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寶物在前,張元心知自入水連用靈符,壓制金水之禁的時間已少說也過半刻,再說出水也須時間,取寶絲毫不可耽擱。
正欲上前,步剛探出。
突然便見滿室金光火光大放,那四周石壁以及那面屏風之上,忽然金蛇狂舞,到處走竄,現(xiàn)無數(shù)龍飛鳳舞,似蟲似鳥,似火似電的符篆之形,其上金光流轉(zhuǎn),耀眼生纈,似是蓄勢待發(fā)之狀。
同時只聽得一聲雷震,那身前丹爐之內(nèi),傳來“轟”的一聲,丹爐外壁上立現(xiàn)五色奇光,又一大團赤色火焰,自丹爐周身五孔六竅上沖出,火舌隨著那五色奇光變化,吞吐不休。
兩者原是一瞬間同時而現(xiàn),一時間,洞府之內(nèi),再無清涼之意,反而熱浪滔天,殺機驚人
此景一出,張元腳尚在半空,見之便覺心內(nèi)一顫,元神更是瘋狂示警。
頓時只覺后背一股涼意,伴隨著一個激靈,直沖靈臺,全身汗毛直立,額頭更是不自覺的現(xiàn)出冷汗,臉色也變的極為蒼白。
心中大驚,暗道:“不妙”
未及仔細思考,感到自己元神如此示警,前所未有,連忙將腳收回,同時金霞護身,身劍合一,急往后飛身退去,直退到那洞水分隔的水幕之處。
方見洞內(nèi)靈光又一同全隱,變成如剛來的樣子。
原來大愚上人昔年因知地仙劫下,強敵環(huán)伺,強渡劫數(shù),毫無生機,便算計轉(zhuǎn)世重修,一來辟過應有人劫,一來再固根基,使那地仙劫來時,能好受些。
在轉(zhuǎn)世之前,尋到此地,覺的荒山孤僻,無人到此,不比自己現(xiàn)在的洞府,景物靈秀,又有天然地利,正合自己施為。
所以便在此處,開辟了一座別府,設下重重禁法,等到劫數(shù)將來之時,便來此處,將本身道書法寶封禁,隨后安然坐化,元神轉(zhuǎn)世,投胎去了。
但上人雖然轉(zhuǎn)劫,本洞卻遺留有上人歷經(jīng)千年修煉,早以脫胎換骨的地仙法體,修道人元神若附其上,以此地仙法體爐鼎之好,能省數(shù)百年修煉之功,更有諸般法寶靈丹,多年費盡心力而成,封存此處,更是為了轉(zhuǎn)劫回歸,元神重新附體,再次重生而用。
似此珍貴之物存于洞中,上人早防備有人制住金水之禁,從而讓人入了洞內(nèi),盜取法寶,法體,所以除潭中金水之禁外,洞內(nèi)尚設有極歷害的神火風雷禁法。
幸虧張元機警,見勢不對,并未仗本身法力飛劍,強取法寶,否則一經(jīng)入了洞內(nèi)禁制范圍,埋伏立即發(fā)動,現(xiàn)出諸天丙丁神火與九天風雷。
洞內(nèi)除上層法臺,為上人行法,另辟了一條通路,到時往下沉去,到了另一洞中,并無妨礙。
但本洞之內(nèi)所有地方,彼時全部雷火交加,頂上辟水成洞的那顆明珠,也同時炸毀,潭水立即倒灌,將此洞震毀。
到時洞內(nèi)之人,除非有至寶護身方能當時幸免于難,但兩者發(fā)動,神速之極,當入禁圈,便隔絕內(nèi)外,千重雷火之下,出也出不去,且洞府震毀,更有萬丈高山碎石坍塌而下,便是有至寶也只能幸免一時,過后也絕無生路。
張元退至洞口,看見洞中符篆金光,神火之景消失,想起自己莽撞,心中也不由升起后怕之情。
不由暗襯道“本以為大愚上人為守護洞府,只有那外面的金水之禁,沒想到洞內(nèi)也有禁制埋伏,看這情形,分明是九天真?zhèn)骼谆鹬澋淖约阂驗樾愿裨颍X的此行是為求人之寶,就算主人轉(zhuǎn)世,洞內(nèi)無人,飛行入內(nèi),大為失禮,也不恭敬,不曾著急飛入其內(nèi),直取法寶,否則必中洞內(nèi)埋伏,形神俱滅。”
“不過此處洞內(nèi)禁制連連,如此歷害,以自己此時功力,尚且不說,便是修成散仙,也無法抵御,祖師怎會無有提及,我若取寶,怎能到手?”
