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bào)

會(huì)員
梁思成注釋《營(yíng)造法式》
(宋)李誡著 梁思成注釋 著
更新時(shí)間:2023-01-29 18:24:54
開(kāi)會(huì)員,本書(shū)免費(fèi)讀 >
最新章節(jié):
文后內(nèi)容
一本讓華夏民族屢屢從廢墟重建文明的“天書(shū)”。宋朝是中國(guó)文化的極點(diǎn),宋朝建筑學(xué)集大成者《營(yíng)造法式》,被史家稱為“天書(shū)”。一方面指其難懂,二方面喻指讀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從父親梁?jiǎn)⒊帿@贈(zèng)此書(shū),發(fā)誓要讀懂并讓別人也能讀懂。本書(shū)完全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釋、解說(shuō)以及手繪圖,并新增全本譯文以及圖文并茂的知識(shí)小鏈接。曾經(jīng)連大學(xué)教授都撓頭難讀的“天書(shū)”,現(xiàn)在人人都能讀懂了。
最新章節(jié)
書(shū)友吧品牌:紫圖
上架時(shí)間:2023-01-29 18:11:06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書(shū)數(shù)字版權(quán)由紫圖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 文后內(nèi)容 更新時(shí)間:2023-01-29 18:24:54
- 大木作制度權(quán)衡尺寸表
- 石作制度權(quán)衡尺寸表
- 玖 權(quán)衡尺寸表
- 諸作等第
- 諸作用膠料例
- 諸作用膠料例
- 通用釘料例
- 用釘數(shù)
- 用釘料例
- 諸作用釘料例
- 卷二十八 諸作用釘料例、諸作用膠料例、諸作等第
- 窯作
- 磚作
- 彩畫(huà)作
- 泥作
- 卷二十七 諸作料例二
- 瓦作
- 竹作
- 大木作 小木作附
- 石作
- 卷二十六 諸作料例一
- 捌 料例
- 窯作
- 磚作
- 彩畫(huà)作
- 泥作
- 瓦作
- 卷二十五 諸作功限二
- 竹作
- 鋸作
- 旋作
- 雕木作
- 卷二十四 諸作功限一
- 壁藏
- 轉(zhuǎn)輪經(jīng)藏
- 卷二十三 小木作功限四
- 壁帳
- 九脊小帳
- 牙腳帳
- 佛道帳
- 卷二十二 小木作功限三
- 牌
- 井亭子
- 棵籠子
- 勾欄 重臺(tái)勾欄、單勾欄
- 叉子
- 拒馬叉子
- 小斗八藻井
- 斗八藻井
- 平棋
- 護(hù)殿閣檐竹網(wǎng)木貼
- 擗簾竿
- 裹栿板
- 栱眼壁板
- 垂魚(yú)、惹草
- 胡梯
- 廊屋照壁板
- 障日板
- 殿閣照壁板
- 堂閣內(nèi)截間格子
- 殿內(nèi)截間格子
- 欄檻勾窗
- 格子門
- 卷二十一 小木作功限二
- 地棚
- 井屋子
- 水槽
- 板引檐
- 露籬
- 隔截橫鈐、立旌
- 照壁屏風(fēng)骨 截間屏風(fēng)骨、四扇屏風(fēng)骨
- 截間板帳
- 板欞窗
- 睒電窗
- 破子欞窗
- 軟門 牙頭護(hù)縫軟門、合板用楅軟門
- 烏頭門
- 板門 獨(dú)扇板門、雙扇板門
- 卷二十 小木作功限一
- 薦拔、抽換柱、栿等功限
- 拆修、挑、拔舍屋功限 飛檐同
- 營(yíng)屋功限 其名件以五寸材為祖計(jì)之
- 望火樓功限
- 跳舍行墻[1]功限
- 常行散屋功限 官府廊屋之類同
- 倉(cāng)廒、庫(kù)屋功限
- 城門道功限 樓臺(tái)鋪?zhàn)鳒?zhǔn)殿閣法
- 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
- 卷十九 大木作功限三
