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3.2 各國知識產權綜合保護機制日趨完善

各國知識產權綜合保護機制日趨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3.2.1 建立了司法為主、多部門協調的綜合性執法體系

在知識產權制度建立初期,各國主要是通過法院或者準司法機構來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利益結構、交易模式的復雜化,專利執法面臨著新的挑戰,各國開始愈加重視多部門的協作治理,逐步構建起以司法為主導,行政機關、準司法機構、海關等專門機構參與的專利執法體制。這時,司法不再是單一的保護進路,相應的多元行政保護渠道開始形成,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凸顯和清晰。

在美國,確立的是以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為核心的司法體制,同時又建立了美國專利商標局、司法部、海關、貿易代表辦公室、國際貿易委員會、聯邦貿易委員會等多部門各自負責、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綜合性執法體系。在英國,執法體系是圍繞民事訴訟及相關程序構建的,雖然英國專利局有較大的專利爭議管轄權,專利局長被賦予了準司法審判的權力,但法院始終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在德國,法院和海關是主要的執法機構,專利權人可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禁令獲得司法救濟。在日本和韓國,法院也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心,但同時特許廳、監察廳、警察廳、海關和貿易委員會等部門保護知識產權的職責也在加強。

可以說,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構建版權、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綜合管理機構,提升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的能力和效率,推動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的有機銜接與互補,是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方向。

3.3.2.2 合理配置行政資源、發揮行政執法效率優勢

社會現代化帶來了社會關系及事務的復雜化,市場經濟和功利主義價值觀在全球肆掠,知識產權侵權及機會主義行為越來越盛行,迫使人們越來越依賴公權力的行使,以維護公共秩序和保障私人權利的實現。由于司法是中立的被動性權力,立法是宏觀的決策性權力,權力行使的要求自然落在了具有執行性的行政權上,如何在限制行政權濫用的基礎上發揮行政權的執行優勢,是各國維護社會秩序、發展經濟和文化的共同選擇。

在美國,由貿易代表辦公室、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加上警察、海關等非知識產權行政主管部門共同構成了美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體系的有機整體。這些非知識產權行政主管部門能針對海外或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問題采取環環相扣的保護措施,強有力地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最大限度地維護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在韓國,特許廳、警察廳、產業資源部貿易委員會及海關擔負了重要的知識產權保護職責,檢察機關和警方可以共同調查假冒商品及其制售者,并實施以刑事處罰為目的的執行查處活動;海關總署及地方海關設有專門的調查科室,負責監視和稽查假冒偽劣商品的進出口通關;產業通商資源部貿易委員會可以調查和制止不公正貿易行為,采取限令改正措施并征收罰款。

不僅我國,其他發達國家也存在行政執法的分散管理模式。為切實提高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的績效,提升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水平,如何整合錯落交叉的行政職能、科學合理地配置行政管理和知識產權執法資源,可以說是世界各國都需要去解決的難題。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無法靈敏有效地應對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狂瀾,尤其是技術催生的分離式侵權、規模侵權等現象,這要求行政權適時地調整自身的運行方式,理順自身資源的配置和機構的設置,以盡可能好地迎接現代化引發的社會持續變遷。

3.3.2.3 設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提升司法保護實效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提升,加上復雜技術的不斷更新,知識產權領域的案件已經為普通的民事法官所難以駕馭,這就呼喚建設專業化法官隊伍,建立專門知識產權法院。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專利無效案件的當事人可以直接向聯邦法院提起無效訴訟,而不是向行政管理機關提出確權申請。美國設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專門審理不服地方法院判決和不服專利復審委裁定的專利上訴案件。德國、法國等成立了專利法院,日本設立了知識產權高等法院,宣布專利無效的案件或不服專利、商標等權利確認、撤銷、復審和無效的案件以及技術型侵權案件都統歸知識產權專門法院審理。在德國的聯邦專利法院,技術背景與法律背景的法官各占一半;在日本,除了法官,還設了技術調查官和專門委員。國外的實踐表明,知識產權專門法院在專利授權標準、專利權利范圍及侵權判斷標準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處于核心和樞紐的地位。建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不僅有利于解決專業、復雜的問題,也有利于統一司法標準和提高司法效率。


[1] 范曉峰:《專利法修訂中需要研討的幾個問題》,《科技與法律》1999年第4期。

[2] 崔鑫生:《從“舶來”到“自生”:中國專利法的誕生與發展》,《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年第15期。

[3]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49頁。

[4] 1982年《商標法》第三十五條:“對商標局撤銷注冊商標的決定,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十五天內申請復審,由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終局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5] 1990年《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著作權侵權糾紛可以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不愿調解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6] 1992年《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八條:“依照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將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的或者將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的,專利管理機關可以視情節,責令停止冒充行為,消除影響,并處以一千元至五萬元或者非法所得額一至三倍的罰款。”

[7] 居長志:《對〈商標法〉修改決議的思考》,《江蘇商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3年第3期。

[8] 2000年《專利法》第六十一條:“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9] 馮曉青:《我國商標制度國際化的重要進展——試論〈商標法〉的第二次修改》,《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

[10] 馮曉青、楊利華:《我國〈著作權法〉與國際知識產權公約的接軌——〈著作權法〉第一次修改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11] 2008年《專利法》第六十三條:“假冒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并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2] 蘇如飛:《WTO裁決與我國〈著作權法〉的修改》,《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13] 李明德:《關于〈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的幾點思考》,《知識產權》2013年第9期。

[14] 金武衛:《〈商標法〉第三次修改回顧與總結》,《知識產權》2013年第10期。

[15] 2013年《商標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300萬元以下的賠償。”

[16] 2013年《商標法》第六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在查處商標侵權案件過程中,對商標權屬存在爭議或者權利人同時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中止案件的查處。中止原因消除后,應當恢復或者終結案件查處程序。”

[17] 2013年《商標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商標代理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辦理商標事宜過程中,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法律文件、印章、簽名的;
(二)以詆毀其他商標代理機構等手段招徠商標代理業務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擾亂商標代理市場秩序的;
(三)違反本法第十九條第三款、第四款規定的。
商標代理機構有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并可以決定停止受理其辦理商標代理業務,予以公告。
商標代理機構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侵害委托人合法利益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并由商標代理行業組織按照章程規定予以懲戒。”

[18] 2013年《商標法》第六十條第二款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19] 吳漢東:《〈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的背景、體例和重點》,《法商研究》2012年第41期。

[20] 李明德:《我國〈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改與建議》,《知識產權》2012年第5期。

[21]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改革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版,第7頁。

[22]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改革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頁。

[23] 孟鴻志:《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新態勢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頁。

[24]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6—2020)》。

[25] 該條擬賦予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拘束力,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設立著作權糾紛調解委員會,負責著作權和相關權糾紛的調解。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拘束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司法確認和強制執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南丹县| 河源市| 贵港市| 房产| 三门峡市| 花莲县| 即墨市| 佛山市| 屏边| 涟源市| 丘北县| 邢台县| 东台市| 五华县| 柳河县| 额尔古纳市| 宜城市| 商河县| 泸定县| 虞城县| 牡丹江市| 四平市| 星座| 琼结县| 资源县| 庆安县| 浑源县| 江川县| 自贡市| 横峰县| 绥化市| 玛沁县| 汝城县| 蒙城县| 民和| 新晃| 南阳市| 基隆市| 鹤壁市|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