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績效研究
- 何煉紅
- 1764字
- 2019-09-06 16:41:24
1.1.3 研究內容與思路
本書將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為宏觀背景,借鑒和學習公共管理領域績效評估經驗,綜合運用法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具體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科學可行的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績效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力圖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從實證角度對中國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績效進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以揭示、分析并解決在實踐中已經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使中國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部門能夠準確地自我定位,促進中國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從而最大化地實現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目標。
研究內容在篇章結構上分為10章,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4章)是基礎理論;第二部分(第5章至第8章)是實證分析;第三部分(第9章)為對策建議;第四部分(第10章)為專題研究。
第1章至第3章對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含義、特征、分類等基本問題進行全面探討,厘清了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明確二者在整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從合理性和科學性兩個方面論證了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體系的制度價值。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知識產權立法的歷史文本進行了分析,對國際和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實踐發展態勢進行了考察,這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重心的調整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4章為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的基礎理論,對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的內涵進行了界定,從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角度論證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的理論基礎,并立足于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實踐進程,構建起了一個包括績效評價主體、對象、流程、指標、方法等要素在內的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績效評價體系。從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多元主體體系的運作、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績效綜合評價方法的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了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是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預測性原則和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的原則。在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邏輯框架上,將評價對象分成投入、過程、產出、影響四個維度來作為一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下再具體細分相應的二級和三級指標,進而明確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流程、評價內容和具體的評分規則。
第5章至第8章的實證分析是從知識產權保護的投入、過程、產出和影響四個方面開展。其中,第5章從我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人力投入、財力投入和機構投入等方面情況展開實證研究和對比研究。第6章對我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過程展開實證研究和對比研究,主要包括執法程序、執法公開、執法手段、執法機制、司法程序、司法公開、司法手段、司法機制等方面。第7章對我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產出展開實證研究和對比研究,主要包括文件產出、結果產出和質效產出等方面。第8章對我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影響展開實證研究和對比研究,主要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改善、知識產權體制改革推進、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知識產權機關形象改進、知識產權維權意識培育等社會效果和知識經濟水平提升、相關市場秩序保障、社會創新總量提高等經濟效果。
第9章為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的發展對策。根據績效評價結論,揭示了我國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知識產權立法的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統一、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水平的提高、知識產權行政服務職能的優化與發展等方面,為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體系提出具體的建議與措施。
第10章專題研究中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的理論和實踐。之所以選擇這一專題,是因為本書提出的“建立專利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對策建議,被于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湖南省專利條例》采納,在全國率先以地方立法的方式明確規定了專利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制度。推動湖南省法院系統在全國率先啟動并實施專利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試點工作。因此,作為服務知識產權法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制度的完善和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構建,可以說是有效提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整體合力的一個樣本,有必要專題探討。本書研究框架見圖1-1。
圖1-1 本書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