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世間戰事風起云涌,瞬息萬變。將這樣一個精彩亂世中的歷史故事編撰成書,自然十分吸引人,如《戰國策》。這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由戰國時期的韓非等人創作,由西漢年間的劉向整理、考訂而成。
劉向生活于西漢末期,是漢朝的宗室,先祖是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的弟弟,但他更重要的身份卻是文學家。劉向一生著有多部作品,流傳至今的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
《戰國策》一書中的多數篇章都是戰國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撰寫的,另有部分篇章源自戰國策士的作品和史臣的記錄。劉向將這些資料考訂、整理,取名為“戰國策”,因為書中記錄的多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為輔佐各國提出的政治主張與外交策略?!稇饑摺吩诒彼螘r期已經出現了部分缺失,當時著名的史學家曾鞏對其做了補訂。全書現存約十二萬字,共三十三卷:東周策一卷,西周策一卷,秦策五卷,齊策六卷,楚策四卷,趙策四卷,魏策四卷,韓策三卷,燕策三卷、宋衛策一卷,中山策一卷,共四百九十七篇。各篇相互獨立,不成完整的體系。
全書取得了很高的文學成就,且其語言風格獨特,擅長采用諷喻手法說明道理,幽默風趣,耐人尋味。比如《齊策》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一篇,鄒忌是個美男子,他的妻子、妾室和來訪的客人都說他比城北的徐公更美。后來,鄒忌真的見到了徐公,深覺自己不及徐公美,領悟到妻子是偏愛他才說他美,妾室是懼怕他才說他美,客人是有求于他才說他美。他將此事告訴了齊威王,說宮中的姬妾和近臣都偏愛齊威王,朝中大臣都懼怕齊威王,國內的百姓都有求于齊威王,因此他們都不會跟齊威王說實話。齊威王覺得有理,下令廣開言路,鼓勵臣民進諫。中國古代勸諫君王廣開言路的文章數不勝數,這篇卻以獨特的展現手法脫穎而出,令人讀之難忘。在人物塑造方面,《戰國策》中塑造了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如長于辯論、追名逐利的蘇秦,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荊軻等等。不過,書中在展現縱橫家對功名利祿不擇手段的追求,或他們在外交方面玩弄的種種陰謀時,常流露出欣賞的態度,在后世引起了很多爭議。
作為一部史書,《戰國策》客觀地記錄了戰國時期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充分地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時期的重要史料。司馬遷在創作《史記》時,有九十卷的史料都是借鑒《戰國策》而來的,而《戰國策》的國別體也給司馬遷創造紀傳體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不過,《戰國策》并不同于一般的史書,書中很多內容明顯帶有夸張成分,不切實際,說它們是故事更為恰當,比如《魏策》中的名篇《唐雎不辱使命》,寫唐雎奉安陵君的命令出使秦國,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在秦國的大殿上拔劍要挾秦王嬴政,而這在現實中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顯然是作者的杜撰。但這種寫法也使得整部書更具感染力和可讀性,閱讀時感覺不像在讀一部史書,更像在讀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