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5評論第1章 一代名師穿越朱元璋
“面對自己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標突然病逝,朱元璋的心情五味雜陳?!?
“他是一個年邁的父親,更是一位日薄西山的君王?!?
“偌大的大明應該交付到誰的手中,我想,在那幾個月時間里,這個問題是朱元璋揮之不去的夢魘?!?
“經過長達五個月時間的考量,朱元璋最終選擇將江山交托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在歷史的只言片語之中,我們難以揣測朱元璋當時的心情,也難以徹底理解朱元璋復雜的考量?!?
“或許,有朝一日,當我們親自回到那個時代,一切的謎底才會揭曉。”
“好了,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伴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教室里年邁學者的講述也緩緩停止。
他看著朝氣蓬勃的學子陸續走出教室,腦海中不免思索一個問題。
如果朱元璋,在得知歷史走向的情況下,面對復雜的形勢,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可惜,這一切都是假設,朱元璋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怎么可能知曉身后事。
他搖了搖頭,抱著書本,走了一步,忽的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旋轉。
漫天飛舞的紙片,夾雜著一聲聲急促焦急的呼喊聲。
“高老師?高老師!”
他感覺眼皮似乎有千斤重,眼前的世界迅速地模糊下來。
瀕臨死亡之時,他腦海中冒出荒誕的想法。
將自己一生的研究托付給四弟子,這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朱元璋,這就是你當初的困境嗎?
一生的研究尚且如此難以決斷,那么一個國家的未來,又該是如何的難以作出決定?
我想,我能夠窺見你當時幾分心思了。
可惜了,沒時間了……
……
“陛下,陛下?”
焦急,但又不失柔和的呼喚聲在他耳邊響起。
他費力的聽清楚學生口中的字眼,心底忍俊不禁。
這幫學生真會玩,不叫他教授,也不稱呼他為老師,反而叫起了陛下。
他雖然是研究歷史的學者,但只是新中國的普通公民,不是封建王朝的皇帝。
“陛下醒了,陛下醒了,快,傳太醫!”
耳邊的聲音興奮中帶著焦躁,他啞然失笑,渾濁的雙眼緩緩睜開。
眼前模糊的場景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得清晰,垂落的珠簾下,一張半老的面容映入眼簾。
床幃雕龍畫鳳,描著金漆的五爪金龍張牙舞爪,他細細的數了數,足足有九條。
醫院的病床,什么時候也搞這種花樣了?
他萬分不解之時,腦海深處潛藏的記憶猛地涌出,就像是決堤的洪水,洶涌澎湃。
恢弘壯麗的一生就像是一幅畫卷,在他眼前緩緩展開。
他看見家徒四壁,窮途末路;看見父母雙亡,出家為僧;看見畏途巉巖,風霜雪雨;看見起義之火,燎原之勢。
朝堂的詭譎,臣子的異心,君臣頡頏之困,貪腐扼殺之難。
中年喪妻喪孫,晚年喪子,一生悲苦,空坐皇位,孤家寡人。
“這……這……”
他的心神震動,眼前波瀾壯闊的一生,分明和歷史上朱元璋的一生,完全貼合。
現在的科技已經如此發達了?連投影技術都搞得栩栩如生,這簡直就是在眼前發生的事情。
這么大數據的傳輸,就這樣出現在腦海,如果用在教育上,能夠省去多少苦讀的時光?
他正思索之時,幾根手指已經搭上他的手腕,片刻后,有聲音響起。
“啟奏陛下,娘娘,微臣剛才替陛下診脈,脈象平實,陛下并無大礙?!?
“只是陛下心神不定,氣血有虧,這才會倒生昏厥,只要好好調理,就會無虞。”
他側耳傾聽,暗道這幫學生鬼主意真多,為了討他的歡心,竟然還能編排出如此多的花樣。
也對,以他在學術界的地位和身份,想要拜在他門下的學生太多了,有如過江之鯽。
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對學術研究感興趣的,又有多少是沽名釣譽、借著他的地位來謀求好處的,他早已經分不清了。
朱元璋,你也是如此吧,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標突然病逝,你的身邊,一定也有和我學生一樣的人。
鬧劇雖好,但總該有收場的時候。
“別鬧了?!?
他一開口,忽的意識到有些不對,自己的聲音,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還未有時間給他反應,床榻邊貴婦人已經握住了他的手,哭道:“陛下,您要振作啊?!?
“標兒走了,您千萬不能有事,大明一京十四省,還在您的肩頭擔著呢。”
郭惠妃的聲音讓他心神恍惚,眼前的一切太過真實,他忽然意識到,剛才腦海中見到的,并非是最新的科技。
而是一個人,實實在在的一生!
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他頓感信仰崩塌,眸光灰暗下來。
但很快,他又打起精神,穿越并不意味著是虛無縹緲的神學,只是其中的科學原理,尚未被人發現。
他有些艱難的轉動脖子,看著擦拭眼淚的郭惠妃,半晌,沙啞的聲音才問道:“他……什么時候走的?”
郭惠妃哽咽著,只以為朱元璋是悲傷過度,這才忘了,答道:“陛下,是昨日辰時,標兒他……嗚嗚嗚嗚……走了。”
一種難言的悲傷彌漫在他心頭,盡管身體里的靈魂已經換了一個,但這具衰老的身體,依舊能感受到血脈相連的痛楚。
史書記載,朱標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病逝,如今才過去一天。
他深吸一口氣,逐漸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無論是前世德高望重的歷史學教授,還是現如今九五至尊的洪武帝朱元璋,都是為人民服務。
職位不分高低貴賤,即便成了皇帝,他的目標也依舊未變。
既然如此,那便接受這個新身份,依靠這個新身份,在數百年前的大明,做出一份新事業。
一種濃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他心頭涌出,他要讓無數人心中的意難平,讓那段屈辱而悲痛的歷史,徹底的消失。
“扶……咱起來,咱要去看看標兒……”
……
注1:二十五年,丙子,皇太子標薨。(《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