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武王伐紂平話(1)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分吳魏劉,
晉宋齊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
話說殷湯王,姓予名履,字天乙;謚法:除虐去殘曰湯;是契十四世孫,主癸之子。以伊尹相湯伐桀,三讓而踐天子之位。順天革命,改正朔天下,號曰商。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色尚白,大濩,作歷,作囿,見張網四面,獸令去三存一,仍取自犯者。諸侯嘆德,三十六國來歸。天旱七年,以六事自責,焚身于桑林之野。天降甘雨,天下太平。湯王在位十三年而崩,傳國世三十一王,計歲六百二十九年。今殷紂王是帝乙之子,治天下,名曰辛,一名受,乃湯之未孫也。詩曰:
商紂為君致太平,黎民四海沸歡聲;
心婚妲己貪淫色,惹起朝野一戰爭。
又詩曰:
世態浮云幾變更,何招西伯遠來征;
荒淫嗜酒多繁政,故治中邦不太平。
若說三皇五帝,皆不似紂王天秉聰明:口念百家之書,目數群羊無錯;力敵萬人,叱咤柱聲如鐘音;書寫入八分,酒飲千盅;會挽硬弓,能騎劣馬。紂王初治世時,有德有能,囗囗囗囗囗天地陰晴吉兇之兆,時年四十七歲。囗囗囗囗囗囗,封帝國之至囗,封三十六鎮諸侯,有一百六十囗囗之郡。是紂王之臣,一年兩次來朝進奉。客伏諸國,鎮壓小邦,四下蠻夷戎虜,皆是紂王所管。東連大海,西望秦川,南攝九溪,北通沙沱。紂王有感,招得忠臣烈士,文武百官。比干為相、直諫大夫,微子為都堂統政,費仲為大將軍,飛廉為佐將大都督。帥首皇帝稱小耗。紂王有八伯諸侯,殿前宰相宏夭。
第一東伯侯姜桓楚,坐青州;第二西伯侯姬昌,坐岐州;第三南伯侯楊越奇,坐荊州;第四北伯侯祁楊廣,坐幽州;第五東北伯侯楚天佑,坐揚州,第六西南伯侯霍仲言,坐許州;第七東南伯侯張方國,坐冀州;第八西北伯侯扈敬達,坐并州。
此是八伯諸侯,盡是先君殿下忠臣,先君尊此八人為兄;合到紂王,拜此八人為八伯侯也。此是紂王重臣處。每到月旦生辰,盡先君真容,左右畫著八伯諸侯,同共行香酌酒,設奠于八伯侯前,亦如先君之前,行香設禮。因為是三帝立國忠臣。此八人立先君三帝,立國忠臣。戊子,都在朝歌,子年無道,在位四年,時年雷震死。第二子太丁在位三年。武乙大帝封立帝乙,在位三十七年,立起紂王為帝。此八伯諸侯立四帝,皆是八伯諸侯匡輔國之立也。詩曰:
八伯諸侯立帝君,無邪無曲是忠臣;
生辰月旦皆來賀,恭敬都輸南面尊。
紂王初登帝位,歸朝治政,前十年有道,八方寧靜,四海安然。天下皆稱紂王是堯舜。
紂王忽有一日,去后,有正宮皇后來迎王駕入后宮;禮畢,治酒侍宴。有眾宮監妝完備,來迎;姜皇后傳令:來日去玉女觀行香。各令香湯沐浴了,安排王輦。來諗天子去與否。紂辛聞之,問皇后何往。答曰:“臣妾來日詣玉女觀行香去。此玉女是古貞潔凈辨鏈行之人,今為神女,他受香煙凈水之供。臣妾每遇月旦有望日,行香祈祝。”紂王曰:“寡人何不也去玉女觀?”