心中想罷,張元不由愁急,算計時間無多,再不取寶,便困洞內(nèi),進退不得,且自己尚未完全辟谷,若困洞內(nèi),餓也餓死了,急須速走。
想到此處,不由來回踱步,沒想到走了數(shù)步,忽觸靈機,心中想到,自古能成地仙之人,無不法力廣大,自己初入洞內(nèi),禁制并未出現(xiàn),將人殺死,可見上人慈悲,萬事留有一線生機。
洞中屏風之后,又有上人法體,自乾元真經(jīng)中得知,以地仙功力,此法體無殊身外化身,自具功力靈慧,雖本命元神已轉(zhuǎn)世而去,主人為防法體日久通靈,轉(zhuǎn)世之后,必閉了靈竅,使其無法自行復生,種種限制,但法體本身卻也尚存一點靈感。
自己未得主人允許,擅自取寶,先入風雷神火之禁,更是觸了主人禁忌。
再一想上人是前輩仙人,又與祖師有舊。
祖師也未說此洞內(nèi)之禁法,必知自己性情,對于助己之人向來恭敬,不至沖動,自行入伏。
此時看來只說清原委,默祝上人,得主人允許,也許才能真正將寶借動。
心中想罷,也不敢稍有耽擱,覺著反正此時無法取寶,何妨一試心中所想。
隨即澄心,俯身下拜,朗聲開口,說出自己來歷,祖師公孫靈的吩咐,和因劫數(shù)前來取寶,用后必還之事。
說罷,然后俯身跪下,剛一磕頭。
忽聽得,洞內(nèi)似傳來一字之聲
“可”
音甚微小,直如嬰兒言語一般。
但張元此時,凝神靜氣,卻聽的十分清楚。
同時那面屏風之上,又映出一道青光,光中似有一道筆走龍蛇的符篆之形。
張元見此,雖然不知道那符篆有什么用,但是卻知上人此時已有靈應,不由心內(nèi)大喜,隨即起身,像向前走去,果然到了禁法埋伏之地,兩側(cè)石壁,及丹爐俱無動靜,心知可以再次上前了。
直到越過那丹爐,快到法臺,剛想御劍飛身而上,身剛微動,那法臺上突涌起一幢金光,將法臺罩住,同時屏風上映出的那道青光之中符篆之形,光明大放。
見此情形,張元心中不由心中疑惑想道:“此是何意,我不能上前,如何收取法寶”
“嗯……”
“看那符篆在我到了法臺附近,便光芒大放,難道是上人聽了我的言語,特意將那寶珠用法告知,讓我隔空而取,不允許上法臺,那符篆便是寶珠的收發(fā)運用之法不成”
“也許便是如此,法臺乃是洞中根本重地,若我是主人,便是有舊之人,也絕不允許上去,自己不知來人本身性情,萬一來人為了全得法寶,起了貪心,不顧利害,毀了自己法體,豈不可惜”
心中想罷,眼見金光護著法臺,自己根本上不去,那符篆又極像是法寶收發(fā)之法,想著先試再說。
隨即默用玄功,揚手按著那符篆之上流光運動之先后輕重次序,揚手虛畫,好在數(shù)年苦修,功力有了長進,神思靈通,能看出符篆玄機,真氣落下,只覺畫的十分順暢。
幾息之后,便已畫完,然后劍指往上一揚,果見石臺之上,那粒寶珠,涌起一片青白色冷光,自石臺上升起,直投自己而來。
張元見寶珠投來,光華大放,因恐珠光極寒,空手而接,傷著自己,忙真氣透體而出,用乾元真經(jīng)中所記載的五行大收攝法隔空揚起一片金霞,將珠裹住,隔空收下,也不撤法,放入袋中。
張元卻不知自己小心太過,那收發(fā)靈符,一經(jīng)運用,寶珠便與使用之人,有了感應,雖不能由心運用,但珠上寒光卻也傷敵不傷己
眼見法寶已得,洞外壓制金水之禁的五行靈符,效力將失,張元隨即俯身再拜,旋即駕馭劍光,直往洞外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