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一家子的人

剛過完了冬至,這天就變的特別的寒冷,紛紛揚揚下了兩天兩夜的大雪,直下得江城里積雪三尺,滴水成冰,家家戶戶屋檐下都掛滿了冰凌,大門、窗戶緊閉,偶爾有幾個出來買菜的行人也只有用草繩綁住了腳掌,走一步看三步,看三步走一步,踏著前人的腳印,前腳踏實了,后腳才敢抬起來,老人們根本就更不敢走出家門。雪雖還在下,街上店鋪里掌柜、伙計開始掃門前雪。這樣的大雪,江城里以前年份也有過,但連續兩天兩夜的雪還真不多見到。城外更是冰封大地,鄉村道路全部被大雪覆蓋的一點痕跡都看不見了,房頂、曬場、田野、河川都是銀裝素裹。秋收冬藏,農民們過了中秋就早早地就把柴火,糧食收藏到后園,或地窯里,到了冬天幾乎是不出門。過了響午,大雪終于停了,人們開始融化路上的雪了,小孩子們開始打雪仗。

江城城西北九華公社下坦大隊的一條鄉村路上,大雪剛剛小一點,路上的雪還是厚厚的,村民們還沒有來得及清除門前雪,就見有一男小孩,一個中學剛剛畢業的女生,兩人一腳高一腳低地行走在雪地里,男的背著一個大包裹,女的挎了一個背包,從山里面出來。男的約十五歲的樣子,年齡雖小,一個大包裹背在肩上還顯得很輕松,估計包裹里也就是一些鋪蓋,衣服一些的東西,雖然看上去比較大,但看那小男孩背起來不顯得很重,還專門找厚的雪地去踏,厚雪的地面上不冰,一腳踏下去穩穩的。那女生雖然只背了一個挎包,走起路來卻一晃一晃的,一不小心就滑倒在雪地里,兩個人就這么一步一步地往橋頭方向走去,路邊有幾個在雪地里挖羅卜的農民在看著這兩人。

女的是剛剛從一中畢業,在念中學期間,到處參觀學習,一畢業就派到了下坦大隊學習農業耕種,原本說好,兩、三年的時間,就要回城工作的,卻不知道這下坦村是九華鄉的一個貧困的地方,靠山不靠水,山間的水不往這邊流,每天取水都要翻山過去才能取到水,因為下坦的條件太艱苦,又加上人生地不熟,剛剛過了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待不住了,她二伯通過關系把檔案轉移到離江城十公里外的云溪公社樟戴街生產大隊,也算是有位親戚在云溪公社有點關系的緣故,如果沒有這層關系,那也沒有辦法,在那個靠山不靠水的地方也得待下去,人家農村里的人幾百年都這么過來的,也沒有聽說有渴死,饑餓死的,艱苦的環境能鍛煉人的意志,也不僅僅是站在岸邊的人在說,土生土長的人都這么過來的,怪就怪城里人太嬌氣了。

她就是吳家老三的大小姐吳竹舟,大家都叫她斐斐,性格比較清高,初中剛剛畢業,按照學校里的安排就被放到了九華公社學習農業耕種,不僅是她一個人,當時學校里的畢業生都到農村里先到學習農業耕種,原來想不就是農業耕種,那里都有一樣,接到學校的安排就到了九華公社,卻發現下坦這個大隊生活的環境太差了,來了幾個月就適應不了了。她的二伯知道之后就找了自己的小姨夫,把吳竹舟的關系調到了云溪公社樟戴街大隊,讓自己的兒子吳寶祥到了九華公社下坦大隊來接她先回城待幾天,原來想在下坦多停留一天,等天氣轉好,大雪停了之后再回城,但怎么說,她再也待不下去了,見堂弟來接她,也不管這大雪紛飛的天氣,就卷起鋪蓋離開下坦蓋大隊。

