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分行前任行長劉振華沒有去找總行行長問由誰來接替自己行長的職位,他知道總行已經定了下來,自己再去說已經多此一舉了,既然這樣他就回江城市了,到了市行里對誰都沒說自己去省行的事,一切都很正常,站好最后一班崗嗎,也沒有什么好交待的。誰知道,過了一個星期,省城科發銀行總行分管組織的副行長來江城市了。一般情況下,總行領導來分行一般都是分管業務的副行長,分管組織人事的副行長到江城市來,肯定與人事任免有關的事情。他接到總行人事處長的電話,正準備去迎接,這時市行人事處處長厚長生到他辦公室,說總行領導來了,請示他怎么按排。他說等見到總行領導再說吧,厚長生說副行長楊蘭珍一早就在進江城的路口等了。
這下子讓他有點蒙了,他也才剛剛接到電話,說總行領導要來市行里,不曾想那位女強人早已經知道了,這個時候已經快到中午了,女強人卻在早上一上班就出去迎接了,自己完全成了一個擺設的花瓶。他對厚長生說既然楊蘭珍已經按排好了,那就按照楊蘭珍的安排辦就是了。說著就坐了下來,讓厚長生自己去忙自己的事,等總行領導到的時候來告訴他一下。厚長生離開他的辦公室,他就把門關了起來,也沒有打電話,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那該放下了就放下了,也沒有什么,反正自己都要退休的人了,后面的事情就讓他們去操心吧,自己也盡力了,只是他總覺得這樣有點對不起郭東華,四年前他對郭東華許下了承諾,只要自己退下來就讓郭東華接自己的班,但這幾年下來,郭東華也看到了,想想郭東華不會怪自己的,以后就要靠郭東華自己努力了,郭東華想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不一定要當行長。
正中午時,厚長生來到了劉振華辦公室里,告訴他,總行蘇國全副行長已經到了。劉振華就離開坐位,到樓下迎接總行蘇國全副行長。在大樓門前等了約三,五分鐘的時間,總行蘇國全副行長的車開到了大門前,總行蘇國全副行長走下車,就向劉振華走來,劉振華迎了上去,見面的禮節免不了噓呤幾句,兩人也都是笑容可掬而相視。郭東華站在劉振華身旁,對總行領導說“蘇行長好,領導一路辛苦,快到辦公室坐。”沒有很多的言語,盡一個下級對上級應有的禮貌和尊敬。
緊隨總行蘇國全副行長下車的楊蘭珍,幾乎是寸步不離地跟在蘇國全的后面,手上領的是蘇國全的公文包,局外人看上去好象是蘇國全的秘書,而但凡知道副行長楊蘭珍的人,無論是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里的人,還是市里其他部門的人,都知道這是楊蘭珍她從事多年干部人事組織方面工作養成了一種個人習慣的特點。
總行蘇國全副行長上了樓就直接到了劉振華的辦公室里,從楊蘭珍手上接過了公文包,轉身時見楊蘭珍要跟進來,蘇國全把她擋在了門外,讓她自己回自己的辦公室里去,他要和劉振華進行談話,并且交待她讓人送兩份快餐上來,隨后就把門帶上了。楊蘭珍知道蘇國全平時的工作習慣,到地方都是簡易行事,而且沒有特殊的情況,當天就會回到省城,那怕是再晚,只要事情辦好了,就回省城。
總行蘇國全副行長也確實是這樣,到地方地市一級的支行,分行從不過多的停留,一般情況下也很少到地方上來,除非有一些事情需要面談,不然的話他不會跑到下屬支行的辦公室來,而且確實需要面談的事情,也都是他到下屬部門去面談,在總行他的辦公室里很少看見他接待下屬干部,下屬部門如確實有什么事情非得要向他匯報,他也會很認真地在會議室里,并叫上人事部門的人一起參加交談。曾經下屬部門唯一走進過他辦公室里的人,也只有楊蘭珍一人,也就是五分鐘的時間就走出來了,而這五分鐘的時間也是唯一的一次,也因為這唯一的一次,蘇國全把前臺的那個人開了,也不是開了,而是調離了崗位,到省城支行去做前臺的業務了,這是蘇國全副行長習慣。
總行蘇國全副行長是個城府很深的人,是五十年代末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研究生,不僅是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能力,而且對金融方面的發展趨向也有自己特有的見解,在金融管理高層有他發言的一席之地,也因此金融管理省城分行的行長和他有比較深的交情,當然金融管理省城分行的行長是他大學里的同學,只是這種交情不會體現在省城科發銀行總行的大樓里,省城科發銀行里有人知道,但不會超過三個人,一個是他的專人秘書,另外兩個是省城支行的兩位剛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員工,這兩位員工就是他同學介紹進來的,也就見過一面,那是在金融管理省城分行行長的辦公室里,之后他把兩人的個人簡歷,交到了省城科發銀行省城支行行長那里,就沒有再去顧問了。所以連這兩個人加加起來也就是三個人知道他與金融管理省城分行行長有這種交情,在他身上有一股正氣。
