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權力也有失靈的時候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來監國
- 吟游滄海
- 2080字
- 2025-03-16 21:05:34
深夜。
翰林院中,燈火通明。
齊德領著十一個翰林學子,忙的焦頭爛額。
編修農書不是一件輕松的活計,雖說有歷朝歷代的農書做資料,可在座諸位,哪一個真正下過地干過活?
歷朝歷代農書上邊有很多東西,他們都還只是粗通皮毛,完全不知該如何搬運到自己的農書上來。
就好比是一個學渣抄課后習題的答案,只知道一通亂抄,絲毫不知道變通。
連課后習題上的“略”字,也能夠抄寫到書本上。
如今,這幫翰林學子的困境,就在于此。
抄抄寫寫的事情他們在行,一筆書法端莊穩重。
可牽涉到具體實踐上的內容,幾人都兩眼一抹黑,實在不知該如何修改。
一字不改的照抄,那擺明了是糊弄朱元璋,恐怕人頭不保。
改動其中的東西,他們又沒有這個能力,萬一改錯了,讓朱元璋發現,這還了得?
忙活到深夜,每個人心里都憋著一股子氣,壓也壓不住,便有人陰陽怪氣的開腔:“要不我們幾個,脫了這身官袍,和那幫泥腿子一樣,先去地里刨兩年食。你們瞧瞧,這書上畫的都是什么玩意兒?彎不彎直不直的,就這東西,能犁地?糊弄鬼呢!”
有人開腔,就像是夜間煙火的引子,陡然引爆了房中沉悶的氣氛,房間里聲音立刻就壓不住了。
“我說也是,圣上體諒百姓,憂國憂民的心我懂,可是老百姓大字不識一個,就是編了農書,能干嘛?”
“我讀書的時候老師總批評我做事想一出是一出,現在看來,大家伙都一樣,這不是開玩笑嘛!”
“之乎者也,圣賢之道,傳了數千年的老規矩了,現在不給用,要用老百姓的大白話?老百姓不也這樣說話,大白話不也還是之乎者也?”
“老百姓能種地,會揮鋤頭,肯賣力,那不就成了?這千百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從來都是如此,有錯嗎?”
“莊稼種到地里,它會自己生長,壓根不用老百姓太多插手,編這部農書,就是揠苗助長!”
眾人你一言我一嘴,逐漸的放肆起來。
坐在上首位置閉目養神的齊德被逐漸喧囂的聲音驚醒。
迷迷糊糊之間,不少難聽的話都涌入他的耳朵。
文人飆臟話,基本不帶什么臟字,可嘲諷意味非常濃郁。
每一句話里,都是對編修農書的排斥和厭惡,乃至于對朱元璋旨意的不理解和不屑。
齊德瞬間就驚醒了,數日不曾閉上的雙眼此刻更加閉不上了。
他站起身來,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都給我閉嘴!”
房間里喧囂聲音猛地一停,眾人目光都集中向齊德,不解中帶著些許挑釁的滋味。
他們都是從各地選來,年紀輕輕就進了翰林院,正是書生意義,血氣方剛的時候。
再加上連日來的壓力積郁下來,每個人心里都憋著一團火,剛開了個宣泄的頭,齊德便要堵上,眾人自然感覺不滿。
有幾人眼神相對,目光流轉間,很快便有學子站了起來,拱了拱手,道:“齊編修,數日時間,我們勞累不已,卻沒有半點成效?!?
“所謂‘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圣人教誨,人人皆知?!?
“而如今,我等圣人子弟,飽讀詩書,本以為是匡扶社稷,保境安民,卻不料枯坐在這里編修農書?!?
“農書前朝已有,不到百余年時間,我認為,遠遠不到要重修的時候?!?
“在此做無用功,我等皆不愿,還請齊編修稟明圣上,收回旨意,與其編修農書,不如輕徭薄賦,讓百姓知道,圣恩浩蕩。”
齊德盯著這個出頭的翰林學子,他對這人有印象,從江蘇來的,在當地有神童之名。
人也非常年輕,不到二十五歲,正是熱血昂揚的時候。
可惜,這番熱血卻是用錯了去處,敢在天子腳下質疑皇帝旨意,真當陛下是泥捏的不成。
還是說,之前多年太子處政的寬容優待,已經讓翰林院這幫蠢材,會錯了意?
齊德不清楚這幫人腦子里到底有什么想法,或許是年輕,或許是沖動,又或許是故意為之。
但眼下苗頭不好,他必須要及時掐滅掉,免得惹火上身。
“還有多少人和他一樣的想法?”
齊德目光掃過眾人,帶著幾分逼視的味道。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快又有幾人站了起來。
剩余的人則是神色各異,目光躲閃,顯然是有賊心沒有賊膽。
齊德將眾人神色看在眼中,慢騰騰的坐下,不急不緩的道:“編修農書,利國利民,我們能有機會參與其中,這是多么大的恩典?!?
“你們本應該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將這部農書編寫出來?!?
“可現在你們看看,自己都是個什么德行?一遇困難,便心生懼意,叫苦連天?!?
“還在這巧言令色,大言炎炎,妄圖編排悱惻圣上旨意,難道真不知國法森嚴嗎?”
“枉你們苦讀圣賢書,那些個道德文章,你們都給讀到哪里去了?”
齊德語氣逐漸的加重,他心里清楚的知道,再這樣僅靠權力的壓制,這幫人非得給他闖出什么簍子來不可。
與其連累到他,還不如先將話挑明了說,給這幫人一個自由選擇的機會。
他一指房門,“你們要走,我不留,寫上一封辭信,便可回原崗去?!?
眾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不多時便有人開始提筆。
旁邊有人提醒:“不要沖動,他是編修,以后給你穿小鞋!”
“呵呵,翰林院可不止一個編修?!?
他故意說的大聲,手中筆揮灑極快,洋洋灑灑很快便是一張紙。
寫完之后,他道:“諸位都是青年才俊,讀的都是圣賢文章,未來要做的也是保境安民的大事,怎能在這里浪費時間?”
“你我為何會在這,做這等苦差事,諸位難道忘了不成?”
“無非就是某些早幾年進來之人,對你我的打壓罷了,憑什么那幫先來的就能欺負我們后來的?”
“他們的才情文章,哪一點比我們強?”
“我們晚幾年進來,就要受這個氣,吃這個虧?”
“既然如此,這差事,我們做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