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
- 陳來
- 2225字
- 2020-09-27 15:50:51
三 人文思潮
《古代宗教與倫理》已經指出,周代的文化與周公的思想在形塑中國文化的精神氣質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西周政治文化概括為“崇德貴民”,把西周的宗教文化在類型上歸結為“天民合一”,那么后來的中國文化歷程中體現的道德人文主義的精神氣質可以說就是在此基礎上得以形成。[25]在周代,雖然鬼神祭祀具有更加完備的系統,但在政治實踐中已不具有中心的地位,政治實踐領域的中心注意力已開始轉向人事的安排和努力。[26]西周的禮樂文化在本質上已不是神的他律,而是立足于人的組織結構的禮的他律。六禮都是圍繞著人的生命過程而展開的,這使得禮樂文化本身已經具有了一種人文主義的基礎。禮樂文化所代表的文化模式,相比于殷商而言,神的色彩趨于淡化,人文的色彩比較顯著。這是從西周開始萌芽而到春秋更為發展的人文思潮所以興起的重要基礎。[27]由于周代文化不是從自然宗教走向一神教,而周禮是從氏族習俗演化出來,原生的氏族文化轉變為再生的宗族文化,獨特地發展為具有倫理宗教意義與功能的禮儀文化體系,在其內部,人文性發展得到了很大的空間。[28]
中國人文思想的起源是西周的禮樂文化,它在春秋的世界中進一步成長。雖然,春秋人文理性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性和獨特性并不突出,但西周以來文化內部原有的理性化、德性化的因素明顯地在這個時期積累、成長起來,為諸子時代文化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準備了充分條件。
因此,在這個距今如此遙遠的文明時代中所發生的精神活動,其實又與我們并非遙遠,它影響著后來成為我們出發點的傳統。西周封建制及其禮樂文明的產生和解體,其后果遠遠超出了政治和社會歷史的范圍,通過由它所直接產生的諸子文化而直接影響了此后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心態。
從春秋時期思想文化的發展來看,有如下漸進的發展:承繼著西周文化的發展趨向,充滿實證精神的、理性的、世俗的對世界的解釋越來越重要,而逐漸忽視宗教的信仰、各種神力及傳統的神圣敘事。宗教性和非宗教性的儀典形式逐步讓位于德性精神的強調,禮儀文化漸漸轉化,形式化的儀典文明漸漸轉變為理性的政治思考和道德思考。
由現在掌握的資料來看,春秋后期社會、文化轉型的根源,可能并非這一時段技術、人口方面的變化所引起,也不像是新的土地占有方式和農業方式等經濟方面所導致,換言之,技術性的、經濟結構的革命似乎尚未發生,即使發生了也不足以說明社會文化轉型的發生學根源。春秋時期中國的社會與文化變化,其根本原因是,宗法政治秩序的內在矛盾在春秋近300年歷史中不斷發展而最終走向自身的否定。因此,與邁錫尼王宮文明走向希臘城邦世界不同,春秋中后期以后的社會變化,與其說是起因于新的社會政治形式(在希臘是城邦)的出現,不如說根源于舊的宗法政治秩序的解體,這種解體帶來了一系列政治與文化的變化,這些變化強化了西周以來的實踐理性的發展,促使禮樂文化向新的精神世界(政治的、道德的、宇宙的)轉變。
春秋中期以后的歷史時代,是一個危機和內亂并生,充滿混亂的時代,在宗法秩序解體的過程中,一些倫理思想和政治思考在社會動亂中產生了,一批前諸子時代的智者在春秋時代出現了,他們思考和探究的重點不是自然宇宙,而是人類社會,是如何協調社會秩序,如何累積個人德性。在社會文化上,春秋時期,以前對所有人都具有約束力的總體規范“禮”現在已經不再具有那種力量,社會關系的動搖促進了人們關于倫理和政治的深入思考。孔子以前的政治家和智者們痛感社會的失范,這當然是站在貴族的宗法秩序立場之上的,他們對這種政治混亂和文化失序痛心疾首,要求按傳統禮樂秩序重組社會生活。春秋后期社會充斥的暴力、混亂、失范、篡逆和不公正,激發了這一時代貴族有識之士的革新意識和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的后果是政治改革的出現和強化政治秩序的努力,這強化了西周以來人文思想成長的趨向,最終導致了一種現世性質的政治倫理思考的產生,這種思考傾向于以人的方式而非神的方式來看待人類社會的秩序。在春秋后期,與以前崇尚名譽、欣賞儀典、注重雅致生活和風度舉止相比,現在人們崇尚的是務實的實踐、道德的理想。春秋世界中貴族的理想逐漸轉變為一般的文化理念,諸子時代受到了這種文化觀念的深刻影響。
從西周到春秋發展起來的理性化的思潮,其特點是,這一理性不是體現為注重技術文明或科學知識的用以改造自然世界的理性,而是一種政治的理性、道德的思考、實踐的智慧。因此,與希臘的米利都學派突出對自然的觀察不同,春秋時期所突出的是政治理性主義與人的道德感和德行。與此同時,人們漸漸意識到,神的世界并不能干涉人的現世生活,雖然在一般信仰層面并未否棄“神”,但不少開明之士明確排斥神秘因素對政治和社會的影響,是這一時代引人注目的現象。
無疑,春秋與西周一樣,封建社會的士以上的貴族是文明的重心,而其中政治家、祝史官則為重要的代言人。不過貴族的精神世界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充滿著內在的緊張的。就春秋思想世界的總體來說,在相當程度上是貴族的精神世界的多面的體現,這與后來諸子時代有所不同。貴族知識人與政治家是這一時代文化的承載者。
春秋時代,傳統的生活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動,思想也發生著變化。這個時代由《左傳》所傳述的各種敘述來看,與諸子時代有一個不同,即不僅這個時期還沒有體系性的個人著作,而且許多開明之士的言論與貴族社會的一般信仰(common religion)相接近,從而體現了該時代貴族人口的一般信仰,和他們作為精英集團成員的共同的知識框架。同時,可以看出,他們在與一般信仰調和的同時,逐漸形成了全新的倫理政治思考形式和道德思考形式。