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內景之中,此處還是那么光明空曠,除了那元神靈光,劍丸靈魄與紫火丹雷,五行一氣法的符篆真形之外,再無其它。
“這兩道法術到底也是旁門法術,此時也不堪大用了,以后有功夫了,也一并廢了吧”
心頭閃過此念,張元隨即在心內默誦經文,便見無數金色古文與五顏六色的符篆浮現一一自靈臺內景中憑空化現。
正是太虛五行無量遁法,與天蟬無相隱身之法。
只見那太虛五行無量遁法,篇幅極長,符篆共有三百六十五個,正合周天之數,更有許多古文注解。而那天蟬無相隱身之法,倒是除了那道蟬形根本符篆外,注解只有百字。
張元心知,那太虛五行遁法,由淺而深,取精用宏,具體而微,皆因天地之氣,一動一靜便為一陰一陽,陰交陽合又復化為五行,又隨天時變化,五行也隨之變化,生化無窮,便是那三百六十五個符篆,實也不能將其全部包羅,只是此中玄機,非天仙不能盡知,又不能全用文字描述出來,后輩之人,若想完全參透明悟,實是妄想,但又有幾人能是天仙,故而仙真傳授,取其大概,但宏而精深,再加注解,為其略講五行變化,使人入門,少走了許多彎路。
而那天蟬無相隱身之法,卻是公孫靈祖師,天仙成就之時,神游太虛,無意之中,窺見由太虛精氣化生而成的神物天蟬,此天蟬非虛非實,似有似無,若存若亡,不可思議,祖師后來參悟其中玄妙,化成一道符篆,其變化不多,甚至是說只有一種變化,便是無我無相,修成后即能隱身潛形,連聲音也可隱去,不畏各派照形顯影之寶,又能顛倒陰陽,變化萬千,多高功力也占算不出自身因果行蹤,在各玄門正宗之中,也屬頂流,但修行卻是不易,以自己此時功力,除能照注解照貓畫虎,初步煉成,能隱身匿形外,若想完全煉成,非要達到無我無念從而無形無相之境方可。
只不過此時自己只為取寶兼而防身,能初步運用便可,將來功力漸高,總能精熟,此時也不用去想它。
因有此念,隨即細心觀看沉思,不覺入迷。
……
戊時將至,元神已有感應。
張元回神出定,不由輕笑一聲“哈”,心道:“時間過的真快啊,若不是我心中存了一點念頭,能感外物,不然還不知看到什么時候,怪不得人們常說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凡人為了生存名利,汲汲營營,處處用心,疲備不堪,那能如我一般,深研妙法,留形忘我,無憂無慮,不覺歲月,似此樂趣,真個非凡人所有”
“戊時已到,這五行變化雖然精妙絕倫,讓人嘆為觀止,但根本煉氣功夫卻不能忘了啊”
隨即收拾心情,又用前法,初以吐吶凝煉真元,再行故道,直入靈臺,參九天正陽之妙,運化先天無上真神。
……
歲月匆匆,寒暑幾番來過。
日月轉轉,星辰幾次明稀
久不現人跡的白云山,今日忽有一道金虹自一座無名深谷之中,如龍升九天一般,穿云破霧,直至數百里的高空之上,然后懸空而立。
金虹之中似有一道身影,正是張元,只見其一邊手掐靈訣,一邊念念有詞。
“嗯……”
“太庚山在東南方向,正是這邊”
“走”
話剛說完,金虹忽一轉折,只聽得霹靂一聲雷音,劍光金虹便如流星飛逝一般,往東南方向而去。
原來張元前數月時,已將五遁玄功初步煉成,自到城鎮,尋了鍋盆等用具,在山中采了天麻,黃葵,烏龍藤等草藥,按著師傳熬制成漿,晾曬干躁,制成靈紙,將五遁符篆繪制其上,因為本身功力太差,恐靈符效力不足,為求全功,更分解前師所遺費將近甲子的時間,收攝來的五行真氣,再運四十九日苦功,使火土二行真氣全部運化于靈符之上,共煉成三道五遁靈符,用以抵御大愚上人洞府之中的金水之禁。
昨日靈符煉成,便打坐調元了一日夜,等到真元恢復,到了平時的最好狀態,想著早去早回,便駕劍光,辨明方向,向太庚山飛去。
且說張元苦修三年,功力大進,元神凝煉,連通明堂,洞房,流珠三宮,神思微妙,平日除參悟五遁玄功和天蟬隱身之法外,又兼習得乾元真經中冊記載的上乘煉劍法門,劍術功行與日俱進,今日出山,牛刀小試,劍光已能破開大氣,以雷音之速御劍飛行。
此時劍遁之快與雷音并列,何其迅速,又兼一路無事,飛行一個時辰后,張元算計路程已差不多到了太庚山附近。
因是以前未曾來過,不知是否走對地方,隨即降下云頭,運用法目,極目遠眺,堪察地勢。
過了片刻,見山脈走勢與乾元真經中山河圖象所記載太庚山形象相差無幾,知道算是到對了地方,心中稍定。
再看下方,山川連綿,林木蔥蔥,到處都是密莽荒林,大樹參天,高可數丈,隨著地形高下起伏,一望無際。
心道:“雖然已到了太庚山,不過這太庚山方圓千里,而大愚上人洞府,又處于山中不知名處的萬丈寒潭之中,自己所得真經,只有大略圖象及山中產物,似那隱藏極深之地,卻不能盡知,我又不精通此地地理,想要短時間內找到大愚上人洞府所處之處,卻是不可能,有點難辦啊”
心正思索如何辦時,忽記起乾元真經中記載有一門窺天測地之法,喚作太乙回光顯影之法,能縮萬里之地一切景物,在方寸之間顯現而出,只是此法全憑自身功力,以定視之遠近,以自己當前功行,便用全力,也只能攝取百里之內的山川景象,且自己此時功力太差,能發不能收,憑白要耗不少真氣,卻是個難處。
心中想罷,又看那連綿山川,若是以劍光飛繞全山,費時又久,林木又多,阻隔視線,說不得,費了大力,卻無功而返,豈不是更說不過去。
再說得了法寶之后,還須多年苦煉,方能運用由心,仗之抵御天劫,想到此處,心道:“也罷,此時拼耗一點真氣,早日尋到洞府,得寶回山,早日祭煉,若是不用此法,說不得要在山中搜尋多久,憑白耽誤功夫”
心中想罷,正想施展那太乙回光顯影之法,忽見遠方山中一道淡白精光突現,上沖霄漢。
張元見狀,知道這種異象大多是寶物將出之兆,再要細看卻見那精光倏地收回,一閃而逝,不由心中一奇
心道“自來若是寶物出土,精光沖霄,必沒有這么快就收回的道理,難道是有人煉法不成”
心正猶疑,想到正事要緊,何必去管它呢。
隨即便御劍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