今有紂君,令壇司傳圣旨,令四卿八相詣玉女觀行香。四卿八相得圣旨,從駕行香。前詣玉女觀下,紂王與姜皇后入觀內。行香之次,紂主觀看久之,見一簇女中,有一人容貌出眾。紂王思憶女人:“朕宮中無一人似玉女之容儀。”
紂王如此三日,在殿上觀玉女。乃問玉女:“卿容貌世間絕少!”紂王不去歸朝,只在玉女殿上。是燈燭無數,置酒與玉女對坐。玉女不言。此人是泥身,焉能言之?乃宣費仲,問曰:“玉女是泥身,如何問得言之?”費仲奏曰:“大王只在殿上,群臣皆退去,看玉女之靈囗囗大王囗囗。”如此,紂王只在殿上。
夜至三更以來,紂王似睡之間,左右別無臣侍。王見眾多侍從,一簇佳人捧定玉女來殿上。紂王見之大悅,親迎玉女,禮畢,玉女奏曰:“大王有何事意,在此經夜不去,謂何?”王曰:“朕因姜皇后行香到此,寡人見卿容貌妖嬈,出世無比,展轉思念。今無去志,愿求相見,只此真誠。”玉女回奏曰:“臣為仙中之女,陛下為人中之王,豈可寵愛乎?曾聞古人有云:‘仙人無婦,玉女無夫’。請大王速去,恐遭譴謫!”王問玉女曰:“何如譴謫?”玉女不得已言曰:“更后百日,終必與我王相見。啟大王,且歸內去。”王問女曰:“有何信物?”玉女遂解綬帶一條與紂王,玉女言曰:“此為信約。”王收之,接得綬帶。忽聞香風颯颯,玉佩丁當,聲聞于外,霞彩騰空。紂王見之,舉步向前去扯玉女,忽然驚覺,卻是夢中相睹。定省多時,只見泥神,不睹真形,視手中果然有綬帶一條。紂王向燈燭之下看玩,思之至晚,悔恨無已。
紂王只在玉女殿中,三日,亦不聞消息。紂王只將玉女綬帶,思念玉女無限。忽有費仲來殿諫曰:“何不還宮?”王說玉女之言與費仲。費仲奏曰:“大王且歸宮闕,候百日,恐玉女來見我王。”紂王依費仲之言,遂還宮闕。每日如醉,思望玉女前約之事。
倏忽已經百日,玉女不至。紂王召費仲。費仲至,評議玉女之事。王曰:“玉女誓約與寡人相見,如今玉女不知消息,不來何也?”費仲奏曰:“陛下休憶念,猶自著意玉女,豈可來乎?大王休思玉女之容,恐陛下意情減削,慮久成疾。愿大王依微臣之奏,有一事可勝大王見玉女嬌容之思,不負陛下快樂。”紂王問曰:“何事勝寡人樂?”費仲曰:“我王出榜于朝門外,令教在世間應有室女者,盡皆來進。今為闕少正宮宮監,如有可用者,重賜富貴,加賞爵祿。如進來眾中,豈無一人似玉女之容?陛下任意選揀取。王圣意若何?”王曰:“依卿所奏。”
王便敕令天下諸州、府、縣、鎮、村、街道、店鋪、人家,應有室女,盡來進獻。不過月余,進及千萬,皆無一人似玉女之容貌。紂王不悅,思玉女不勝其恨。
時有宰相宏夭,見王無喜色,殿下奏曰:“臣啟我王,若要似玉女容貌者,只除我王國中,食我王俸祿之家,富貴足矣,不受寂淡,膩粉妝梳,官宦之家,內有勝玉女之顏。大王降圣旨,敕令天下大小官宦之家,有美女者盡皆來進,必有勝玉女之貌。”紂王聞之大喜:“卿言然也。”即令出榜于朝門之外,教到處大小官宦之家有美女盡皆進上,如有隱匿者,后宮里得知,全家處死。
如此遍天下諸官員家委有美女者,皆不敢隱匿,盡來進獻。內有華州太守蘇護,有一女,生得形容端正,有傾城之貌,寰中第一;年登一十八歲,名妲己。當日,太守知帝令嚴,不敢隱匿,親將女子來進獻。約行數日,前到故恩縣,今獲嘉是也,至夜于館驛中安下了。有故恩州太守蘇顏前來管待蘇護,邀入衙中置宴。
