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呂不韋等撰 《呂氏春秋》

戰國末期,秦國丞相呂不韋命人在咸陽城門上張貼了一部書,發布告稱誰能將書中的文字增加、減少或改動一個,就賞賜黃金千兩。然而,布告貼出許久,也沒人能做到,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話就此流傳開來。這是司馬遷的《史記·呂不韋傳》中記錄的一件事,這部“一字千金”的書便是有名的《呂氏春秋》,又名《呂覽》。

《呂氏春秋》是呂不韋與其召集的門客撰寫的一部著作。當時社會上的文人都喜歡著書立說,不光能流傳當世,還能傳承后世,永垂青史。呂不韋十分羨慕那些著書立說之人,也想寫一本書,流芳百世。但眾所周知,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因為散盡家產幫助秦國質子異人重返秦國并登上王位,才被封為丞相,本身并無寫書的才能。于是,他打算找別人幫他達成這個心愿。

戰國末期有四公子,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和齊國的孟嘗君。四人都以禮賢下士聞名,其門下食客眾多。呂不韋也效仿他們,招攬了多達三千名食客。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呂不韋籌謀著書立說之際,他養的這些食客就派上了用場。他命令其中能寫文章的人,全都將自己的見聞感受寫成文章交上來。很快,呂不韋便收到了一大堆文章,五花八門,參差不齊。他安排了幾個人對這些文章加以篩選、歸類、刪減,合在一起,編成了一部書。呂不韋認為此書包含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一切事理,所以稱其為《呂氏春秋》。

全書共計二十多萬字,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計二十六卷。其中,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此外還有《序意》一篇,總共一百六十篇。因全書作者眾多,內容繁雜,融合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等各家的思想,因此博采眾家之長便成了《呂氏春秋》的重要特色。但后世卻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其堪稱對“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總結,也有人認為其好比一鍋“亂燉”,正如梁啟超所言“不足以成一家言”,不過它也有價值,就是保留了當時很多史料。

不過,《呂氏春秋》的主要基調還是道家。后世《漢書·藝文志》等書都將其列入雜家,因為根據胡適的說法:“雜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雜家的新名。漢以前的道家可叫做雜家,秦以后的雜家應叫做道家。”書中的內容繼承并發展了道家,摒棄了道家的消極思想,倡導人在順應自然之余,還要進行主觀創造。戰國時期,道家分為老莊派、黃老派和楊朱派三個流派,除了老莊派外,楊朱派和黃老派都曾興盛一時,其中以黃老派最盛。《呂氏春秋》中體現的道家思想就屬于黃老派,現在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呂不韋組織撰寫的《呂氏春秋》中有兩百余篇寓言故事,其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揭露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如《刻舟求劍》等。《呂氏春秋》無論是從史料價值、哲學價值,還是文學價值等方面來說,都值得一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仙居县| 新宾| 云安县| 陈巴尔虎旗| 阿鲁科尔沁旗| 军事| 黄浦区| 平顶山市| 桃园县| 永寿县| 金坛市| 垦利县| 阿图什市| 建湖县| 赫章县| 文山县| 嘉义县| 石台县| 方城县| 丰宁| 习水县| 本溪市| 辉南县| 五家渠市| 民乐县| 长兴县| 喀喇| 咸阳市| 淮滨县| 安西县| 贵南县| 正蓝旗| 苏尼特右旗| 富平县| 拉萨市| 湖州市| 祁门县| 临湘市| 石河子市|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