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百姓呼聲!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來監國
- 吟游滄海
- 2366字
- 2025-04-01 21:50:51
“回來了,坐,陪咱一同吃點。”
朱元璋招呼著楊靖,在后者受寵若驚的目光之下,為他添了一副碗筷。
吃食很簡單,都是地道的農家小炒,并不算精致,但香味撲鼻。
原本朱元璋的伙食并非如此簡單,以大魚大肉為主,主打一個油膩。
朱元璋來之后,對這些大魚大肉深惡痛絕,他雖說不太了解養生,但也知道,這把年紀了一天天這么重油重鹽,心血管肯定是受不了的。
于是乎,在專注于給大明的思想上強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他也將自己的伙食進行了重大的調整。
油膩和重油重鹽悉數取締掉,取而代之的是清淡為主的家常味道。
楊靖看著桌上簡單的四菜一湯,捧著飯碗的手都在顫抖,感激涕零道:“微臣何德何能,能與陛下一同用膳,微臣實在不知如何報答陛下信托之恩。”
“咱不說這些虛的,你為老百姓辦了好事,咱心里歡喜。”
朱元璋已經看過錦衣衛呈上來的奏報,對于西安發生的事情,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眼下,他還是想從楊靖口中聽一聽具體的細節,錦衣衛再怎么神通廣大,也并非是留聲機。
再加之奏報篇幅限制,更多的記錄也是事情重點,并不會逐字逐句的寫下。
畢竟一個人一天所說的話,有九成都是無用的廢話,真要是全部記錄下來,那便是流水賬。
孔圣人一輩子也就那么些金句,尋常人水平遠遠達不到孔子的水平,一輩子能有一兩句金句,那都是燒高香了。
楊靖將碗放下,恭敬的將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明。
他知道朱元璋已經通過錦衣衛的奏報了解清楚事情的過程,因此那些本該是重點的事情,他簡略跳過。
而那些不被記錄或者說很少記錄的百姓言語,他則是詳細的說了出來。
“陛下,微臣走訪鄉間,有老農感激涕零,對微臣言說‘圣上連親兒子都砍了!咱村的張寡婦被秦王擄走,肚里娃都沒了……如今可算有人給咱百姓做主了!’,微臣聽后,五味雜陳。”
“還有那些受害的家屬,更是痛哭流涕,言語之中滿是痛苦,有一老婦人緊抓著微臣的手,哭訴道:‘秦王叫人閹了俺家娃,才九歲就活活疼死!今日剮了他也難解恨!好在蒼天有眼,他終于是遭了報應!’,微臣實在不知如何回答。”
“微臣此番所見所聞,實在引人發醒,深思之后,微臣更加覺得,若是權貴手中的權力不加以限制,勢必會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許許多多的影響。”
“若是手握重權之人一心為民,那便是百姓的福祉,如狄公包公,百姓稱之為青天。”
“可若是手握重權之人只知道驕奢淫逸,一心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必定是苦不堪言,家破人亡。”
楊靖有感而發,猛然間意識到自己似乎是說錯了話,又有些訥訥不言,滿臉都是緊張之色。
伴君如伴虎,誰也不知道朱元璋會不會驟然發難,楊靖沉浸在誅殺惡賊的欣喜之中,猛然發覺,這惡賊,就是朱元璋的兒子。
若是秋后算賬起來,他這個監斬官,豈不是首當其沖?
緊張之際,朱元璋開口了:“你說的不錯,手握重權之人,可以說是把握著成千上萬人的命運。”
“他們一點小小的任性,都會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他們一拍大腿做出來的決定,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對百姓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不論這個手握重權之人,是一顆公心,還是一顆私心,只要他擁有權力,就有可能禍及百姓。”
“這件事情的關鍵,就在于,權力沒有受到應該有的限制!”
朱元璋一番話,雖說簡短,但在楊靖聽來,卻好似是醍醐灌頂。
原本還有些模糊的概念,此刻忽然間就暢通了,零散的思緒,也在一瞬間連貫起來。
他有些振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要對權力進行一定的限制?”
“想法很好,但是現在言之尚早。”
朱元璋的確是想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面,但是這個時代,說這些,太早了點。
出臺《同等律》,為了降低阻力,他將秦王朱樉推出去祭旗。
為的就是告訴天下人,這件事情沒商量,咱連自己的兒子都殺了,你們別想著在道德層面來玩臟的。
正因為如此,《同等律》出臺至今,即便有人心中不滿,但也無法挑刺。
秦王朱樉作惡多端,一條性命換得朱元璋新政策穩穩落地,也算是臨死前做了些功績。
可現如今,若是想要將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的確是為時尚早。
沒有合適的土壤,突然提起,勢必會遭到百官反對,乃至于天下反對。
無論官大官小,沒有誰會希望自己的頭上懸著一把利劍,而且還是一把時刻都可能落下的利劍。
既得利益者是不會愿意將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讓的,勢必會有流血的沖突。
可現在的大明,或者說現在的朱元璋,還無法做到應對天下官員的反對。
至于說歷代都在完善的監察制度,本質上不過是加強皇權的手段,為的是維護家天下的統治。
諸如御史臺、六科給事中、都察院等諸多部門,雖說有限制權力的理念,但缺乏系統性的制衡制約。
故此,還遠遠算不上將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
如今還沒有合適的土壤,朱元璋不是神明,沒有將天下人思想全部統一的能力,只能夠徐徐圖之。
楊靖思索一陣,也點了點頭,他是個聰明人,知道大勢難以違抗,即便是皇帝,也并非全知全能。
不過他提出限制權力這一點,并非是主要目的,所謂以退為進,他也玩了一手心眼子。
“陛下恕罪,是微臣莽撞了,過于異想天開。”
楊靖告罪,繼續道:“近來《大明新青年報》廣受歡迎,可上面的文章,并非是時時都有,影響了報紙的發行。”
“老百姓學識有限,即便絞盡腦汁,也難以成文,但他們并非沒有痛苦,沒有彷徨,沒有對天下的看法!”
“微臣有一個不成熟的建議,是否能夠在《大明新青年報》上增設一個欄目,名為‘百姓呼聲’!”
“在‘百姓呼聲’上,老百姓可以暢所欲言,可以提出建議,可以口誅筆伐。”
“讓那些沒有文化的老百姓,也能夠通過報紙,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天下人,都能夠聽到老百姓的聲音!”
楊靖的眼中閃著熾熱的光,這個念頭,是他在西安走訪民間的時候,突然間冒出來的。
他思考了許久,借著眼下這個機會,滿懷希望的向朱元璋言明。
朱元璋眼神中微微有些驚訝,除去對楊靖所說的驚訝之外,還有對自己所做一切引起的蝴蝶效應的驚訝。
這個世界,在他的影響下,已經開始朝著另一個方向,開始疾馳了。
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不再是踽踽獨行,大明的天下,開始有了一絲火苗,一絲同他有些許類似的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