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9-09-06 16:20:3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后記 更新時間:2019-09-06 16:42:11
- 附:調查問卷樣本
- 結語
- 10.3.5 研究成果的社會反響
- 10.3.4 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制度完善
- 10.3.3 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存在的問題
- 10.3.2 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改革現狀
- 10.3.1 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理論探討
- 10.3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機制構建
- 10.2.2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服務模式的制度重構
- 10.2.1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服務理念的更新
- 10.2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的制度轉型
- 10.1.2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執法模式的現實反思——以《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為視角
- 10.1.1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的歷史文本解讀
- 10.1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的傳統模式
- 第10章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專題研究[1]
- 9.4.5 加大刑事制裁的力度
- 9.4.4 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 9.4.3 完善司法保護救濟手段
- 9.4.2 完善知識產權審判機制
- 9.4.1 健全司法政策法規體系
- 9.4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 9.3.5 進一步建立知識產權誠信體系
- 9.3.4 進一步強化行政調解法律效力
- 9.3.3 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政執法機制
- 9.3.2 進一步優化配置行政執法權限
- 9.3.1 進一步完善行政保護立法體系
- 9.3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制度的完善
- 9.2.2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存在的問題
- 9.2.1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存在的問題
- 9.2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背后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 9.1.2 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效與特色
- 9.1.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結果
- 9.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結論
- 第9章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的發展對策
- 8.3.4 影響的國際性
- 8.3.3 影響的覆蓋面
- 8.3.2 影響的滲透力
- 8.3.1 影響的方式
- 8.3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影響比較分析
- 8.2.2 經濟效果
- 8.2.1 社會效果
- 8.2 知識產權保護影響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8.1 知識產權保護影響績效評價概述
- 第8章 知識產權保護影響的實證分析
- 7.4.3 執法質效產出與司法質效產出的比較
- 7.4.2 執法結果產出與司法結果產出的比較
- 7.4.1 執法文件產出與司法文件產出的比較
- 7.4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產出比較分析
- 7.3.3 司法質效產出
- 7.3.2 司法結果產出
- 7.3.1 司法文件產出
- 7.3 知識產權司法產出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7.2.3 執法質效產出
- 7.2.2 執法結果產出
- 7.2.1 執法文件產出
- 7.2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產出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7.1 知識產權保護產出績效評價概述
- 第7章 知識產權保護產出的實證分析
- 6.4.4 執法機制與司法機制的比較
- 6.4.3 執法手段與司法手段的比較
- 6.4.2 執法公開與司法公開的比較
- 6.4.1 執法程序與司法程序的比較
- 6.4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過程比較分析
- 6.3.4 司法機制
- 6.3.3 司法手段
- 6.3.2 司法公開
- 6.3.1 司法程序
- 6.3 知識產權司法過程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6.2.4 執法機制
- 6.2.3 執法手段
- 6.2.2 執法公開
- 6.2.1 執法程序
- 6.2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過程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6.1 知識產權保護過程績效評價概述
- 第6章 知識產權保護過程的實證分析
- 5.4.3 機構投入比較
- 5.4.2 財力投入比較
- 5.4.1 人力投入比較
- 5.4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投入比較分析
- 5.3.3 機構投入
- 5.3.2 財力投入
- 5.3.1 人力投入
- 5.3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投入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5.2.3 機構投入
- 5.2.2 財力投入
- 5.2.1 人力投入
- 5.2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投入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5.1 知識產權保護投入績效評價概述
- 第5章 知識產權保護投入的實證分析
- 4.5.4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的評估測算方法
- 4.5.3 單項指標值的規范化
- 4.5.2 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50]
- 4.5.1 績效評價工具的選擇
- 4.5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方法的選擇
- 4.4.4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
- 4.4.3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流程
- 4.4.2 指標體系構建的邏輯框架
- 4.4.1 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 4.4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 4.3.2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對象
- 4.3.1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主體
- 4.3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主體與對象
- 4.2.3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的基礎理論
- 4.2.2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的可行性
- 4.2.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的必要性
- 4.2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理論基礎
- 4.1.4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
- 4.1.3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
- 4.1.2 公共管理績效
- 4.1.1 績效
- 4.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的含義
