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8章 山中采藥,遇人行法

  • 太乙仙游
  • 天皇上真
  • 3570字
  • 2023-06-19 23:10:07

事已了畢,劍光升天,金光閃現之間,轉眼已到白云山范圍。

此時天色已暗,四外迷蒙,由上空望下,白云山內,只有不少層翠之色,點綴山間,再加月華照地,顯得十分好看。

飛到半途,張元又換為隱身飛行,一路無事,不久便已到了深谷洞府上空。

隨手掐訣,往外一揚,淡淡三色光華連閃,云開霧散,現出深井一般的谷容,張元隨即飛身入內,到了地上,又將上空禁制再次展開,而后走入洞府。

石室還是那么清冷黑暗,但張元卻似回家一般,只覺十分安然。

隨后將那九寒神珠發出,揚手化為一團青白光華,飄飄揚揚升到石室壁頂,將滿室照的幾如白晝。

隨后也不言語,將小乾坤袋拿出,一道白光落到地上,那三尺高的丹爐于中顯現,等到丹爐放好,張元又從袋中取出一個蒲團,放到石床之上,坐了上去,屁股動了幾下,輕笑一聲,果覺舒適不少。

回看室內,只覺好似缺了什么,細一體會,只覺心內好似有一點蕭索之情。

略一思索,不禁面露恍然之色,

心道:“久不與人相交,又逢故友新別,觸動本身天性,舊身情絲,也難怪如此,此時自己雖有點功力,又能收攝心神,但離堪破世緣,還遠著呢,不過還是一凡人,還達不到太上忘情。”

心知此也正常,人本就是群居之物,離群索居,違背天性,雖因修行功妙,自得其樂,但一經紅塵,心念相感,總是讓人牽絆,尤初回山,獨處空閑,心空放松之時,更是如此。

想明此理,便欲排遣,而后凝神于呼吸吐吶之間,一點心緒隨氣之出入,漸漸消磨于無形。

人也到了平日的心境,心內妙樂響起,重喚天真,真神一定,周身安舒泰適,真氣活潑潑的自萌無限生機,人于此境之中,飄飄揚揚,只覺天地寬廣,自在逍遙。

趁此佳境,張元一按元神靈光,隨即靈元吞吐,溝通九寒神珠,以仙傳人寶相合的混元九篆心法,再次祭煉寶珠,以求與元靈相合,等到了煉丹之時,用此寶珠當個鎮洞之寶,防備丹將煉成,丹香四溢之時,鬼怪陰邪之物,得隙即入,前來侵犯。

神光內運,珠光吞吐消漲不停,寶珠內中更是云煙蘊蘊,圍繞內中由張元靈元所化的一點金光,不斷旋轉。

……

翌日,天光微亮。

張元早已起身,到了洞外,尋了處背陰之地,用土遁法術,翻土擇石,修整出一片丈許寬廣的藥田,將那新得的五云芝,種了下去,又取水化云布雨潤澤一番。

眼看那靈藥之根,已與地氣相結,五色云煙自芝蓋上再次散發,不由朗聲一笑。

重又回轉洞內,收了那照洞的九寒神珠,便御氣直飛谷口,穿過三層云霧封鎖,而后直往山間降去。

白云山乃是青州有名的長留山支脈,方圓百里,離人世倒是不遠,也不算什么名山,但其中溝壑極多,崎嶇難行,林木莽莽,極易迷路,中藏虎豹,不是善地,向來人跡不至,不過也因此山中藥材甚多,地氣又好,藥材品質更是不差。

以前張元前身,常在此采藥,地理和草藥所處何方也大都熟識。

再說此回出行,又能凌空步虛,自然更為方便。

落地之后,擇了個方向,一路提氣或飛躍或行走,過了半個時辰,已尋到不少當歸,黃精,葛根,地黃之類補精益氣之物,尤其年份極好,正合煉丹之用。

走走停停,遇藥便采,不久所需藥物,已尋到十之八九。

這時正從山上的一條小路,走到一處十分清幽的小溪澗旁,只見那溪寬有丈許,清澈見底,乃是從五六丈高的半山流出,又從層層如同階梯的巨石上流淌而下,四外林木蒼翠,又高又密,溪邊又有無數磨盤大小長滿青苔的石塊,尤如一片翠綠之中,延伸出一條銀鏈一般,風景如畫,十分好看。