有驛中女子,容儀端麗,去燈燭之下。夜至二更之后,半夜子時,忽有狂風起,人困睡著不覺。已無一人,只有一只九尾金毛狐子,遂入大驛中,見佳人濃睡;去女子鼻中吸了三魂七魄和氣,一身骨髓,盡皆吸了。只有女子空形,皮肌大瘦,吹氣一口入,卻去女子軀殼之中,遂換了女子之靈魂,變為妖媚之形。有妲己,面無粉飾,宛如月里嫦娥;頭不梳妝,一似蓬萊仙子。肌膚似雪,遍體如銀。丹青怎畫,彩筆難描。女子早是從小不見風吹日炙,光彩精神;更被妖氣入肌,添得百倍精神。
至曉,蘇護叫侍從與女子梳妝;忽見女子,大驚,怎有如此容貌!父見了女,大悅:口中不語,心下思之:“我女有分與天子為皇后。”言了,出驛行上,亦有蘇顏送去。
前盼朝歌至近。蘇顏入朝見帝,至于殿下,山呼萬歲:“臣啟我王,今有華州太守蘇護,有一女來進上。令臣先來見帝。”紂王聞奏,便宣費仲至于殿下,禮畢,紂王傳宣:“今有華州太守來進女子,卿遠去接。”
費仲出內,迎著太守,各施禮畢。費仲見了:面如白玉,貌賽姮娥;有沉魚落雁之容,羞花閉月之貌;人間第一,世上無雙,十分相貌。費仲來見帝,奏曰:“女子容貌非俗。”紂王聞奏,即詔蘇護引女子來至殿下,山呼萬歲畢,躬身而立。紂王曰:“賜卿等平身,免禮。”
紂王見了女子,大悅,賜女子金冠裙佩鳳釵,教左右宮人取之,與此人妝飾,妝飾了再見天子。一似玉女之容貌。紂王大悅,令妲己交去受仙宮內。敕令蘇護為上父之位,賜宅一所。皇丈受天子之富貴。
王甚寵愛妲己。置酒宴樂之次,妲己忽見王系綬帶一條甚好。妲己問王曰:“我王何處得此帶?好溫潤可愛!”王含笑而言曰:“玉女所與寡人。”又具語:“前共玉女同寤,得此帶與朕,以為信約。”妲己聞言,心生妒害:“臣啟陛下,今教毀了玉女之神,火燒了廟宇。恐大王久思玉女之貌著邪,誤大王之命。此廟無用。”王曰:“依卿所奏。今教燒了廟,打了泥神。”紂王一百日不治國事,只在受仙宮取樂。恐失了天下江山,如此數次諫之不聽。
有一日,姜皇后降生一太子,名位曰景明王,號為殷交。因王打本人,囗降此人,此人便是太歲也。紂王每日在受仙宮中作樂。
有一日,妲己奏曰:“我王教天下,若有奇珍異寶,進來妝飾宮室。臣妾看玩之。王意若何?”紂王聞奏,即日敕令出榜于內門外,教天下人,若有奇珍異寶,皆來呈進,不得隱匿。前后出榜百日有余。
一日,近臣奏曰:“臣啟陛下,今有一賢人來進寶,具見在內門。”紂王聞奏,令宣入來,見帝萬歲了。紂王問曰:“卿何姓?”賢人曰:“臣姓許,名文素;臣出家住于終南山白水洞。”王曰:“爾進何寶?”文素曰:“臣收一口寶劍,特來上與我王。”王曰:“此劍非寶,何用?”文素曰:“臣啟我王,此劍能斷天下人間一切妖精鬼怪。鬼怪若見此劍,咸皆驚怖,無所逃遁。”王曰:“寡人宮中有何妖怪?”文素曰:“臣見大王宮中,有妖氣上沖牛斗。大王把此劍去深宮之內壁上掛之,人見不怕;如妖怪見之,失聲叫走,便是妖精。我王用此劍斬之,可以鎮大王六宮三院,永無妖怪。臣見紂王宮中,女人之內,有一妖媚。陛下信小臣之言,留下此劍,除妖滅怪。陛下不信小臣之言,臣將此劍往山中去。”紂王不阻,留了寶劍,將入后宮。
