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武王伐紂平話(2)

二人話語中間,早至巳時;果然有濃云密布,狂風微起,遍滿長空,東西霧長,南北云生,須臾雷震雹閃,雨下不止;頃刻平地成河,溝渠翻浪。至午時,云散雨收,萬物滋榮。

眾人都在大林之中避雨,忽見一所古墓;西伯侯又發一課:今日是戊子日,雨降,合主此墓自摧破,此墓中合出一個烈士。才然道罷,古墓自摧。使命見之,大喜言奇。

姬昌見古墓自摧,佇目視之,見一女子尸形,宛然如生;卻被大雷震破女子之腹,內有一孩兒啼。姬昌令人入墓中取出孩兒來也。左右入墓抱出。諸人不曉,唯有姬昌會之。

姬昌共使命前行,過堞嶺之下,見一賢士,是云中子先生。云中子與西伯侯相見具禮。二人禮畢,言語間驀聞小兒啼。云中子問曰:“啼者誰家孩兒?”姬昌具說前事。云中子聞言乃曰:“此子不得拋擲,后十八年必佐西伯侯同破無道之君也。”道罷,西伯侯先會其意,乃留下此子。云中子先生曰:“此子無姓,可立子午雷震名也,是破紂之兇神也。”

卻說這西伯侯,與先生相別,只共使命前行。數日,得到朝歌。八伯諸侯盡皆來相見,各具禮畢,議論來日見帝。

至天明,盡皆到至殿下;咸山呼萬歲,躬身殿下。天子傳宣曰:“朕欲于宮內修臺一所,高三百尺,上蓋百間閣子,下修千間屋宇;故宣卿等議論,同建此臺。”問罷,西伯侯姬昌出班奏曰:“大王不可。如修此臺,可害萬民之力,恐失農桑之業。大王豈不學堯舜之作圣治,垂衣之禮,天下大定。舜有孝治萬邦。禹有治水九載大功,萬民得脫洪水之厄。時有讓位之德。陛下何不尋思,罷修臺之事,去妖婦之容?不然,則苦萬民甚大。陛下豈不學先君之作?今信妲己之言,是為敗國亡家之事。嗟呼!”紂王聞奏欲從此諫,心下不定,又被妲己妖容媚惑,巧言曰:“陛下惜萬民之力,信西伯之言,不修此臺;愿大王早置臣妾于內宮,臣妾當自死于泉下,若何?”紂王見道,告妲己曰:“寡人教與卿修臺閣之事,卿當休慮耳。”

紂王便宣費仲,時費仲蒙宣來見帝,至金階山呼畢,紂王曰:“寡人欲修臺閣,今西伯侯諫朕不可修,卻有妲己專意在修臺閣,此事如何?”費仲奏曰:“臣啟陛下,若不修臺閣之事,不顯大國之奢華。”紂王聞奏,龍顏大悅:“依卿所奏。”便出榜于朝門。

紂王曰:“用多少人夫?”費仲曰:“用人夫五百萬。”紂王準奏。遂量地三十圍,令八伯諸侯各修其方,如有慢功者各依地分罰罪,諸侯各施工力,造成臺閣,一一完備。

前后一年,苦害萬民,民不聊生,皆有倒懸之心。后修東鹿臺、西鹿臺,此臺里外相應,用金玉寶貝裝飾四面,如此富貴奢華,蓋造替卻天宮。更臺下栽萬種奇花,又間數行寶樹。臺下又修殿宇千間。眾文武皆苦告,紂王不聽,只要修其完備,交萬民受涂炭之苦。詩曰:

八伯諸侯各建功,修成臺閣數千宮;

君王登此排筵宴,不問生民涂炭中。

紂王有一日,修成臺閣,排御宴,賞群臣。唯有西伯侯姬昌,不避刀斧之誅,越班奏曰:“臣啟陛下,我王好奢華,荒酒色,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必不為敗國之本。陛下豈不聞堯有一子,名丹朱,不肖,不遵先君之法,只好奢華,荒淫濫濁;堯見如此,乃讓位于舜。舜有一子,名商均,亦乃不肖,不遵先君之法,只好奢華無厭。見如此,不可治民,乃讓位于禹。禹至桀王,王為肉山酒池,刷童男童女,裸形對偶,不行仁政,失其天下。陛下休學無道之君,愿王學堯舜之圣治,則無后患。”紂王曰:“寡人如此以治天下。”西伯侯曰:“臣啟陛下,修臺之事,何是治政?費財千萬,勞苦萬民,何以將此建臺錢物養贍貧民之耕鋤,賞犒征夫之徭役?又況我王倉庫不貧,國中富貴。陛下如此,上不順天,下不順地,中不順人;天地人心失之,久后不便。”紂王曰:“怎生不便?”西伯侯曰:“我王聽小臣之言,更后二十余年有傾國之禍也。必有一夫與我王為患矣!”紂王聞西伯侯之言,王乃大怒,大喝西伯侯曰:“叵耐姬昌言知寡人兇吉之事,更待二十年之后,死在一夫之手也!”