吳寶祥正在江城第一中學上初中,家里人都叫他大祥,雖然只有十五歲,身體的體質很好,一個大包裹背在肩上,一點也不覺得累。他看堂姐斐斐這么走幾步跌一下跤,一歪一倒地走著,就對堂姐說“斐斐,看你這么難走,前面就是橋頭,先到橋頭我表姑姑家里休息一下,我們等大雪停了再走吧,反正今天我們只要能趕到城里就可以。”

吳竹舟想想也只能這樣“干脆我們在這個地方休息一下吧,我看雪就要停了,前面就有一個石亭,我們到石亭里坐一下,從石亭那邊到城里有一條小路,至少可以省半個小時的路程,橋頭就不要去了,橋頭一停,表姑姑肯定會讓我們吃飯,這一停到城里已經很晚了。”

吳竹舟和吳寶祥到了石亭里,雖然石亭里的石條凳上都是雪,還積著冰,但在這冰寒的天氣,坐一下也不會融化。原來氣喘噓噓的吳竹舟,坐了一下子就順過氣來了,開始和吳寶祥聊天了“大祥,你在江城一中還剛剛念初一,課程多不多,班主任是誰。”吳寶祥說“是一中教體育的陸老師,你剛剛畢業的時間不長,應該認識他。”

吳竹舟說“教體育的陸教師,我知道他,曾經也給我們上過體育課,但他一直以來都是教體育的,現在怎么做班主任了,他年青時參加過全國運動會,因為在比賽的時候腳傷了,中途退出了比賽。他是個上海人,BJ體育學院畢業之后就分配到了江城一中當體育教師,年青的時候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好象現在還是單身一人。聽說現在一中都搬到了農村里去辦學了,你班放在那個農村里辦學?”

吳寶祥回答“現在一中的初中年級班分成了三個點,對外稱呼是三個連隊,我們連隊在下張,另外兩個連隊分別在花園和黃家,每個連隊下面有三到四個排,我所在的排安排在官莊大隊,陸老師雖然是我們的班主任,語文,數學,甚至音樂的課他都教,看上去似乎是個全才,其實教學沒有什么質量可言,也就是教教我們這些小學生。”

吳竹舟說“這我都知道,畢竟是大學畢業生,數理化語文英語這些都是高考時基本的常識,教教你們小學生還是綽綽有余的,在我們同學的映象里,他是一個正直的人,雖然教學的時候,言語比較嚴厲,但沒有壞心眼。聽說他現在與官莊大隊隊長的女兒相好上了,還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姑娘,歲月磨人,完全不是他原來的初衷了。”

吳寶祥問吳竹舟“斐斐,你能幫我問一下你爸爸,給我找個老師。我想學畫畫和樂器,三叔認識文化館里的畫家和劇院里的樂師,我想找一個老師幫我指引一下,能帶我入門就行了,趁現在沒有參加工作之前多學習學習,我以后走上了工作崗位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了。”吳竹舟的父親是解放初期的知識分子,是江城文化部門的領導,他曾經問過三叔,但三叔都沒有答應,認為他學的太雜,難成大器,也是個不愿意去求人的性格,所以吳寶祥想借此機會請她去求求情。

“怎么你想以后還做一名畫家,還要做音樂家。”吳竹舟問堂弟。

“那到不是,畫畫和樂器作為業余愛好,并不是我未來的事業,主要是想豐富一下自己將來的生活,如果老師不愿意帶學生教,那也就算了。”吳寶祥說。

“這應該沒有問題,我爸爸是單位里的領導,平時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不想求下屬辦自己私人的事情。文化館里就有一位畫家,他的作品已經發行到國外去了,但文化人書生氣太濃,在江城城里從來都沒有收過學生,等我這件事情辦好了,由我去請教他。大祥,我看雪已經不下了,我們這就到城里去吧,說不定等一下又要下雪了。”吳竹舟站起來拍拍身上的雪花,與吳寶祥兩人又開始走雪路回城了。