- 樓閣平坐轉(zhuǎn)角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殿閣身內(nèi)轉(zhuǎn)角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殿閣外檐轉(zhuǎn)角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卷十八 大木作功限二
- 鋪?zhàn)髅块g用方桁等數(shù)
- 把頭絞項(xiàng)作每縫用栱、枓等數(shù)
- 枓口跳每縫用栱、枓等數(shù)
- 樓閣平坐補(bǔ)間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殿閣身槽內(nèi)補(bǔ)間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殿閣外檐補(bǔ)間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栱、枓等造作功
- 卷十七 大木作功限一
- 笏頭碣
- 赑屃碑
- 幡竿頰
- 山棚腳石
- 井口石
- 馬臺(tái)
- 水槽
- 卷輂水窗
- 壇
- 流杯渠
- 地栿石
- 門砧限 臥立柣、將軍石、止扉石
- 螭子石
- 單勾欄 重臺(tái)勾欄、望柱
- 踏道
- 殿內(nèi)斗八
- 殿階螭首
- 地面石 壓欄石
- 殿階基
- 角石 角柱
- 柱礎(chǔ)
- 總造作功
- 石作功限
- 供諸作功
- 搬運(yùn)功
- 穿井
- 筑墻
- 筑城
- 筑基
- 總雜功
- 壕寨功限
- 卷十六 壕寨、石作功限
- 柒 功限
- 壘造窯
- 燒變次序
- 青掍瓦 滑石掍、荼土掍[1]
- 琉璃瓦等 炒造黃丹附
- 磚 其名有四:一曰甓,二曰瓴甋,三曰,四曰?[1]。
- 瓦 其名有二:一曰瓦,二曰甍。[1]
- 窯作制度
- 井
- 馬槽
- 馬臺(tái)[1]
- 接甑(zèng)口[1]
- 卷輂河渠口[1]
- 城壁水道[1]
- 露道
- 磚墻
- 須彌坐[1]
- 慢道[1]
- 踏道
- 墻下隔減[1]
- 鋪地面
- 壘階基 其名有四:一曰階,二曰陛,三曰陔,四曰墑
- 用磚[2]
- 磚作制度[1]
- 卷十五 磚作、窯作制度
- 煉桐油
- 雜間裝[1]
- 丹粉刷飾屋舍[1] 黃土刷飾附
- 解綠裝飾屋舍[1] 解綠結(jié)花裝附
- 青綠疊暈棱間裝[1] 三暈帶紅棱間裝附
- 碾玉裝[1]
- 五彩遍裝[1]
- 總制度[2]
- 卷十四 彩畫(huà)作制度[1]
- 壘射垛[1]
- 茶爐
- 釜鑊灶
- 立灶[1] 轉(zhuǎn)煙、直拔
- 畫(huà)壁[1]
- 用泥 其名有四:一曰[1],二曰墐[2],三曰涂,四曰泥。
- 壘墻
- 泥作制度
- 用獸頭等
- 用鴟尾
- 壘屋脊[1]
- 用瓦
- 結(jié)[2]
- 瓦作制度[1]
- 卷十三 瓦作、泥作制度
- 竹笍索[1]
- 障日?等簟
- 地面棋紋簟[1]
- 護(hù)殿檐雀眼網(wǎng)
- 竹柵
- 隔截編道[1]
- 造笆
- 竹作制度[1]
- 就余材
- 抨墨
- 用材植
- 鋸作制度[1]
- 佛道帳上名件
- 照壁板寶床上名件
- 殿堂等雜用名件
- 旋作制度[1]
- 剔地洼葉花[1]
- 起突卷葉花[1]
- 雕插寫生花[1]
- 混作[2]
- 雕作制度
- 卷十二[1] 雕作、旋作、鋸作、竹作制度
- 壁藏
- 轉(zhuǎn)輪經(jīng)藏
- 卷十一 小木作制度六
- 壁帳
- 九脊小帳
- 牙腳帳
- 卷十 小木作制度五
- 佛道帳
- 卷九 小木作制度四
- 牌
- 井亭子[1]
- 棵籠子[1]
- 勾欄[1]
- 叉子[1]
- 拒馬叉子[1]
- 小斗八藻井
- 斗八藻井[1]
- 平棋[1]
- 卷八 小木作制度三
- 護(hù)殿閣檐竹網(wǎng)木貼[1]
- 擗簾竿[1]
- 裹栿板[1]
- 栱眼壁板
- 垂魚(yú)、惹草
- 胡梯[1]
- 廊屋照壁板[1]
- 障日板
- 殿閣照壁板[1]
