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破舊除弊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來監國
- 吟游滄海
- 2113字
- 2025-03-27 22:06:14
自從朱元璋分封藩王以來,便規定,諸藩王每歲朝覲,不許一時同至,務要一王來朝,還國無虞,信報別王,方許來朝。
像朱棣這樣位居北境邊塞的藩王,更是擁有較大的自主權。
邊境有事,那便可以不用朝覲。
如今朱棣來朝,應天城中居所早已打掃干凈。
他回到居處,將奏本往桌上一扔,隨即癱坐在椅子上,喘著粗氣。
這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如何處置二哥朱樉的罪行,越想越覺得,這就是朱元璋在故意針對他。
尋常百姓家中,尚且少有弟弟處理哥哥的事情,更遑論皇室,簡直是叫他難辦。
但事情難辦也得辦,這是朱元璋交代下來的任務,證明他自身能力的機會。
只是其中抉擇,實在叫他心中難安。
他看向老神在在的姚廣孝,問道:“老和尚,你倒是好,還俗了,又能花街柳巷流連風情了。”
“可苦了我喲,瞧瞧這奏本里寫的什么,二哥犯下的罪行,上千條,看得我觸目驚心?!?
“老爺子給了我三天時間,你說說,我該怎么樣處置,才算是合情合理?”
姚廣孝切入問題的要害,直言不諱:“如何處置,關鍵在于陛下的心意?!?
朱棣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這還用你說,我在殿內就想到了,但問題就在于,老爺子他到底是什么心思?”
“他將這些罪狀都交給我,是讓我秉公處置,還是親親相隱?”
“我現在就是在懸崖上走絲繩,下面是萬丈懸崖,稍有不慎就要跌個粉身碎骨?!?
“唉,你說二哥也真是,在西安就不能干點好事?瞧瞧他做的什么破事,秦王府里美人還能少了,他還去強搶民女!”
“懷胎的女人也不放過,簡直是禽獸行徑,他若不是我二哥,我早把他宰了!”
軍中長大的漢子自然有著自己鐵血無情的一面,朱棣看不慣朱樉所為。
但恰如他所說,朱樉是他的二哥,血濃于水。
如今朱標死了,朱樉這萬年老二搖身一變,直接成了嫡長,身份上更是壓他一頭。
姚廣孝拿過奏本,細細的看了一遍,瘦削的臉上難得露出幾分怒容。
“若是奏本所言為真,殿下這位二哥,的確是罪無可逭?!?
“不殺之,不足以平民憤!”
朱棣嘆息一聲,道:“我知道,老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他連兵士遺孀都不放過,我也心中憤怒?!?
“可眼下的問題并非是律法上的問題,而是老爺子的態度問題?!?
“就像那幫酸腐文人,話說出來冠冕堂皇,可誰知道他們背地里是不是男盜女娼?!?
“我也難啊,怎么就碰上這么個難題,他還是我的二哥,是宗人府的宗人令?!?
“真要算起來,哪里有我處置他的份,只有他拿捏我的份?!?
姚廣孝將心底的憤怒壓下,不讓憤怒過多的影響思緒,他將最近發生的事情全部串在一起,腦海中思緒逐漸清晰。
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朱棣受到身份上的限制,即便是有所猜測,也是惴惴不安。
但他不同,光頭的哪里怕有毛的,頭腦能夠更為理智的做出判斷。
“殿下,老衲將最近在應天發生的事情,全部聯系在一起之后,得出結論,你應當秉公處置此事?!?
“其一,便是這道奏本!”
“從奏本的格式和文采能夠看出,這道奏本并非是文臣所奏,可排除御史言官彈劾?!?
“西安的官員,受秦王影響,也不會有如此膽量,敢于上奏?!?
“御史言官畏懼陛下降罪,不敢上奏,地方官員唯恐禍延己身,更是只做縮頭烏龜。”
“既如此,那便只有是陛下親自下令,著錦衣衛親往查探,這才有此奏本?!?
“其二,‘論同等律’的發表。”
“陛下親設編輯部,自己便是審稿人,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在如此絕對的話語權下,刑部尚書楊靖的文章還能夠發表,說明陛下心中贊同。”
“殿下也看了‘論同等律’,知道其中最大矛頭,便是指向宗室?!?
“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觸碰陛下虎須,還能無罪,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其三,翰林學子下鄉。”
“古語云文人多傲骨,其實便是這幫文人掌握著筆桿子,自然會將自己美化?!?
“實際上,自唐宋后儒學興盛以來,絕大部分文人,都摒棄了孔老二的優良傳統?!?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嬌滴滴好似姑娘,脫離耕種不知民間疾苦更是家常便飯?!?
“如今陛下強令他們下鄉,他們嘴上不說,心底定有怨言,引而不發,也只是等待時機。”
“陛下百年之后,他們勢必卷土重來。”
“文人掌握筆桿子,且不說陛下身后名如何,便是老百姓,也容易被忽悠?!?
“陛下所行,若是得不到百姓支持,便是失敗,故此陛下需要將文人和百姓,徹底隔絕開來?!?
“對于宗室的處置,是其中一種手段,也是立竿見影的手段。”
“人性便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四,時間!”
“殿下難道不覺得,時間太過于湊巧了?”
“你一到應天,風云變幻,編輯部創立,大明新青年報發表‘論同等律’,秦王罪證也都齊備?!?
“老衲觀陛下所發文章,心有所感,如今多方聯系,更是有所猜測?!?
“陛下所行,起碼有一個目的昭然若揭,那便是在殿下身上落子。”
“陛下要殿下,同過往決裂,走在他想要殿下走的道路上?!?
“殿下若是做出陛下想得到的抉擇,此后事情,就如同袁珙所言。”
“若是因循守舊,親親相隱,恐怕無緣大寶?!?
朱棣認真的聽完,頓時陷入沉思。
姚廣孝的話條理清晰,將諸多事件聯系在一起,最終得出推論。
他心中自然是萬分贊同。
觀其言知其行,朱元璋所說所做,已經是言行合一。
他搖擺的目光此刻堅定下來,看著桌上的罪證,點了點頭:
“老和尚你說的沒錯,老爺子這一番行為,銳意進取,絕非固守舊例之人。”
“因循守舊無非是重復大哥的老路,如今大哥走了,我這個做弟弟的,自然要跟隨老爺子的步伐?!?
“破舊除弊,便從我這位二哥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