趕到城里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堂姐吳竹舟一家住在少年宮里,少年宮以前是城隍廟。叔叔是文化館里的領導,為了工作方便,平時工作和生活都在少年宮里,一樓辦公,二樓生活。少年宮里后面是新華幼兒園,吳寶祥在新華幼兒園里上過兩年幼兒園。吳寶祥把吳竹舟送到了她家里,嬸嬸已經做好了晚飯在等著。吳寶祥吃過了飯,就回到了中河沿家里,父親,叔叔和姨嗲已經在家里等了。吳寶祥走到叔叔旁邊,對他說“三叔,斐斐已經到家里了,這兩天雪太大了,原來我想讓她明天再回來的,她一定要今天趕回來,山里的雪比城里大多了,雪花漫山遍野都是,連池塘里的水都結冰了,雪下到了地上就凍了起來,從下坦到城里整整走了六個多小時,斐斐幾乎走幾步就跌一跤,還好一路都是雪,跌倒也不痛。”吳寶祥說著就開始吃晚飯了。

吳寶祥的叔叔對姨嗲說“親家,干脆讓斐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到公社里報到,斐斐從小就缺少勞動,這次回家一路也夠累的了。”

吳寶祥的姨嗲說“沒事,年青人都這樣,更何況斐斐了,手續都已經辦好了,不急于在家休息幾天,讓斐斐在下個星期一直接到樟戴街大隊去就行了,她們姐妹倆先到大隊里田里做一段時間,如果能適應農村里的生活習慣,最好就在大隊里待下去,樟戴街大隊里的人都很好說話,蘭芬已經住在農民家里了。上面不是說就是兩、三年的時間嗎,很快就過去了。真的無法適應農村里的生活,我再另作安排。”吳寶祥的二姐蘭芬已經先一步到樟戴街大隊里務農。

吳寶祥告訴了叔叔自己就回到了房間里。原來家住在鑫橋街孔廟旁邊,六年前因為江城縣的元木廠要與木器廠分設,根據輕工業發展的需要,元木廠要擴大經營,原來的地方已經施展不開了,縣里規定將元木廠搬到鑫橋街,孔廟旁邊的房屋都并了過去,吳寶祥全家人搬到了元木廠原來的廠區,也就是中河沿。中河沿處在江城城的最中心位子上,城里的東河,中河,西河都是內城河,河水與城外的江水相互連通,河的兩旁均是規模較好的民房建筑,朝南一面的民房墻面沿著河面而立,朝北一面的民房與河之間有一條較寬闊的人行通道,城里人都稱這人行通道為河沿,東河沿、中河沿、西河沿的地名也就由此產生。一條條小橋架在河上,將南面的民房與北岸相連,小橋以石橋較多,也有幾條木結構的小橋。在東河與中河中間有莫架橋,華豐樓在中河與西河的中間,莫架橋,華豐樓將城中河分成三節,而莫架橋處在上街,華豐樓處在坊門街。這三條河沿是城中最熱鬧的地方,河里舟葉穿梭,岸上車水馬龍,逢年過節,張燈結彩,頻有古城的遺風。雖然解放前多次的戰火禍及到江城城里,但城中河僥幸沒有受損。

房屋雖古舊,但很有江城古老舊城的風味,在江城里隨便找出一條街巷就能說出一些古老的民間傳說,不過到了吳寶祥他們這一代,大多數的人都已經不知道了。有些愛好收藏的人,把古城三十六條街、七十二條巷都記了下來,后來都被收錄到了江城的地名記里去了。

版權:起點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阴市| 阳曲县| 普宁市| 林州市| 三台县| 聂拉木县| 南城县| 株洲县| 泉州市| 无为县| 奉节县| 鸡泽县| 临夏市| 沁源县| 乌拉特中旗| 宜黄县| 平陆县| 涿鹿县| 罗江县| 枝江市| 广东省| 手游| 马边| 通城县| 肃北| 兴义市| 冷水江市| 星子县| 曲松县| 永胜县| 稷山县| 阿拉善盟| 平顺县| 锦州市| 孝感市| 榆中县| 浦县| 翁源县| 娄底市| 民勤县|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