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引火歸元,吐故納新,調合陰陽,返虛入渾,這四步功夫,其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引火歸元,火即氣也,因氣具發散上升之象,從而五行應火。
凝神調息,息調而神凝,神定息凝,一時之間,龍虎交泰,將身中散亂之氣,調御純一,真氣凝一,方能隨呼吸,自行歸入中宮玄竅。
此竅非上中下三丹田,亦非周身百穴,乃是身體正中一個虛無窟子,此竅無邊傍,無內外,無前無后,無長無短,無闊狹,無深淺,無大小,無東西南北之分,無青紅黑白之別,不著物,不泥象,不增減,無新無舊,無欠無余,在人身之中,為神氣之根。
人之中,通乎天地之中,故能盜天地之神氣,以為神氣;天地萬物之中,通乎人之中,故能盜人之神氣,而使之有生老病死,茍善養之則人可位天地、育萬物,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
道家又稱它命蒂靈根,真元氣海,玄牝之門,黃庭,玄關一竅,中黃宮,佛家稱它金剛圈,般若海,三摩地,種種異名,皆說此竅。
凡凝元,結丹,煉胎,脫胎,種種功夫,俱在此處運行。
息息入玄竅,氣氣任天然,如母體懷孕,嬰兒在腹內呼吸一般,正是吐故納新,積聚元氣,氣聚之逾多,精神益加健旺,但氣不煉,便有走失耗散之危,故而此時須以神為火,以息為風,風吹火旺,火候分明,煉得元氣聚斂,復歸本命,而化元精,動則名真火,靜則為真水。
旁門正宗,各家各派,煉氣功夫層次高低,便由此開始,
精即氣聚,氣即是精,凝成一塊,正是陰中有陽,實中有虛,此正是吐故納新之功。
而元精久積,如不能上補泥丸髓海,形質不得久存,須身耐寒暑方為長生之基,鼎爐法身之功,不可小也,當此時,以神御氣,運氣起火,陰中陽顯,行任督故道,此道人之生也,便極通達,但為七情六欲之火燒灼,血髓干枯,濁氣擁堵,而至不能通暢。
當此時真氣行此道,一撞而上三關,凝血髓去濁氣,而至泥丸,補髓海,養元神,正是以氣養神,使神不散,當時靈光喚發,自運天然火候,使真氣陽極生陰,再化陰中含陽之象,復化寒精靈液下降,混合五臟真氣,及至復返而至中宮玄竅,名曰還丹,還丹入中宮玄竅,再經火候溫養凝煉,由循環往復,此精越煉越凝,精化為珠。
至于返虛入渾,乃是精百煉百凝,凝煉之極,而至陰中陽實,要化純陰之象,但此時反而物極必反,純陰之中,又生出少陽之氣,入尾閭,升夾脊而至二陽,過玉枕,便是三陽,三陽開泰,萬物群生。
彼時氣入神中,好似大日高懸,天日之光,照破萬古長夜,又好似天地開辟,五太衍生,俱氣為形,從此神光永照,日夜朗徹,而不復昏沉之景,當此時,元神吞吐,再行一火候,又是陽極生陰之刻,神中生液,陰中含陽,復又還丹,歸入中宮玄竅,火候溫養,若是如此修煉不錯,便似珠化為汞,元丹便成。
若是是再行結胎功,泥丸九宮走遍,元神下降至中宮玄竅,以神合氣,便似汞變為砂,正是元胎成就,散仙功果。
若是再行脫胎功夫,神氣化一,便似砂變為金,乃曰金丹,金者堅固,丹者純一,正是地仙功果。
再說張元,隨著吐吶深深,片刻之后,五臟之氣,龍虎交泰,再以他元神主持,漸漸已調煉歸一,身中氣機安定,勁力充盈之感,漸而無蹤,正是已然引火歸元,氣入身中玄竅
待到引火歸元完畢之后,張元心知這六陰換肉營陰已畢,要行六陽換骨養陽之舉,正欲起火,照往日一般,運動周天之功。
忽地心內有感,靈機一動,暗道:“前日因靈丹煉成,正是子后之時,又因急于試驗此靈丹功效,以至時不對候,不曾運用那乾元九陽神功,反以前悟陰陽調合之功,運行周天,六陰換肉,每次周天行罷,還丹溫養已畢,還是時不對候。
雖然也得靈丹之藥效,和其中精氣,助長我本身功力,將我那天庭宮打通。
但神氣雖然堅凝,元神已至能離體出竅,但到底未用那返虛入渾的功夫,元神雖凝不靈,真元也差火候,轉不如我那乾天九陽之功煉的好,此回六陰之數已全,換肉已畢,正好到了戌時,應了我那乾天玄功運化之時,豈不絕妙,何故舍大卻小,不用這上乘玄功?”
想罷不由暗笑自己見獵心喜,性子太急,不然若用那乾天九陽玄功,非但這十二周天之內能將元神凝煉,打通天庭宮,更可使元神煉的逾靈,真元煉的逾凝,能于以后,少用不少功夫了。
心中念罷,便將前用之法舍棄,轉用乾元九陽神功的起手功夫。
頓時神光內存中宮玄竅,吐吶調合真元,直至中宮玄竅之中,瑞氣翻滾,金珠含光,真火已動,便即起火運功,火逼氣行。
就在這行氣開始之后,忽見張元面上眉頭微蹙,轉瞬又復面上平靜如常,而后又過了幾息,周身肌膚,竟泛出絲絲細汗,而后又過了片刻,面色一下又變得通紅無比,好似要滴出血來一般,頭上更有絲絲白氣冒出,如此過了片刻,方才血色白氣全消,張元又復原貌。
若論張元此時法身功行,已到寒暑不侵的地步,本不致于如此。
卻因這太一元精丹藥力隨血入髓,再以真火助長發散而至此象。
原來當那真氣運行,入下丹田,走會陰,而后到尾閭穴時,這真氣一到尾閭穴,盤旋幾圈,張元忽覺大椎脊骨之中,酸癢之極,一時之間,好似萬千螞蟻在內中爬一樣,當時雖有預見,但是到底猝不及防,不由面露一點顏色,但好在定力深厚,轉眼已能收攝心神,不曾元神失御,仍可運用玄功。
及至到了那夾脊,已真氣逾加凝煉,酸癢之感已無,忽又覺周身如似火發,奇熱如焚,唯有心頭尚有一點涼意,當時便覺周身有汗出之象。
待到了玉枕穴生死玄關,忽一那酸癢與奇熱之力交加,更覺痛苦非常。
等到入了泥丸,以玄功運化,真氣復化太陽流珠,寒精靈液,下還五臟,方才覺周身清涼,如沐春風,再無酸癢,奇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