總行蘇國全副行長到江城市來是談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行長一職事項,按照正常情況,一個支行行長完全不需要他總行的副行長親自跑一趟來江城市,這是常規。但情況有點特殊,還非得讓他親自跑一趟。在上年末,總行行長辦公會議上例行一年一度的全省工作總結的下一年度工作計劃的會議,在省城科發銀行業務開展和規劃的同時,提到了關于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行長劉振華退休之后由誰來接替行長的問題,首先發話的是分管政務、宣傳的副行長,提到了江城市兩個副行長的優點,認為副行長楊蘭珍的基本面均略高于郭東華,長期從事地方的人事組織工作,在地方上有較大的人脈關系,對將來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在江城市開展業務有很大的優勢,建議由楊蘭珍來接替劉振華行長的工作為好,同時對郭東華也肯定了他的工作能力。一般情況下,行長辦公會議上,蘇國全聽得多,不搶話題。
蘇國全他會發言,但往往是在話題發言的最后,等大家盡數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之后,需要他談的時候,他肯定會拿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他這種工作方法似乎得到了行長的認可,分管人事組織工作需要有這種態度,正確的政策和策略確定了之后,干部是決定的因素。蘇國全聽到關于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行長的人選,他沒有表態,而行長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接替劉振華行長職務就在楊蘭珍和郭東華兩人之間產生,并讓蘇國全把楊蘭珍和郭東華兩人同時進行考察。有了行長的主觀意見,蘇國全就按照行長的意圖對兩人進行了考慮,其實蘇國全不需要過多地投入,對這兩位副行長的基本情況他十分了解,因為分管政務、宣傳的副行長首先提到了由楊蘭珍來接替劉振華的工作,所以他回到辦公室就讓人事處處長叫到了辦公室,讓人事處長把楊蘭珍的基本情況進行考察,人事處長在考察楊蘭珍的時候,就及時地把這信息透露給了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副行長楊蘭珍。
其實,蘇國全有意讓人事處長先對楊蘭珍進行考察,他知道這事楊蘭珍肯定已經知道了,包括行長辦公會議上分管政務、宣傳的副行長對她的提案。他讓人事處長對楊蘭珍進入組織考察的同時,他也在考慮,他考慮的是如何處理這件事情,而不是由誰來接替劉振華行長的位子,由誰來接替劉振華行長的位子,他已經考慮成熟了,似乎就差最后一道組織程序。他對楊蘭珍的了解一方面是在平時接觸過程中了解的,另一方面是從江城市金融管理層領導那里了解到的,楊蘭珍善于謀權,但沒有經濟管理工作經驗,這是一個支行行長最不可取的地方。他讓人事處長對楊蘭珍列入江城市支行行長的考察是采用了一種排除法,既然有人提出來,而且行長又提出兩人同時考察,這似乎行長也有這種意思,所以他就先行對楊蘭珍進行一番了解,是不是像自己判斷的那樣,或者江城市金融管理層領導的意見是不是很準確。
于是乎,一切都和自己預料的那樣。春節過后,行長串門到他的辦公室,閑聊當中提到了這件事情,他把自己的意見向行長作了匯報,認為楊蘭珍不適合做支行的一把手,而且過不了幾年,江城市肯定會設分行,業務量肯定是成倍數地增長,讓一個不懂經濟的人來擔任一個分行的行長肯定會影響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今后在江城市的業務發展。他的建議得到了行長的認可,但行長說先緩一緩,讓蘇國全有時間到江城市去一趟,找劉振華談一談。這不,就出現了蘇國全江城市的一行。他讓人事處長和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打個招呼,他也大致預料到人事處長第一個電話肯定是打給楊蘭珍的。果不其然,他出現在江城市第一個見到的是楊蘭珍,楊蘭珍的這種表現讓他想起了江城市金融管理層領導的話,確實是如此。
蘇國全到了劉振華辦公室里,問得更多的是劉振華退休之后的生活安排,家里的情況,想不想發揮點余熱。劉振華與他見面的次數不是很多,不是劉振華到省行里不常去看他,而是幾乎全省省城科發銀行基層的領導都知道他在辦公室里從不接待人,見面更多的是在省行的工作會議上。以前劉振華在省城支行工作的時候也不常見面,但不見面并不能代表他對劉振華不了解,而且了解的還比較深,因為劉振華的戰友在他面前提起過劉振華,所以劉振華平時的情況他從組織層面給予了關心,也比較認可。蘇國全沒有對劉振華談起江城市支行行長的繼任事項,而劉振華卻對他說了起來,這也是蘇國全意料之中的事情。劉振華在他面前說話也十分地懇切,希望省里考慮一下,這關系到省城科發銀行江城市支行以后在江城市的發展問題。蘇國全沒有多說,到最后讓劉振華把該說的話差不多都說了,對劉振華說,總行會認真考慮他的意見的,讓他站好最后一班崗。前前后后也就是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包括用餐,過程是那么的輕松。然后蘇國全就回省城去了,沒有讓楊蘭珍送,在小車開出江城市的時候,讓自己的秘書打了個電話給楊蘭珍,電話打通了之后,告訴她已經離開江城市了。
自蘇國全副行長來過了之后,劉振華就沒有去想由誰來接自己的班的事情了,雖然郭東華和他的辦公室面對面,天天見面也就是點點頭,原來還常常串串門,自蘇國全來過之后,串門也不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