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得丹八粒,行氣化煉
- 太乙仙游
- 天皇上真
- 2218字
- 2023-08-01 01:26:23
靈丹入手,張元只覺觸體溫潤,等到全部取出拿在手上,匯成一捧,只見其個個大小均勻,色作青碧,形質如同美玉一般,光澤瑩潔,細一數來,正好八粒。
卻是這太一元精丹,按丹方所載用藥數量,被張元煉成之后,五行歸位,陰陽合一,正是天地混成,合一斤之數,共計一十六兩,有茶杯大小一團,
不過此丹雖有洗髓換血并增壽之功,但服上二兩,靈丹化液,流轉全身,再服便無此靈效,只能增補元氣,因此張元覺著多服無用,反而浪費,而為量又大,凝成一團,取用十分不便。
所以便趁這七日剝復之機,靈丹內中精氣盈滿,外放丹香,虛實相交之際,將其分化成八粒,每粒二兩。
一粒之功,已與那一爐太乙紫金丹靈效一樣,若是凡人服了百病不生,體健身輕,壽得永年,若是修道之人服了,以本身真氣化煉,能輕身換骨,駐顏長青,增百年之壽,和一甲子吐吶之功,雖是以尋常呼吸聚會來計算,但也為數不少。
而張元也并不打算多服,有道是,性要悟,命要傳,休將火候當等閑,閉目歸根守本命,清凈無為是根源。
但凡修煉,所煉者不過性命,性有五分,命有五分,性者心也,心若不清凈,火候便把握不住,又怎能固得命基根本,服藥再多,也不過是形體堅固,至多長生不死,那能以氣合神,煉神成真,神光永耀,通達于天地,
再兼元胎將成時,那濁魔六賊,內引七情,外召六欲,一切法力俱都無用,全靠本身定力戰勝諸魔。
所以張元只欲服上一粒,補完精血虧損和壽元之失,不至防礙平日煉功,本身卻還是要勤煉那乾天九陽煉魂妙法,以固根基,以堅定力。
望著手中一捧丹藥,張元面露喜意,心中暗道:“不錯,不錯,形體堅凝,靈精內斂,正是丹成無漏之象,似此放上千百年,也可靈效不失,真不枉我費這百零八日,時時看護的苦功。”
心中想罷,便往石床上走去,等到盤膝坐在蒲團之上,便將雙手置于一個陶碗上空,見雙手一開,便聽得珠落玉盤之聲,靈藥已一粒粒落入碗中。
而后張元將目光看向丹爐,只見此時真火仍是束成一股,正在燃燒,顯然內中真元尚未耗盡。
隨即張元運用真氣,張口一吸,便見火光收斂,化為一團豆大金珠,飛向張元口中,再由張元運用玄功,降下十二重樓,回返中宮玄竅。
真火一收,那丹爐便復黑乎乎的模樣,滿洞只余那劍氣神光與九寒神珠寶光,仍大放光明。
而張元引元歸宮之后,又將目光放在冰桌陶碗之上,用雙指拈起一粒太一元精丹,放在眼前,看了幾眼。
隨后開口輕聲說道:“正好防備嚴密,不懼打擾,服上一粒靈丹,試試功效。”
說罷,便將那太一元精丹放入口中,
丹藥入口,張元因覺那靈丹觸起來好似硬物,不由咀嚼了幾下,不想那靈丹卻十分綿軟,一咬即碎,頓時只覺口齒之間,一股草木清香之氣流轉,隨之便大片津液出現,嘗起來那滋味好似荒漠中十分饑渴之人,喝著清水一般,甘甜無比
隨聽得張元咕噥地說了句“還挺甜”,便見其喉節一動,那股靈液,已隨唾液元津被他咽入腹中。
靈液咽下,直達胃中,而張元只覺一股熱氣,上沖心竅,心跳之速陡然加快。
感此征兆,張元卻并不驚惶,心中暗襯照經書記載,此丹服后,此乃正常征兆兀須等它傳五臟,走百節,活動周身氣血,方是下手興功之時。
果不其然,正在張元尋思之時,伴隨有心臟劇烈跳動,那股熱氣已傳到肺部,卻化為一股清涼之氣,反降而下,經脾,又到腎中,自雙腿而下,降至涌泉,于涌泉盤旋一圈后,又復上沖至兩腎之間,下元之處,又匯成一股熱氣,直沖肝部,而后又到心部,最后又到腦部,轉眼卻又化為一股涼氣,降至肺部
初時張元只覺心臟跳動劇烈,但并不痛苦,反而溫熱之意傳來,十分舒適,待那股氣息到了涌泉,便覺全身輕輕然,飄飄然,直似入了云端,待到那股氣息到了腦部,此時只覺大腦一空,好似形體俱化一般。
待降到了肺部之時,一陣涼意傳來,張元瞬息之間,便已回神,一時只覺呼吸之間,全身血液奔涌如潮,帶著一股流水嘩嘩之音,于耳中不斷響動,同時周身火熱,骨節交接之處,更有爆豆一般的聲響傳出。
張元見狀,心知丹藥靈效已經生發,氣血己動,正到了起火運化時節。
當下不敢怠慢,閉目凝神返視,照平日修行之功,吐吶調御五臟真氣,過了片刻,真氣已調御純一,張元只覺身內之情,還似以前,血液奔涌,周身火熱,骨節作響,便即發動本身真火,起火行氣。
一股真氣,由下丹,至會陰,穿尾閭,走夾脊,過玉枕,而至頂門泥丸,頓時神光大放,當下再運玄功,使真氣降至天根,于神水,華池,化為寒精靈液,過十二重樓,直入中丹,于中盤旋不落。
寒精靈液一到,張元本因藥力發揮而至氣血奔涌,周身火熱,此時卻似飲了一碗冰水一般,那氣血雖仍流轉十分快速,但此時卻酷熱頓消,骨節也不作響,反有絲絲涼意正往五臟六腑滲透,頓覺爽快之極。
張元心知,此番若想化煉靈丹,須行十二周天,以應十二時辰消息之數,六陰六陽,而此時正是一陰來垢,真氣煉化藥力行換肉營陰之舉,只因五臟六腑與周身血髓息息相關,互為表里,六腑腐熟水谷,清者上歸于脾,運化于心,奉心化赤變為血液;行于脈內,上歸于肺,肺宣發束降,濡養全身,多了歸于肝,化為精,歸于腎,腎藏精,精生髓,髓化血。
張元自已前次耗費精血過多,一時使血髓虧補不足,氣血稍滯,連帶五臟也受不少損傷,煉氣之時,本就要氣貫行五臟,五臟一傷,運化之功不足,所以平日御氣調元時,便有不少防礙。
而若想換血洗髓,便須換肉重養五臟六腑之生機,以之生血,血液一新,血積為精,便轉六陽,以精生髓,以火煉髓,使骨髓堅凝,方可使至純血液生生不息,遍走周身,榮筋養肉,使形體堅固,并會合真氣,凝煉五臟精血,而至增壽百年,并于十二周天之中,奪靈丹之精氣,增一甲子吐吶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