見之美景,不由看了幾眼,隨后蹲下,欲洗凈手中泥土,忽聽得虎嘯空山,戛然而止,但音色卻十分凄厲。

張元雖知因這山間四時如春,便遇大雪,也不凋零,所以草木豐盛,獸類極多,虎豹豺狼毒蛇之物,也不在少數,有的往往相遇,不能并立,見面便即相斗,山中多年,見慣此景,但虎類之物,乃走獸中的翹楚,能使其一擊斃命的極少,如此聲響,心中也暗道:“奇怪”

隨即看向聲音傳來方向,但因左右俱是山壁,也看不到什么,而且聽聲音離此甚遠,張元也無甚好奇心,心中雖奇怪,但也沒想去探尋,隨著雙手洗凈,又抹了把臉,便即起身。

重又運真氣之法,提氣登萍踏草,往遠處走去。

不消片刻,又于那密林之中,行了里許,隨后草木漸稀,眼前一亮,已到一處崖邊,那崖邊正好有一條橫亙兩山,下臨溝壑的天然石拱,寬有尺許,長有數丈,滿覆青苔,不過張元身輕體輕,又運真氣提氣而行,倒是不逾滑下山去。

走上石拱,不由看了看下方,忽見下方山壁向陽的一面上,滿壁濃綠之中,長有不少的彩色草葉,定晴一看,一下認出,是個不常見的奇藥,名喚靈蛇草,雖不如五云芝之類的靈藥,但其汁液正是煉另一種九轉奪命神丹所需,有調合陰陽之效,不由心喜。

隨即又御氣托身,往下降去,到了地頭只見那蛇草生長于崖壁石縫之中,花花綠綠,有好大一叢,那靈蛇草,一莖三葉,莖有三節,葉有尺許,尤如蛇形,此草之名,便由此而來,上更點綴許多黃白黑綠紅粉紫各色的斑點,看著給人一種不適之感,葉片更是十分肥大。

張元計算分量,心喜道:“好運道,若全部采下,配合自己所采七元紫蘇上那紫辟邪,再加前得十幾種靈藥,能煉不少解除百毒,起死回生的九轉奪命神丹。”

正欲采摘,手剛探出,便見一道銀光,自草叢中飛撲而出,向張元迎面而來,事出突然,再加那銀光速度快的不及眨眼,距離又近,不過尺許。

張元剛發覺,那銀光已快到面上,還沒想到使用劍光護身,已本能地應手反應,一把抓住那銀光尾部,剛看清是個蛇,不料那蛇受激,張口便有兩條晶線射向張元,張元見狀,抓蛇往外一甩,同時護身真氣一震,將那兩道銀線迫開,那蛇隨張元用勁一甩,當時便骨節盡斷而死,軟趴趴的被張元拿在手中,而那兩道晶線,被真氣反震,化為水霧,落到草叢之中。

等到張元回神,拿起湊近一看,只見那蛇長有尺許,寬不過半寸,通體銀色,不過蛇腹處,從頭到尾,有一道極細金線。

如此明顯的特征,張元一下認出那是山間有名毒物,一名銀公子,又名金線郎,蛇毒不須見血,便可侵入人身,中者立死,但蛇肉卻有滋陰壯陽之效,尤其蛇膽入藥,能治脫陽脫陰將死之癥。

