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終得五云芝
- 太乙仙游
- 天皇上真
- 3766字
- 2023-06-04 00:11:38
出洞之后,張元又行了十余里。地形忽地由寬變窄。
只見兩側山崖,比之前的更為陡峭,筆直的立在峽谷兩側,連一點斜坡也無,兩側相對寬不過丈許。
云霧之下的崖壁,只有上面垂下萬道藤蘿及無數花草小樹青苔點綴其上,好似一片濃綠直展上去,看起來其滑如油,莫可攀附。
抬頭再望上方崇高峰頭之處,更有一些松柏古木,十分巨大,兩兩虬結,呈現合攏之狀,只見樹葉縫隙之中,尚有一線日光,但谷中云霧自半空盤旋,日光不照,使這段峽谷,更為幽暗。
見此情景張元不由心道:“虧的自己煉成飛劍,能御空飛行。不然,兩側山崖連個落腳的地方也無,下方又是極深的水流,便是以前會點乘云之法,也是難以在此尋找靈藥,若是凡人,就算能排除萬難,偶來此地,多好的功夫,也絕立不住身。”
心知南荒縱橫幾十萬里,地形真個廣大,南北有十六萬千三千五百七十一里,東西有十九萬五千六百二十三里,北接神州九州中的云陽二州,西接婆羅州,南到南海,東到伊川流域萬島,似此時采藥之處,還在外圍之地,再過千里,路過高聳入云的鎖云山,盤龍嶺,才是真正的蠻荒化外之地。
雖然多有仙宅靈窟,秀麗之所,但險峻之地,危難之處,卻是更多,比之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有許多在中土存身不住的邪派魔教中人,在彼修煉,若不是法力真高,極易為人所害。
心中一邊想著,一邊駕光飛行,打量著兩側靈光所照之地,搜尋靈藥,又因前遇怪物,更是十分謹慎。
似此又飛了十余里,還是無有靈藥五云芝蹤跡,倒是采了幾株生長于卑濕之地的草藥,雖不是靈藥之屬,但都十分少見。
又飛行了一陣,忽見前方,兩側崖壁合擾,自峰頂百十丈之下,連成一體,似一個深巷一般,下段卻形成一個石洞,萬丈洪波流入其中,但尚離洞頂有丈許,試著飛身靠近洞口一看,只見那石洞極深,估計有三四里,但在遠方竟能看見亮光,見此情景,心道:“似此已行了將近百里,這石洞兩頭皆通,又見光亮,難道是出了這峽谷所在之地,又到了個平地之上不成?”
心中想罷,也覺可能,因恐那石洞之中,又藏有什么怪物,不欲惹事,便駕劍光,向空飛去。
人到空中,隨后便往峽谷出口方向飛去,飛了三四里,忽見峰頭直降,眼前所見乃是一個十分廣大約有二三十里方圓的一個盆地,四面俱是連崖疊嶂,環拱若城,高可排天,內外隔絕,無路可通。
自張元所來的方向,只見一條白龍一般,自千丈石壁之中洞穿而下,流到下方。
那一片盆地,此時當中的一大片士地已被山洪淹沒,成了一個大湖蕩。
許多大樹,只剩樹梢露出水面,如水草一般,迎著微風搖曳。平濤百頃,閃繪起一片縠紋,被朝陽一照,宛若金鱗,襯著碧天云影,浮光悠悠。
而高于湖面的山脊向四外伸展,上面卻是大片森林,黑壓壓把地面蓋住。
張元見此情景,不由心道:“若論靈藥,俱秉天地五行陰陽之氣而生,未有靈智,卻有本能,天生便能吐吶靈氣,由天時運轉和它自具的奇能,將那靈氣與本身形體化合為一,一方面增它藥性,用以對治肉身之疾,一方面那靈氣凝而不散,不論生吃或煉成丹藥,服了之后,便如同修道人,平日吐吶,聚氣凝元一般,增長本身元氣。
