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在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正在拓展業務的時候,需要有一位副手,在蘭大寬他調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工作的第二年就提到了副科長的職務,那時候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做的比較多的是委托貸款,純商業性信貸還沒有全面放開,僅僅是開了一個小口子。
張云手下的另一位副處長李邦是前一年剛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的,以前在市郵電局里是個財務科副科長,所以他來的時候就是副科長職務。郵電局雖然與江城市財政專戶沒有橫的業務往來,全省郵電業務資金是直接通過省局直接結算的,與市財政沒有任何的業務結算關系,即使有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也是通過省財政廳劃撥的,銀行帳號一直以來都在中國工商銀行江城市支行開戶,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在拓展信貸業務的同時,把目光放到了郵電業務資金結算賬戶上,郵電平均日均銀行存款都有好幾千萬。李邦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來是副行長楊蘭珍私底下應邀來的,當然,副行長楊蘭珍邀請李邦來省城科發銀行工作顯的很隨意,在一次閑聊當中談起來的。
李邦的父親是江城市機關里工作的,而副行長楊蘭珍早年間是在江城市成化縣委里工作,在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擴展經營業務范圍的時候被調到了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當副行長,到了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工作之后就經常出現在李邦的家里。也是在一次閑聊當中建議李邦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來上班,李邦自己覺得郵電財務部門工作上升的空間已經到頂了,第二天就到了副行長楊蘭珍的辦公室里。楊蘭珍把人事科的科長厚長生叫到了自己辦公室里,把李邦引見給厚長生,讓李邦填了一些個人簡歷和要求,一個星期之后,調令就發到了江城市郵電局,在這期間,李邦的父親已經和江城市郵電部門的領導打過招呼了。一切都按正規的程序走,李邦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上班的第一天就是信貸科的副科長。
按常理,這也是平調,企業之間跨行業的平調,李邦自己是這么想的,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里其他人也是這么想的,在副行長楊蘭珍授意,人事處長厚長生經辦,李邦在辦理手續過程非常簡化。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升級為分行后,信貸處處長張云面臨退休了,在楊蘭珍的思維里,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分行信貸處處長張云退休了之后,李邦是繼定中的人選,不然的話,當初她不會讓李邦來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從事多年干部組織人事的工作經驗,她不會這么沒有信心,讓李邦接替張云處長職位似乎不需要多費周折,無非就是時間的問題,張云年齡一到,退休之時就是李邦上任之時。然而,她想不道的是,逐鹿中原的另一幕在年初的時候已經拉開。
不是行長們上對張云有什么看法,張云在省城科發銀行的工作經驗在領導班子里是認可的,張云從不結黨,不結派,也沒有自己的關系群,工作總是任勞任怨,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也從來沒有做過違規的事情,曾多次獲得省城科發銀行先進工作者的榮譽,而要讓張云推薦由誰來替代他的處長職務,已經是多此一舉了,因為他手下兩個副處長已經擺到了行長的桌面上,張云的意見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在領導班子里幾乎達成一致的共識,張云是個計劃經濟時代的人才,而市場經濟的環境里,張云已經不適應了,不僅是思想上,即使在行為上也跟不上形勢了。在年前,也就是李邦剛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的時候,信貸處里很多的事情都是由兩個副處長去做的,少量正常的商業信貸和委托貸款都是副處長蘭大寬辦理的,而對公的一般性存款基本上都靠副處長李邦去搞關系,而且成績比較明顯,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同業占比都在逐漸提高。一年多來張云的上班作息時間也就那樣了,晚晚地來,早早地回家,中間還要去一大級時間,處長形同虛設。
行長郭東華在考慮想從下屬縣支行調個支行行長來接替張云的位子,但被信貸計劃處的處長李潤水否認了。想讓蘭大寬順利轉正又被分管組織人事的副行長楊蘭珍否決了。原本一個不太重要的信貸處職能部門,在拉開市場競爭序幕之時,一下子顯得重要了起來。
說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這話更多意義上是在自己安慰自己,當遇到難解難分的事情的時候,有人問起事情發展的趨向時,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發出一句“天知道”。如果說謀事難,那謀人就很難了,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處理起來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其實在謀人的同時,也在謀事,而在謀事的當中也在謀人。