但因此蛇存身之地,大多在深山,好在崖縫里穿梭,速度又快,凡人遇著必死無疑,有本領的人雖然能制它,但它行蹤不定,身體又小,潛伏山野,遇到時極少,所以世所難求。

一下能得兩種難得的之物,張元心中更有喜意,隨將蛇尸收入袋中,又用玉劍割下許多靈蛇草的葉子,只見切口處,葉肉晶瑩,稍用力一捏,便有點滴晶液流下。

等到將那些葉子全部采好,如法封禁,放入袋中,再看下方溝壑之中,滿布雜草,也無甚可用藥材,張元重又飛身往上方而去。

等過了山頭,又到了一處稍微平坦之地,乃是向北山陰之處,此地樹冠尤如華蓋,遮掩日光,卻顯得天色較暗,一路行走,除遇到幾種猛獸外,又遇到幾樣合用之物,有人參,何首烏之類。

山路曲曲繞繞,有時看到標志,察覺走過了頭,去而又返,再兼又要隨時留心何處有草藥,兩個時辰之后,方將方圓百里,可知之處一一走遍。

等到了一處四面環山,如綠筍一般,挺立當中的孤峰之上,尋到最后一味草藥,煉丹之藥,方才采全。

再看日頭,已快到正午,便準備回去洞府,處理好草藥,便即煉丹。

而后再次隱身飛起,等到身在上空,辨明方向后,忽聽得山中又起虎嘯,一樣音色凄厲,戛然而止,只不過比之前,更為響亮,心知離此不遠,舉目往聲音傳來方向,林遮木擋,也看不見什么東西,不過那聲音傳來的上空,好似有邪煞之氣隱隱而現。

張元不由好奇,便想飛過去看看,是何東西做怪,尤其竟有邪氣,讓人不能安心。

想到便做,隨即御遁直飛事發之處,等到飛行了十幾里,再看下方,邪氣更濃,御遁下降,還沒落地。

便見下方,一個土坡之上,伏著一具和水牛差不多大許多的猛虎,虎身前正有一人,圍繞那虎虎不斷踱步。

等到張元落到離土坡不遠的山崖上,方才看清那人相貌,只見那人披散著一頭黑發,是個中年人相貌,尤其目有異象,瞳仁是個綠色,下巴上留有長髯,面容削瘦,穿著一身短衫黑衣,身高不小,但看露出手足,和胸前皮肉,身形卻十分枯瘦。

觀其氣象,靈光中雖有怨煞之氣,但隱而不發,此雖是殺生之象,不過殺豬宰羊的屠夫也有,比之前遇王寶和何三姑之類,怨氣深沉之輩,倒不算什么,目雖有異象,但配合整體面貌還算方正,也不丑怪若人生厭。

而那人此時面容嚴肅,左手持三尺長劍,右手持一面尺許大的烏黑令牌,牌上繪有朱文符篆,口齒微動,好似在說話,每念一句,便走一步,步頭落下,便用右手令牌一拍左手寶劍的劍柄,那劍的劍尖上便有一道火光射向虎身,而后隨又起步而行。

張元見他所走步伐和那面令牌,也看出點門道,知道那人正在步罡念咒,行的還是以前見過的陰門黑教邪術的小六丁役靈召魂法,心知此法專為取人生魂而用,看這情形,此人分明是在此行法攝取猛虎生魂,而前聽虎嘯之聲,許也是由此而來。

心知此時這虎還未身死,不過等到這小六丁罡步走完,那虎全身精氣被強催匯于生魂之上,再用那面法牌,將其拘役而出,立成一個虎鬼,不說用那虎鬼害人與否,就以此法來說,卻已十分惡毒。

眼看下方之人已將這小六丁罡步走完,負劍于身后,正欲以令牌貼在虎額收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长垣县| 三穗县| 博罗县| 芮城县| 北流市| 托里县| 渭源县| 和平区| 灯塔市| 子洲县| 延庆县| 遂溪县| 宁安市| 珲春市| 乡宁县| 个旧市| 大余县| 阿合奇县| 潮安县| 永修县| 顺义区| 仁化县| 乾安县| 古浪县| 江西省| 凤山市| 荥阳市| 泾源县| 徐州市| 罗平县| 南靖县| 楚雄市| 洪洞县| 仁寿县| 呼图壁县| 凤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进贤县| 青浦区|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