- 第4章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基礎理論
- 3.3.2 各國知識產權綜合保護機制日趨完善
- 3.3.1 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橫向合作日益加強
- 3.3 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啟示
- 3.2.4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途徑不斷優化
- 3.2.3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救濟方式不斷豐富
- 3.2.2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機構設置日趨專業
- 3.2.1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立法漸趨完善
- 3.2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態勢
- 3.1.5 正在進行的新一輪修法: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 3.1.4 2008年第三次修法: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 3.1.3 21世紀初第二次修法:順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形勢需要,將知識產權制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 3.1.2 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修法:為了“復關”和平息中美知識產權爭端的需要
- 3.1.1 20世紀80年代知識產權立法:保護權利人利益,促進科技進步
- 3.1 中國知識產權立法的文本考察
- 第3章 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的歷史發展
- 2.3.3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體系的科學性
- 2.3.2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體系的合理性
- 2.3.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體系概述
- 2.3 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體系的價值論證
- 2.2.3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范圍
- 2.2.2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特征
- 2.2.1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含義
- 2.2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界定
- 2.1.3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范圍
- 2.1.2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特征
- 2.1.1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含義
- 2.1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界定
- 第2章 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概述
- 1.1.6.2 應用價值
- 1.1.6.1 學術價值
- 1.1.6 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 1.1.5 研究重點和難點
- 1.1.4 研究方法與手段
- 1.1.3 研究內容與思路
- 1.1.2.3 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提供實證指引
- 1.1.2.2 為實務部門開展績效測評提供可行參考
- 1.1.2.1 為理論界開展交叉學科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 1.1.2 研究意義
- 1.1.1 研究背景
- 第1章 導論
- 《中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文庫》和《中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精品叢書》出版說明
-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中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文庫》和《中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精品叢書》出版說明
- 第1章 導論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義
- 1.1.2.1 為理論界開展交叉學科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 1.1.2.2 為實務部門開展績效測評提供可行參考
- 1.1.2.3 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提供實證指引
- 1.1.3 研究內容與思路
- 1.1.4 研究方法與手段
- 1.1.5 研究重點和難點
- 1.1.6 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 1.1.6.1 學術價值
- 1.1.6.2 應用價值
- 第2章 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概述
- 2.1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界定
- 2.1.1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含義
- 2.1.2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特征
- 2.1.3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范圍
- 2.2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界定
- 2.2.1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含義
- 2.2.2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特征
- 2.2.3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范圍
- 2.3 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體系的價值論證
- 2.3.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體系概述
- 2.3.2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體系的合理性
- 2.3.3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體系的科學性
- 第3章 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的歷史發展
- 3.1 中國知識產權立法的文本考察
- 3.1.1 20世紀80年代知識產權立法:保護權利人利益,促進科技進步
- 3.1.2 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修法:為了“復關”和平息中美知識產權爭端的需要
- 3.1.3 21世紀初第二次修法:順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形勢需要,將知識產權制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 3.1.4 2008年第三次修法: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 3.1.5 正在進行的新一輪修法: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 3.2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態勢
- 3.2.1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立法漸趨完善
- 3.2.2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機構設置日趨專業
- 3.2.3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救濟方式不斷豐富
- 3.2.4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途徑不斷優化
- 3.3 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啟示
- 3.3.1 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橫向合作日益加強
- 3.3.2 各國知識產權綜合保護機制日趨完善
