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你們退一步,咱就進一步
-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來監國
- 吟游滄海
- 2200字
- 2025-03-18 22:08:37
“啟奏陛下,臣以為,涼國公所說,有失偏頗。”
開口的人,是當今文臣之中的扛把子,大明吏部尚書——詹徽!
正兒八經的正二品大員,還是吏部堂官,可謂是位高權重。
更重要的是,詹徽不僅僅是吏部尚書,他身兼兩職,還有一個身份。
都察院左都御史!
兩個如此重要的實權部門,都被他一人拿在手中。
可見詹徽圣眷之濃。
如今,他一開口,頓時就讓劉三吾精神一震。
藍玉一聽詹徽開口,頓時氣急:“老詹,你怎么回事?”
“劉老頭這就是明明白白的不把陛下的旨意放在心上,縱容自己的屬下偷懶?;?,我說的難道有錯嗎?”
“你說我哪里說得不對了,你現在站出來,是要收買人心嗎?”
他言辭犀利,句句都是朝著要害。
不少朝臣一聽這番質疑,都不免神色微變。
藍玉的話雖然糙了點,可是理不糙啊。
精準的把握住了上位者的大忌。
原本還有些希望的劉三吾,此刻心底也惶然起來。
他總感覺,涼國公藍玉,這是要置他于死地。
詹徽不慌不忙,反駁道:“涼國公,現在是在朝堂,你我都是陛下的臣子,上朝的時候,還請稱職務。”
“至于你方才所說,的確有失偏頗,并非是我要為劉學士求情?!?
“劉學士與我只是同朝為官,我與他平日之間并無來往,何談收買人心?”
“更何苦,我受陛下信任,擢升為吏部尚書,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自當盡心竭力輔助陛下,怎會收買人心?”
“涼國公所說雖然有幾分道理,可未免太過于以偏概全,我適才所說,就事論事,絕無半點私心。”
他語氣溫和,三言兩語間就將藍玉的攻擊化解。
不等藍玉再講話,詹徽向朱元璋陳奏,道:“陛下,適才涼國公所說,臣以為,過于偏激了些。”
“翰林院之中,都是有志學子,是天下讀書人中的精英?!?
“他們身上有傲氣,有傲骨,有屬于讀書人的那份錚錚鐵骨,臣以為,是大明的福氣。”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古以來便是讀書人心中所愿?!?
“如今陛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翰林學子,不過是初出茅廬青澀之輩,尚且不懂得什么叫做虛與委蛇,不懂得什么是徐徐圖之,臣以為,這恰恰是他們能干成實事的特質?!?
“涼國公說,翰林院目無尊上,臣以為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更何況,僅僅以為一小撮人,就否決整個翰林院,實為不妥?!?
“難不成,涼國公帳下出了一個逃兵,就能代表,涼國公帳下全都是逃兵不成?”
“如今翰林院中學子眾多,劉學士年事已高,分身乏術,的確有所疏忽錯漏之處?!?
“陛下,臣以為,治劉學士一個不察之罪,并將那一部分學子放還鄉里,永世不得錄用,方為妥帖。”
他不疾不徐的說著,直到朝堂上氣氛逐漸冷卻下來,才說出解決之道。
原本上升為翰林院整體風氣不正的嚴重問題,此刻已經被淡化成了劉三吾失職不察。
甚至于,這個失職不察,還是因為他年事已高,再加之翰林院人多,才造成的。
如此一來,劉三吾的罪名也就弱化了不少,甚至是情有可原。
畢竟,劉三吾今年已經是七十九歲高齡,能夠站在這里,同后輩一起上早朝,殊為不易。
文臣心中都松了一口氣,眼下事情應該是解決了,到這里也就差不多了。
劉三吾心中那塊積壓的大石落下,看向詹徽的目光中,滿是感激。
如果不是詹徽站出來說話,今天他這罪過可就大了。
雖然不至于砍頭,可是罷官免職絕對無法避免。
他一生為官,臨了被灰溜溜的趕出朝堂,實在不是他能接受的事情。
就在大家以為塵埃落定的時候,藍玉不滿的嚷嚷起來:
“你這話說的不對,你們讀書人不都說自己仁義禮智信嗎?”
“怎么就情有可原了?”
“他一把年紀了,管不住自己手底下的人,難不成是陛下的錯?”
“詹徽,你給我解釋解釋,這到底是誰的錯?”
藍玉幾句話的功夫,直接把詹徽架在火上烤。
粗人有粗人的邏輯,藍玉沒聽懂詹徽那長篇大論,可他敏銳的抓住一個重點。
那便是過錯在誰?
這一點,詹徽話里頭語焉不詳,似乎說了,似乎又沒說。
而且,既然劉三吾沒什么大錯,那么這件事情,到底是誰的錯?
那幫聽命行事又心生不滿撂挑子的翰林學子嗎?
領旨之后卻又不加妥善安排布置的劉三吾?
還是布置下編修農書任務的朱元璋呢?
選第一個?
將責任全部推給這幫翰林學子?
犧牲掉這些人,詹徽不在意。
可是,如何才能說通呢?
萬一藍玉打破砂鍋問到底呢?
這罪責并非說想推掉,就能夠推掉的!
如果選第二個。
劉三吾的罪責更深,保底都是罷官免職。
那他之前站出來干嘛呢?
如此一來,他詹徽,堂堂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豈不是成了天大的笑話?
至于第三個?
詹徽還沒這個膽子,敢把責任往朱元璋身上推卸。
面對藍玉突如其來又鞭辟入里的質問,詹徽頓時冷汗涔涔。
他一時訥訥,不知該如何開口。
恰在這時,朱元璋開口了:“劉三吾有罪,罪在治下不嚴,有失察之過?!?
他一句話給這件事情定了性質,算是給出一個處理的輕重程度。
從輕,而非從重。
朱元璋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嚴辦劉三吾。
一個七十九歲的老頭子,區區翰林院學士,還用不著如此陣仗。
“翰林院是大明的人才庫,是國家的未來,咱本以為,翰林院走出來的人,會忠君愛國,勤于國事?!?
“現在看來,翰林院讓咱失望了?!?
詹徽一聽,立刻跪了下來:“臣有罪?!?
其他朝臣也紛紛下跪,山呼海嘯:“臣等有罪!”
劉三吾更是痛哭流涕,道:“老臣未能為陛下管好翰林院,辜負了陛下信賴之恩,老臣有罪,愿革職回鄉,求陛下準許。”
“劉三吾,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朱元璋眼見效果已經達到,順理成章的將舊事重提。
“你們都是大明的肱股之臣,都是咱一手提拔上來的忠臣良臣賢臣?!?
“咱現在有兩件事情,要你們去辦?!?
群臣自無不可,山呼:“請陛下降旨,臣愿披肝瀝膽,報效君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