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前漢書平話(9)
- 武王伐紂平話 呂望興周
- 佚名
- 3121字
- 2015-12-27 01:13:12
東風(fēng)不管興亡事,算來天地不容奸。
大漢十六年五月初四日寅夜,樊亢領(lǐng)三千軍入內(nèi),將呂家三千口家屬,盡皆斬首。太平天子今歲合登禪位。早晨密旨行請周勃,接關(guān)外三王。三王聽知樊亢斬訖呂氏全家,大喜。
三王入長安來,萬民皆喜。鼓樂謳歌,悅之甚也。三王入朝,聚集班寮文武,內(nèi)有周勃請三王登位。三王各持禮不受。眾大臣曰:“從于尊者登位。”
劉號上殿,聞空中喝一聲,似雷之鳴:“不可!”劉澤上殿,只見柱腳倒折,不能坐穩(wěn)。三王劉長上殿,護龍舉爪來吞,大殿摧其一角。三王急速下階,三個大王都無天下之分。
眾大臣商議不定,且與周勃權(quán)國。勃曰:“老臣不敢受此。”陳平曰:“權(quán)時整治朝綱,等關(guān)外十王齊到,選有分洪福,撫治萬民。”
當(dāng)日關(guān)外十王皆至,各相讓位不定。早闕帝半載。陳平曰:“臣當(dāng)夜二更初,見帝星見在北方之地位,常起紅云遮籠,日有紫霧盤桓。有河?xùn)|魏豹,輔佐西楚王,關(guān)東八伯諸侯,第一個英雄,天下名傳小霸王,元受項王手,將后歸漢,相高祖,發(fā)于本國,至河中府,有門容許負參見魏豹。豹請相見。茶酒畢,閑話間,有薄姬夫人于檐外笑語。許負聞之,問豹曰:“甚人笑語也?”豹曰:“乃吾妻也。”許負曰:“是一人妻也,注有君道。”許負出宅相別。魏豹曰:“負相我妻薄姬君之道如何?”周叔曰:“大王豈是真天子,皆是侯相之命,不可思之。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豹不從周叔諫,擺河而造反。漢皇知,差韓信渡甕機而征,一擒豹而斬之,虜薄姬進與高祖,納為第三妻,敕令往少陽宮。薄姬腹懷有孕。呂后生嫉妒,怕生太子。臨時呂后教喚穩(wěn)婆守生,呂后號令道:“穩(wěn)婆,是女兒留者,太子者隨即換了,賜金千兩;不從我者,斬之!”隨時分娩,報知呂后。呂后看之,笑是一怪物,沒眉沒眼,可似一塊血肉。穩(wěn)婆鬧中抱太子出得宮門,至于本宅,欲壞太子;聞空中喝一聲:“不得無禮!”道:“三世人主,無得損壞!”穩(wěn)婆本家哺養(yǎng),呂后將怪物進與高祖。高祖見之大怒,貶薄姬北梁州居止薄辛處,劉安抱太子上梁州。薄姬欲見太子,一似高祖之形。夫人大喜,賞劉安白金千兩,權(quán)為恩養(yǎng)。后太子年長十五歲,身長八尺,面如白玉,手垂過膝,兩耳垂肩,龍睛鳳目,當(dāng)時要往長安認高祖。此時認了,高祖不信,太子具說母之言,從前說一遍。高祖大喜,即日封太子為北大王,卻還梁州與薄姬同治軍事。至今北大王仁德孝慈,忠良睿哲,惜軍愛民。”
眾臣皆喜,一齊舉唱:“可為后主!”隨即周勃離長安,便上梁州,請北大王。勃至門首,近人報知。周勃見薄姬夫人,禮畢,周勃說其誅呂一事,特請大王。薄姬不從。北大王往書齋內(nèi)出來,見周勃,問:“甚人也?”周勃即便山呼拜舞。北大王鞠躬還禮,周勃曰:“大王圣鑒,漢天下半載無主,關(guān)外十王皆至長安,專等大王登位。娘娘不從。上告大王,可憐漢大臣無主,早赴長安。”薄姬曰:“漢天下恐有呂家,我怕生受,以此不從。”周勃曰:“呂后歸天,樊亢將呂家屬盡皆斬訖,已無后患。”薄姬曰:“我兒欲去,依我言語,日當(dāng)午時登位可矣。”
北大王與周勃上馬,至于長安,百官文武盡來接北大王,至內(nèi)下馬。即日,大臣百官關(guān)外十王一齊舉按山呼,扶立北大王。近臣架袖而扶上龍床。北大王曰:“記我母之言,吾亦為君,觀日午當(dāng)可受位。”群臣曰:“日當(dāng)午未。”北大王舉手祝告上蒼:“吾有分為君者,太陽回午。”北大王言罷,群臣一齊下拜,太陽即回正午時。
北大王坐殿,群臣山呼萬歲畢,敕降恩命,大赦天下,號為漢文帝也。群臣有詩賀帝曰:
忠臣扶立千年圣,漢家天下已回春;
日正端門登極位,萬國來朝有道君。
大漢十七年八月十三日,文帝登位,天下太平,五谷豐登,四隅寧靜,萬民樂業(yè),鼓腹謳歌。天子升殿,設(shè)問大臣曰:“朕思即位,不曾宴賞諸侯文武,來日朕設(shè)一大會,謹請百官文武皆要赴會。”
至日,十王文武百官皆至宴前,不見大王劉澤。帝心煩惱。宴罷,十王又歸辭帝。帝敕令封二太子劉澤子加為景王,劉長子加為圣王,敕令各送本國。二太子受其君命。景王、圣王至長安謝恩。帝見二太子甚喜:“您二侄兒且與寡人相伴讀書。”
前后半載。三大王劉長使周從至長安見圣王。周從見帝奏曰:“圣王在何處?”帝曰:“在寡人處。大夫歸去傳示吾兄,三王安穩(wěn)住坐,圣王已無疏失”周從辭帝回至,見三大王具說前事。三王問周從:“我兒見住甚宮?”周從曰:“在于未央宮也。”三大王放心不下。三大王再問,周從曰:“當(dāng)日圣王、景王閑行至長信宮,見高祖御容,二人拜罷,見棋。二太子下棋,圣王復(fù)殺景王三局,景王言:“我弟棋高也。”圣王便道:‘你讓寡人。’”三大王聽周從說罷,大驚:“我兒怎敢稱寡!”