- 堂閣內(nèi)截間格子[1]
- 殿內(nèi)截間格子[1]
- 欄檻勾窗[1]
- 格子門[1]
- 卷七 小木作制度二
- 地棚[1]
- 井屋子[1]
- 水槽[1]
- 板引檐[1]
- 露籬[1]
- 隔截橫鈐立旌[1]
- 照壁屏風(fēng)骨[1]
- 截間板帳[1]
- 板欞窗
- 睒電窗[1]
- 破子欞窗[1]
- 軟門[1]牙頭護(hù)縫軟門、合板軟門
- 烏頭門[1]
- 板門[1]雙扇板門、獨(dú)扇板門
- 卷六 小木作制度一
- 陸 小木作制度
- 舉折
- 檐
- 椽
- 柎 其名有三:一曰柎,二曰復(fù)棟,三曰替木。
- 搏風(fēng)板 其名有二:一曰榮,二曰搏風(fēng)
- 棟
- 侏儒柱
- 陽(yáng)馬
- 柱 其名有二:一曰楹,二曰柱。
- 闌額
- 梁
- 卷五 大木作制度二
- 平坐
- 總鋪?zhàn)鞔涡?/span>
- 枓
- 爵頭
- 飛昂
- 栱
- 材 其名有三:一曰章,二曰材,三曰方桁。
- 卷四 大木作制度一
- 伍 大木作制度
- 笏頭碣
- 赑屃鰲坐碑
- 幡竿頰
- 山棚腳石
- 井口石
- 馬臺(tái)
- 水槽子
- 卷輂水窗
- 壇
- 流杯渠
- 地栿
- 門砧限
- 螭子石
- 重臺(tái)勾欄
- 踏道
- 殿內(nèi)斗八
- 殿階螭首
- 壓欄石 地面石
- 殿階基
- 角柱
- 角石
- 柱礎(chǔ)
- 造作次序
- 石作制度
- 筑臨水基
- 墻
- 城
- 筑基
- 立基[1]
- 定平
- 取正
- 壕寨制度
- 卷三 壕寨、石作制度
- 肆 壕寨及石作制度
- 總例
- 井
- 磚
- 階
- 彩畫(huà)
- 涂
- 瓦
- 鴟尾
- 露籬
- 槏柱
- 屏風(fēng)
- 拒馬叉子
- 勾欄
- 斗八藻井
- 平棋
- 窗
- 華表
- 烏頭門
- 門
- 舉折
- 檐 余廉切,或作櫩,俗作檐者非是。
- 椽
- 柎
- 搏風(fēng)
- 兩際
- 棟
- 卷二 總釋下
- 斜柱
- 侏儒柱
- 陽(yáng)馬
- 柱
- 梁
- 平坐
- 鋪?zhàn)?/span>
- 枓
- 爵頭
- 飛昂
- 栱
- 材
- 取正
- 定平
- 柱礎(chǔ)
- 墻
- 城
- 臺(tái)榭
- 亭
- 樓
- 殿 堂附
- 闕
- 宮
- 卷一 總釋上
- 叁 總釋、總例
- 總諸作看詳
- 諸作異名
- 舉折
- 墻
- 定平
- 取正
- 定功
- 取徑圍
- 方圓平直
- 《營(yíng)造法式》看詳
- 貳《營(yíng)造法式》看詳
- 札子[1]
- 進(jìn)新修《營(yíng)造法式》序
- 壹 《營(yíng)造法式》序、札子
- 《營(yíng)造法式》注釋序
- 編者前言
- 彩插
- 版權(quán)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quán)信息
- 彩插
- 編者前言
- 《營(yíng)造法式》注釋序
- 壹 《營(yíng)造法式》序、札子
- 進(jìn)新修《營(yíng)造法式》序
- 札子[1]
- 貳《營(yíng)造法式》看詳
- 《營(yíng)造法式》看詳
- 方圓平直
- 取徑圍
- 定功
- 取正
- 定平
- 墻
- 舉折
- 諸作異名
- 總諸作看詳
- 叁 總釋、總例
- 卷一 總釋上
- 宮
- 闕
- 殿 堂附
- 樓
- 亭
- 臺(tái)榭
- 城
- 墻
- 柱礎(chǔ)
- 定平
- 取正
- 材
- 栱
- 飛昂
- 爵頭
- 枓
- 鋪?zhàn)?/span>
- 平坐
- 梁
- 柱
- 陽(yáng)馬
- 侏儒柱
- 斜柱
- 卷二 總釋下
- 棟
- 兩際
- 搏風(fēng)
- 柎
- 椽
- 檐 余廉切,或作櫩,俗作檐者非是。
- 舉折
- 門
- 烏頭門
- 華表
- 窗
- 平棋
- 斗八藻井
- 勾欄
- 拒馬叉子
- 屏風(fēng)
- 槏柱
- 露籬
- 鴟尾
- 瓦
- 涂
- 彩畫(huà)
- 階
- 磚
- 井
- 總例