- 第4章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基礎理論
- 4.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的含義
- 4.1.1 績效
- 4.1.2 公共管理績效
- 4.1.3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
- 4.1.4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
- 4.2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理論基礎
- 4.2.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的必要性
- 4.2.2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的可行性
- 4.2.3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的基礎理論
- 4.3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主體與對象
- 4.3.1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主體
- 4.3.2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對象
- 4.4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 4.4.1 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 4.4.2 指標體系構建的邏輯框架
- 4.4.3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流程
- 4.4.4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
- 4.5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方法的選擇
- 4.5.1 績效評價工具的選擇
- 4.5.2 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50]
- 4.5.3 單項指標值的規范化
- 4.5.4 知識產權保護績效的評估測算方法
- 第5章 知識產權保護投入的實證分析
- 5.1 知識產權保護投入績效評價概述
- 5.2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投入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5.2.1 人力投入
- 5.2.2 財力投入
- 5.2.3 機構投入
- 5.3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投入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5.3.1 人力投入
- 5.3.2 財力投入
- 5.3.3 機構投入
- 5.4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投入比較分析
- 5.4.1 人力投入比較
- 5.4.2 財力投入比較
- 5.4.3 機構投入比較
- 第6章 知識產權保護過程的實證分析
- 6.1 知識產權保護過程績效評價概述
- 6.2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過程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6.2.1 執法程序
- 6.2.2 執法公開
- 6.2.3 執法手段
- 6.2.4 執法機制
- 6.3 知識產權司法過程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6.3.1 司法程序
- 6.3.2 司法公開
- 6.3.3 司法手段
- 6.3.4 司法機制
- 6.4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過程比較分析
- 6.4.1 執法程序與司法程序的比較
- 6.4.2 執法公開與司法公開的比較
- 6.4.3 執法手段與司法手段的比較
- 6.4.4 執法機制與司法機制的比較
- 第7章 知識產權保護產出的實證分析
- 7.1 知識產權保護產出績效評價概述
- 7.2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產出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7.2.1 執法文件產出
- 7.2.2 執法結果產出
- 7.2.3 執法質效產出
- 7.3 知識產權司法產出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7.3.1 司法文件產出
- 7.3.2 司法結果產出
- 7.3.3 司法質效產出
- 7.4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產出比較分析
- 7.4.1 執法文件產出與司法文件產出的比較
- 7.4.2 執法結果產出與司法結果產出的比較
- 7.4.3 執法質效產出與司法質效產出的比較
- 第8章 知識產權保護影響的實證分析
- 8.1 知識產權保護影響績效評價概述
- 8.2 知識產權保護影響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 8.2.1 社會效果
- 8.2.2 經濟效果
- 8.3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影響比較分析
- 8.3.1 影響的方式
- 8.3.2 影響的滲透力
- 8.3.3 影響的覆蓋面
- 8.3.4 影響的國際性
- 第9章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的發展對策
- 9.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結論
- 9.1.1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結果
- 9.1.2 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效與特色
- 9.2 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背后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 9.2.1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存在的問題
- 9.2.2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存在的問題
- 9.3 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制度的完善
- 9.3.1 進一步完善行政保護立法體系
- 9.3.2 進一步優化配置行政執法權限
- 9.3.3 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政執法機制
- 9.3.4 進一步強化行政調解法律效力
- 9.3.5 進一步建立知識產權誠信體系
- 9.4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制度的完善
- 9.4.1 健全司法政策法規體系
- 9.4.2 完善知識產權審判機制
- 9.4.3 完善司法保護救濟手段
- 9.4.4 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 9.4.5 加大刑事制裁的力度
- 第10章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專題研究[1]
- 10.1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的傳統模式
- 10.1.1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的歷史文本解讀
- 10.1.2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執法模式的現實反思——以《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為視角
- 10.2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的制度轉型
- 10.2.1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服務理念的更新
- 10.2.2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服務模式的制度重構
- 10.3 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機制構建
- 10.3.1 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理論探討
- 10.3.2 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改革現狀
- 10.3.3 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存在的問題
- 10.3.4 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制度完善
- 10.3.5 研究成果的社會反響
- 結語
- 附:調查問卷樣本
- 后記 更新時間:2019-09-06 16: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