又因那靈藥的靈氣凝而不散,多有異象,好些常人也能看見,何況修道之人。
便是無有異象,若是在空曠之地,無有阻擋,那善于望氣的修道人,一看便知,若是煉成一雙能透視山石云霧的神目,便是潛藏多深,俱可被人看清。
此地卑濕陰暗,正是那五云芝性喜之地,又無云霧遮掩靈氣光華,正好任自己施為,若用法眼望氣觀瞧,尋到靈藥,又多了不少機會。”
心中想罷,覺著那靈光所化寶鏡已用不著,維持又費事,隨收了法術,鏡光一散,又重化為一股真氣,張口一吸,收入中宮玄竅。
而后降落劍光,到飛瀑峰頂,運用玄功,氣貫雙眼,施展出仙傳法眼之術,便要觀形望氣,看這地方有無靈藥蹤跡。
隨著手掐靈訣,一按眉心,真氣一到雙眼,便見有兩道亮白精光自張元雙目射出,長有尺許。
往四外一看。
只見盆地內中五色靈光閃現,如同光暈一般,攀附于花草樹木山川之上,卻是那些草木山澤之氣。但都十分散亂,華而不實,毫無靈氣凝結之狀。
面上不由露出悶悶之色。
但想著自己功力尚差,又未用靈液仙丹,洗煉法眼。所用仙法靈明神目初次運用,林木旺盛,遠處看不見,也極尋常,若是到了近處,也許便能看出一點形跡。
“嗯……”
“我雖能身劍合一,御劍化光飛行,但若說飛劍的火候尚未到能大能小,隱現無常,似此密林之中,劍光太大,又極銳利,那些樹木擦著便斷,轉圜不易,憑添阻礙,十分麻煩。
“不過此時真氣凝煉,飛身托跡,也能做到,還是用平地飛身之法吧,雖不如劍光迅速又能防御外敵,但低空游行卻方便了許多。再說自己服了紫辟邪,已不怕瘴氣之類的東西,如此行事,再好沒有。”
心中想罷也覺合適,隨即收了劍光,外宣真氣,只見一層祥光自衣外涌現,托著張元身軀,飛身而起,往四外山崖上飛去。
等到由那側方,最高處林木樹冠之中降落之后,便見那密林之中,樹干最細小的也都成抱,那最大的何止十抱。多半駢生叢立,擠成一堆。偶有空曠之處,上面也被繁枝虬結,又密又厚,幾乎不見日光。
又有許多灰白瘴氣,如同浮云一般,東一團西一團,隨風飄浮。
而那山壁雖然高聳,但卻有個緩度,半不十分陡峭,而且所過之處,雖有松柏,但多是桃杏梨李之樹,樹上此時結有不少新鮮野果,飛身靠近,隨手摘了一個杏子,吃將下去,只覺十分甘甜。
吐出杏核,再看下方地上積了厚厚的一層黑色腐泥落葉,還有無數瓜果落在地上,半缺半腐。想是成熟之后,無人采摘,自己落下,又兼此地濕熱郁蒸,日久年深方才郁積而成。
看了幾眼,便照著原來的想法,浮空飛行,在那崖壁上下,或升或降,似游蛇一般,四處亂竄,仗著服過紫辟邪,林中瘴氣毒煙,也無妨礙。
偶有一些蚊蟻,迎面而來,便用幾道雷火燒死,或遇一些毒蛇盤在那古樹之上,突然暴起,便即揮劍斬斷,倒也沒遇到什么太大危險。
如此行了十余里,已快將這盆地繞了一圈。
這時剛處置了一條丈許長短,五彩斑斕的毒蛇。
忽然看見在上方崖壁之中,有五色奇光閃耀,十分凝煉,以法眼觀之,更是燦若明珠。
張元心頭一喜,料想如此靈光,就算不是五云芝,也是個其它靈藥,當即飛身向上。
到了上頭,光色更是清晰,只見那地方乃是半空中崖壁的內凹形成的洞穴,四外又有大樹遮掩,十分隱秘,若不是張元斬蛇之后,所望之處,正巧是個空隙之處,恐怕也會一不小心就錯過。