三大王入宅辭母,走馬至長安見帝,禮畢。三大王奏帝:“圣王何處?”帝曰:“在于書齋。”敕令宣至。圣王、景王二太子拜畢三王。帝設(shè)大宴,舉杯留三王:“且與寡人同理國事。”三大王不敢違命,領(lǐng)圣旨隨朝暫住。同從權(quán)管升州。
前后三年。忽一日告事急馬,有番軍入界,領(lǐng)雄兵五十萬,欲至代州。帝曰:“朕才即位,早有此事!”宣文武大臣商議。一人奏曰:“今王陵、蕭何、陳平盡皆老矣,七旬之上。”帝煩惱,敕令劉長聚兵,拜周勃為帥,加官為皇父也,急付與軍印。
周勃殿下奏曰:“臣六十八歲,不可為將。臣舉一上將:老臣舍弟周績,見授刑院太守,官封亞父,可為帥也。”帝喜,宣至。亞父拜舞畢,帝見亞父身長一丈,面如紫玉。帝曰:“今有番軍領(lǐng)兵五十萬,侵于境界,爾敢退之?”亞父曰:“小臣受我王洪福齊天,愿往。”帝賜兵印,亞父為上將,統(tǒng)兵五十萬雄兵,左翼將徐邁,右翼將劉祀,同受行軍。
亞父辭帝出城下寨。亞父傳令與左右,將軍令整,將士不得遲違。帝出長安,亦看亞父之營。帝至棘門,左翼將徐邁以音樂迎之,送帝至霸陵橋上。右翼將劉祀以音樂迎之。
帝至中宮,送至細柳營。帝見亞父閉營,三軍將令,緊把寨門,軍不放帝入去,切恐夾帶細人入來。帝親至棘門問曰:“何故?”軍人答曰:“只聞將軍令,未聞天子宣。”帝使左右報知亞父。亞父出接帝。亞父曰:“械胄在身,不能拜舞,休責(zé)臣罪。”亞父請帝于帳下坐,亦酒待之。帝問亞父曰:“卿能掌軍嚴切?”亞父曰:“不足道也。”帝問曰:“行如何決勝?”亞父曰:“今有五整,軍不放嬌傲。”又曰:“軍不食醬,軍不食餐,軍不寢,將不臥;夏不執(zhí)扇,雨不執(zhí)傘。此五者是五整也。”帝曰:“將軍如此之行,戰(zhàn)者無不勝也。”帝曰:“今代州劉武手下二十萬雄兵,令卿一就掌者。”文帝出營。亞父曰:“械胄在身,不能送帝。”帝嘆曰:“此乃上將之作也,行帥者無不勝也!適來棘門霸上二將軍,真如兒戲耳!”見此營作詩而詠曰:
文帝鑾輿看北征,將軍亞父有威名;
轅門不聽天子令,今日爭知細柳營!
文帝回駕入長安,亞父即日兵起進發(fā)。數(shù)日,早至代州,與番軍對陣下寨,便排一陣,從天降下,就地涌來,四十里槍刀齊迓,三千面雜彩旗開,鹿巷千條,戰(zhàn)驥萬騎,陣云靄靄,殺氣騰騰;陣圓似秋月照萬頃寒霜。番兵見了,不敢爭戰(zhàn),收兵退還本國。帝知而嘆曰:“雄兵中決勝,良將善能定國。”敕賜官賞,封諸侯,贈詩曰:
細柳將軍北戍雄,陣前卻敵笑談中;
自從戰(zhàn)罷邊塵靜,鐵券書名誥已封。
卻說張石慶聽知文帝登位四年,想當(dāng)日呂后貶我為庶人,今知俺田子春于濟州二王處為上大夫。今日收拾行程于濟州謁見子春。行數(shù)日,至濟州,至于門首,令人報知。子春降階而相邀于堂上,亦酒待之。二人具說前事,說兵印,仰面大笑。張石慶曰:“吾者久困淹滯,作為庶民,故來謁舅舅尋些小勾當(dāng)。舅舅若何?”子春曰:“此事小哉。”話畢,子春直至二大王殿下奏曰:“臣安日長安說兵印,皆是張石慶奏太后,太后準奏,得此兵印。為大王欲取長安,太后將石慶貶為庶人,家貧不濟,今敬來謁見大王。”劉澤大喜,問石慶在于何處。子春曰:“在臣宅中。”劉澤曰:“請張石慶來見大王。”禮畢,賜酒三鐘,即封張石慶為本郡太守。石慶謝恩。三日后,走馬上任去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