紂王卻問妲己曰:“爾知寡人兇吉也?”又問西伯:“你死何時?”姬昌曰:“臣啟陛下,更待二十年安床而死也。”紂王聞言大怒,令左右推轉斬之:“你道二十年后安床而死,朕交你目下分尸而死!”左右正欲將西伯侯推轉,性命若何?詩曰:

臺閣重修費萬錢,三才不順為何緣;

心明若聽姬昌諫,常吉無兇掌世權。

紂王傳宣欲斬姬昌,有東伯侯姜桓楚出班而奏曰:“臣啟陛下錯矣。大王息雷霆之怒,聽小臣之言:此人第一輔三朝忠孝之臣;第二看先君重愛之人;第三自古及今無斬諸侯之劍。愿王詳察,免赦如何?兼此姬昌善會陰陽之造化,知天地之災祥,小臣之言逆王直諫,大王停嗔息怒,且免西伯之罪。”紂于聞奏,令左右卻擁西伯侯至殿下,免觸天顏之罪。

良久,王問姬昌曰:“道爾善會陰陽,能辨天下之機理,知人窮通壽夭貧寒之事,吉兇禍福之危; 爾今日與寡人發一課,看目下有何吉兇相應之事?免卿不死之厄。”紂王待斬姬昌,姬昌亦不自憂其身,知未合死,知久后合立末主為天命九十七而亡矣。紂王又問陰陽之理,姬昌便看天色早晚,乃辰時也,下一課,課內見今日至甲午時合主從巽起大風也;西北天晴,東南風起,乃到辰相應也,更有廟中泥人奔走,泥馬嘶聲;至乙未時,住也。紂王不信如此之信,令左右監收姬昌在于殿下。別令近臣:“爾去探事。”

話語中間,早至午時,果然從東南上,大風起,吹沙走石,屋瓦翻飛,折樹之風,一國人民盡大驚;見廟中泥人、泥馬于市中往來。近臣入朝,奏紂王曰:“臣啟陛下,姬昌之課應卦兆也,果然如此!”紂王思念之間早至乙未時也,泥人、泥馬皆入廟中貼然。復有近臣來奏曰:“臣啟陛下,泥人、泥馬卻入廟中。”有詩為證。詩曰:

課應東南起大風,泥人泥馬市中行;

國中盡說希奇事,方表殷王色內崩。

紂王傳宣免姬昌之罪。

詣來日,八伯諸侯咸來辭紂王。辭畢,諸侯出朝門外。惟有西伯侯告眾諸侯曰:“紂王更待十五年失其天下也。”道罷,各施其禮,欲待相別。有費仲來辭眾諸侯,有西伯侯道:“費仲,爾是獻利便之人,知妲己亂其天下,苦害萬民之力!”道罷,眾侯相別,各上路行,眾諸侯皆去也。費仲心中懷恨西伯侯之言。

或有一日,妲己共紂王飲宴在摘星樓上,妲己問王曰:“臣啟陛下,世間有何貴寶與子童玩看?”言罷,紂王曰:“何處有貴寶?”言畢,旁邊轉過費仲來奏曰:“臣啟陛下,臣知一人有寶,堪與娘娘帶玩。”王問曰:“何人有寶?”費仲奏曰:“臣知西伯侯姬昌有一對瓊瑤玉釧,此釧無價之寶也。戴之隨人心意變通四時,欲寒則涼,欲熱則暖;又令人身體輕健,容顏不老。此乃真貴寶也。”妲己聞之大悅,遂乃奏王曰:“此釧,子童須要戴之。陛下如何?”王曰:“此事容易。誰人堪去為使命入岐州去取寶釧?”費仲奏曰:“小臣愿為使命,若陛下令別人為使命,恐受西伯侯金珠好財物迷心,不肯將瓊瑤玉釧來。”妲己曰:“言者當也。”先賜金百兩與費仲。費仲謝恩辭王,秉敕上路,連夜不止,經行數日,令人報與姬昌。姬昌聞言,即時出岐州接使命。二人各施禮畢,相從入岐州衙中焚香拜畢,讀了圣旨,管待使命。使命曰:“如今天子敕令小官取寶。”姬昌曰:“何寶?”費仲曰:“是瓊瑤玉釧。”姬昌聞言,心內思量:此事都是此人獻也。西伯侯便取寶釧與費仲曰:“此釧非是等閑,乃奇寶也。此釧戴時,令人身輕體健,隨時而變,令人顏色不老。病者戴之即愈。辟惡除怪,如是妖精見之,驚恐奔走也。”

費仲得寶釧,辭西伯侯上路。行數日到朝歌,入內見帝,詣于殿下,山呼萬歲,拜畢。紂王問曰:“取寶釧如何?”費仲遂將寶釧獻與紂王。王看釧,見光彩耀日,霞色光輝。皇帝大悅,將費仲入后宮去。妲己迎駕入宮坐,費仲具禮畢,置酒三杯。紂王令費仲獻寶釧,妲已大悅,令:“將子童視之。”妲己不看萬事俱休,才然解開手帕,見寶釧,大叫一聲,仆然在地,四體沉重,口鼻無氣。妲己性命如何?詩曰:

