孫子校釋》等。在《孫子兵法》漢簡本問世后,更是擴展到多個學術領域,各方學者開始從經濟學、管理學、預測學、決策學、心理學、談判學、地理學等多個不同角度將《孫子兵法》進行分析、研究。《孫子兵法》在當今社會的非軍事運用研究方面已占有主流趨勢,也漸漸地發展成現在的“孫子學”。“孫子學”的確立,進一步促進了《孫子兵法》的多方向研究,體現在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湟源县| 卓资县| 集贤县| 阿合奇县| 丰台区| 和林格尔县| 岳普湖县| 上饶市| 平舆县| 建宁县| 大冶市| 南召县| 平顶山市| 浦江县| 阿巴嘎旗| 容城县| 裕民县| 清苑县| 大化| 遂昌县| 土默特左旗| 准格尔旗| 乌兰浩特市| 新宾| 台中县| 亳州市| 嘉荫县| 包头市| 柳河县| 麻城市| 巫山县| 古交市| 老河口市| 新沂市| 岫岩| 阿克苏市| 渭源县| 长葛市| 哈巴河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