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天外之人
“嗯……”
“這是在那?”
張元剛從夢中醒來,便見原來的現代房間,變成了丈許方圓的一個山洞,洞口天光正亮,不由發出疑惑之聲。
再環身一看,身前有一個三尺高的形似丹爐的東西,自身盤座在一個蒲團之上,穿著一件古人袍服,腰上掛著一個尺許大的口袋,顧不得周身異樣,趕緊站起來,往外走去。
走出洞口,卻見外面是個平地,長約丈許,寬約六尺,左右俱都無物,只能見到一些山石。
向遠一望,遠處山頭聳立,等到走到平臺邊,已無路可去,往下一望,深不見底,半山腰云霧彌漫,本人似在山峰之上的一個洞穴之中,這個平臺也是山峰上的一個危崖,心中又驚又怕。
不由驚呼道:“這是什么地方,我睡了一覺怎么會在這,一定是夢,一定是夢”
快口連說,心存僥幸,趕緊閉眼,將手揮起,用力打了自已一巴掌,一聲脆響,疼通有了,再一睜眼,還在原地。
忽然只覺頭痛欲裂,疼的直站不起來,縮倒在地上不斷抽搐呻吟,過了好一會,疼痛漸消,重新站立起來。
才知道這是穿越了,還是魂穿,這個世界竟然是個仙俠世界,號曰靈宸界,此靈宸界有九州八荒四海,極其廣大。
而原身竟是一位煉氣求道的修行人,道號浮游子,俗家也姓張,名元,正好與自已名字相同。
本是一位散修,因為自身僅為一個下乘煉氣士,以前從師修煉,會點煉氣功夫,五行法術,僅能延年長壽,防身御敵,不能長生不老,逍遙天地。
又想到名山大川尋仙訪道,卻久無門路,游歷多年,見過不少遁光飛行,但都高在云天,未能見到真人,又知道仙家洞府,雖隱靈山,陣法相隔,不是有緣,或有人接引,縱隔尺許也見不到,所以周游天下,只結交了幾個和自己差不多的異人知已,并無仙真。
因有一天在山中采藥,機緣巧合之下,竟在九州中的青州白云山深谷之中,尋到了廢棄的一座洞府,因為也無禁制阻攔,所以輕易發現,并且小心走了進去。
進去后第一眼,發現這洞府約有三丈大小,除了一個石床并無他物,又環視幾圈,見壁上隱有文字,隨即聚精會神看了起來,等到通讀,發現這壁刻文字,竟是幾張丹方,并有清羽仙士留與有緣之遺字。
心中甚是欣喜,知道是古仙人,留賜有緣,恭敬地拜了拜,便照壁刻用隨身所帶的筆墨紙,抄了一份,帶出山去。
隨后回到故居,仔細研讀,知道了其中有一張丹方,記載了一種靈丹,名叫太乙紫金丹,服了后,能延壽百年,并增數十年吐吶之功,雖自已年近四十,于壽終之日尚遠,但為未來計,便決定煉制靈丹。
只是丹方中其余藥物尚屬常見,但唯有一味靈藥五云芝,十分難求,聽說蠻荒深林之中,可能會有,便備好其余藥物,不惜萬里,由神州之地,深入蠻荒,仗著多年功力與法術,不被蛇蟲猛獸傷害,竟在一處危崖古木上尋著,又覺蠻荒深處無人打擾,正好煉丹。
便尋了一處天然洞穴,用以前不用的法器換來的一座丹爐,開火煉丹,本來想丹成之后,服了靈丹,再做其余打算,但不知此丹非同凡響,乃是上品靈丹之屬,煉丹將成時,丹香四溢,引得不少,濁煞之氣化生成的無形鬼物齊來侵擾。
自身又在定中以本身真火調配靈藥,大意之下,雖有幾張清心辟邪,雷火降魔的靈符貼在洞壁及身上防備。
但以功力不高,定力太差,鬼邪之物又多,終是破了符篆靈光及雷火防御,亂了心神,感應之下,真火自焚元神,魂飛魄散,丹藥也廢了,所幸肉身未傷。
于是被自已撿了便宜,元神附身而來,但自已僅為一個凡人,怎能于異世重生,心中甚是迷惑
“唉,不想了,反正來都來了,又回不去,只能隨遇而安了,只是不知我那原來肉身是死是活,要是父母聯系我,聯系不上又會怎樣”張元心道
“唉,這賊老天,怎么會讓我到了此處,也不知以后能不能回去了”
心中如此想,也是愁急,不斷哀聲嘆氣
見自已也走不出去,于是又盤膝坐下,知道自已須冷靜,方可求活。
靜坐了一會,忽想到這浮游子能上來,怎會下不去,我有浮游子的全部記憶,記憶中此人能駕云上下飛行,我若學會了法術,豈不可以下到山去,重回人間。
于是閉目冥心,疏理記憶,等到將浮游子的記憶與自身思維融匯貫通,果然記起了浮游子的煉氣修行之法,還有數種法術,心中大喜,也不糾結了,知道法術須頗具功力者施展才有神效,于是回憶好了修行之法,便想照著以前原身記憶,進行修行。
忽然肚子一響,腹中饑餓難耐,原來原身雖是修行之人,但尚未能辟谷,附身初醒時,驚懼之下未曾注意,這一放松,餓感便來。
連忙從身畔口袋里掏出一個細嘴大肚約三寸大小的磁瓶,拔了瓶塞,從瓶口中倒出一粒綠豆大小的丹丸放在手上,湊近嗅了一下,滿口清香,連忙服下,入口即化,一股熱流直入腹中,一下就不餓了,并且周身溫暖,此丹是張元從記憶中得知的,名叫辟谷丹,是用人參,黃精之類補氣補精藥物煉成,吃了后能數日不知饑渴,不是什么靈藥,只是山居之人方便受用之物,而且蜉蝣子為了煉丹時辟谷,準備了不少,足夠數年之用
又從袋中拿出葫蘆,飲了一口凈水,甚是甘甜。
張元不由心道:“看來暫時是餓不死了,渴不死了,只要我勤習道法,總有出世之日”
于是便又閉目冥心,照著記憶中原身平常修煉時,呼吸吐吶,剛開始雜念紛锃,老想睜眼起身活動身體,但為自身計,強制鎮靜,專心于呼吸之上。
過了不久,竟能收攝心念,吐吶緩勻,待到日頭西沉,夜色正臨,吐吶已是綿綿若存,一念靈明,便覺腹內似有一股氣息,隨著吐吶由鼻竅吞吐出入不休。
知道已借原身多年吐吶功夫,渡過了煉氣第一道難關“凝神調息”,已入功境,不敢稍有松懈,連忙澄心靜慮,專注吞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