江城市上街,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分行新大樓按規定的時間正式開業了。在開業之前做了很多的準備,主要是針對新開拓的一些新的業務,原來參在營業部、信貸處、信托部的一些零星業務都分了出來,公司業務部、零售業務部、國際業務部、房地產信貸部、信用卡業務部等業務全部都分設了起來,為了更好有序地開展各項業務工作,郭東華行長召集了幾位副行長開會,有關領導班子成員分工的等等問題都需要坐下來一起商量討論決定。
行長郭東華,曾經是江城市建設部門的辦公室主任,在省城科發銀行拓展業務的時候調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任副行長,在老行長劉振華退休的時候,他走上了行長的崗位,從結果來看好象很順利,經過了四年時間,從一個縣局級的辦公室主任升到了一個縣市級的銀行行長,然而在過程中,確實讓他費了一番周折,如果不是原來的劉行長的堅持,那結局就不一定了,并不是郭東華他想要多大的權力,他只是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郭東華在江城市也算是起步比較早的領導干部,但在江城市建設部門的辦公室主任位子上整整待了十年,不是他無能,而是地方建設是個熱門的部門,來上任的局長、副局長都是有來頭的,資歷比他還要深,本來他在來銀行前幾年就要離開建設部門到市機關辦公室去的,但被市領導攔住了,讓他再等等,他的市建設部門副職的人選在幾年前市里就定下來的,只要有空缺,讓他接替。當然這話都是有關人在私底下和他聊起來的,組織上沒有正式和他談過。他想是不是這樣也就是近期的事情,不可能拖的太長時間。
然而這一個來回花去了一年多時間,在這個時候,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行長劉振華邀請他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去當副行長,離開市里的干部編制,就這樣他就離開了市建設部門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當副行長了,在當時看來,這種調動也算是平級別之間的調動,因為那時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規模還很小,業務剛剛開始有所開展,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里的員工也不是很多,一切還都在擴展,所以這調動不算是升級,屬于正常的人事變動。
郭東華到了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之后,業務發展的很快,已經開始向正規的商業銀行經營范圍發展了,當然僅僅是開始。幾年前委托信貸業務已經是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的次主營業務,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漸漸成了主要的業務內容,而這時,老行長劉振華年齡到了,要退休了,這個時候,郭東華得到了老行長劉振華的賞識,向省城科發銀行總行推薦了他,也是唯一的一個推薦人選,也開始兌現當時的承諾,一切都按劉振華的安排進行,這一切郭東華也都知道,都看在眼里。而他想不到,在一年前,省城科發銀行總行已經將副行長楊蘭珍作為接替劉振華的位子作組織考察了。這事情按常理來說,老行長劉振華應該知道,但好象劉振華事先毫不知情組織上對他的位子已經在考慮了,不然的話,劉振華也沒有必要去花這一番周折向省城科發銀行總行去推薦郭東華接替自己的位子,這不是無事找事嗎。
這樣一來肯定會影響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今后領導班子的團結。當劉振華行長把郭東華推薦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行長的時候,省城科發銀行總行的人事處長接待他的時候,人事處長和他說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行長的位子已經不需要他操心了,讓他安心地辦好接交工作就行了,而他問起這為什么,難道在這個時候由誰來接替自己的工作,事先也不相互認識一下,交流交流,時間也就是眼前的事,然而省城科發銀行總行的人事處長和他說,不用交流,大家都是認識的,天天在一起工作,到時例行一下程序就行了。那可不行,劉振華在省城科發銀行也是老資格了,原來也是在省城科發銀行總行工作的,因為在江城市需要發展省城科發銀行的業務,把他從省城支行行長調到江城市當行長,當時就帶著情緒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來的,現在又來了這么一下,由誰來接替自己的工作也不和他商量一下,自己又不是犯什么錯誤的,屬于正常的退休,他接受不了。還別說,他這勁一上來,還真把省城科發銀行總行的行長們難住了。
劉振華平時做人十分低調,其實他也是一個有背景的人物,他的戰友在銀行管理層是副行長級別的人物,原來想讓他去BJ去工作的,因為他不習慣北方的生活,他沒有去,最后選擇到江城市工作,一方面是組織上決定的,另一方面他就是江城市的人,離退休也就差四年了,到江城市來工作四年,對今后的退休生活也多多少少能帶來一些方便。他沒有去找總行領導,他知道自己去找總行領導,會有很多的理由,讓你想說,又不能理直氣壯地對領導說,你說由誰來接替自己職位的人,應該先征求一下自己的意見,這似乎在組織程序上沒有什么硬性的規定,想抱怨又似乎一切都在程序范圍之內,不是還沒有最后定下來嗎,你抱怨什么,說不定還會把你批評一通,而且還會對總行人事處長帶來很多的麻煩。他離開了總行人事處辦公室后,就回到省行招待所,關起門來,拿起手機就打電話給他的戰友,把自己發生的情況向戰友說了,也說明了自己的觀點和理由。他戰友說正好要準備到省城里來走走,銀行管理層領導要到省城來走走,那是臺面上說的話,肯定有工作上很重要的事情要到省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