洞內有三四丈方圓,滿布高可及人的雜草泥土,并生長著一個粗若雙人合抱,高有數丈的桃樹,葉繁枝茂,樹上更墜有許多發紅桃實,看起來已經成熟。
而在雜草擁護的樹根處,一眼望去,便見有七八個拳頭大小,形若菌芝的紫黑之物。且周圍更有五色煙氣環繞,縱隔雜草,也十分顯眼,正是自己追尋多時的五云芝。
多年想見之物,沒想到短時間內就已尋到,張元面上不由露出欣喜之容。
心中喜道:“沒想到自己真的想法無差,那處峽谷長有靈草,必是地氣所鐘之處,順著山勢而來,果然另有靈穴所結之處。”
正欲飛入洞中,忽見洞內泥土雜草飛濺,一條黑色身影,以極快速度,正直沖自己而來。
張元心知靈物存結之處,必有精怪守護,心有成見,也不慌亂。
隨即掣動劍光,一團金光,立由身側而現,照得滿洞皆明,如同星丸一般,對著那黑影直飛而去,隨后便見那團金光由圓化長,一道金虹過處,直將那黑影斜剖兩半,當時大片腥血飛濺,而那殘尸斷肢,余勢不減,似兩條黑光一般,向洞中張元飛來。
張元心念一動,便見劍光長龍一般飛到身前,化為丈許寬廣的一片金霞,將那殘尸擋住,落到身前。
湊近一看,只見那黑影當頭已化為兩半,好些地方又被劍光粉碎成泥,不過依希能看清那是一條黑色蠎蛇,長有丈許,那頭有水桶粗細,與別的毒蟒長短雖差不多少,但頭卻大了不少。
料想是此盆地中的蛇王,因這崖壁石穴,乃是靈氣聚集之地,地氣所經之處,又十分陰暗潮濕,是個極適合蛇類存身之地,被它占了此處。
自己一入,便被發覺,這才暴起。
可喜這五云芝,不知是何原因,竟未被那毒蟒全部吞吃,真個再好沒有。
隨即飛身向著那桃樹走去,等到了地頭,忽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之氣。
再湊近一看,那五靈芝有八株,但有五株,雖有靈氣,但火候未到,尚未成熟。
見此一下明了前因后果。
心道:“卻是我忘了,這五云芝,別名醉龍草,與別的靈芝不同,十年開花,十年生長,十年成熟,要三十年才能合用,成熟之后,自發五彩云煙環繞周身,香氣凝而不散,非到近前,不能聞到。未成熟之前,與別的芝草并無二致。
人獸若服了,固然補血還精,益壽廷年,但若是蛇蟒蛟龍一類的動物,服了除得補益外,卻還要昏睡數年。
那蛇王,必是因恐服了那幾支成熟的五云芝后,就要沉睡,到時若是別的蟒獸到來,雖然它沉眠于泥土之中,類若身死,但不怕被發現,所以并無妨礙,只是它貪心甚重,不欲自身沉眠之后,剩余靈藥再熟,為它物所食。
便想著全部成熟之后,再一口全吞下,好安然沉眠,得此補益,不想被自己捷足先登,反而它一朝身死。”
“嗯……?”
“如此想來,以前原身所得五云芝,不是守護它的靈獸死了,便是服了之后,找隱秘之地沉睡,方讓原身撿了剩下的幾個便宜。”
“也對,那時找到那五云芝時,已有幾個已連根而斷,正是此理。”
“這幾株未成熟的五云芝,此次也可帶回。我那洞府也是個靈穴,等到回去正好開辟個苗圃,將其移栽上去,豈不更妙。而且只要根未斷,仍可重新生長。”
心中想著,已同時動手,用玉劍將那幾株五云芝,全部連根挖起,放入盒內。
等到收拾完畢,拍了拍沾了些泥土雙手,輕聲笑道:“這次沒白來,該回去了。”
隨即便化一道金光,直入九天,往白云山方向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