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99章)
倒序
- 封面
- 書名頁
- 版權信息
- 一 家世敘略
- 1.兩位祖先
- 2.東院西院
- 3.父母的婚姻
- 4.家庭革命二人組
- 5.父親追求自立始末
- 二 童年
- 1.兒時瑣憶
- 2.私塾啟蒙
- 3.小學生活
- 三 西行逃難
- 1.告別老宅
- 2.亂世生死
- 3.離別雙親
- 四 九中憶舊
- 1.日常衣食住
- 2.上游民族,下游民族
- 3.兩任校長
- 4.幾位國文老師
- 5.兩位音樂老師
- 6.“老馬”班主任
- 7.課外閱讀
- 8.游泳
- 9.探尋鬼火之謎
- 10.一樁無頭公案
- 11.擾了誰的夢
- 12.對被開除的一種推測
- 五 學會計
- 1.進入計政專修班
- 2.王家坪記事
- 3.又被開除
- 六 當船工
- 1.“長江大學”入學記
- 2.船工日常
- 3.船夫眾生相
- 4.那一夜,月黑風高
- 5.又沒有畢業
- 七 抄公文
- 1.倉庫抄寫員
- 2.工資被騙走
- 3.一次“討債行動”
- 八 銅梁當兵
- 1.軍營生活掠影
- 2.五弟“逃亡”
- 3.“鬧營”被“禁閉”
- 4.多余的報復
- 5.退伍記
- 九 金陵求學
- 1.報農經,學歷史
- 2.課堂學習點滴
- 3.茶會與講座
- 4.課余游樂
- 5.金“男”大,金“女”大
- 一〇 校園民運
- 1.爝火團契
- 2.墻報詩文
- 3.一箱子書
- 4.“中國往何處去”
- 一一 投奔解放區
- 1.離開金大
- 2.奔向光明
- 3.過封鎖線
- 4.進入中大
- 5.新革命碰上舊警察
- 一二 中原大學受訓
- 1.干部與學員
- 2.土炕與窩頭
- 3.一份好墻報
- 4.無緣戰場
- 一三 初到武漢
- 1.南下
- 2.教育調查
- 3.辦學方針之爭
- 4.與華中大學合并
- 5.新中國成立時我家人的心態
- 一四 參加土改
- 1.改造土地,也改造學校
- 2.和平土改的失誤
- 3.一次扭轉偏向的會議
- 4.殺一儆百的效果
- 5.人聲燈影
- 一五 初執教鞭
- 1.登上講臺
- 2.從頭學起,過教學關
- 3.噩夢成真
- 4.我的“教學研究”
- 5.學政治,買資料
- 一六 成家
- 1.進軍科學,墜入愛河
- 2.那時,對政治不敏感
- 3.棉被與臉盆
- 4.廬山蜜月
- 5.感恩吾妻
- 6.家和秘鑰
- 7.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 一七 下放草埠湖
- 1.慷慨激昂奔荒湖
- 2.開生荒,管右派
- 3.洪水猛獸
- 4.災后自救
- 5.災后吃與住
- 6.世界觀問題
- 一八 學術盛會
- 1.放衛星
- 2.下田野
- 3.上北京
- 4.集中修改
- 5.天堂生活
- 一九 借調北京
- 1.想去北大,卻去了文史委
- 2.關于東老
- 3.關門搶救,效果不佳
- 4.行老與蔡端
- 5.同事溥儀
- 二〇 籌建史調會
- 1.參與籌建史調會
- 2.東老談社會歷史調查
- 3.史調會的工作規劃
- 4.流產的調查
- 5.公余研究
- 二一 評李秀成挨批
- 1.我的急就章
- 2.為叛徒辯護,歪曲經典
- 3.在“三不”的日子里
- 4.重返白塔寺
- 二二 “文革”歲月
- 1.大字報
- 2.牛棚
- 3.小女病危
- 4.苦中有樂綠化組
- 5.東風農場
- 6.工農兵學員
- 7.兩個場景,一點啟示
- 二三 借調《歷史研究》
- 1.三個“不適當”
- 2.編輯部與“四人幫”
- 3.業務點滴
- 4.女兒眼疾
- 5.抽煙與愛國主義
- 6.夜宿鏡泊湖
- 二四 主編《辛亥革命史》
- 1.林言椒的建議
- 2.“三結合”寫作班子
- 3.克服“左”的影響
- 4.修改定稿
- 5.成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
- 6.革命性質問題
- 二五 第一次出國訪問
- 1.北山康夫的承諾
- 2.1978年到訪的其他外國學者
- 3.訪美雜記
- 4.從東京到京都
- 二六 兩岸中國學者第一次正式會晤
- 1.“貴地出人才”
- 2.革命性質之爭
- 3.會后余興
- 二七 經營歷史所
- 1.兩度易名
- 2.一個頭、一副肩、一雙腿
- 3.危機與出路
- 二八 馬尼拉之行
- 1.“三天后可拿簽證”
- 2.兩手準備
- 3.柳暗花明
- 4.政局波動的影響
- 二九 出任華師校長
- 1.上任波折
- 2.移毛主席像
- 3.提倡美育逸事
- 4.鄧小平題校名
- 5.“高”與“師”之爭
- 6.國際交流
- 7.不拘一格用人才
- 8.“東半球”與“西半球”
- 9.副校長負責制
- 10.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 三〇 幾種“口述”
- 1.每周兩天做學問?
- 2.不同意的就不執行?
- 三一 海外四年訪學記偶
- 1.請假出國
- 2.吃飯教學兩不誤
- 3.接受榮譽博士學位
- 4.韓國行
- 5.法國行
- 6.夏威夷會議
- 7.滯留日本
- 8.講學臺灣
- 三二 為“南屠”取證
- 1.對日索賠會
- 2.貝德士文獻
- 3.純如之死
- 4.巧遇東史郎
- 5.紀念南京大屠殺60周年東京國際會議
- 6.關西巡回演講
- 整理后記 更新時間:2019-09-30 1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