- 肆 壕寨及石作制度
- 卷三 壕寨、石作制度
- 壕寨制度
- 取正
- 定平
- 立基[1]
- 筑基
- 城
- 墻
- 筑臨水基
- 石作制度
- 造作次序
- 柱礎(chǔ)
- 角石
- 角柱
- 殿階基
- 壓欄石 地面石
- 殿階螭首
- 殿內(nèi)斗八
- 踏道
- 重臺(tái)勾欄
- 螭子石
- 門砧限
- 地栿
- 流杯渠
- 壇
- 卷輂水窗
- 水槽子
- 馬臺(tái)
- 井口石
- 山棚腳石
- 幡竿頰
- 赑屃鰲坐碑
- 笏頭碣
- 伍 大木作制度
- 卷四 大木作制度一
- 材 其名有三:一曰章,二曰材,三曰方桁。
- 栱
- 飛昂
- 爵頭
- 枓
- 總鋪?zhàn)鞔涡?/span>
- 平坐
- 卷五 大木作制度二
- 梁
- 闌額
- 柱 其名有二:一曰楹,二曰柱。
- 陽(yáng)馬
- 侏儒柱
- 棟
- 搏風(fēng)板 其名有二:一曰榮,二曰搏風(fēng)
- 柎 其名有三:一曰柎,二曰復(fù)棟,三曰替木。
- 椽
- 檐
- 舉折
- 陸 小木作制度
- 卷六 小木作制度一
- 板門[1]雙扇板門、獨(dú)扇板門
- 烏頭門[1]
- 軟門[1]牙頭護(hù)縫軟門、合板軟門
- 破子欞窗[1]
- 睒電窗[1]
- 板欞窗
- 截間板帳[1]
- 照壁屏風(fēng)骨[1]
- 隔截橫鈐立旌[1]
- 露籬[1]
- 板引檐[1]
- 水槽[1]
- 井屋子[1]
- 地棚[1]
- 卷七 小木作制度二
- 格子門[1]
- 欄檻勾窗[1]
- 殿內(nèi)截間格子[1]
- 堂閣內(nèi)截間格子[1]
- 殿閣照壁板[1]
- 障日板
- 廊屋照壁板[1]
- 胡梯[1]
- 垂魚(yú)、惹草
- 栱眼壁板
- 裹栿板[1]
- 擗簾竿[1]
- 護(hù)殿閣檐竹網(wǎng)木貼[1]
- 卷八 小木作制度三
- 平棋[1]
- 斗八藻井[1]
- 小斗八藻井
- 拒馬叉子[1]
- 叉子[1]
- 勾欄[1]
- 棵籠子[1]
- 井亭子[1]
- 牌
- 卷九 小木作制度四
- 佛道帳
- 卷十 小木作制度五
- 牙腳帳
- 九脊小帳
- 壁帳
- 卷十一 小木作制度六
- 轉(zhuǎn)輪經(jīng)藏
- 壁藏
- 卷十二[1] 雕作、旋作、鋸作、竹作制度
- 雕作制度
- 混作[2]
- 雕插寫生花[1]
- 起突卷葉花[1]
- 剔地洼葉花[1]
- 旋作制度[1]
- 殿堂等雜用名件
- 照壁板寶床上名件
- 佛道帳上名件
- 鋸作制度[1]
- 用材植
- 抨墨
- 就余材
- 竹作制度[1]
- 造笆
- 隔截編道[1]
- 竹柵
- 護(hù)殿檐雀眼網(wǎng)
- 地面棋紋簟[1]
- 障日?等簟
- 竹笍索[1]
- 卷十三 瓦作、泥作制度
- 瓦作制度[1]
- 結(jié)[2]
- 用瓦
- 壘屋脊[1]
- 用鴟尾
- 用獸頭等
- 泥作制度
- 壘墻
- 用泥 其名有四:一曰[1],二曰墐[2],三曰涂,四曰泥。
- 畫(huà)壁[1]
- 立灶[1] 轉(zhuǎn)煙、直拔
- 釜鑊灶
- 茶爐
- 壘射垛[1]
- 卷十四 彩畫(huà)作制度[1]
- 總制度[2]
- 五彩遍裝[1]
- 碾玉裝[1]
- 青綠疊暈棱間裝[1] 三暈帶紅棱間裝附
- 解綠裝飾屋舍[1] 解綠結(jié)花裝附
- 丹粉刷飾屋舍[1] 黃土刷飾附
- 雜間裝[1]
- 煉桐油
- 卷十五 磚作、窯作制度
- 磚作制度[1]
- 用磚[2]
- 壘階基 其名有四:一曰階,二曰陛,三曰陔,四曰墑
- 鋪地面
- 墻下隔減[1]
- 踏道
- 慢道[1]
- 須彌坐[1]
- 磚墻
- 露道
- 城壁水道[1]
- 卷輂河渠口[1]
- 接甑(zèng)口[1]
- 馬臺(tái)[1]
- 馬槽
- 井
- 窯作制度
- 瓦 其名有二:一曰瓦,二曰甍。[1]
- 磚 其名有四:一曰甓,二曰瓴甋,三曰,四曰?[1]。
- 琉璃瓦等 炒造黃丹附
- 青掍瓦 滑石掍、荼土掍[1]
- 燒變次序
- 壘造窯
- 柒 功限
- 卷十六 壕寨、石作功限