有妲己來接紂王,入受仙宮內對坐,以酒三杯。妲己乃問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進寶,近日進得何寶?將來與子童隨喜看之。”王曰:“有一寶。”令一宮人取過來,度與妲己。妲己不見,萬事俱休;既見此劍,大叫一聲,奔走如風,約行一二十步,心上怕怖。天子見妲己奔走,問曰:“因何走了?”妲己見劍似一條大蛇走趕。妲己思之:“雖然似蛇趕我,恐王疑我是妖精;待不言,卻如何說?”眉頭一放,計上心來,言:“臣妾不是怕此劍。大王教此劍去別宮中掛著,子童與大王訴之。”王曰:“依卿之言。”令人送了此劍。
卻說紂王問曰:“因何走了?見甚來?”妲己奏曰:“告大王,臣妾不是怕此劍,今有子童姐姐到來,叫子童要赴仙會去,以此子童待趕姐姐去。卻思大王寵愛之恩,子童卻來辭我王。”王問曰:“誰是卿之姐姐?”妲己曰:“月中姮娥是我姐姐,見大王有棄臣之心,是以來喚子童,欲赴仙會。如大王不用子童,乞愿隨臣姐姐去。子童是上界仙女,為憶凡心罪,罰子童來下界。”道罷,泣下數行,有百媚千嬌。紂王見之不忍棄,曰:“朕不責卿之罪。卿姐姐是月中姮娥,比卿容貌若何?”妲己曰:“俺姐姐容貌是仙女,不是凡人;清潔之心,萬年千載,容貌如故。下界凡人被情欲所牽,育女生男,凡人豈比仙人乎?臣妾也難比姮娥之貌也。”被妲己說,感動紂王之心,貪歡恣樂,更不問妲己奔走之事,更那里管劍之寶?將送在太廟內掛了。
紂王再問妲己曰:“如何教寡人得見卿之姐姐?”妲己奏曰:“陛下若要見子童姐姐,大王依子童之言,便得見子童姐姐姮娥也。”王曰:“卿當說之。”妲己曰:“去宮內修臺座,可高三百尺,名曰‘玩月臺’,二名‘摘星樓’。臺上修百間閣子,臺下修千間房舍。每年到上元十五夜,于臺上筵宴,必見姮娥也。”王聞此言大喜。
次日,早朝升殿。帝乃傳宣:“朕欲待修臺閣宮殿等,寡人問卿等,如何得成?”班部中有費仲、宏夭奏曰:“臣啟陛下,此乃大國之境內,黎民盡是王民,若修此臺必就。”皇帝再問費仲、宏夭:“卿等二人如何得就矣?”二人奏曰:“若要疾修成此臺,陛下宣八伯諸侯來國詣朝,同共計畫,用志修之,興工必就矣。”紂王:“依卿所奏。”敕令教宣八伯諸侯。
遂差八道使臣去宣八伯諸侯:東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楊越奇,北伯侯祁楊廣,東北伯侯楚天佑,西南伯侯霍仲言,東南伯侯張方國,西北伯侯扈敬達。宣此八伯諸侯。唯西岐州去宣姬昌。姬昌上馬。
殿使將圣旨,行經數日,到岐州至近,令人先去報國主姬昌。姬昌便出岐州來接殿使;出城行數里,接著殿使,各下馬禮畢,迎入岐州內,至于衙內,焚香拜罷敕文,展開讀了。姬昌大驚,言曰:“王行無道之事,自亂天下。姬昌蒙圣旨,豈敢違慢。”遂引上大夫畢公皋、召公奭,百人相從,共殿使前去朝歌,來見帝。
行經數日,前到潼關陰符界。姬昌在路中盛行之次,望見一道氣色上沖云漢。西伯侯掐指尋文,卜一課。姬昌告使命曰:“今日是戊午日,到乙巳時必有大風;至午時雨住。”使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