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這是你想不干就不干的事情?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來監國
- 吟游滄海
- 2153字
- 2025-03-16 21:06:28
他站在那,手臂揮動,唾沫飛濺,一番慷慨激昂。
隨著他的演講,眾人臉上也都現出了憤怒的神色。
是啊,憑什么?
就因為他們來得早?
我們的才情文章,哪一點比不上這些前輩了?
眾人心底都在吶喊,呼喚著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
因為這幫人來得早,所以這臟活累活,就得我們干?
因為這幫人來得早,所以這毫無用處且看不到希望的編修農書,就讓我們上?
這還有天理嗎?
大家都身在翰林院,你來得早,就欺負我,那可不成啊。
你哪點比我強?早出生幾年也算?
那你還死的早呢!
竊竊私語聲在人群中散開,不知為何,即便是最為膽怯的學子,此刻也是眼冒精光,胸中熱血沸騰。
一時間,筆鋒觸紙的沙沙聲不斷。
幾乎是同一刻,眾人都停了筆,紙面上激揚文字,龍飛鳳舞。
將辭信拍在齊德面前,每一個人都昂揚著姿態,推門而出。
不多時,偌大的房間里,只剩下齊德一人,還有昏黃的油燭閃爍著。
“唉,年輕氣盛。”
齊德沒有去看桌上的辭信,他站起身,巡視一圈。
看著各人桌上或多或少難以成文的書寫痕跡,他搖了搖頭。
天賦才情,妙筆文章,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
“之前設想的還是有很大錯誤,僅僅憑借翰林院的人,難以將此事辦成。”
齊德陷入了思索之中,他有些不明白,為何朱元璋會將這件事情交給翰林院來辦。
這里面,下過地種過田的人,屈指可數。
叫翰林學子編修農書,無異于讓田間老農吟詩作對。
“眼下事情做不成,先去問問學士有什么想法。”
……
齊德收拾好東西,將一沓辭信帶在身上,敲開了劉三吾的房門。
見面之后,齊德將事情一五一十的說清楚,嘆道:“學生無能,無法說服眾人,這件事情恐怕是難以成行。”
劉三吾將辭信一張張看了,緊皺的眉頭都快聚在一團,一拍桌子,怒道:“胡鬧!簡直是胡鬧!”
“這是他們不想干就能不干的事情了?一幫蠢材,也不看看現在是什么時候,還這么意氣用事!”
劉三吾心中不禁惶恐,現在可不是太子主政的時候了。
自從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將政務漸漸移交給太子朱標開始,這十年時間里,朝中大部分事務,都是朱標在處理。
朱元璋和朱標共用一套班底,切換自如,銜接自然,大家伙也都見怪不怪,甚至于更希望是朱標處理政務。
畢竟,相對于一言不合大開殺戒的朱元璋,仁德寬厚的朱標顯得十分眉清目秀。
這樣的好日子到了今天,隨著朱標的薨逝,那個男人帶著更為深沉的怒意回來了。
現在坐在上面處理政務的可是朱元璋,那位一言不合大開殺戒的皇帝。
這幫人,難不成腦子被驢踢了,非常之時,還不知道有所收斂嗎?
劉三吾又驚又怒,蒼老的身體忍不住顫抖起來。
這件事情,如果讓朱元璋知曉,他不敢想象這個后果。
深吸一口氣,劉三吾陰沉著臉,道:“這幫蠢材,不知收斂,遲早被他們害死。”
“如今形勢緊張,這件事如果被陛下知曉……”
他說著,忽的停了嘴,片刻后面色更為難看,道:“這么大的動靜,老夫猜測,此事已經被錦衣衛送到陛下的案頭。”
“你我要做好心理準備,迎接陛下的怒火了!”
齊德嘆息道:“是學生無能,未能及時覺察到他們心中的不滿,這才有如此禍事。”
劉三吾搖了搖頭,道:“這不是你的錯,是老夫忽略了很多東西,這些年來,翰林院的風氣,已經變了。”
“人多心雜,各有各的想法和目的,人人都想著辦大事,浮躁得很。”
他腦海中斷斷續續的思路連不起來,心中焦急卻又無可奈何。
兩人沉默一陣,齊德問起黃子澄的事情,道:“學士,既來之則安之,當今之計,也只能盡可能的彌補了。”
“最近幾日都不見子澄兄,學士可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還能怎么樣,無非就是些上不得臺面的小聰明。”
劉三吾手扶著額頭,頗有些頭疼,道:“沒一個省心的,你這邊學子鬧著不做事,他那邊忙著揚名。”
“都是犯忌諱的事情,老夫這脖子涼颼颼的,實在是擔驚受怕。”
齊德若有所思:“學生這邊事情鬧得動靜不小,或許對子澄兄所做的事情有所幫助,多事之秋,錦衣衛也未必能面面俱到。”
“你太小看他們了,這幫鷹犬鼻子比誰都靈,老夫猜測,你的事情,還有黃子澄的事情,現在都在陛下案頭擺著。”
劉三吾苦澀的笑著,點了點桌上的辭信,道:“明日定有結果,你我做好心理準備就是了。”
……
恰如劉三吾所猜測那般,朱元璋案頭上,的確有不少錦衣衛的密報。
特務機構是極為好用的手段,尤其在這個訊息交流不便的時代。
錦衣衛作為朱元璋手中一把利刃,在此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百官的一舉一動,幾乎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當然,錦衣衛并非是神人,也有無法顧及的情況,比如說幾人密聊。
但絕大多數時候,官員的身邊,總會有些意想不到的人,會得知那么些消息。
人老少覺,即便到了深夜,朱元璋也覺得精神頭不錯。
桌案上的密報被他拿在手中,一份份翻開。
他就像是一個窺視者,通過錦衣衛詳實的描述,窺探著官員的一舉一動。
如果是一個有窺探癖的人,此刻他就會得到極大地精神滿足。
可朱元璋沒有,他只是冷靜的翻看著密報上的記錄,思索著接下來該如何去做。
改革不是玩明君游戲,所遇到的事情往往不會有規律,可以說是毫無章法。
他只能夠通過密報中記錄的文字,去推知事件的真相,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
這樣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恰恰是古代皇帝最需要點滿的技能。
從龐大復雜的信息流中,精準的找到真實的那一條,并依據各種蛛絲馬跡,拼湊出事情的額真相。
朱元璋看著有關于翰林院的密報,微微挑眉。
“倒是和咱設想的一樣,這幫讀書人,終于是忍不住開始跳腳了。”
“平靜了幾天,也是時候給這幫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讀書人,一點點小小的震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