- 壕寨功限
- 總雜功
- 筑基
- 筑城
- 筑墻
- 穿井
- 搬運(yùn)功
- 供諸作功
- 石作功限
- 總造作功
- 柱礎(chǔ)
- 角石 角柱
- 殿階基
- 地面石 壓欄石
- 殿階螭首
- 殿內(nèi)斗八
- 踏道
- 單勾欄 重臺(tái)勾欄、望柱
- 螭子石
- 門砧限 臥立柣、將軍石、止扉石
- 地栿石
- 流杯渠
- 壇
- 卷輂水窗
- 水槽
- 馬臺(tái)
- 井口石
- 山棚腳石
- 幡竿頰
- 赑屃碑
- 笏頭碣
- 卷十七 大木作功限一
- 栱、枓等造作功
- 殿閣外檐補(bǔ)間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殿閣身槽內(nèi)補(bǔ)間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樓閣平坐補(bǔ)間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枓口跳每縫用栱、枓等數(shù)
- 把頭絞項(xiàng)作每縫用栱、枓等數(shù)
- 鋪?zhàn)髅块g用方桁等數(shù)
- 卷十八 大木作功限二
- 殿閣外檐轉(zhuǎn)角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殿閣身內(nèi)轉(zhuǎn)角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樓閣平坐轉(zhuǎn)角鋪?zhàn)饔脰怼挼葦?shù)
- 卷十九 大木作功限三
- 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
- 城門道功限 樓臺(tái)鋪?zhàn)鳒?zhǔn)殿閣法
- 倉(cāng)廒、庫(kù)屋功限
- 常行散屋功限 官府廊屋之類同
- 跳舍行墻[1]功限
- 望火樓功限
- 營(yíng)屋功限 其名件以五寸材為祖計(jì)之
- 拆修、挑、拔舍屋功限 飛檐同
- 薦拔、抽換柱、栿等功限
- 卷二十 小木作功限一
- 板門 獨(dú)扇板門、雙扇板門
- 烏頭門
- 軟門 牙頭護(hù)縫軟門、合板用楅軟門
- 破子欞窗
- 睒電窗
- 板欞窗
- 截間板帳
- 照壁屏風(fēng)骨 截間屏風(fēng)骨、四扇屏風(fēng)骨
- 隔截橫鈐、立旌
- 露籬
- 板引檐
- 水槽
- 井屋子
- 地棚
- 卷二十一 小木作功限二
- 格子門
- 欄檻勾窗
- 殿內(nèi)截間格子
- 堂閣內(nèi)截間格子
- 殿閣照壁板
- 障日板
- 廊屋照壁板
- 胡梯
- 垂魚(yú)、惹草
- 栱眼壁板
- 裹栿板
- 擗簾竿
- 護(hù)殿閣檐竹網(wǎng)木貼
- 平棋
- 斗八藻井
- 小斗八藻井
- 拒馬叉子
- 叉子
- 勾欄 重臺(tái)勾欄、單勾欄
- 棵籠子
- 井亭子
- 牌
- 卷二十二 小木作功限三
- 佛道帳
- 牙腳帳
- 九脊小帳
- 壁帳
- 卷二十三 小木作功限四
- 轉(zhuǎn)輪經(jīng)藏
- 壁藏
- 卷二十四 諸作功限一
- 雕木作
- 旋作
- 鋸作
- 竹作
- 卷二十五 諸作功限二
- 瓦作
- 泥作
- 彩畫(huà)作
- 磚作
- 窯作
- 捌 料例
- 卷二十六 諸作料例一
- 石作
- 大木作 小木作附
- 竹作
- 瓦作
- 卷二十七 諸作料例二
- 泥作
- 彩畫(huà)作
- 磚作
- 窯作
- 卷二十八 諸作用釘料例、諸作用膠料例、諸作等第
- 諸作用釘料例
- 用釘料例
- 用釘數(shù)
- 通用釘料例
- 諸作用膠料例
- 諸作用膠料例
- 諸作等第
- 玖 權(quán)衡尺寸表
- 石作制度權(quán)衡尺寸表
- 大木作制度權(quán)衡尺寸表
- 文后內(nèi)容 更新時(shí)間:2023-01-29 18: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