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
最新章節(jié):
“博雅英華·陳來著作集”后記
本書是《古代宗教與倫理》的姊妹篇。作為一部“春秋思想史”,全書通過對前孔子時代的春秋時期思想文化的具體研究,闡明了春秋時代的文化與西周文化在精神氣質(zhì)上的連續(xù)性,具體體現(xiàn)了春秋時代精神生活的變化和文化各個領(lǐng)域的生動發(fā)展,并呈現(xiàn)出儒家思想及整個燦爛的先秦哲學發(fā)生的文化前提與環(huán)境。本書交叉運用了宗教學、神話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哲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對以往單一思想史的研究具有突破性。書中提出的獨到深入的思想論點,對春秋思想史的研究和諸子學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學術(shù)意義。
目錄(8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quán)頁
- 引言
- 一 文明起源與歷史特性
- 二 古代宗教
- 三 人文思潮
- 四 春秋的思想世界
- 第一章 占筮
- 一 春秋的龜卜
- 二 筮占的例子
- 三 《周易》之用
- 四 作為文本的卦爻辭
- 五 “不煩卜筮”
- 六 筮與德
- 第二章 星象
- 一 天象之辨
- 二 占測的古代知識背景
- 三 春秋時期的星占
- 四 “天道遠,人道邇”的解釋
- 五 天與人的交感
- 第三章 天道
- 一 天道之義
- 二 宇宙法則
- 三 陰陽與氣
- 四 史官的理性
- 第四章 鬼神
- 一 神鬼的信仰
- 二 妖災精怪
- 三 “祀為貴神”
- 四 宗教想象
- 五 神話思維
- 第五章 祭祀
- 一 誅祝焚巫
- 二 “吉兇由人”
- 三 先民后神
- 四 “不朽”的觀念
- 五 神譜的人化
- 第六章 經(jīng)典
- 一 作為引證的“諺曰”
- 二 “古人有言”
- 三 “前志有之”
- 四 仲虺、周任、史佚之志
- 五 “聞之曰”的記述
- 六 《詩》與《書》
- 七 引《書》
- 八 引《詩》
- 九 經(jīng)典與經(jīng)典化
- 第七章 禮治
- 一 歌舞
- 二 賦詩
- 三 “禮”與“儀”
- 四 封建的隱患
- 五 宗法政治的解體
- 六 禮的政治化
- 七 禮治秩序與政治衰朽
- 八 從禮樂到禮政
- 第八章 德政
- 一 務德
- 二 安民
- 三 寬政
- 四 治道
- 五 規(guī)諫
- 六 倫理
- 第九章 德行
- 一 西周后期與春秋前期的德行觀念
- 二 “仁”的觀念與春秋時代的德目表
- 三 “忠”“信”等德目
- 四 從“儀式倫理”到“德行倫理”
- 五 德行的類型
- 第十章 君子
- 一 魯大夫的儒者氣象
- 二 晉大夫等的士君子之道
- 三 叔向之“義”
- 四 子產(chǎn)之“仁”
- 五 文化與道德的遺產(chǎn)
- 六 孔子的資源
- 后語
- 后記
- 參考書目
- 索引
- 跋
- “博雅英華·陳來著作集”后記 更新時間:2020-09-27 15:51:04
推薦閱讀
- 了凡四訓
- 傳習錄
- 楊晨念《道德經(jīng)》
- 四百年燈火闌珊(儒家的故事系列)
- 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中的經(jīng)權(quán)觀研究
- 中國哲學的世界
- 近思錄全鑒
- 任繼愈談儒家與儒教
- 中國哲學史史料學
- 辜鴻銘英譯經(jīng)典:《大學》《中庸》(中英雙語評述本)
- 《道德經(jīng)》章句新編新解
- 荀學探微(中國哲學新思叢書)
- 老子他說(初續(xù)合集)
- 孔夫子與現(xiàn)代世界
- 中晚明士人的講學活動與學派建構(gòu)
- 韓非子大講堂
- 詩與禪
- 《中庸》通解
- 論集體主義的歷史譜系: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型構(gòu)
- 孔子的修齊治平之道
- 《曾國藩家書》讀本(大眾儒學經(jīng)典)
- 書圣之玄:王羲之玄學思想和背景
- 春秋策:先秦諸子與史記評述
- 觀陰明道:一本不一樣的道德經(jīng)
- 中國詩人易學與詩學
- 四書精講
- 禮學文本的成立、經(jīng)典化與詮釋論集
- 周易階梯
- 易經(jīng)應該這樣用
- 問心:我讀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