西周寶釧實奇哉,費仲殷勤特取來;

獻與妲己初看玩,猛然倒地命將頹。

紂王親用御手扶起,妲己久而蘇省。多時,妲己奏曰:“不要寶釧,教送出受仙宮去。”紂王問曰:“卿有何疾?”妲己不敢言實情之事,眉尖一縱,計上心來,奏曰:“臣啟陛下,妾往日有痛心疾,今日又發。”又曰:“此釧不好,教賜與姜皇后者。”紂王:“依卿所奏,賜與姜皇后戴者。”妲己心中佐待唬姜后。

皇后見寶釧,接得戴了,精神倍加,體健身輕,安寧無事。左右奏紂王曰:“皇后戴了寶釧也。”當日,妲己暗宣費仲。費仲蒙宣來見妲己,詣于殿下,禮畢,先賜黃金百兩與費仲:“卿定一計,怎生交貶了姜皇后?”費仲奏曰:“此事小可。臣定一計,便教貶了姜皇后。”妲己曰:“如何是計?”費仲曰:“ 明日是姜皇后生辰月誕,娘娘親自前往正宮,與皇后賀生辰;姜皇后見娘娘必怒,娘娘便把頭發亂了,便來見帝,言姜皇后打子童來。王乃必信,宣皇后問說因依之次,娘娘暗教人藏刀子于皇后腳下。娘娘便奏道:“皇后有害我之心,既無意,大王視之,姜皇后將刀子來墜于地。為大王寵愛臣妾,故有此心。”王乃必信,必坐罪于姜皇后也。”妲己曰:“言者當也。臣且退去。”妲己依費仲之計,詣來日早辰去正宮內與皇后賀生辰。到正宮見姜皇后。皇后果然怒,便罵:“賤材有何面目來見我!你不識羞?”遂罵妲己。

妲己自把烏云髻亸,金冠裊亸,霞鬢散亂,走入殿上,哭見紂王。王問曰:“卿當悲啼何事?”妲己奏曰:“姜皇后打子童來。”紂王聞之大怒,宣姜皇后來見帝。

紂王問曰:“爾當打罵妲己為何?”皇后曰:“臣妾不曾打妲己。”王問之次,妲己教宮人暗藏一刀子在姜皇后腳下。妲己奏曰:“皇后有害我王之心。”王乃轉怒。皇后曰:“賤妾豈敢有害我王之心!”王曰:“為何將刀子在于腳下?”姜皇后噎語難言,哽聲怎說,涕淚如雨,怎生分訴?

紂王不詳事情,大怒;共妲己摘星樓上,傳圣旨,令教皇后與布素之衣,貶入冷宮,教受辛苦。皇后聞言,心中大怒,不顧其命,乃罵紂王:“信邪佞之言,令我死于目下,貶我入冷宮。無道不仁之君,信讒貪色之主,人神共惡,天地不容,不死在萬刃之手,何怒我乎!”紂王聞言大怒,親身驟起,撥轉宮娥,親手扯住皇后。皇后不拒其死,又罵紂王:“昔桀王無道,死在樵門。你信賊婢之言,自亂天下!”言未畢,紂王用手攬衣,一手攬將烏云髻挽,從摘星樓邊推將樓下去。皇后性命如何?詩曰:

后宮直諫姜皇后,不聽忠言大可憂;

怒攬沖冠顏面變,攬衣推下摘星樓。

皇后身死在摘星樓下。紂王傳宣,教把皇后尸首埋在后宮第七個梧桐樹之下。左右蒙圣旨,將皇后尸首埋。給皇后腕上戴著瓊瑤寶釧,咸皆埋了。妲己佯詐忘了,故意和寶釧埋了。紂王不問真歹,送了姜皇后,每日共妲己作樂同坐,更無一人敢去諫紂王。

韶光似箭,日月如梭,怎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窗外日光彈指過,檐前花影坐間移;

一杯未盡笙歌送,階下辰牌又報時。

倏忽十年,姜皇后有一太子,名曰景明王,號為殷交。自皇后卒時,太子始年一歲,別有宮人育之。紂王更不戀太子,至今乃十歲,身長五尺,心有英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称多县| 罗山县| 惠水县| 水城县| 名山县| 陈巴尔虎旗| 斗六市| 玉溪市| 承德市| 措勤县| 芷江| 耿马| 平阴县| 阿拉善左旗| 平阳县| 江油市| 舒城县| 中牟县| 台湾省| 阿拉善盟| 上杭县| 城固县| 旬邑县| 泽普县| 武清区| 清涧县| 扶沟县| 密山市| 辽中县| 汤原县| 江川县| 舒城县| 同德县| 华安县| 三门峡市| 宁蒗| 南丹县| 长岭县| 尼玛县| 禹城市|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