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朱棣回京,道衍之思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來監國
- 吟游滄海
- 2108字
- 2025-03-23 21:52:58
“你們三個也要下鄉?”
劉三吾滿臉的古怪之色,瞧著黃觀、張顯宗、吳言信三人。
其他人避如蛇蝎的事情,竟然還會有人上趕著去做?
劉三吾不明白,問道:“你們的才具天賦,在整個翰林院,都極為難得?!?
“尤其是你,黃觀,連中三元的美譽,當初多少人為之驚嘆?!?
“你們都是狀元之才,又在殿試中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編修等官職,理應潛心經典,研究學問。”
“怎么會想著去鄉下農村,同那幫老農一同受苦?”
“他們是沒辦法,只能去,你們不一樣,可要做好考量?!?
吳言信嬉皮笑臉的拱了拱手:“劉學士,這不是要以身作則嗎?”
“種地種的好,能當官誒,這不是天大的好事!”
“憑我們的本事,種上半年地,就回來,還能直接入朝為官,這可是陛下天大的恩典,我們可得抓住機會?!?
張顯宗也附和道:“我們都是窮苦人家出身,這點農活對我們不過是小菜一碟?!?
“同付出的辛苦相比,未來的回報明顯更為豐厚,值得我們去走一趟?!?
劉三吾沉吟片刻,點了點頭,看向黃觀:“你呢?你是當之無愧的狀元郎,只要沉下心在翰林院熬上三年兩載,前途不可限量。”
“你也要去跟著一起胡鬧?”
黃觀正色道:“劉學士,學生并非是胡鬧,而是想要去求證一些東西?!?
“還希望劉學士能夠應允。”
劉三吾有些無奈,不過多勸告,只道:“你們有自己的想法,老夫也不便阻攔。”
“你們三人的出身,老夫都有所了解?!?
“既然寒窗苦讀十數年,才走到如今的位置,何苦要自甘墮落?”
“老夫言盡于此,你們若是堅持要去,明日就跟著一起下鄉吧?!?
黃觀、張顯宗、吳言信三人拱了拱手,道一聲感謝后離開。
見幾人離開,劉三吾眼睛微微一瞇。
他身為翰林學士,翰林院中發生的事情,自然會有所注意。
黃觀、張顯宗、吳言信三人被朱元璋傳召的事情,他已然得知。
傳召之后,三人前后相差之大,實在叫他匪夷所思。
劉三吾不免好奇,這短短的一次傳召,朱元璋到底給他們灌了什么迷魂湯。
能夠讓三個前途無量的狀元之才,竟也心甘情愿的下鄉。
“陛下,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
數日后……
“吁!”
朱棣一拉韁繩,胯下駿馬發出唏律律的響鼻聲,前蹄躍起足有半人高,隨即穩穩地落在地面。
塵灰一時飛揚,隨著風兒飄散。
遠處宏偉的城郭帶著幾分悲涼,掛在城門樓上的白色格外醒目。
朱棣手掌遮擋住刺目的陽光,瞇著眼望著遠處的應天城,頗有些興奮的道:“老和尚,緊趕慢趕,我們終于是到了天子腳下了?!?
他的話音剛落,身后道衍和尚也攬著韁繩過來。
“自從十年前在這里遇見殿下,老衲已經有十年沒有回來過了?!?
“如今舊地重游,老衲心中還有些慌亂,不知殿下感覺如何?”
朱棣手緊抓著韁繩,嗤笑一聲:“有什么好慌的,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老和尚,你是出家人,該看得透生死,你們和尚不是常說什么因果,什么來世?!?
“怎么?臨到頭了,你還害怕了?”
道衍和尚念一聲佛號,反駁道:“不知生焉知死,老衲還有要做的事情沒有做,如果就這樣死了,九泉之下也難以瞑目?!?
“來之前袁施主為殿下起卦,卦象大吉,老衲覺得,此行必行大有收獲。”
“哈!你這老和尚奸猾,為了讓我不拿你這顆腦袋向老爺子請罪,心思倒是不少?!?
朱棣笑瞇瞇的,“老子可不信命,命就該抓到我自己手里?!?
“當年,我隨著徐達大將軍北上,與那幫韃子殺了個來回,手上的刀都快握不住了?!?
“那時候,徐達大將軍告訴我:小崽子,刀就是你的命,刀沒了,命也得沒,拿穩咯!”
“袁珙那番話,騙一騙其他人還行,對我,不管用?!?
“老爺子如果要怪我,要治我的罪,我可要借你的腦袋說事了!”
道衍和尚有些無奈,他是完全不懷疑朱棣說這話的決心。
他心里清楚,朱棣的性格,同那位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簡直如出一轍。
一樣的雄心壯志,一樣的猜忌多疑,還有十足的狠辣和果斷。
北平之時,他便能夠感受到朱棣沸騰的殺心,如果不是這些年的密談建立起了深厚情誼,他連那封信都見不到。
原本,袁珙算命之說,不是給朱棣看的,而是給燕王府上的其他人看的。
但為了保命,為了穩定朱棣的情緒,袁珙這一招棋,他提前動用了。
效果雖然有,但并不多,關鍵還在于他之后同朱棣交鋒時說的一句話:如果陛下真的要治殿下的罪責,無需這么麻煩。殿下莫非忘記秦王之妃鄧氏之故了?
秦王朱樉,正妻是胡元大將王保保的妹妹觀音奴。
但朱樉并不喜歡觀音奴,對其態度十分冷淡,反而格外寵幸側妃鄧氏。
這鄧氏,乃是衛國公鄧愈的女兒,鄧愈勞苦功高,是開國元勛。
在明初,這樣的政治聯姻再正常不過,朱元璋依靠這樣的方式,加深這群老伙計和自己的關系,以此穩定各方局勢。
由于朱樉在封地西安荒淫無道,耽于享樂,甚至有僭越之舉。
再加上他冷落了正妻觀音奴,一味寵信鄧氏,惹得朱元璋不快。
幾次警告無果之后,朱元璋直接下令,將鄧氏處死,斷了朱樉的念想。
道衍舊事重提,便是為提醒朱棣,假如朱元璋是問罪而來,他的腦袋早就裝在盒中了。
盡管如此,朱棣的殺心依舊很重,若不是道衍機智應對,朱棣還真的是捧著人頭前來謝罪。
多年情誼,加上袁珙忽悠,以及道衍本身機智應對,他這才見到應天城門。
至于朱元璋真實的想法,密信上語焉不詳,他未能參悟出太多,只希望這一次會是一件好事。
否則,不僅是他的腦袋要掉,連帶著北平袁珙的腦袋,也得在地上打滾兒。
朱棣嘿嘿笑著,雙腿輕輕地夾了夾馬腹,慢騰騰的往前走。
“來了!老和尚,隨孤,一同面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